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人口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西北人口

西北人口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62-1019/C
国际标准刊号:1007-0672
主办单位:甘肃省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管单位:教育部
查看西北人口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交通建设与管理国家级杂志
下一本期杂志: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

   《西北人口人口研究期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甘肃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兰州大学;甘肃省统计局;甘肃省人口学会主办的人口学术刊物。荣获甘肃省高校优秀学术期刊。

  《西北人口》本刊为社会科学人口学刊物。旨在开拓我国人口科学研究工作,探索解决西北地区的人口问题、宣传我国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政策,交流人口科学研究经验和成果,交流计划生育工作的经验、普及人口学知识。

  西北人口杂志栏目设置

  流动人口、西部开发、人口理论、人口与社会、计划生育、老年人口、人口文化、历史人口

  西北人口杂志荣誉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西北人口杂志社征稿要求

  1.内容:立意新颖,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证严密,语言精炼,资料可靠,能及时反映所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本刊尤为欢迎有新观点、新方法、新视角的稿件和专家稿件。

  2.格式必备与顺序:标题、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或参考文献。篇幅以2200-8800字为宜。2200字左右为1个版面。

  3.请在来稿末尾附上作者详细通讯地址。包括:收件人所在地的省、市、区、街道名称、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信箱、代收人的姓名以及本人要求等,务必准确。论文有图表的,请保证图片和表格的清晰,能和文字对应。

  4.本刊实行无纸化办公,来稿一律通过电子邮件(WORD文档附件)或QQ发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来稿必复,来稿不退,10日未见通知可自行处理。

  5.本刊来稿直接由编辑人员审阅,疑难重点稿件送交相关专家审阅,本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客观”的审稿原则,实行“三审三校”制度。

  6.来稿一经采用,杂志社将发出《用稿通知单》,出刊迅速,刊物精美。

  阅读推荐:南方人口

  《南方人口》人口研究杂志,创刊于1986年,是由中山大学人口研究所主办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学术性、知识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兼有的综合性人口学刊物。本刊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学术性、知识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兼有的综合性人口学刊物。

  西北人口最新期刊目录

人口高质量发展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机制分析与效应评估————作者:陈树广;肖萌;米红;

摘要: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石。基于中国2013~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测算人口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基础上,从直接效应、空间溢出效应、时空异质性和机制路径四个角度系统检验人口高质量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人口高质量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都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长期效应的促进作用大于短...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与城市劳动生产率————作者:陈阳;丁韵涵;

摘要:城市劳动生产率的稳定提升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备的形势下,探索其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2003~2021年中国280个城市为研究样本,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作为一个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来考察示范区创建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第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具...

托育服务对城市青年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作者:蔡弘;王欣怡;丁仁船;

摘要:发展普惠托育是提振青年人口生育意愿的重要举措。基于858对城市青年夫妻托育行为与生育意愿的调查分析表明,整体而言托育并不能有效释放城市青年夫妻生育意愿,且对丈夫和妻子各自的生育意愿,以及有无隔代照料家庭的生育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分性别来看,相比于男性,托育对女性生育意愿具有更强的释放作用,且托育能够缩小夫妻间生育意愿差异,缓解夫妻双方在育儿责任分配上的分歧与矛盾;分照料情况来看,在有隔代照料的青年...

数字禀赋、社会资本与老年人身心健康————作者:晁伟鹏;杨兵红;张长江;

摘要:数字技术作为新质生产要素,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新思路。老年人数字禀赋的开发与提升,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也是推动数字社会建设和促进数字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基于2020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CLASS),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老年人数字禀赋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增加样本容量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运用江艇中介效应检验的“两步法”对社会资本的中介效应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城乡老年人群...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路径————作者:李具恒;吴耘贝;吴虹;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国情和重大课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共同趋势。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历史必然、全球共识和国家战略。文章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事实和发展银发经济的时代诉求,在借鉴银发经济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究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义、逻辑理据与实践进路。满足老年群体多元层级需求是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追求,创新是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

生育数量对罹患慢性病的影响研究————作者:杨华磊;郝杰;方格格;

摘要:在当前生育率持续下降的背景下,研究生育数量对慢性病风险的影响,对于揭示生育行为与健康之间的关联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18年的截面数据,以5 215名受访老人为研究样本,对生育与罹患慢性病情况之间的关系与影响机制展开探究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数量对个人罹患慢性病种类数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生育数量对罹患慢性病种类数的负向影响主要通过改善个人心理健康状况、日常照料...

生命历程视角下童年留守经历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作者:郭超;何杏;杜雨珊;王明星;

摘要:童年的留守经历嵌入个体生命历程之初,成为重要的早期生命事件,也对个体后续发展和社会化过程中随后形成的其他生命事件有着重要影响。在离婚率不断攀升的背景下,童年留守经历是否影响成年后的婚姻稳定性有待实证。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20年数据,同时构建回顾性队列和前瞻性队列,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童年留守经历对于成年后婚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相比于童年没有留守经历的个...

社会角色与已婚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性别差异的视角————作者:李卫东;李树茁;

摘要:农民工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不仅关乎个体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实现性别平等的重要议题。大量研究发现女性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比男性农民工差,但少有研究专门探讨人口流动背景下的性别分层、婚姻分层对农民工心理健康及其性别差异的影响,而这对促进农民工的心理健康及性别平等具有积极的意义。文章基于2009年福建省X市农民工调查数据,从性别-角色的视角出发,使用描述统计和线性回归的方法考察了已婚农民工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及其...

地区间信任、社会融入与流动人口创业————作者:马俊峰;

摘要:在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背景下,促进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不仅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还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但长期积存的地区间非正式制度障碍抑制了劳动力自由流动。为此,文章基于中国省际双边信任不对称的现实,依托异地创业这一典型的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模式,利用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信任交叉选择矩阵构造省际双边信任差异指标,结合2011~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考察省际双边信任差异如何影...

“健康中国”建设水平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作者:杨欢;孙腾;王钰淞;

摘要:共同富裕,健康先行。全民健康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健康水平的提升对于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健康中国2030”战略和共同富裕政策部署,构建“健康中国”建设水平和共同富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通过CRITIC法测度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直辖市)的“健康中国”建设水平综合指数和共同富裕水平综合指数,使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健康中国”建设水平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

我国中老年人教育经历的健康回报————作者:刘梅;李建新;

摘要: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增强全民健康福祉是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资源强化和资源替代理论,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采用多种倾向值匹配方法和异质性效应模型的平滑差分方法,探讨了教育获得对中老年人的健康回报。研究发现,一方面,平均因果效应上讲,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越好;另一方面,教育获得机会与其对中老年人健康改善效应之间存在着异质性。这...

数字经济发展对女性就业质量的调节效应研究————作者:杨善奇;卓方怡;

摘要:数字经济发展引起了劳动力市场结构的深刻变革,对女性就业质量产生深远影响。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主要采用调节效应检验和异质性分析方法探究数字经济在改善女性就业质量上的作用。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发展对女性就业质量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数字化效应和自由工作效应使女性劳动者的主客观就业质量提高。第二,数字经济发展改善了女性就业结构,增加了对高技能女性劳动力的需求,降低了对中低...

医疗救助制度公平性评价————作者:周佳卉;朱铭来;

摘要:维护公平是医疗救助制度的基本原则与重要目标,通过测度与比较医疗救助支出水平来评估当前医疗救助制度运行的公平性。首先,讨论了医疗救助公平性的含义以及当前制度存在的公平性难题。之后,根据2013~2022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相关数据测度各省医疗救助支出水平,分别从地区间和群体间两个方面来分析医疗救助支出的公平性。地区公平性的评价上,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分析地区差距及其来源;群体公平性方面,...

人口老龄化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作者:马丽;乔国娇;才让加;

摘要:中国人口负增长时代下,人口增长模式和结构的转变,对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探究如何在适应人口结构新变化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有效遏制人口结构转变对新质生产力产生的不利影响,既关系到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更关系到经济高质量增长目标的顺利实现。清晰认识人口老龄化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为提前干预人口老龄化的政策出台而做好准备。文章基于2012~2022年省际面板数据,在测算省级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

地区生育支持体系与再生育意愿————作者:李悦心;郭秀云;

摘要:在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背景下,提升公民再生育意愿、改善人口结构对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意义重大,也是我国生育政策的目标之一。根据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库(CSS)2021年数据,建立HLM模型,构建“时间-经济-服务”生育支持指标体系,研究地区生育支持体系对再生育意愿的多层次影响。研究发现:在中观制度层面,经济支持指标对再生育意愿影响负向显著;而时间支持指标、服务支持指标对再生育意愿影响正向显著。在中...

新质生产力赋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作者:马红鸽;田招;

摘要: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对我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质生产力通过数字化赋能与科技创新能够为我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破局发挥关键作用。文章通过对理论基础的梳理明确了新质生产力与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并从新质生产力三大核心要素“新角色”劳动者“、新介质”劳动资料“、新料质”劳动对象以及新型劳动力各要素协同整合视角,构建了新质生产力赋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分析框架;进一步探究了新质生产力赋...

中国互联网生育议题何以构建——基于多个社交媒体平台的文本分析————作者:李婷;华杰;王安迪;

摘要:在中国人口面临剧烈转型,生育率不断走低的当下,生育成为关乎国家发展与个体与家庭生活的一项重要议题,而社交媒体的兴起为理解育龄人群的生育态度提供了契机。研究基于四个不同社交媒体平台超24万条的文本,试图描摹当下中国互联网上有关生育的议题现状,梳理背后话语体系的构建逻辑。基于监督分类的机器学习,文章发现,生育议题高度集中在“生育现状和趋势”“生育困境成因”和“生育支持政策”这三大主题上,它们彼此交叠衍...

国际视野中的生育休假制度:比较与借鉴————作者:杨雪燕;唐玲;崔伟芳;

摘要:文章分别从政策理念、政策目标、政策内容、政策效果四个要素构建生育休假制度分析框架,采用瑞典、丹麦、德国、意大利、英国、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有关生育休假制度的二手数据,对不同福利类型国家的生育休假制度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发现,社会福利制度类型深刻影响各国生育休假制度理念,在不同的政策理念影响下,各国在政策目标、政策内容、政策效果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当前的生育休假制度的设计理念主要包括“普惠性-双职工...

女性劳动力参与、国际贸易与人口出生率————作者:孙博伟;汪泽;张伯伟;

摘要:探究女性劳动参与如何影响人口出生率,不仅可以了解过去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原因,也对未来改善中国生育状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基于2000~2016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构建省份层面出口部门女性劳动力参与度指标,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探究了女性劳动力参与对人口出生率的可能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出口部门女性劳动力参与的提升会显著抑制人口出生率水平;传导机制表明,出口部门女性劳动力参与...

隔代照料对农村祖父母多维健康的影响研究————作者:高鑫;段婷婷;姜全保;

摘要:隔代照料是农村父母育儿的重要补充方式,可能对照料者健康福祉产生复杂影响。利用2018年CHARLS调查数据,采用基准回归、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条件混合过程(CMP)模型实证检验隔代照料、照料模式和照料时间对农村祖父母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祖父母参与隔代照料的比例较高,平均照料时间为6.179小时/天,隔代照料的主要模式为隔代抚育,而后依次为同住照料、日间照料;...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