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液与完井液》杂志编辑部,创刊于1983年,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主管,华北石油管理局、华北油田分公司主办,中油钻井液有限责任公司协办。
《钻井液与完井液》报道内容包括钻井液、完井液、酸化液、压裂液、修井液、射孔液、油井水泥浆等方面的科研生产新成果、新技术。读者遍及石油、地质、煤炭、化工、水电、冶金等行业。《钻井液与完井液》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优秀科技期刊,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 的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是美国《工程索引数据库》(EI EnCompass)、美国《石油文摘》、《中国石油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检索刊物和数据库的收录期刊。
钻井液与完井液杂志栏目设置
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专论、经验交流、动态与短讯
钻井液与完井液杂志荣誉
CA 化学文摘(美)EI 工程索引(美)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哥白尼索引(波兰)国家图书馆馆藏文摘与引文数据库知网收录(中)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钻井液与完井液杂志社征稿要求
1.《钻井液与完井液》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以内,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最好并译成英文。
2.《钻井液与完井液》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3.《钻井液与完井液》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100-200字为宜。
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
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用A4纸打印,正文用5号宋体。
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
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字应注明资料来源。
9.注释:是对文章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其序号为①②③……,注释文字与标点应与正文一致,注释置于文尾,参考文献之前。
10.参考文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
阅读推荐:测井技术
《测井技术》杂志于1977年创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正式期刊,是国内惟一反映我国测井技术发展现状、水平及动向的技术性刊物。本刊集学术性、技术性和信息性为一体,为“中国期刊方阵”中的双效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期刊;被《中国石油文摘》、美国《石油文摘》、美国职业测井分析家学会(SPWLA)地球物理数据库、美国Ei检索刊物数据库、美国CA、俄罗斯AJ、万方数据库等收录检索;被美国《PETROPHYSICS》转载;发行范围覆盖了与测井相关的各个领域,形成与国际相关测井行业的学术交流和信息交换,同时被全国主要大专院校图书馆馆藏。
钻井液与完井液最新期刊目录
环保性纳米硅酸镁锂/纤维素/明胶复合凝胶的制备及堵漏性能研究————作者:范宇;唐宜家;夏连彬;王锐;黄桃;王建威;
摘要:在全球石油勘探开发都在严格推行环境保护法规的背景下,研制出一款环保且性能优秀的堵漏剂无疑是应对钻井漏层的高效解决方案。通过溶胶-凝胶法将纳米硅酸镁锂(nLMS)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明胶(Gel)以固定的质量比例进行高温共混,nLMS粒子在高温下更均匀地分散在混合体系中,其高表面积促进了与GelHPMC基质地强黏附性,三者通过氢键与物理纠缠相互作用。利用nLMS和HPMC、Gel之间的...
深水盐下钻井液漏失控制配方设计与堵漏策略————作者:许成元;钟江城;朱海峰;项明;林志强;杨洁;陈家旭;
摘要:全球范围内的盐下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巴西深水海域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Mero油田属于典型的深水盐下油气资源,位于巴西东南部海域桑托斯盆地,储层埋深>5000 m,上覆盐膏层150~3000 m,盐下储层主要为下白垩统BVE和ITP组碳酸盐岩。Mero油田的Mero3区块漏失情况最为严重,漏失总量达17 105 m3。通过地质资料和钻井资料分析了漏失的主要原因,包括断层和天然裂缝的发育、地层薄弱以...
纳米纤维素的制备及在钻井液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者:赵雄虎;王灿;肖喆;张喜;赵月琴;
摘要:纤维素作为常用钻井液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水基钻井液体系中,可以有效降低钻井液失水、增强携带岩屑性能、改善钻井液流变性;纳米纤维素作为新型钻井液添加剂既具有常规纤维素的优点,又具有抗温、抗盐碱等性能,可以显著改善钻井液的稳定性能和流变性能,有效降低钻井液的滤失量。介绍了目前制备纳米纤维素的方法以及纳米纤维素在钻井液中的应用,并对纳米纤维素在钻井液中的应用作了展望,旨为制备新型抗高温环保型钻井液处理...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层应力敏感实验————作者:李兵;甯冼逸;朱卫平;陈明君;何朋勃;康毅力;赖哲涵;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层致密,孔缝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导致应力敏感具有特殊性。选取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海陆过渡相页岩样品,开展了不同有效应力下的岩心应力敏感实验,明确了储层应力敏感程度,并结合储层岩性和物性特征,揭示了研究区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层应力敏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有效应力从3 MPa增大至35 MPa时,人工裂缝、天然裂缝和基块岩心的渗透率分别降低了97.1%、86.8%和50.5%...
漏失裂缝内封堵层演化规律及颗粒特征行为的可视化实验研究————作者:蒲磊;谢凌志;徐鹏;陈欢;许明标;汪帮哲;
摘要:裂缝性漏失成为不稳定地层条件下钻井过程中面临的最困难问题之一。桥接堵漏方法是裂缝性漏失控制的最有效方式。传统裂缝实验装置对裂缝内以颗粒流所形成封堵层的机理仍不明确,制约了堵漏浆体系配方的科学构建。为了探究颗粒的特征行为和裂缝内封堵层的动态演化过程,建立了井筒-裂缝可视化实验装置,系统研究了颗粒粒径、浓度、泵入速度、流体黏度等关键因素下颗粒的行为特征、封堵层形成规律以及影响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裂缝内...
顺北地区破碎性碳酸盐岩地层钻井液井壁稳定技术————作者:刘雄伟;范胜;管金田;贺垠博;
摘要:通过对顺北油气田碳酸盐岩地层的地质情况分析,明确了该地层井壁失稳的原因:一是地层井壁岩石易破碎且裂缝发育,极易发生裂缝二次发育、恶性漏失甚至井塌;二是井底温度高,钻井液处理剂易高温失效;三是现场聚磺钻井液的封堵能力不足,不能封堵地层裂隙、减少压力传递;四是现场钻井液的胶结能力不足,不能提高近井岩石的抗压强度。针对上述难点,以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钠、盐酸多巴胺...
渤海盆地锦州25-1区块中部泥岩地层井壁失稳机理及钻井液对策————作者:耿立军;刘峰;冮鹏;董新柔;刘伟;李博佳;
摘要:渤海盆地锦州25-1区块中部东营组泥页岩地层井壁失稳状况频发。根据泥页岩组构、理化性质分析及力学特性测试结果,发现泥页岩水化膨胀所导致的强度弱化及易沿层理面的剪切滑移是该层位主要失稳机理。基于泥页岩强度弱化及沿层理面滑移特性,从基本性能、封堵性、抑制性、维持力学强度等角度对水基PEM及合成基BIODRILL S钻井液体系进行对比评价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合成基BIODRILL S钻井液体系在滚动回收...
适用于新疆沙排9组地层抗高温新型离子液体抑制剂及抑制机理————作者:高世峰;屈沅治;黄宏军;任晗;贾海东;刘敬平;贾寒;
摘要:借助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水接触角从多角度探明了新疆沙排9组储层岩性对井壁稳定的影响,并对3种典型离子液体(MOA、CP-DES、MM6)进行了抑制性能评价、抑制机理研究和应用效果分析。该组岩石黏土矿物含量高,且表面含有大量羟基,遇水极易膨胀。在3种离子液体抑制剂处理的岩样中,最低的线性膨胀率(21.2%),最高的滚动回收率(63.1%,180℃)以及钻井液体系良好的应用效果,表明...
高密度高性能水基钻井液在巴基斯坦ADHI区块的研究与应用————作者:黎凌;周楚翔;吉永忠;张光锦;吴刚;
摘要:巴基斯坦北部ADHI区块中上部早中新世Murree地层为长段红色泥岩,位于Φ311.15 mm井眼段,长度约1600 m,为区块钻井作业的重难点,极具挑战性。该红色泥岩段具有强分散,高造浆的特点,经常出现钻井液流变性能失控;易膨胀缩径,泥包钻具,返出大团泥球,堵塞喇叭口;地层压力系数高,实钻钻井液密度高达1.80~2.00 g/cm3,常发生压差卡钻、断钻具等事故;地层出水,...
考虑盐浓度的天然气水合物三维相平衡曲面热力学预测模型————作者:张更;李文拓;黄洪林;罗鸣;马传华;吴艳辉;李军;
摘要:准确预测含盐体系中天然气水合物的热力学稳定性,对预测水合物成藏范围、确定水合物分解域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综合考虑水合物晶穴非球形特征和含盐体系中电解质相互作用,建立考虑盐浓度的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热力学模型,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三维相平衡曲面能有效预测天然气水合物热力学稳定性,纯水条件下的温度绝对平均相对偏差仅为0.08,且含盐条件下不超过0.15。在氯盐摩尔分数大于0....
抗高温固井用悬浮稳定型降失水剂的制备与应用————作者:杜宇斌;刘子帅;吕斌;赵维超;周崇峰;樊荣华;
摘要:青海油田柴达木盆地地温梯度高且多处于地层超压带或邻近区带,深井超深井固井过程中,对高密度水泥浆高温高压工况下的失水、流变以及热冲击后的沉降稳定性、力学性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接枝聚合制备了含有温敏基团和支链结构的悬浮稳定型降失水剂DFS-200,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DFS-200可将2.10~2.30 g/cm3水泥浆体系高温工况下的API失水量控制在50...
有机膦酸盐缓凝剂异常增稠油井水泥浆作用机理————作者:邹亦玮;代丹;王义昕;耿晨梓;朱思佳;姚晓;
摘要:有机膦酸盐是延长油井水泥浆中高温稠化时间的常用缓凝剂。通过讨论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钠(EDTMPS)缓凝剂对G级高抗硫(HSR)油井水泥浆稠化性能的影响,研究了EDTMPS掺量对4种不同厂家水泥稠化性能的影响。使用水化热、XRD和溶解度实验研究了EDTMPS缓凝剂在不同厂家油井水泥浆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EDTMPS缓凝剂抑制了二水石膏的溶解,同时促进了C3A溶解。失去二水石...
低腐蚀自生热冻胶压裂液流变性能及反应动力学研究————作者:李芋池;罗明良;战永平;樊乔;吕元佳;赵春光;
摘要:在稠油储层压裂改造过程中,压裂液进入裂缝后会降低储层温度,导致裂缝周围原油黏度增加,甚至会堵塞地层。针对此问题,以尿素、亚硝酸钠和氯化铵为生热材料,盐酸为催化剂,耐温耐盐共聚物FS-1为增稠剂,有机锆为交联剂,应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一种低腐蚀自生热冻胶压裂液,评价了压裂液体系的生热产气性能、流变性和耐腐蚀性等性能,测试了反应产生气体组分,探究了不同因素对生热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明确了其反应动力学参数...
滑溜水压裂返排液在钻井液中资源化利用————作者:刘怀珠;赵康宁;陈东;张超;常晓峰;张洁;张望远;张帆;
摘要:针对滑溜水压裂返排液排放量大且成分复杂,难以实现“不落地”处理的技术难题,通过优化滑溜水压裂返排液处理工艺,最大程度地保留有效成分,将处理后的滑溜水压裂返排液作为钻井液组分,实现返排液中水资源和部分处理剂的资源化利用。利用处理后的滑溜水压裂返排液构建了环保型低摩阻钻井液体系配方:配浆水+4%钠基膨润土+0.3%Na2CO3+3%聚糖+0.1%FA-367...
国内钻井液处理剂研究进展、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作者:王中华;
摘要:为了解我国在钻井液处理剂取得的新进展,从生物质材料改性产物、合成聚合物材料、缩合化反应产物,以及工业副产和生活废料改性产物等方面,就国内近期钻井液处理剂研制及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生物质改性材料主要用于降滤失剂,以淀粉、纤维素、木质素和腐殖酸为主,且以淀粉居多;合成聚合物材料以用于降滤失剂、增黏剂、包被剂和降黏剂的水溶性聚合物材料研究最多,并围绕提高耐温抗盐和抗高价离子能力,在引入NVP、DMAM等...
钻井液用可降解聚合物暂堵剂的研制————作者:田智元;齐舵;王海波;张馨鹏;郭宝华;徐军;
摘要:生物可降解聚酯类暂堵剂的降解性较好,对储层伤害较小,但是具有耐温性不足、封堵强度较小、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导致其目前难以广泛应用。为了满足更高温度条件下暂堵剂的需求,采用水解速率更慢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和聚酰胺6(PA6)熔融共混,并加入环氧扩链剂ADR提高共混物的相容性,制备出耐温性能较好、封堵强度较高,并且降解速率可调控的可降解暂堵剂。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出的暂堵剂具有较好的降解性能,...
蓖麻油基环保水性聚氨酯成膜剂CWPU————作者:肖沣峰;杨丽丽;吴家乐;冯尚江;邱士鑫;蒋官澄;
摘要:随着油气勘探的进行,低渗透油气层易受损害且难恢复的问题愈加严重,成膜剂的研发有助于解决这一难题。然而,目前成膜剂合成的原料为石油类产品,对环境保护不利。蓖麻油作为一种价廉易得的生物质资源,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不需要改性就具有羟基的植物油,还含有多种活性化学键,可用于制备各种高效的处理剂。在蓖麻油分子上,引入异佛尔酮和扩链剂,制备了一种环保水性聚氨酯成膜剂CWPU-1。该改性产物粒径主要分布在40~20...
基于润湿性原位表征和亚临界水特性的高温储层水锁损害机理————作者:单锴;邱正松;程征;杨梦涛;李楷;赵欣;钟汉毅;
摘要:研究深部储层岩石原位润湿特性,对深入了解高温储层水锁损害机理及制定高效防水锁技术对策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渤海某区块深部储层岩心为研究对象,原位表征了20℃~200 ℃、8 MPa氮气环境中不同岩样表面接触角随温度的变化,建立了一个可预测洗油后储层岩样表面接触角随温度变化的经验公式,并借助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探讨了吸附原油岩石表面接触角随温度变化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洗油后储层岩样...
南极地区超低温钻井液用封堵剂的制备与评价————作者:张广生;吕开河;孙金声;刘敬平;孙元伟;黄宁;易海江;
摘要:针对南极地区冰岩夹层井壁稳定风险高的问题,以纳米二氧化硅、硅烷偶联剂、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月桂脂为原料,利用反相乳液聚合法,研制了一种适用于超低温环境的有机/无机杂化封堵剂(GSF),并通过红外光谱仪、激光粒度仪、金相显微镜对GSF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封堵剂在-50 ℃低温钻井液中分散性及配伍性良好,随着封堵剂加量增加,钻井液对砂床的侵入深度越低,砂盘的滤失量减少;当加量为5%时,封堵效...
裂缝性致密变质岩气藏钻井液漏失损害机理————作者:游利军;邹俊;康毅力;白瑞婷;刘玉明;谭伟雄;李鑫磊;
摘要:裂缝性致密储层基块岩样致密、天然裂缝发育,钻井液漏失易诱发储层损害,堵塞孔喉与裂缝,降低储层渗流能力,阻碍油气井稳产。以渤海湾盆地某区块潜山裂缝性致密变质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流体敏感性、钻井液动态损害、钻井液滤饼承压评价实验,明确了钻井液的动态损害程度和滤饼承压能力,分析了储层流体敏感损害机理。结果表明:储层基块强盐敏、中等偏弱碱敏和弱水敏;钻井液固相颗粒粒度与储层裂缝开度不配伍导致固相颗粒侵...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省级《山东工业技术》
- 省级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 省级《四川兵工学报》
- 北大核心建筑技术开发
- 国家级《黄金地质》
- 北大核心《中国煤炭地质》
- 省级《无损探伤》
- 省级新疆气象
- 省级宁波化工
- 国家级《地图》
- 国家级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国家级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 省级《机械工程师》
- 北大核心《矿冶》
- 省级《电站辅机》
- 国家级《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 省级科学大众
- 省级Icon符号
- 省级《化学研究》
- 省级《塔里木大学学报》
- 国家级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 省级科学大众小诺贝尔
- 省级《甘肃科学学报》
- 北大核心《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 北大核心《材料科学与工艺》
- 省级《民营科技》
- 省级世界钢铁
- 省级《科技创业》
- 省级《华东纸业》
- 国家级《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