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交通技术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公路交通技术

公路交通技术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50-1135/U
国际标准刊号:1009-6477
主办单位: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
主管单位:重庆市交通委员会
上一本期杂志:中国轻工教育省级科技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山东电力技术电力期刊发稿

   《公路交通技术》期刊杂志,以密切联系工程实践交流和推广国内外公路建设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推导本行业及相关学科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实用技术为办刊宗旨。

  《公路交通技术》报道高等级公路建设成套技术,涉及公路交通设计、施工、监理、管理和经济分析等领域。

  《公路交通技术》栏目设置: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交通工程、工程监理、工程实践、讲座。

  公路交通技术杂志栏目设置

  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交通工程、工程监理、工程实践、讲座

  公路交通技术杂志荣誉

  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公路交通技术杂志社征稿要求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

  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

  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

  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

  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阅读推荐:西南公路

  《西南公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公路交通技术最新期刊目录

纤维比例对SMA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研究————作者:杨连明;陈芳;

摘要:不同类型的纤维由于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改善程度和方面各不相同。以不掺纤维混合料作对照,研究5种不同比例的木质素纤维和玄武岩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水稳定性及疲劳特性。结果表明:1)相较不含纤维的沥青混合料,2种纤维都能提高整体使用性能;2)相较单掺纤维,木质素纤维和玄武岩纤维复掺可有效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力学强度、抗车辙性能、水分敏感性和疲劳寿命;3)基于功效系数综合评价结果,当木...

温拌再生改性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及预测模型————作者:翟晓成;杜旭锋;张天荣;李伟;张素珍;李萍;

摘要:温拌沥青混合料中掺入沥青路面回收料(RAP)会影响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从而缩短了温拌再生沥青路面的服役寿命。以改性沥青SMA-13为研究对象,对温拌再生改性沥青SMA-13的路用性能与疲劳性能进行研究,并基于现象学法预测温拌再生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1)为满足温拌再生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和疲劳性能需求,建议在温拌再生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将RAP掺量控制在40%以下;2)基于...

贴近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高位危岩体精细化建模中的融合应用————作者:叶志伟;夏波;朱运权;

摘要:为了提高山区公路勘察设计中高位危岩体调查的准确度和调查效率,采用无人机贴近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对高位危岩体进行航飞精细化建模,并采用自研公路数字化软件“经天路图”作为承载平台,辅助高位危岩体的调查及解译。应用结果显示:1)无人机摄影测量操作简便,实景带入感强,对高位危岩体重点部位细节展现更为精细,数字化软件的应用有利于建模分析;2)无人机轻便化的外业采集设备与成熟的配套软件相结合,为山区公路勘察设...

“美丽农村路”评价体系研究————作者:蔡左宁;陈帅;

摘要:为建立一套客观、操作简便的美丽农村路评价体系,促进美丽乡村的建设,梳理了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农村公路发展历程和经验,提出了我国目前农村公路建设所处阶段,分析了现有农村路的评优机制及存在的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和模糊数学相结合,提出了由基础性指标、控制性指标和加分项指标构成的美丽农村路评价体系。该体系的工程应用表明:1)基础性指标的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3项,作为前置否决条件能反映农村路...

环线高速公路T形枢纽互通立交改建设计研究————作者:邓韵发;

摘要:为探析环线高速公路既有三岔T型互通改扩建方案选型和匝道连接方式,依托百色南环线高速公路节点枢纽上宋互通改扩建工程方案的研究实践,从路网形态特征、交通适应性、技术条件等方面分析枢纽互通的选型因素,进行互通总体方案的比选,并提出了改扩建互通较为新颖的匝道连接设计方式,研究结果可为类似项目设计提供指导

50%胶粉掺量橡胶沥青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作者:杨海峰;李阳;崔旭;刘佳辉;孟会林;

摘要:为进一步推广50%橡胶改性沥青的应用,以软化油、交联剂以及SBS等为外加助剂,制备性能优良的50%掺量橡胶沥青,以48 h离析软化点差、25℃针入度、软化点和5℃延度作为参考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与次序评分法对50%橡胶沥青的制备方案和工艺的关键参数进行研究,并通过红外光谱试验、热稳定性试验和DSR试验对50%橡胶改性沥青的各项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SBS与交联剂的用量对50%胶粉掺量橡胶沥青...

考虑参数不确定性的预应力箱梁上拱变形可靠度研究————作者:聂新立;洪英维;陈坤;周珍伟;盛明强;刘静;

摘要:综合考虑预应力箱梁的弹性模量、一期恒载、二期恒载、初始张拉力和最终张拉力的随机性,基于预应力箱梁上拱变形设计限值和上拱变形理论建立了结构功能函数,提出了基于蒙特卡洛理论的预应力箱梁上拱变形的可靠度评估方法;针对某公路桥梁开展了预应力箱梁上拱变形的可靠度评估,计算了预应力箱梁的初始和最终张拉力,分析了影响可靠度指标的随机变量与上拱变形之间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基于Matlab软件采用蒙特卡洛方法计...

山区公路桥梁桥墩受落石撞击后应急及加固方案探讨————作者:杨茂德;张雨箫;

摘要:通过分析近年来桥墩受撞击及后续应急加固处理的案例,探讨了山区公路桥梁桥墩受落石撞击的原因,提出了应急、加固两阶段的理论,并总结出针对不同破坏情况的处理策略。1)墩柱受剪破坏后宜采用临时支墩和外包混凝土结构应急方案;2)地面以下桩基断裂宜采用接桩处理;3)结构裂缝可采用裂缝修补技术修补;4)预制梁墩顶现浇段宜采用体系转换方案加固;5)仅存在裂缝病害的构件采用加大截面和外包钢板方案。工程案例加固处治表...

隧道洞口危岩分区稳定性评价与治理————作者:滕振楠;牟智恒;唐协;田尚志;韦远飞;杨枫;

摘要:基于危岩体特征,先将危岩体进行分区评价,并采用强度折减法验证边坡的稳定性,再采用荷载结构法验证隧道结构的安全性,进而提出合理的处治方案,保证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研究结果表明:1)分布范围广的危岩体,应结合裂隙发育状态、破坏方式等进行分区域评价,量化安全指标;2)针对节理裂隙发育、结构面切割作用强的危岩体,应采用锚固、嵌补、反压等措施相结合的综合处治方案;3)高陡边坡危岩体处治应综合监控量测数据进行...

高速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应急培训标准化研究————作者:刘碧波;王昌伟;周纪君;刘如意;彭建;

摘要:针对现有高速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应急培训中存在的现场处置不及时、应急演练不规范、预案体系不完善以及管理职能不明确等问题,结合博深高速公路银瓶山隧道突发事件应急组织管理体系及部门职责,以及隧道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等基本要求,提出了一套高速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应急培训标准化方案,包括高速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标准化、应急培训流程和培训方式标准化以及互动式考核评估标准化方案。结果表明:通过隧道突发事件应急培训...

《公路交通技术》投稿须知

摘要:<正>1征文范围国内外公路交通的新构想、新成果,公路交通和相关工程的科技成果。其范围为与公路交通有关的法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环境、防灾和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论文或工程实例,工程实例要求在规模上、难度上或者技术的综合应用上应达到了新的高度。主要特色栏目: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交通工程、公路环保、工程管理及经济分析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U肋双面焊焊接温度场和焊接残余应力研究————作者:岳昌琦;马牛静;王荣辉;陈浩;

摘要:为研究双面焊U肋钢桥面板残余应力分布特性,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顶板-U肋双面焊焊接全过程的温度场和残余应力分布进行研究,并与相关文献的试验值进行对比,以验证数值模拟的可行性。数值分析结果表明:1)桥面板焊趾处焊接残余应力最大,垂直焊缝方向的最大纵向残余应力值为390 MPa,横向残余应力分布出现“双峰”特征;2)平行焊缝方向的纵向残余应力以拉应力为主,最大值为395 MPa,横向最大残余压应力为-3...

花江峡谷大桥主塔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技术研究————作者:吴仕鹏;

摘要:为研究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规律,以花江峡谷大桥为依托,从混凝土的设计参数入手,先计算出大桥主塔承台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值,后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获取最优的冷却管布置方式,再利用现场实测温控数据对数值模型计算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承台混凝土的冷却水管间距为1.1 m时,其内部最高温度理论计算值与数值计算值相吻合;2)混凝土在浇筑后20 h内温升速率较快,内部温度在50 h~70 h内达到峰值(...

基于无应力状态法的运营期混凝土斜拉桥调索关键技术研究————作者:陈浩;蒋超越;

摘要:由于早期斜拉桥设计理论不完善,施工控制水平较低,较多运营期斜拉桥现有结构状态与原设计状态存在差异,为解决运营期斜拉桥索力异常、内力状态不佳的问题,采用基于无应力状态法的调索方法,先通过各种实测方法及索力精确识别方法对桥梁结构现状进行精确识别,再基于原设计成桥目标状态求得索力调整目标状态,最后采用无应力状态法对斜拉桥调索过程控制。结果表明:采用无应力状态法进行斜拉桥索力调整,能精确控制调索后的斜拉索...

预应力筋腐蚀损伤的漏磁检测模型试验————作者:王鹏;高敏;董雷;朱俊良;

摘要:预应力筋腐蚀危及桥梁安全,但至今尚无有效手段解决混凝土梁预应力筋腐蚀损伤检测问题。为此,基于漏磁检测原理研发了预应力筋腐蚀损伤漏磁检测试验装置,并利用该装置对电化学腐蚀后的预应力筋开展漏磁检测试验。试验中研究了腐蚀程度、腐蚀宽度以及箍筋对漏磁信号特征的影响规律,提取了磁信号特征值,并建立了腐蚀损伤量化神经网络模型,用于量化评估预应力筋的腐蚀损伤程度。研究结果显示:1)该模型预测腐蚀率和腐蚀宽度的精...

山区高墩桥梁上部结构选型讨论————作者:许延祺;赵洁;

摘要:山区高速公路桥隧比高,地形地质复杂,跨越河谷和深沟时会出现很多高墩桥梁,当墩高介于50 m~70 m时,需对桥梁上部结构进行综合比选,择优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以长沙至吉首高速公路(长沙段)为工程背景,以40 m预制T梁、50 m钢板组合梁以及悬浇刚构桥作为比选对象,综合考虑地形地质、结构受力、施工方案等因素,重点从经济性层面研究了低烈度区、覆盖层厚度不大的情况下,桥梁结构的合理选型。结果表明:墩高...

基于最小二乘法和灰色决策的隧道变形最优组合预测模型————作者:陈凯军;陈成伟;钟海龙;茶建华;

摘要:为提高监控量测数据的处理效果和预测精度,基于46组隧道变形实测数据,采用灰色决策理论和RMSE、MAE、MAPE、Adjusted R2等误差评定指标,全面对比了12种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预测精度,并引入组合预测,结合最优加权法、熵权法、灰色决策理论和图解法分别构建了组合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单项预测模型中,皮尔曲线模型对隧道变形观测数据的预测精度最高;2)组合预测模型...

数字孪生智慧梁场技术研究综述与展望————作者:杨彦军;夏劲松;刘思妍;张智慧;巫大燕;赵毅;

摘要:为探讨数字孪生技术在装配式桥梁工程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通过综述数字孪生智慧梁场技术的研究成果,明确了其系统总体架构设计,分析了BIM、GIS、IOT、AI技术在数字孪生智慧梁场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并展望了数字孪生智慧梁场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分析表明:1)底层关键数据全方位采集是构建数字孪生模型的基础,突破感知设备全天候、高精度、多场景和多目标的研发是关键;2)运用AI、边缘计算和IOT等技术进...

基于改进YOLOv6模型的交通异常事件检测算法研究————作者:薛盘芬;靳凯斌;

摘要:交通异常事件检测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关键任务,但现有目标检测算法在该领域的应用尚存在技术瓶颈,针对检测精度不足、模型对复杂场景的适应性差以及缺乏高质量的公开数据集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YOLOv6模型,旨在提高交通异常事件(如车辆碰撞、单车冲撞和车辆起火)检测的准确性和性能。先将原YOLOv6模型中的损失函数替换为CIoU损失函数,以增强模型的定位精度,后引入CBAM注意力机制,以提高模型对关键特...

高原山区公路停车区设置研究————作者:黄磊;吴改选;李芃;黄江;刘文德;

摘要:以在G318线设置停车区为例,旨在探讨在高原山区公路设置停车区的相关技术理论,完善普通山区公路停车区设置应用,分析并阐述了停车区选址、停车区交通量分析、停车区设施及规模、停车区进出口选用、相关交安设施设置等内容的思路和方法。研究表明,影响山区公路停车区设置的因素较多,需因地制宜地处理停车区建设与各种限制因素之间的关系。此外,还应注意停车区规模的经济合理性,为后续山区公路停车区等服务设施设置的工程实...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公路交通技术期刊杂志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keji/6664.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