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液与完井液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钻井液与完井液

钻井液与完井液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13-1118/TE
国际标准刊号:1001-5620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查看钻井液与完井液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钛工业进展论文职称发表杂志
下一本期杂志:火柴工业工业杂志发表

   《钻井液与完井液杂志编辑部,创刊于1983年,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主管,华北石油管理局、华北油田分公司主办,中油钻井液有限责任公司协办。

  《钻井液与完井液》报道内容包括钻井液、完井液、酸化液、压裂液、修井液、射孔液、油井水泥浆等方面的科研生产新成果、新技术。读者遍及石油、地质、煤炭、化工、水电、冶金等行业。《钻井液与完井液》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优秀科技期刊,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 的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是美国《工程索引数据库》(EI EnCompass)、美国《石油文摘》、《中国石油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检索刊物和数据库的收录期刊。

  钻井液与完井液杂志栏目设置

  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专论、经验交流、动态与短讯

  钻井液与完井液杂志荣誉

  CA 化学文摘(美)EI 工程索引(美)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哥白尼索引(波兰)国家图书馆馆藏文摘与引文数据库知网收录(中)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钻井液与完井液杂志社征稿要求

  1.《钻井液与完井液》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以内,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最好并译成英文。

  2.《钻井液与完井液》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3.《钻井液与完井液》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100-200字为宜。

  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

  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用A4纸打印,正文用5号宋体。

  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

  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字应注明资料来源。

  9.注释:是对文章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其序号为①②③……,注释文字与标点应与正文一致,注释置于文尾,参考文献之前。

  10.参考文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

  阅读推荐:测井技术

  《测井技术》杂志于1977年创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正式期刊,是国内惟一反映我国测井技术发展现状、水平及动向的技术性刊物。本刊集学术性、技术性和信息性为一体,为“中国期刊方阵”中的双效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期刊;被《中国石油文摘》、美国《石油文摘》、美国职业测井分析家学会(SPWLA)地球物理数据库、美国Ei检索刊物数据库、美国CA、俄罗斯AJ、万方数据库等收录检索;被美国《PETROPHYSICS》转载;发行范围覆盖了与测井相关的各个领域,形成与国际相关测井行业的学术交流和信息交换,同时被全国主要大专院校图书馆馆藏。

  钻井液与完井液最新期刊目录

国内外深水钻井液技术进展————作者:耿铁;杨洁;

摘要:全球深水及超深水油气资源占比达44%,其开发成为能源供给的重要支柱。近年来,全球70%的重大油气新发现源自深水区域,中国南海深水油气资源丰富,其开发对提升能源自给率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至关重要。然而,高温高压、复杂地质、水合物形成及井壁稳定性等对深水钻井液技术提出更高要求。国际油服公司如斯伦贝谢、哈里伯顿、BP等在深水水基、合成基及高密度钻井液领域取得突破,并广泛应用于墨西哥湾、巴西盐下油田等深水区...

油气大模型在钻完井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展望————作者:吴耀辉;刘梅全;李雪松;刘长跃;

摘要:以工业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能有效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也是推动关键技术创新升级、增强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阐述工业大模型技术的核心特征及构建模式,总结了工业大模型技术的发展现状。油气大模型是工业大模型的重要领域之一。梳理了油气大模型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油气大模型在国内油气行业钻完井领域内的应用场景,比如钻井提速、钻井轨迹优化等。同时分析了油气...

深地塔科1井钻井液技术————作者:孙金声;王建华;

摘要:深地塔科1井是我国深地勘探领域的一项重大工程,其钻探过程中面临着超高温、超高压、超高盐等一系列极端工况,这些复杂条件给钻井液技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钻井液作为钻井过程中的“血液”,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钻井的成败。系统介绍了万米深层钻井液技术,在揭示钻井液关键处理剂耐超高温高盐机理及堵漏材料提高缝洞漏层承压能力机理的基础上,通过研制新材料、构建新体系、开发新软件,形成了抗温240℃抗盐水基钻井液、抗...

深水深层高温高压裂缝性呼吸效应动态响应特征————作者:吴艳辉;黄洪林;罗鸣;李文拓;马传华;代锐;李军;

摘要:在深水深层,裂缝/裂隙较为发育,钻井过程中井筒压力的波动易诱发呼吸效应。同时,高温高压环境使得呼吸效应更加复杂。研究深水深层高温高压裂缝性呼吸效应动态响应,对加强井筒压力的控制、保证钻井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本文考虑高温高压环境,构建井筒-裂缝-地层系统的温-压耦合模型,分析呼吸效应的动态响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低排量条件下,呼吸效应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提高钻井液动切力、降低比...

亚洲最深直井——蓬深6特超深井钻井液技术————作者:徐毅;何涛;王君;欧猛;严福寿;周华安;黄旭耀;

摘要:蓬深6井是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部署的重点预探井。完钻井深9026 m,目的层位主探震旦系灯影组储层。该井六开完钻,其钻井液技术难点主要包括:(1)上部井段存在大段泥岩,地层水敏性强;(2)同一裸眼段多压力系统共存;(3)上部超大尺寸井眼,钻井液上返速度低,井眼清洁困难;(4)大段盐膏层污染钻井液;(5)多压力系统并存导致的井漏复杂;(6)二叠系以下井段酸性气体污染严重、超高密度下钻井液流变性控制...

川东北陆相页岩储层井壁失稳机理研究————作者:高书阳;薄克浩;张亚云;高宏;皇甫景龙;

摘要:为解决川东北陆相千佛崖页岩储层垮塌严重、成井难度大的技术难题,系统性地开展了失稳特征分析和室内实验评价研究。现场资料分析表明,失稳主要发生在千一段灰黑色页岩层段,具有失稳周期无规律,坍塌与漏失共存的特征,现用钻井液体系无法有效维持易塌地层的稳定性。室内研究发现,千一段不同层段间井壁稳定性差异较大,其中易塌层段灰黑色页岩层段黏土矿物含量高,具有一定的水化膨胀性能和双亲性润湿特征;其层理性强,有机质擦...

冀中地区深层煤岩气水平井强封堵钻井液技术————作者:罗玉财;喻化民;孙昊;于建涛;冯丹;刘飞;

摘要:冀中地区深部煤岩气水平井钻探面临可借鉴资料少、地质不确定因素多、煤层薄极易出层、煤层极易垮塌和卡钻风险高等诸多难点与挑战。从深入研究深层煤岩储层特性出发,得出煤系地层井壁失稳由力学因素和理化性能因素双重决定,而提高钻井液封堵性和抑制性是解决该问题的技术关键。在复合盐钻井液基础上用微纳米刚性封堵与柔性可变形封堵相结合形成了深部煤岩地层强封堵钻井液体系配方。室内用滚动回收率、砂床封堵和陶瓷滤芯封堵等实...

华北储气库韧性水泥浆及增韧机理————作者:李立昌;曹洪昌;高阳;刘景丽;马骏;黄建;刘俊华;孙文昭;

摘要:储气库作为中国“能源保供”的重点工程,具备季节调峰、事故应急及国家能源战略储备三大功能。华北储气库普遍具有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井底温度高、密度窗口窄、漏失风险大、一次封固段长、井筒长期密封完整性要求高等固井难点,普通的水泥浆难以满足该条件下的固井要求。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出一种多功能活性增韧材料HFOC,探究了加入HFOC的韧性水泥浆的综合性能及其增韧机理,形成一套适用于储气库固井的韧性水泥浆体系,...

铝酸三钙和石膏协同对油井水泥浆性能的影响————作者:代丹;王义昕;邹亦玮;孙超;马英;宋鑫君;

摘要:为促进油井水泥质量控制,采用不同铝酸三钙(C3A)含量的G级油井水泥熟料与不同种类石膏匹配,研究了在80℃下油井水泥中C3A与石膏协同对水泥浆凝结时间、稠化性能、抗压强度、渗透率和水化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80℃下,水泥中C3A含量越高,凝结和稠化时间越短,高C3A含量有利于水泥石早期强度提升,但会导致后期强度...

黏弹性六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压裂液体系流变性————作者:宾钰洁;韩晓阳;田珍瑞;武志颖;张思琪;方波;卢拥军;

摘要:为开发黏弹性表面活性剂(VES)压裂液新稠化剂和新体系,以乙二胺、环氧氯丙烷、芥酸酰胺二甲基丙基叔胺(PKO-E)、氯乙酸钠为原料,分别研制了四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TET)、六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HET)和四聚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TZI),并将其与反离子盐溴化钾(KBr)、水杨酸钠(NaSal)形成黏弹性胶束,获得4种VES压裂液新体系。考察反离子盐种类和浓度和表面活性剂浓度对胶束体系流变性影响,...

硅酸盐水泥石超高温干热环境热损伤规律————作者:李小江;王越洋;肖京男;魏浩光;杨睿月;

摘要:煤炭气化与油页岩原位开采时井下为超高温干热环境,对油井水泥环的热稳定性提出了挑战。对此,探索了600℃长期干热环境下硅酸盐水泥石性能劣化规律,分析了微观结构特征与水化产物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常规硅酸盐水泥石的抗压强度显著下降,孔隙度和渗透率增大,微观结构由凝胶结构转变为粒状结构,氢氧化钙和C—S—H凝胶消失,转变为硅酸二钙-γ、斜硅钙石和钙铁石等相态。加砂水泥石孔隙度与渗透率均随养护时间呈现上升趋...

国内钻井液研究应用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建议————作者:王中华;

摘要:针对安全快速高效钻井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在钻井液技术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为系统梳理我国钻井液技术发展脉络,推动钻井液体系标准化,持续提升钻井液功能、性能及应用水平,系统综述了近期水基钻井液、油基钻井液和合成基钻井液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其中:水基钻井液体系重点发展了高性能水基钻井液、超高温与超高密度钻井液、泡沫钻井液以及环保及储层保护钻井液等体系;油基钻井液领域形成了纯油...

环保性纳米硅酸镁锂/纤维素/明胶复合凝胶的制备及堵漏性能————作者:范宇;唐宜家;夏连彬;王锐;黄桃;王建威;

摘要:在全球石油勘探开发都在严格推行环境保护法规的背景下,研制出一款环保且性能优秀的堵漏剂无疑是应对钻井漏层的高效解决方案。通过溶胶-凝胶法将纳米硅酸镁锂(nLMS)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明胶(Gel)以固定的质量比例进行高温共混,nLMS粒子在高温下更均匀地分散在混合体系中,其高表面积促进了与GelHPMC基质地强黏附性,三者通过氢键与物理纠缠相互作用。利用nLMS和HPMC、Gel之间的物理化...

深水盐下钻井液漏失控制配方设计与堵漏策略————作者:许成元;钟江城;朱海峰;项明;林志强;杨洁;陈家旭;

摘要:全球范围内的盐下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巴西深水海域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Mero油田属于典型的深水盐下油气资源,位于巴西东南部海域桑托斯盆地,储层埋深>5000 m,上覆盐膏层150~3000 m,盐下储层主要为下白垩统BVE和ITP组碳酸盐岩。Mero油田的Mero3区块漏失情况最为严重,漏失总量达17 105 m3。通过地质资料和钻井资料分析了漏失的主要原因,包括断层和天然裂缝的发育、地层薄弱以...

纳米纤维素的制备及在钻井液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者:赵雄虎;王灿;肖喆;张喜;赵月琴;

摘要:纤维素作为常用钻井液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水基钻井液体系中,可以有效降低钻井液失水、增强携带岩屑性能、改善钻井液流变性;纳米纤维素作为新型钻井液添加剂既具有常规纤维素的优点,又具有抗温、抗盐碱等性能,可以显著改善钻井液的稳定性能和流变性能,有效降低钻井液的滤失量。介绍了目前制备纳米纤维素的方法以及纳米纤维素在钻井液中的应用,并对纳米纤维素在钻井液中的应用作了展望,旨为制备新型抗高温环保型钻井液处理...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层应力敏感实验————作者:李兵;甯冼逸;朱卫平;陈明君;何朋勃;康毅力;赖哲涵;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层致密,孔缝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导致应力敏感具有特殊性。选取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海陆过渡相页岩样品,开展了不同有效应力下的岩心应力敏感实验,明确了储层应力敏感程度,并结合储层岩性和物性特征,揭示了研究区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层应力敏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有效应力从3 MPa增大至35 MPa时,人工裂缝、天然裂缝和基块岩心的渗透率分别降低了97.1%、86.8%和50.5%...

漏失裂缝内封堵层演化规律及颗粒特征行为的可视化实验研究————作者:蒲磊;谢凌志;徐鹏;陈欢;许明标;汪帮哲;

摘要:裂缝性漏失成为不稳定地层条件下钻井过程中面临的最困难问题之一。桥接堵漏方法是裂缝性漏失控制的最有效方式。传统裂缝实验装置对裂缝内以颗粒流所形成封堵层的机理仍不明确,制约了堵漏浆体系配方的科学构建。为了探究颗粒的特征行为和裂缝内封堵层的动态演化过程,建立了井筒-裂缝可视化实验装置,系统研究了颗粒粒径、浓度、泵入速度、流体黏度等关键因素下颗粒的行为特征、封堵层形成规律以及影响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裂缝内...

顺北地区破碎性碳酸盐岩地层钻井液井壁稳定技术————作者:刘雄伟;范胜;管金田;贺垠博;

摘要:通过对顺北油气田碳酸盐岩地层的地质情况分析,明确了该地层井壁失稳的原因:一是地层井壁岩石易破碎且裂缝发育,极易发生裂缝二次发育、恶性漏失甚至井塌;二是井底温度高,钻井液处理剂易高温失效;三是现场聚磺钻井液的封堵能力不足,不能封堵地层裂隙、减少压力传递;四是现场钻井液的胶结能力不足,不能提高近井岩石的抗压强度。针对上述难点,以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钠、盐酸多巴胺...

渤海盆地锦州25-1区块中部泥岩地层井壁失稳机理及钻井液对策————作者:耿立军;刘峰;冮鹏;董新柔;刘伟;李博佳;

摘要:渤海盆地锦州25-1区块中部东营组泥页岩地层井壁失稳状况频发。根据泥页岩组构、理化性质分析及力学特性测试结果,发现泥页岩水化膨胀所导致的强度弱化及易沿层理面的剪切滑移是该层位主要失稳机理。基于泥页岩强度弱化及沿层理面滑移特性,从基本性能、封堵性、抑制性、维持力学强度等角度对水基PEM及合成基BIODRILL S钻井液体系进行对比评价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合成基BIODRILL S钻井液体系在滚动回收...

适用于新疆沙排9组地层抗高温新型离子液体抑制剂及抑制机理————作者:高世峰;屈沅治;黄宏军;任晗;贾海东;刘敬平;贾寒;

摘要:借助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水接触角从多角度探明了新疆沙排9组储层岩性对井壁稳定的影响,并对3种典型离子液体(MOA、CP-DES、MM6)进行了抑制性能评价、抑制机理研究和应用效果分析。该组岩石黏土矿物含量高,且表面含有大量羟基,遇水极易膨胀。在3种离子液体抑制剂处理的岩样中,最低的线性膨胀率(21.2%),最高的滚动回收率(63.1%,180℃)以及钻井液体系良好的应用效果,表明...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