《住区》(双月刊)创刊于2001年,是由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联合主办。是一本关于住宅开发建设的大型学术读物。宗旨:为政府职能部门、相关技术与研究人员和房地产发展商提供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采用主题办刊方式。每期一个主题。定期介绍国内外先进的规划设计理论;刊登国内外优秀的住区规划设计范例;发表各方面专家的学术论文;介绍政府部门对住区开发的宏观指导性政策和建议。
住区杂志栏目设置
绿色住区、社会住宅、住区调研、地产视野、海外视野
住区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阅读推荐:建筑经济
《建筑经济》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建筑经济》从借鉴国外相同经济发展时期建筑行业的地位及作用等研究,论证了我国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并最早预测和开展了建筑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理论研究大讨论。这项预测与研究,最终为历史所证明,成为整个行业乃至全社会一致认同的《建筑经济》对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研究的历史性贡献。
住区最新期刊目录
健康公平视角下住区建成环境的健康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探索————作者:张千瑞;甘欣悦;陈明玉;
摘要:促进“健康公平”是新时期实现居民共同富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健康公平视角下,针对不同类型住区由于建成环境差异导致的居住人群之间可能存在的健康不公平的绩效评价尚缺乏研究。因此,本文从居民服务设施的可及性和生活环境质量两方面提出住区建成环境健康绩效的评价方法。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基于多源数据,对商品房、城中村、保障房、单位宿舍共986个住区300m缓冲区范围内建成环境的健康绩效进行定量评价,发现:城中...
吐鲁番传统聚落地域特征探析————作者:张燕;周海燕;李肇旗;石燕;冶建明;
摘要:本文以吐鲁番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研为基础,从聚落景观格局、选址布局、建筑风貌和文化活动四个方面对吐鲁番传统聚落地域特征进行探析。研究有助于吐鲁番传统聚落的保护与更新,为吐鲁番传统聚落的营造与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和理论支持
日本团地住宅户型改造策略研究——以MUJI×UR为例————作者:蒋敏;郑嘉琦;张宸丹;宋璐柯;
摘要:日本自1950年代至1990年代批量化地修建了大量住宅团地,以改善中低收入者的居住水平。其中,大量团地住宅的建成年限已逾40年,其面积狭小、户型单一、功能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亟待更新的存量资源。为回应居民生活方式与具体需求的转变,日本都市再生机构作为团地再生的主体,于1990年代开始了对团地住宅户型改造的探索,逐步拓展企业合作、高校研讨、租户自主更新的多元模式,针对差异化的需求研发了多样化的户...
基于地域气候特征的长三角绿色乡村住居模式研究————作者:郑媛;王竹;
摘要:“气候”是地区人居环境营建重要的策动要素,对气候的应对态度与策略是地域绿色建筑营建的出发点,也是形成地方住居形态特征的根本缘由。本文以“地域环境—在地经验—住居模式”为路径,解析长三角地区的气候特征,研究选取地区适宜的被动式设计策略,通过对传统民居“在地营建经验”的总结,基于“原型-转译”机制提出“建筑群体—基本单元—界面设计”三个层面长三角地区适宜的绿色乡村住居模式。旨在从建筑创作与营建体系的视...
浅析北京首开新禾持续照料养老社区设计策略————作者:樊京伟;王锴;
摘要:本文通过对北京养老市场环境的深入剖析,揭示了其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高龄化凸显以及养老需求多元化的现状。以北京首开新禾全龄社区为例,详细阐述了其全家庭理想生活理念产品策略,深入分析了规划设计策略,涵盖组团式布局、多层级空间结构、系统化交通组织和多主题景观空间等;并探讨了建筑设计策略,包含居住空间的标准化套型设计、未来潜伏性设计与适老化专项设计,为北京乃至全国的持续照料养老社区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郑州市“人水共生”式生活空间雨洪韧性优化策略研究——基于新加坡经验————作者:屠正伟;陈彦祺;赵妮娜;
摘要:城市洪涝是我国社会长期关注的重点城市灾害类型,7·20郑州特大暴雨灾害事件激起了社会对城市生活空间雨洪风险防控的广泛反思。该研究顺应《“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对健康宜居安全城市的建设要求,以7·20郑州特大暴雨灾害事件中的洪灾现状为研究背景,结合城市蓝绿空间网络数据、居民居住空间数据和现行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内容等,分析在面对特大暴雨时,郑州市中心城区生活空间雨洪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现行海绵...
严寒地区交叉层压木乡村住宅减碳效果研究————作者:潘文特;范涓汶;
摘要:乡村住宅低碳化设计已成为主要趋势,外围护结构材料选择是实现低碳化设计的关键一环。本研究采用碳排放系数法测算交叉层压木(CLT)代替砖砌体作为寒地乡村住宅外围护材料在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结果表明,在严寒地区使用CLT的乡村住宅的全生命周期总碳排放量为682029.34kg CO2e,远低于使用砖砌体的703212.43kg CO2e,CLT代替砖砌体在全生...
“居格”:基于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当代中国高层住宅文化形态重构————作者:杨靖;任书瑶;傅文武;
摘要:当代中国高层住宅设计正面临着居住文化内涵缺失所带来的诸多问题。本文基于对中国现代性状况下居住困境展开的思考,提出回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思维方向,并从审美境界的角度提炼出“物境”“情境”“意境”三个层次衔接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的居住智慧,作为文化形态重构的纽带,之后从其基本原则出发,结合本科教学研究成果,就以上三个角度提出了重建当代中国高层住宅“居格”的一些可行的设计策略
基于拓扑网络的空中庭院住宅疏散路径可靠性研究————作者:孙祎璐;曹森;
摘要:空中庭院住宅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对于这一新类型住宅空间的安全疏散问题需进一步精细化研究。本文通过大量案例归纳了典型空中庭院住宅户型的空间结构特征,建立了“建筑空间—拓扑网络”的转译方法及具体原则,并归类出树形路径、放射路径、环形路径、复合路径四类拓扑网络类型。并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测度其相关网络指标,寻找重要节点、归纳网络基本特征。最后通过不同类型节点攻击模式对其网络安全可靠性进行评价分析,从空...
健康建筑设计的跨学科教学探索——以重庆大学“大健康建筑”联合毕业设计为例————作者:王春彧;廖怡玮;王琦;
摘要: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但当前建筑教育体系中对于老年宜居环境设计的关注却有所不足。本文探讨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视角下,健康建筑设计的跨学科教学思路。首先概述了“大健康建筑”联合毕业设计的选题情况;其次介绍了重庆大学五年间参与的教学组织与教学内容经验体会;通过分析典型学生作业,探讨健康建筑跨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手段;最后提出教学建议,为未来健康建筑设计教学提供参考
中日保障性住房体系发展比较研究与启示————作者:曹兆和;张昕楠;张雨;宋祎琳;
摘要:住房问题一直是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保障性住房体系面临结构性供给失衡和早期建设社区不符合当代需求等困境。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条件,也阻碍了城市发展与社会融合。相比之下,日本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在长期发展中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模式和机制,其经验具有较高参考价值。本文系统梳理了中日两国保障性住房体系的发展历程,探讨了两国保障性住房体系下的住房供应类...
刊首语————作者:张倩;刘东卫;李焜;秦姗;
摘要:<正>“居住”,作为建筑领域的核心议题,始终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正处于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时期,人们对住房建设的要求也从追求“数量型”转为注重“质量型”,如何让人民群众住上“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成为城乡住房建设的目标。这一宗旨给建筑行业的设计领域、建设领域以及高校的教育阵地,都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设计出好房子、如何建设出好...
旧金山湾区区域住房规划政策及对深莞惠都市圈的启示————作者:陈嫣嫣;岳隽;杜雁;杨晓春;
摘要:随着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深入,都市圈规划政策在平衡区域内住房供需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本研究聚焦于旧金山湾区这一美国经济与科技的重要中心,报告了其住房规划政策体系在解决城市发展中的住房挑战方面的显著成效。通过案例研究和比较分析方法,本文深入探讨了旧金山湾区住房规划政策体系的三大关键要素:政策框架、规划体系和实施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旧金山湾区通过明确职责分工、创新土地制度和开发引导规范,构建了一个多...
从亚东民居震后重建看乡村住宅更新机制————作者:宋佳薇;张路峰;
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乡村住宅建设逐渐与历史传统脱节,失去特色和活力。本文选取亚东震后重建的乡村住宅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测绘典型住宅及访谈住户使用感受,梳理传统民居、村民自建住宅和政府统建住宅的建筑特征,比较其建造体系、功能布局、选址逻辑的变迁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提出了渐进的乡村住宅更新机制,总结在传统民居基础上创新的设计方法,进而为未来乡村住宅建设提供参考和理论支持
基于运营视角的高品质全生命期租赁住房设计————作者:董文俊;韦佳;
摘要:在“房住不炒”大背景下,大力发展租赁住宅成为解决新市民、新青年等群体住房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租赁性住宅具有强大的社群运营属性,需要从使用者和运营方的角度出发,对社区规划、配套设施、景观环境、户型设计、技术集成乃至运维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策划和整体设计,提高租赁社区的单位面积租金收益,提供高品质居住服务。本文以南京江宁珑熹台租赁社区为例,通过产品标准化和模块化的探索租赁住房全生命期需求户型灵活可变设计...
建筑师乡村自宅的社会服务与学科本体探索————作者:同庆楠;刘宗刚;
摘要: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新村民建筑师的乡村自宅除了作为建筑师自己的居住和工作空间,还能够为乡村振兴的社会服务和建筑学学科本体的探索带来什么?本项目从对建筑师的外部社会角色和内部专业角色的思考出发,突破了传统乡村自宅的功能和空间模式,从社会服务和学科本体两个角度进行了探索。在外部,本项目将自宅的公共空间向村民开放,成为了一个公共的乡村艺术空间,实现了艺术和设计为乡村振兴赋能的目的;在内部,本项目将笔...
全球视野下社会住宅设计探索:CAFA国际工作室教学的十年————作者:何可人;
摘要:社会住宅设计是研究人居环境具有广泛意义的话题,也是CAFA国际工作室自2014年建立以来一贯的教学和研究基础。CAFA国际工作室利用每个学年超过20周的时间,以全球范围的大城市为场所,设置城市设计和社会住宅设计课题。与此同时,工作室也是一个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师生搭建的动态交流平台。从2014年到2024年,国际工作室的设计研究课题注重探索在全球视野下的社会住宅设计的策略和趋势,主题涵盖人居环境的...
住宅精细化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作者:秦岭;周燕珉;
摘要:住宅精细化设计是清华大学自2007年起开设的一门研究生专业课,连续多次获评“清华大学精品课程”荣誉称号。课程以居住建筑设计理论和方法为主要内容,十余年来力求与时俱进,持续推动改革创新。课程围绕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设定教学目标。在传统授课形式基础上发展在线课程触及更多学习人群,探索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新模式,依托参观调研打造学生第二课堂,运用创新技术手段助力课程教学。作业...
多重和谐与多元并置的居住生活——居住环境规划与住宅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探索————作者:王毛真;张倩;
摘要:当前,由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化和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我国的城市发展进入了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的转型新时期。西建大建筑学专业近年来的居住课程教学便从这一当代背景出发,关注居民的生活类型、家庭的行为诉求,每年均选取不同城市环境、密度的用地。希望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城市环境背景之下人们的居住生活特征,来认识和理解居住环境及居民需求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从而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解决城市中多元化的居住环境规划与...
聚焦共享居住的研究型设计教学——天津大学研究生住宅教学探索与实践————作者:王凯铭;张昕楠;郭岱;宋祎琳;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以共享促成宜居社区的设计策略正成为未来社区提升的可能方向。本文介绍了天津大学硕士研究生设计课程——“共享居住”的教学实践,从功能复合型共享住宅、代际共居型共享住宅、基于开放建筑论的共享住宅等不同专题展开探讨。在教学过程中,从理论梳理、案例研究、设计策略、方案设计等层面,指导学生对各专题相关内容进行学习与应用,完成以共享居住为主题的课程方案设计。通过对住宅设计教学进行更新和...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国家级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 省级广州环境科学
- 省级《机床电器》
- 北大核心《宇航材料工艺》
- 北大核心《高校地质学报》
- 省级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省级《内江科技》
- 国家级大功率变流技术
- 国家级《中国测试》
- 省级《东华大学学报》
- 省级《实验科学与技术》
- 省级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国家级中国物业管理
- 省级数字世界
- 国家级《工程与试验》
- 省级湖南地质
- 省级科技与出版
- 北大核心《经济地理》
- 北大核心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 省级《深圳特区科技》
- 省级《炼油与化工》
- 国家级中国石油企业
- 省级网球天地
- 北大核心中国测试
- 北大核心工业安全与环保
- 南大核心科学学研究
- 北大核心《船舶力学》
- 北大核心《陕西地质》
- 国家级建筑
- 国家级《交通世界(建养.机械)》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