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科学》(双月刊)创刊于1987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中国人口科学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自创刊以来,发表了大量有影响、高质量的理论文章,及时反映人口与劳动领域及交叉学科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是各界人士了解人口学发展的重要窗口,它为国家和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理论信息和对策。
《中国人口科学》为了适应人口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以及人口学与相关学科的融合发展,实行部分论文的匿名审稿制,进一步提高了质量,受到人口学界的普遍关注,被誉为学术水平较高的专业期刊,2002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奖。 《中国人口科学》着重刊登具有较高质量的人口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综述、调查报告,内容包括:人口理论与政策研究、人口统计、人口与经济、人力资本。 主要栏目:人口理论与政策研究、人口统计、人口与经济、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社会保障研究、人口与社会、国际人口比较、人口与生态环境。获奖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优秀期刊奖。
中国人口科学杂志栏目设置
人口理论与政策研究、人口统计、人口与经济、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社会保障研究、人口与社会、国际人口比较、人口与生态环境
中国人口科学杂志荣誉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杂志社征稿要求
1.《中国人口科学》内容:立意新颖,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证严密,语言精炼,资料可靠,能及时反映所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本刊尤为欢迎有新观点、新方法、新视角的稿件和专家稿件。
2.《中国人口科学》格式必备与顺序:标题、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或参考文献。篇幅以2200-8800字为宜。2200字左右为1个版面。
3.《中国人口科学》请在来稿末尾附上作者详细通讯地址。包括:收件人所在地的省、市、区、街道名称、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信箱、代收人的姓名以及本人要求等,务必准确。论文有图表的,请保证图片和表格的清晰,能和文字对应。
4.本刊实行无纸化办公,来稿一律通过电子邮件(WORD文档附件)或QQ发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来稿必复,来稿不退,10日未见通知可自行处理。
5.本刊来稿直接由编辑人员审阅,疑难重点稿件送交相关专家审阅,本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客观”的审稿原则,实行“三审三校”制度。
6.来稿一经采用,杂志社将发出《用稿通知单》,出刊迅速,刊物精美,稿件确认刊载后,赠送当期杂志1册。
阅读推荐:人口与发展
《人口与发展》是一本由北京大学主办,以人口、老龄、健康、劳动、统计、计划生育的理论与实际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学术期刊,自2000年改版扩版以来,以其一流的学术水准、严格规范的编辑体例受到学术界的推崇与好评。
中国人口科学最新期刊目录
《中国人口科学》投稿须知
摘要:<正>《中国人口科学》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首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的学术期刊,连续被中国知网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自1987年创刊以来,《中国人口科学》围绕人口及相关学科领域的重要议题发表了大量高质量、有影响的学术论文,是各界人士了解人口、经济等交叉学科发展的重要窗口,为国家和政府部门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构建中国特色人口理论体系的思考————作者:都阳;
摘要:<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要加强人口统计与动态监测预警,完善人口和生育保障法律体系,构建中国特色人口理论体系。”这一重要论述对中国特色人口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也指明了方向。只有以自主知识体系和中国特色人口理论为指导,认识并解决当前及今后面临的人口问题,才能有效应对人口形势的快速变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因此,构建中国特色人口理论体系,既要坚持问题导向,理...
动态结构差异视角下的中国人口低生育水平再析————作者:李建新;盛禾;
摘要:低生育水平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现实问题。文章基于人口学框架对中国低生育水平进行再分析,重点强调了影响人口生育水平的3个递进嵌套式条件:是否为育龄妇女、是否结婚和婚内是否生育。中国适龄生育女性人口减少且育龄妇女年龄结构趋向老化是低生育水平的直接原因;进入婚姻的时间逐渐推迟或无法进入婚姻将减少生育的可能;即使进入婚姻但不生育也会降低生育水平。文章采用动态结构差异视角,结合以上三要素对人口出生率进行标准化...
STEM分类视角下专业与职业选择对薪资轨迹的影响研究————作者:赵梦晗;汪睿星;
摘要: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驱动下,社会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STEM相关专业与职业的从业者薪资水平快速提高,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增长曲线模型系统考察了专业背景与职业选择对高校毕业生起薪和薪资变化轨迹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专业背景影响个人的起薪,且相应影响因职业而异。在STEM职业中,STEM专业毕业生的起薪比其他专业高约14.0%;在非ST...
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基于微观家庭视角的研究发现————作者:张治栋;江伟;
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统一大市场建设作为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决策,对区域协调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深远影响。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2020年的家庭样本,从微观家庭视角评估了统一大市场建设对于实现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表明,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助于增加家庭收入、缩小家庭收入差距,进而推动共同富裕。从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不同方面看,建设劳动和资本要素的统一大市场能够显著促进共同富裕,但商品统...
欢迎订阅2025年《中国人口科学》
摘要:<正>《中国人口科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主办,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连续四届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奖,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首批资助。该刊自1987年创刊以来,围绕人口及相关学科领域的重要议题发表了大量高质量、有影响的学术论文,是各界人士了解人口、经济等交叉学科发展的重要窗口,为国家和政府部门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中国人口科学》着重刊登高质量的原创性学术成果,包括学术论文、研究综述...
老年人认知衰退与抑郁的动态关系及社会参与的调节作用————作者:徐金燕;曹秀清;
摘要: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20年追踪数据,采用潜增长模型和随机截距交叉滞后面板模型,考察老年人认知水平和抑郁水平的变动轨迹及相互作用关系,并探讨了社会参与在认知衰退和抑郁水平变动关系中的动态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老年人认知水平随时间存在不断衰退的一般性趋势,但相应趋势具有人群差异。认知水平与抑郁水平的动态关系主要表现为认知衰退单向影响抑郁风险,其作用性质从期初的不利...
城市人工智能发展对个人劳动参与和工作时长的影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密度的发现————作者:沈可;石笑峰;
摘要:相对于传统的技术进步,人工智能在各产业领域的通用性和渗透性更强,因而对劳动力市场产生着多元而深远的影响。文章基于人工智能专利数据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系统考察城市人工智能技术密度对当地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和工作时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通过挤出劳动力和阻碍劳动力进入两条路径显著降低了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概率,并缩短了就业者的周工作时长。异质性分析表明,人工智能对中老年、低技能劳动力的劳动...
数字经济对劳动力市场就业质量的影响——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作者:王若男;丁泓予;李晓燕;
摘要:数字经济是新发展阶段推动更高质量就业的新动能。文章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劳动力市场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1)数字经济对就业质量的提升效应在统计意义上显著,但其经济意义相对有限,主要体现为显著提高了工资水平和工作满意度,但也增加了工作强度;(2)数字经济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和优化产业结构对就业质量具有正向影响,但其对就业岗位的冲击也会负向影响就业质...
数字政府建设对城市就业质量的影响——来自“信息惠民国家试点”政策的证据————作者:胡晟明;陈婧婷;彭飞;
摘要:已有文献较多关注数字技术驱动劳动者自主就业和市场调节就业的效应,却普遍忽视数字技术与政府服务的融合发展对就业质量的可能影响。为此,文章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借助2014年“信息惠民国家试点”政策的冲击,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数字政府建设对城市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政府建设可以显著提升城市就业质量。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政府建设通过促进政府就业信息公开和高质量创业提高就业质量。城市环境的异质性分析...
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女性经济赋权?——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证据————作者:王翌秋;姚粤;何亮;
摘要:提升女性经济权能、促进男女经济地位平等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路径。文章构建了经济赋权综合指数,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微观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赋权的影响,并重点检验相应效应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以包容性为典型特征的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促进个体的经济赋权,相应效应对传统金融市场上受限较多的女性群体作用更强。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性别歧视、加强信息搜寻与金融运...
农地城市流转对农户收入和生活质量的促进效应研究————作者:刘淑琳;马双;
摘要:研究农地城市流转如何影响农户的收入与生活质量,是实现帕累托改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文章以农地城市流转为准自然实验,考察其给农户收入和生活质量带来的变化。研究发现,农地城市流转有助于提高受影响农户收入,这一结果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农地城市流转通过增加城市工业用地面积和改善基础设施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增加受影响农户的非农就业机会,进而提...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对流动人口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作者:徐升;尹靖华;
摘要:促进充分合理的医疗服务利用,是保障流动人口健康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2013~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以基本医疗保险对跨省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政策为外生冲击,探讨其对流动人口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显著增加了流动人口患病时去医院就诊的可能性和住院医疗费用总支出,这一政策对促进患者去三级医院就医的效应更强。机制分析表明,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可...
老有所医与老有所依:医养结合政策的代际经济支持效应————作者:张磊;邓紫琪;
摘要:医养结合政策对于缓解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16年实施的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为政策冲击,基于CHARLS2013年、2018年和2020年的老年人面板数据,系统检验医养结合试点政策对子女向父母提供经济支持的总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医养结合政策对代际经济支持的“挤入效应”强于“挤出效应”,使试点地区子女对父母的代际经济支持显著增加,同时实现“老有所医”和“老有所依”,但...
基层医疗服务使用对农村老年人主观福利的影响——来自CLASS数据的证据————作者:陈璐;谭翠莲;
摘要:对于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基层医疗服务不仅减少了老年人前往大型医院的不便,还在疾病预防和管理、健康认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使用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2018和2020年两期面板数据,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检验了基层医疗服务使用对农村老年人主观福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层医疗服务的使用显著提升了农村老年人的主观福利;从提升效果来看,同时使用看病、护理和康复服务及预防保...
认识人口理论研究中的中国特色————作者:蔡昉;
摘要:<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构建中国特色人口理论体系”。按照这个要求提高人口理论和政策研究水平,是相关领域学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人口学作为一门学科,关注对诸如生育、死亡、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等人口发展现象的定性和定量研究。人口特征的诸多方面,既作为人口转变过程的影响因素,也在人口转变结果中得到具体体现。同时,人口研究还与经济学、社会学、人文地理学等学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人口高质量发展视阈下女性人口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作者:杨菊华;李延宇;王苏苏;
摘要:性别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文章基于历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女性人口的特征与发展趋势、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提出了新时代促进女性及总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思路。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女性人口的占比有所上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性别结构失衡问题;女性人力资本持续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男多女少的性别结构失...
《中国人口科学》投稿须知
摘要:<正>《中国人口科学》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首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的学术期刊,连续被中国知网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自1987年创刊以来,《中国人口科学》围绕人口及相关学科领域的重要议题发表了大量高质量、有影响的学术论文,是各界人士了解人口、经济等交叉学科发展的重要窗口,为国家和政府部门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欢迎订阅2025年《中国人口科学》
摘要:<正>《中国人口科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主办,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连续四届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奖,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首批资助。该刊自1987年创刊以来,围绕人口及相关学科领域的重要议题发表了大量高质量、有影响的学术论文,是各界人士了解人口、经济等交叉学科发展的重要窗口,为国家和政府部门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家庭的“失灵”与干预:多元照护协同对失能老人健康的影响————作者:张驰;费舒澜;
摘要:构建非正式照护和正式照护相辅相成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是“未富先老”背景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之举。文章利用2018和2020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考察由家人提供的非正式照护和由专业人员提供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对失能老人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家人照护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在改善失能老人健康方面均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两者的照护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家人往往因不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在维持和恢...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省级动物世界
- 省级创新科技
- 国家级铁道通信信号
- 北大核心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省级 江苏船舶
- 省级食品与健康
- 北大核心《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热能动力工程》
- 省级临沧科技
- 国家级汽车与安全
- 省级中国劳动科学
- 省级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省级《山西地震》
- 北大核心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 省级上海煤气
- 北大核心《震灾防御技术》
- 北大核心《第四纪研究》
- 北大核心《当代电视》
- 省级《当代旅游》
- 北大核心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省级遵义科技
- 北大核心《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 省级《机电信息》
- 省级汽车测试报告
- 省级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
- 北大核心《爆破器材》
- 国家级《小水电》
- 省级运载火箭与返回技术
- 省级《阀门》
- 北大核心《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