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水利杂志征稿,是由河海大学主办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核心期刊,近年来已连续多次获全国水利水电系统优秀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苏省优秀期刊等称号。该刊为双月刊,是以反映水利水电科技进展和动态为主的科技期刊。其主要任务是报道国内外水利水电建设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服务。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遵循“创新与实用兼顾、科学与技术并重”的选稿原则,主要刊登水科学、水工程、水资源、水环境、水管理方面的科技论文(近期特别关注:水资源利用、配置、节约和保护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大江大河综合治理中的重大水利科技问题,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技术,水环境与水生态保护、河湖治理及海岸防护研究新成果等)。主要栏目有水问题论坛、研究探讨、工程技术、水管理、专题综述、国外动态,等等。主要读者对象为水利水电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科技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创刊于1981年。一批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担任其顾问或编委。该刊已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数据库(CSAD)、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ndex Copernicus,IC)、《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北极星网》、《中华期刊网》、《水信息网》等广泛收录。在广大读者、作者的关心和支持下,《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正在成为全国水利水电科技工作者展示科技创新的园地、交流科技信息的媒体、吸取先进科技知识的宝库,成为广大读者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和亲密朋友。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获全国水利系统优秀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苏省优秀期刊。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杂志栏目设置
水问题论坛、研究探讨、工程技术、水管理、专题综述、国外动态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杂志荣誉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剑桥科学文摘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维普收录(中)Caj-cd规范获奖期刊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杂志社征稿要求
1.《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文稿务求内容正确,应注重技术创新或学术创见;重点突出作者论文的新贡献;要求文字精炼,结构严谨,数据可靠(重要数据请注明出处);避免写成报告、讲义和学位论文的缩写形式。文稿内容不能泄露国家秘密,在政治或涉外问题上符合国家政策。
2.《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文稿篇幅4000~6000字为宜,应提供中英文篇名、作者姓名及单位名称,并编写中英文摘要(约250个汉字)和关键词(4~6个)。简讯类文稿不超过800字。
3.《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文稿请用A4纸,正文请用5号或小4号字排版;编译稿应尊重原文版权,注明原文出处(附外文原文或原文复印件)。计量单位一律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4.文稿中的图表应设计合理、大小适当。请使用三线表。图表应排在正文引用处,先文后图表。
5.参考文献择作者亲自阅读、本文引用、公开发表或有案可查者列出,采用顺序编码制。中文期刊文献必须用中英文两种文字著录。常用著录格式(常用参考文献类型:期刊论文[J];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标准[S];报告[R];报纸[N];专利[P];电子文献[EB/OL]):
[1] 作者名(外文姓前名后).论文篇名[J].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次):起止页码.
[2] 编著者(外文姓前名后).书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 作者.题名[C]//文集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论文起止页码.
[4] 作者.学位论文名[D].地名:学位授予单位,年份.
[5] 作者.报告名[R].收藏地:收藏单位,年份.
[6] 作者.题名[EB/OL].[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6.摄影作品以水工程建设为主题,要求照片清晰,层次丰富,彩照,并附简短文字说明。
7.来稿请写明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主要研究方向(或从事的工作),工作单位全称,邮政编码,通信地址,联系电话,电邮地址。
8.作者投稿,文责自负,本刊只对稿件作文字上的修改。请勿一稿多投。作者投稿满3个月未收到本刊编辑部通知者,可将稿件另行处理。
9.本刊对录用发表的文章,将按本刊与作者约定的稿酬标准支付稿酬。所付稿酬包括本简则第3条所列媒体的著作权使用费;同时向作者赠送当期样刊。
10.本刊对录用发表的论文酌收论文发表费。论文发表费在论文被录用后缴纳。另有约定的除外。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79年,由国家水利部主管,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主办,是面向国内外水利、水运工程行业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并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ChinajournalNet).《水利水运工程学报》主要报道水利水电、水运、海洋和土木建筑等工程的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科研、施工、监理和管理等众多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果。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运工程建设事业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及有关院校的师生。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最新期刊目录
太湖叶绿素a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对多因子协同响应————作者:张中天;袁海钰;许强;陈鹤翔;杨文海;唐仁;
摘要:太湖作为中国第三大淡水湖,长期面临蓝藻水华问题。叶绿素a浓度是衡量水质和藻类生长的重要指标,研究其对营养物质和水文气象因素的响应,有助于理解太湖富营养化过程。本研究采用MK检验和人工神经网络分析了叶绿素a浓度与水文水动力因子(水位、风速、降水)、生源物质因子(总氮、总磷、CODMn)及热能因子(气温、日照时长、总辐射)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近20年来叶绿素a浓度呈上升趋势,...
考虑预报不确定性的梯级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作者:赵紫薇;杨哲;张全旺;宋松柏;
摘要:为实现梯级水库发电和生态效益双赢,构建了“预报-调度-风险分析”动态模拟链。首先借助预报演进鞅模型(MMFE)揭示预报误差演进过程,基于拉丁超立方采样(LHS)的蒙特卡洛模拟(MCS)方法生成滚动入库径流情景。进一步,在知晓区域不确定性水情信息基础上,对水布垭、隔河岩下游控制断面最小、适宜和理想等级生态流量进行计算,构建清江梯级水库群发电-生态效益协同调控模型。最后借助多目标混合蛙跳算法(MOSF...
紫外光老化土工膜和土工布的界面剪切特性————作者:章玲玲;李昊楠;林海;
摘要:土工膜(GMX)和土工布(GT)在各类水利和环保工程中的大面积铺设施工过程会让其不可避免得暴露一段时间。土工合成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起关键作用,紫外光老化土工膜和土工布的界面剪切特性研究能够反映土工合成材料界面强度的演化特征。利用研制的大尺寸紫外光加速老化试验箱,对GMX和GT分别进行了分别长达80天和40天的老化试验。将定期所取老化试样分别开展了GMX/砂土、GT/砂土和GMX/...
长江下游洪水遭遇风险分析————作者:卞佳琪;史常乐;何琦;曹双;李明生;韦立新;吴张勇;
摘要:为进一步研究长江下游干流与鄱阳湖洪水遭遇的特征,本文基于长江下游干流重要水文站(九江站、大通站)以及鄱阳湖入汇控制站(湖口站)的1950-2023年流量序列,采用有序聚类分析法识别了长江下游的年径流总量、年最大洪峰流量突变点(2003年)。以年最大洪峰流量、年最大7d洪量、年最大15d洪量作为年最大洪水的特征参数,采用混合Von Mises分布分别拟合了三站的年最大洪水发生时间边缘分布,采用P-Ⅲ...
玄武岩纤维提升低热水泥混凝土早龄期劈拉强度试验研究————作者:张国辉;顾德锦;谢金东;周明阳;赵波;
摘要:研究了玄武岩纤维(BF)长度12、14 mm,掺量0、0.1、0.2、0.3 % , 龄期3、5、7、14、28 d条件下的低热水泥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演化规律,并分析了不同龄期混凝土劈拉强度受BF掺量及长度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不同BF掺量及长度对各龄期劈拉强度均有改善,但对劈拉强度影响规律有显著差异。掺入12 mm BF时,随BF掺量增加,3、5、7、14 d龄期劈拉强度呈先增后减趋势,在0.2%...
雷诺数对弯道水流点源污染物输运影响的大涡模拟————作者:杨安邦;朱海;陈盛;方超;徐溦珺;陆晨雪;王玲玲;余真真;
摘要:为预测水上突发污染事故发生时,连续弯道水流中点源污染物的输运过程和分布规律,采用WALE(Wall-Adapting Local Eddy-viscosity)大涡模拟数值方法,构建了三维连续弯道水流污染物输运模型,针对4000、12650、40000和126500共4组不同雷诺数条件下的连续弯道水动力及点源污染物输运特征开展模拟研究。计算分析了Re数变化对水动力结构与紊动特性的影响,对比不同Re...
水力参数对城市景观闸坝泄流噪声的影响————作者:王煜;洪凯;石敏;
摘要:为有效控制城市景观闸坝泄流噪声,利用RNG k-ε湍流模型和FW-H声学模型进行闸坝泄流流场和噪声数值模拟,结合现场监测数据率定,分析了不同水力参数对城市景观闸坝泄流噪声特性及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流量或堰顶水深增加,下泄水流流速及动压增大,消力池内水体紊动程度更高且涡旋程度加剧,噪声声压级和声功率谱密度增大,随下游水深增加,泄流流速及动压减小,高湍动及大涡量区域缩小,噪声声压级及声功率谱密...
风-光-混蓄中长期发电互补优化调度研究————作者:张验科;罗笙月;卢垚键;王远坤;
摘要:为探究在大规模风光并网背景下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对风光等新能源的长周期互补调节能力,以风-光-混蓄联合运行所消纳的风光发电量最大为目的,构建了一种以风-光-混蓄系统剩余负荷方差最小为目标的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与风光联合运行中长期优化调度模型,并采用逐步优化算法进行了求解。以潘口-小漩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与风光联合运行的算例分析结果表明,与潘口-小漩梯级水电站未加装可逆式机组前的风-光-非混蓄系统相比,风...
基于VMOD的若尔盖泥炭湿地小流域地下水运动与排水过程研究————作者:刘紫萱;李志威;鲁瀚友;黄草;田世民;
摘要:若尔盖盆地是我国最大的高寒泥炭湿地,其地下水运动是泥炭湿地发育与水源涵养的关键驱动因素。为揭示泥炭湿地地下水运动规律,采用若尔盖黑河上游典型泥炭小流域2020年原位监测数据与气象资料,基于MODFLOW分区域构建小流域内溯源侵蚀沟道沿程地下水运动的数值模型,模拟不同沟道形态下地下水动态。结果表明:泥炭湿地地下水运动受降雨、沟道、地形因素的共同影响。降雨增加会加速地下水向沟道运动,泥炭湿地达到饱和后...
基于多模型融合的季节性径流集合预报————作者:周鹏;许月萍;周欣磊;刘莉;梁霄;郭玉雪;
摘要:为提高季节性径流预报,分别耦合数值天气预报与新安江模型(XAJ)、分布式水文-植被-土壤模型(DHSVM)和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LSTM)对浙江省椒江流域2012—2020年月径流量进行集合预报,采用等权重、不等权重和BP神经网络(BPNN)等不同方法对预报结果进行融合,比较了不同融合预报与单一模型最优预报的效果。结果表明:BPNN融合方法明显优于其他方法,基于BPNN的融合预报显著提高了预报精度...
基于NSGA-Ⅱ+ARSBX算法的太原市水资源优化配置————作者:刘欣;赵雪花;武雯昱;姚柳杉;郭秋岑;
摘要:为优化太原市水资源配置,设置考虑节水意识和非常规水的供需预测情景,采用NSGA-Ⅱ+ARSBX算法求解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构建多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评价该算法的求解能力。基于供需预测结果,根据不同保证率下的可供水量选择合适的节水意识情景,配置结果中非常规水量平均占比26.08%,供水比例仅低于外调水(35.77%);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下NSGA-Ⅱ+ARSBX算法的协调度均大于0.8,优于N...
基于OpenFOAM的缺陷壁面附近空化泡动力学过程模拟————作者:杜先荣;尹建勇;张永学;田磊;马明凯;
摘要:基于OpenFOAM平台,采用汽液两相可压缩空化泡动力学模型对缺陷壁面附近空化泡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缺陷深度及缺陷形状显著影响了空化泡的动力学特性;相比于矩形缺陷,楔形缺陷更容易导致空化泡溃灭时能量集中,从而形成更为强烈的溃灭,造成更大的壁面压力峰值;随着缺陷深度的增加,空化泡第一次溃灭所造成的壁面压力峰值出现先减小后几乎不变的情况,空化泡第二次溃灭所造成的压力峰值一直在减小
基于原电池原理的电化学脱氯试验研究————作者:俞坚祥;吴烨;房子柱;庄磊;孙克纬;冯龙海;李森林;
摘要:对不同水灰比钢筋混凝土开展了基于原电池原理的电化学脱氯试验,研究了不同水灰比的钢筋混凝土电化学参数随时间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水灰比越大,脱氯初期阳极工作电位越负,回路电流越大,脱氯效率越高;水灰比越大,脱氯后钢筋腐蚀电位正移越明显,极化电阻增幅越大,OH-浓度的增幅越小;脱氯后,混凝土中C-S-H凝胶和Friedel’s盐的含量略微降低,而Ca(OH)2 嘉兴市城市防洪包围圈下垫面变化对洪水风险的影响————作者:肖雪玲;向小华;吴晓玲; 摘要:为分析人类活动引起的下垫面变化对平原地区城市洪水风险的影响,以嘉兴市城市防洪包围圈为研究区域,利用MIKE 11构建水文水动力模型,分析1990—2020年下垫面变化情况,并以不同下垫面条件作为模型的输入,模拟相应的城市洪水过程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20年城市化进程迅速,约46%的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而建设用地扩张对洪水的放大程度随着降雨重现期的增加变得更加显著,其中50年一遇暴雨... 干湿循环与侵蚀耦合作用下碱渣固化淤泥的强度与损伤————作者:何俊;朱元军;李文静; 摘要:为揭示干湿循环与侵蚀耦合作用对固化淤泥性质的影响,以碱渣、矿渣、电石渣为固化剂对疏浚淤泥固化处理,开展了毛细浸润干湿循环与蒸馏水、海水、硫酸镁等侵蚀耦合作用下固化淤泥外观、无侧限抗压强度及损伤研究,探究了耦合作用规律、机理和最优固化剂掺量。结果表明:硫酸镁侵蚀与干湿循环耦合作用下试样外观破损最严重、强度降低最明显;增加矿渣掺量可提高固化淤泥耐久性,当矿渣掺量分别为20%和15%时,碱渣掺量不宜超过... 明渠交汇口水动力及掺混特性研究进展————作者:曾诚;周婧;李凯;付毅成;周婕;蔡雷;王玲玲; 摘要:针对明渠交汇区域内水流结构的复杂情况,从明渠交汇口汇流比、交汇角度、床面高差和其他影响因素的角度,综述了明渠交汇口分离区、剪切层、二次环流等很多特有的水动力及掺混特性的研究进展,梳理了物理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研究和实地观测成果,总结了水动力及掺混特性的研究现状。基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未来应重点研究人工智能算法的应用,植被、密度差、潜流带对掺混特性的影响以及挟沙水流交汇问题中的冲刷淤积影响 重力流关阀规律及空气阀优化研究————作者:边少康;张小莹;李刚;李琳; 摘要:为有效防护长距离、多起伏、高落差的重力流输水管道,基于波特性法对某工程建立了水力过渡过程计算模型,分析了无防护措施下的关阀规律,对比了传统普通空气阀和三动式空气阀的防护效果,探讨了三动式空气阀联合两阶段关阀方案对关阀水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采取防护措施时,管道全线最低压力严重超标;采取三动式空气阀联合两阶段关阀方案后,输水管道的最低压力水头保持在-2 m以上;对于长距离、多起伏、高落差的重力流输... 宁波市内河河网再生水补给的水动力分析————作者:范梦歌;刘甲春;毛立娟;范鹏举; 摘要:针对宁波市内河水流缓慢、需通过再生水补给和泵闸调度来改善流动性能的问题,基于实测地形数据,构建了宁波市某区域内河河网的二维水动力模型,对不同工程措施及不同泵站联合运行工况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过多管涵和闸板以及水源不足限制了河道水体交换和整体流动,单纯增加再生水补给量无法有效改善水体流动性;增设1号泵站并对关键河段进行物理改造可显著提高原本静止河段的流速,提升整个水系的流动性,但需关注对不同水... 编者致谢 摘要:<正>在广大审稿专家的支持和帮助下,本刊圆满完成了2024年度的编辑出版任务。谨向为本刊审稿付出辛勤劳动的专家学者表示真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完成审稿的专家名单如下 源-荷匹配机制下的水光互补系统中长期嵌套优化调度————作者:黄显峰;黄晗;鲜于虎成;张艳青;李旭;许昌; 摘要:针对高比例的光伏发电会导致水光互补系统源-荷同步性大幅下降的问题,为更加合理地评估发电计划中长期发电效益以及短期波动风险等指标,提出了由外层长期水量调蓄与内层短期电力互补组成的嵌套调度模型。首先,在外层识别光伏出力与负荷波形特征。而后,在内层以水、光、荷特性将输电通道划分为多个目标空间。其次,采用层内目标分级与层间全局搜索的耦合联动机制,求解输电通道目标电量配比,并延伸至长期形成目标识别区的电量分...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