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水利杂志征稿,是由河海大学主办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核心期刊,近年来已连续多次获全国水利水电系统优秀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苏省优秀期刊等称号。该刊为双月刊,是以反映水利水电科技进展和动态为主的科技期刊。其主要任务是报道国内外水利水电建设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服务。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遵循“创新与实用兼顾、科学与技术并重”的选稿原则,主要刊登水科学、水工程、水资源、水环境、水管理方面的科技论文(近期特别关注:水资源利用、配置、节约和保护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大江大河综合治理中的重大水利科技问题,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技术,水环境与水生态保护、河湖治理及海岸防护研究新成果等)。主要栏目有水问题论坛、研究探讨、工程技术、水管理、专题综述、国外动态,等等。主要读者对象为水利水电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科技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创刊于1981年。一批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担任其顾问或编委。该刊已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数据库(CSAD)、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ndex Copernicus,IC)、《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北极星网》、《中华期刊网》、《水信息网》等广泛收录。在广大读者、作者的关心和支持下,《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正在成为全国水利水电科技工作者展示科技创新的园地、交流科技信息的媒体、吸取先进科技知识的宝库,成为广大读者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和亲密朋友。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获全国水利系统优秀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苏省优秀期刊。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杂志栏目设置
水问题论坛、研究探讨、工程技术、水管理、专题综述、国外动态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杂志荣誉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剑桥科学文摘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维普收录(中)Caj-cd规范获奖期刊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杂志社征稿要求
1.《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文稿务求内容正确,应注重技术创新或学术创见;重点突出作者论文的新贡献;要求文字精炼,结构严谨,数据可靠(重要数据请注明出处);避免写成报告、讲义和学位论文的缩写形式。文稿内容不能泄露国家秘密,在政治或涉外问题上符合国家政策。
2.《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文稿篇幅4000~6000字为宜,应提供中英文篇名、作者姓名及单位名称,并编写中英文摘要(约250个汉字)和关键词(4~6个)。简讯类文稿不超过800字。
3.《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文稿请用A4纸,正文请用5号或小4号字排版;编译稿应尊重原文版权,注明原文出处(附外文原文或原文复印件)。计量单位一律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4.文稿中的图表应设计合理、大小适当。请使用三线表。图表应排在正文引用处,先文后图表。
5.参考文献择作者亲自阅读、本文引用、公开发表或有案可查者列出,采用顺序编码制。中文期刊文献必须用中英文两种文字著录。常用著录格式(常用参考文献类型:期刊论文[J];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标准[S];报告[R];报纸[N];专利[P];电子文献[EB/OL]):
[1] 作者名(外文姓前名后).论文篇名[J].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次):起止页码.
[2] 编著者(外文姓前名后).书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 作者.题名[C]//文集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论文起止页码.
[4] 作者.学位论文名[D].地名:学位授予单位,年份.
[5] 作者.报告名[R].收藏地:收藏单位,年份.
[6] 作者.题名[EB/OL].[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6.摄影作品以水工程建设为主题,要求照片清晰,层次丰富,彩照,并附简短文字说明。
7.来稿请写明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主要研究方向(或从事的工作),工作单位全称,邮政编码,通信地址,联系电话,电邮地址。
8.作者投稿,文责自负,本刊只对稿件作文字上的修改。请勿一稿多投。作者投稿满3个月未收到本刊编辑部通知者,可将稿件另行处理。
9.本刊对录用发表的文章,将按本刊与作者约定的稿酬标准支付稿酬。所付稿酬包括本简则第3条所列媒体的著作权使用费;同时向作者赠送当期样刊。
10.本刊对录用发表的论文酌收论文发表费。论文发表费在论文被录用后缴纳。另有约定的除外。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79年,由国家水利部主管,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主办,是面向国内外水利、水运工程行业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并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ChinajournalNet).《水利水运工程学报》主要报道水利水电、水运、海洋和土木建筑等工程的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科研、施工、监理和管理等众多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果。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运工程建设事业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及有关院校的师生。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最新期刊目录
太湖叶绿素a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对多因子协同响应————作者:张中天;袁海钰;许强;陈鹤翔;杨文海;唐仁;
摘要:太湖作为中国第三大淡水湖,长期面临蓝藻水华问题。叶绿素a浓度是衡量水质和藻类生长的重要指标,研究其对营养物质和水文气象因素的响应,有助于理解太湖富营养化过程。本研究采用MK检验和人工神经网络分析了叶绿素a浓度与水文水动力因子(水位、风速、降水)、生源物质因子(总氮、总磷、CODMn)及热能因子(气温、日照时长、总辐射)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近20年来叶绿素a浓度呈上升趋势,...
考虑预报不确定性的梯级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作者:赵紫薇;杨哲;张全旺;宋松柏;
摘要:为实现梯级水库发电和生态效益双赢,构建了“预报-调度-风险分析”动态模拟链。首先借助预报演进鞅模型(MMFE)揭示预报误差演进过程,基于拉丁超立方采样(LHS)的蒙特卡洛模拟(MCS)方法生成滚动入库径流情景。进一步,在知晓区域不确定性水情信息基础上,对水布垭、隔河岩下游控制断面最小、适宜和理想等级生态流量进行计算,构建清江梯级水库群发电-生态效益协同调控模型。最后借助多目标混合蛙跳算法(MOSF...
紫外光老化土工膜和土工布的界面剪切特性————作者:章玲玲;李昊楠;林海;
摘要:土工膜(GMX)和土工布(GT)在各类水利和环保工程中的大面积铺设施工过程会让其不可避免得暴露一段时间。土工合成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起关键作用,紫外光老化土工膜和土工布的界面剪切特性研究能够反映土工合成材料界面强度的演化特征。利用研制的大尺寸紫外光加速老化试验箱,对GMX和GT分别进行了分别长达80天和40天的老化试验。将定期所取老化试样分别开展了GMX/砂土、GT/砂土和GMX/...
长江下游洪水遭遇风险分析————作者:卞佳琪;史常乐;何琦;曹双;李明生;韦立新;吴张勇;
摘要:为进一步研究长江下游干流与鄱阳湖洪水遭遇的特征,本文基于长江下游干流重要水文站(九江站、大通站)以及鄱阳湖入汇控制站(湖口站)的1950-2023年流量序列,采用有序聚类分析法识别了长江下游的年径流总量、年最大洪峰流量突变点(2003年)。以年最大洪峰流量、年最大7d洪量、年最大15d洪量作为年最大洪水的特征参数,采用混合Von Mises分布分别拟合了三站的年最大洪水发生时间边缘分布,采用P-Ⅲ...
玄武岩纤维提升低热水泥混凝土早龄期劈拉强度试验研究————作者:张国辉;顾德锦;谢金东;周明阳;赵波;
摘要:研究了玄武岩纤维(BF)长度12、14 mm,掺量0、0.1、0.2、0.3 % , 龄期3、5、7、14、28 d条件下的低热水泥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演化规律,并分析了不同龄期混凝土劈拉强度受BF掺量及长度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不同BF掺量及长度对各龄期劈拉强度均有改善,但对劈拉强度影响规律有显著差异。掺入12 mm BF时,随BF掺量增加,3、5、7、14 d龄期劈拉强度呈先增后减趋势,在0.2%...
大直径灌注桩浇筑均匀性检测的ERT技术研究————作者:王梓浩;田正宏;孙啸;赵锦平;
摘要:为探究电阻层析成像(ERT)技术在大直径灌注桩混凝土浇筑均匀性检测中的有效性,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通过数值模拟探讨了ERT传感器关键参数的优化设计,并以直径为1 000 mm的传感器为例进行了物理模型试验,采用信噪比、灵敏度均匀性、灵敏度矩阵条件数以及空间图像误差、相对误差和相关系数对传感器性能和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传感器高度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有限,电极材料电导率对传感器性能没有...
改进温度分量的高海拔混凝土坝位移监控模型————作者:苏荟;胡江;李星;苏怀智;
摘要:为改善传统大坝位移监控模型应用于高海拔混凝土坝时,模型中温度分量拟合难度高且极易出现欠拟合现象的问题,在分析气温、辐射、库水温、保温层对坝体边界温度的影响,同时考虑外界温度在坝体内部传递时坝体位移呈现出的滞后效应的基础上,引入瑞利分布构造滞后函数,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滞后天数进行寻优,构建了改进温度分量的高海拔混凝土坝位移监控模型。以某高海拔混凝土重力坝为例,选取该坝两个不同位置处的测点对改进模型...
悬移质垂线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研究————作者:练继建;吴峰;刘昉;姚烨;
摘要:针对传统扩散模型存在的不足,引入掺混长度系数模型,建立了悬移质垂线分布模型,探究了不同因素对悬移质垂线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实际掺混长度系数小于常用的假设值0.4时,采用假设值计算得出的含沙量结果偏大,反之偏小;含沙量增大会加剧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含沙量垂线分布呈现“上小下大”的特征;粒径越大,泥沙沉速越大,大量泥沙分布在近底处,不易悬浮;流速越大,水流垂向紊动越强,床面与水面间的含沙量梯度越小
高含沙侧向进水前池泥沙分布特征————作者:樊新建;姚薇;董春海;乔文;贾广钰;孙江河;
摘要:为解决从多泥沙河流取水的大型泵站侧向进水前池的泥沙淤积问题,以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某侧向进水前池为研究对象,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耦合混合多相流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对淤积状态下不同收缩边墙体型的侧向进水前池开展水沙两相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进水前池中央为高流速主流区,主流区两侧为大小不等的低流速回流区漩涡,受流场结构影响,两侧回流区为高含沙量区,自主流区向两侧回流区相对含沙量...
压剪条件下FRP-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试验研究————作者:蒋中明;肖喆臻;袁振;贺松涛;杨雪;
摘要:为深入认识地下储气库FRP-混凝土界面在压剪条件下的黏结性能,采用室内直剪试验研究了FRP-混凝土界面在法向应力、混凝土表面粗糙度、胶层厚度和混凝土强度等4种影响因素变化条件下的黏结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压剪条件下,FRP-混凝土界面主要产生混凝土表层的剥离破坏;界面剪应力与位移之间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变化特征;界面的剪切强度和刚度随着界面法向应力、混凝土表面粗糙度、胶层厚度和混凝土强度的增大而...
源-荷匹配机制下的水光互补系统中长期与短期嵌套优化调度模型————作者:黄显峰;黄晗;鲜于虎成;张艳青;李旭;许昌;
摘要:针对高比例光伏发电渗透下水光互补系统源-荷同步性显著下降的问题,构建了一种外层长期水量调蓄与内层短期电力互补相耦合的嵌套调度模型。该模型在外层识别光伏出力与负荷曲线特征,而在内层基于源-荷匹配机制,根据水、光、荷特性将输电通道划分为多个目标空间,并采用层内目标分级与层间全局搜索的耦合联动机制,求解输电通道电量配比,得到各目标空间的电量分布情况。澜沧江西藏段水光互补系统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能...
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应对降雨的能力阈值及提升策略研究————作者:卢兴超;徐宗学;施奇妙;李永坤;
摘要:针对我国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应对降雨时存在的排水路径不明、系统分工不清、实施效率不高等问题,解析了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应对各阶段降雨时的控制机理和径流排放路径,给出了北京市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应对降雨的“防湿鞋”“防积水”“防内涝”能力阈值,并结合监测预警系统和应急抢险措施,提出了“防失控”能力建设措施。从系统的顶层规划设计、综合排水能力、应急管理能力3个层面,提出了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提升策略
阳澄西湖入湖污染物通量与滞留率研究————作者:杨文晶;吕文;刘帅;杨金艳;谢茂嵘;孙瑞瑞;谈剑宏;姜宇;王杰;
摘要:基于2007—2019年阳澄西湖逐月水质水量同步监测数据,定量分析了阳澄西湖入湖污染物通量时空变化特征和污染物通量滞留率。结果表明:阳澄西湖入湖污染物通量年内分布不均,在水量差异较大时更易受水量影响;多年来各项入湖污染物通量整体呈下降趋势,降幅从大到小依次为氨氮、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8条主要入湖河道中白荡的入湖污染物贡献率最大,其次是蠡塘河和界泾河;空间分布上阳澄西湖南部入湖污染物通量最大,...
退圩还湖工程对骆马湖水环境的影响预测————作者:魏进;于竞然;孙凡;逄勇;李冰;
摘要:为探究退圩还湖对骆马湖水环境的影响,基于实测数据构建了骆马湖退圩前后二维非稳态水环境模型,包括水动力模型、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模型、水质模型等,对该区域退圩后湖区的水动力、水龄、水质影响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退圩后,在偏东风和偏北风风速3 m/s情况下,湖泊平均水位将下降0.36 m, 4个监测点位的平均流速将提高12%;在偏北风5 m/s情况下,圩区附近水龄将缩短55%;COD、氨氮、总氮、总磷...
基于YOLOv5算法的长江大保护水利工程项目多场景质量安全检测————作者:徐亮;陈旭;张卓;郑向泉;
摘要:为解决长江大保护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质量安全隐患检测效率低、主观性强、易漏检等问题,通过分析项目多场景质量安全检测任务需求,明确了各类质量安全隐患的具体场景,利用YOLOv5算法进行了图像增强优化并搭建了智能识别算法架构,采用现场拍摄、网络爬虫技术及项目部内部数据资源,搜集并整理了上千张高质量照片,构建了质量安全图像数据集。在此基础上,通过融入区域检测功能,多场景质量安全检测系统能对指定的作业区域进...
基于PINN的混凝土热学参数反演方法————作者:李如尧;张磊;庞博;旦真旺加;郑磊;刘英杰;
摘要:针对传统混凝土热学参数反演方法流程复杂、计算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INN)的反演方法,其中待反演混凝土热学参数优化时的学习率根据待反演参数的精度要求确定。基于PINN反演方法,通过仿真试验反演了无水管冷却和有水管冷却的混凝土热学参数,分析了反演结果的误差,并将PINN反演方法与传统有限元计算结合遗传算法的反演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基于PINN进行混凝土热学参数反演分析...
致作者
摘要:<正>为方便作者投稿,特将本刊的性质和对稿件的要求简要介绍如下:1本刊是一份科学技术期刊,主要刊登与水科学、水工程、水资源、水环境、水管理等有关的科技论文。因此,要求稿件内容有明确的主题,所介绍的科学技术有明显的创新性、先进性和实用性。2本刊欢迎下列内容的稿件,特别欢迎各类基金资助项目及其他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论文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征稿简则
摘要:<正>1本刊是一份科学技术期刊(ISSN 1006-7647;CN 32-1439/TV),主要反映国内外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和保护领域的科技进展和动态,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服务。主要读者对象为水利水电及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科技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本刊逢单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28-244
基于土工膜透声特性的膜下垫层渗透变形声波特征试验研究————作者:田晓丹;姜晓桢;殷友超;石泽译;
摘要:针对土工膜易发生局部破损和渗漏、引发膜下垫层渗透变形的问题,提出利用土工膜的良好透声特性,开展膜下垫层渗透变形声学监测研究。通过自制的试验装置开展了土工膜透声特性与膜下垫层渗透变形声波特征的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PVC土工膜与PE土工膜均具有一定的透声性,并且两种土工膜对于低频声波的透声效果均好于高频声波;膜下垫层渗透变形声波能量主要集中在低(250 Hz以下)、中(500~750 Hz)、高(...
超标准洪水下鄱阳湖单退圩和蓄滞洪区联合分洪运用研究————作者:邹佳宇;温天福;顾平;李港;雷声;王志超;刘鑫;鄢煜川;
摘要:为合理启用单退圩和蓄滞洪区,有效降低鄱阳湖的洪水水位,基于MIKE21建立鄱阳湖及五河尾闾二维水动力模型,采用同频率法放大2020年鄱阳湖大洪水得到超标准洪水,通过设置单退圩和蓄滞洪区的启用水位形成9种组合方案并模拟其分洪运用过程,分析得出优选方案及其经济损失情况。结果表明:单退圩启用水位为21.50 m(保护面积万亩以下)、22.30 m(保护面积万亩以上),蓄滞洪区启用水位为22.50 m时,...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 国家级《印刷工业》
- 国家级《今日工程机械》
- 省级《当代旅游》
- 省级《有色金属设计》
- 北大核心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
- 国家级《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 北大核心中国酿造
- 国家级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 国家级心理技术与应用
- 省级北方交通
- 省级治黄科技信息
- 国家级《全面腐蚀控制》
- 省级《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国家级榆林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华北地震科学》
- 国家级《超硬材料工程》
- 北大核心《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 省级《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 省级凤凰周刊
- 国家级汽车与安全
- 省级《湖南社会科学》
- 国家级汽车与运动杂志
- 北大核心《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 北大核心《机械设计》
- 省级《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 省级《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 国家级综合运输
- 国家级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国家级《仪表技术》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