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藏评价与开发》石油杂志发表,坚持面向油田科研与生产,促进我国油田开发技术水平的提高,加快石油及天然气工业发展的办刊方针,主要报道国内有关油气藏评价与开发工程方面的科研成果和先进经验,并有重点和针对性地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发展水平和方向。本刊创刊于1978年,主管单位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主办单位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本刊在刊载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与开发技术和成果的同时,为满足中国石化在非常规油气这一新的领域技术交流,增设了《非常规油气》这一重点栏目,以期为国内非常规油气领域技术成果交流提供平台,进一步丰富我国石油科技期刊园地,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本刊的宗旨是介绍国内外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开发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反映前沿课题研究的最新进展,开展学术评论,探讨石油物探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推广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成果,报道行业动态,促进国际技术交流。获奖情况:1997年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颁发的地球物理传播奖。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杂志栏目设置
油气地质、油气藏评价、石油工程、非常规油气、综合信息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杂志社征稿要求
1.《油气藏评价与开发》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2.《油气藏评价与开发》来稿请分别写明作者单位、通信地址及邮编;其中,第一作者应写明性别、出生年月、职称或职务、毕业时间、毕业院校和专业,现从事的主要工作,详细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E-mail地址等联系方式。
3.《油气藏评价与开发》稿件中计量单位一律采用我国最新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
4.除3000字以内的报告、论文一般不需要摘要外,其他报告、论文均应附有摘要。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与报告、论文的主要信息等量。摘要的内容一般包括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重点是结果和结论。方法、结果和结论应写详细,字数在200~300字之间。
5.引言主要介绍研究工作的背景、相关领域前人的工作与现状,以及作者的意图与根据。应言简意赅,开门见山,不要与摘要雷同。引言的目的是告诉读者为什么他们应该读下去,及使读者能在不参考前人发表文章的前提下理解和评价文章的结果。
6.表要精选。表应按顺序编号,每张表都应有一个表题。表题应简洁、准确,一般不超过15个字,表题放在表的上方。表的结构应简洁,一般使用三条线,即只有表的顶、底线和表头线。表中术语、符号、缩略语和单位等必须与图和正文保持一致。应尽量少用表注。表注放在表下。
7.题名是标识而不是句子。题名应以准确、简明的词语表达论文的主题内容,并应具有检索价值,字数一般不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以使用副题名。
8.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
阅读推荐: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创刊于1988年3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局批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主管、江汉石油职工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长期以来,学报始终坚持“根植企业、服务油田”的办刊宗旨,充分发挥学报的理论研究、决策咨询和人才培养功能,根据油田行业需要,结合各类学科特点,主动追踪学术热点和理论前沿,积极为学校教学科研和油田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最新期刊目录
顶板致密砂岩气对深部煤层气井产气效果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神府区块为例————作者:王小东;王宇川;梁萧磊;康丽芳;晁巍巍;刘世奇;皇凡生;王文楷;梁渝;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神府区块深部煤层与致密砂岩层紧密叠合,深部煤层气开发过程中存在顶板致密砂岩气向煤层运移的现象。迄今,关于顶板致密砂岩气对深部煤层气开发影响的研究仍然较为匮乏。以神府区块8+9号煤及其顶底板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砂岩覆盖比例(井控范围内顶板砂岩对煤层的覆盖比例)的深部煤层气直井排采数值模拟研究,并从储层压力传导、气体解吸与扩散和渗透率动态变化3个方面,探究了顶板致密砂岩气运移对煤层气...
四川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与前景————作者:朱苏阳;刘伟;王运峰;贾春生;陈朝刚;彭小龙;
摘要:四川盆地煤炭资源丰富,近年来也取得了部分煤层气探井的突破。为了探讨四川盆地建成煤层气生产基地的可行性,研究综述了四川盆地内煤层气藏的层位发育情况,以及川东南和川南地区煤层气开发区块的地质和动态特征。四川盆地内第一个煤层气生产基地筠连沐爱矿区地面抽排井已达450余口,连续5 a年产气量超过1.00×10~8 m3;蜀南矿区内生产井数328口,年产气量达0.79×10~8 m 高含水油藏流动非均质性的表征及应用————作者:张敏;金忠康;冯绪波; 摘要:注水开发油藏随着开发的深入,水驱矛盾愈加突出,地下渗流场、压力场和剩余油饱和度场差异较大,开展定量化流场差异性评价研究,可以有效地指导地下流场优化调控,动用挖掘不同类型剩余油,提高油藏水驱采收率。该研究对流动非均质性的动静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考虑各种因素作用下评价流动非均质性的复杂性,以及开展量化评价研究的重要性。对比了多种不同的非均质性表征方式,最终优选洛伦兹系数进行评价。该系数适用于非... 深部煤层气油电混驱压裂设备配置与工艺技术————作者:赵崇胜;王波;苟波;罗鹏飞;陈国军;巫国全; 摘要:为了解决深部煤层气储层改造中,油电混驱压裂设备的配置技术问题,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区块吉深11-7A平台深部煤层气油电混驱压裂设备配置为例,从压裂泵组功率计算、考虑输电线路功率损耗和辅助系统功率的电网容量计算、运输和混砂装置能力、低压管汇系统供液能力计算、高压管汇系统和仪表撬功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配置要求,结合压裂施工要求与设备作业能力,提出了深部煤层气油电混驱压裂设备计算配置方法,在平台3... 低温催化蒸解处理油基钻屑的参数优化————作者:黄尧奇;夏玉峰; 摘要:废弃油基钻屑是油气田开采过程中最严重的环境污染物之一,是具有产量大、含油率高、成分复杂且极难妥善处理等特点的危险废物。在离心分离、溶剂萃取、表面活性剂热洗、热解法等诸多方法中,通过热解去除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污染物(如碳氢化合物)的热处理方法,因其处理时间短、去除效率高而广受欢迎和使用。然而,常规热解处理技术温度高、能耗高,对物料选择性较高,容易产生结焦,导致处理效率低下。在常规热解技术的基础上,通过... 沁水盆地高阶煤煤层气水平井高效开发技术及实践————作者:武玺; 摘要:沁水盆地作为中国高阶煤煤层气主要生产基地,储层具有成煤及成藏条件多样、构造复杂、渗透率低、储层非均质性强和改造难度大等特点,早期开发存在资源有效动用率低、单井产气量低、开发利润低等问题。通过分析高阶煤储层的特点和煤层气开发的规律,认为制约高阶煤煤层气高效开发的关键问题主要有3个:(1)高效开发建产选区精准性差;(2)开发技术适应性差;(3)改造工艺与煤储层的匹配性差。通过研究微构造、煤体结构、地应...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聚煤作用控气和煤层气勘探潜力——以旬宜探区石炭系太原组为例————作者:王良军;王勇;章新文;金芸芸;朱颜;张高源;李晖;李旺举; 摘要:在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宜探区石炭系太原组成煤环境基础上,结合古地貌分析和沉积相研究,明确了太原组聚煤特征。利用工业分析、扫描电镜、等温吸附等实验分析手段,并且结合测井建模评价的方法,明确了煤层的煤岩和煤质、储集物性、含气性等特征,剖析总结了深层煤层气富集控气要素和成藏特征,从而指出了下一步有利区带。结合煤层气勘探实践,明确了深层煤层气具备良好的勘探前景。研究表明:(1)旬宜探区石炭系太原组煤层发...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深部煤系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启示————作者:马立涛;吴鹏;杨江浩;胡维强;黄英;刘成;牛艳伟;王志壮;任大忠;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深部煤层气资源丰富,实现煤系气综合开发有助于提高资源动用率和单井产气量。为精准确定“甜点”层,利用有机地化、双束扫描电镜、高压压汞、低温N2吸附和低温CO2吸附等试验,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山2段煤系泥岩、煤岩和致密砂岩孔隙发育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黏土矿物含量是影响煤系地层泥岩和致密砂岩孔隙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煤系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差异... 深/浅部煤储层孔裂隙结构及三维空间分布差异特征——以准噶尔盆地为例————作者:王鹏翔;张洲;余婉莹;邹强;杨正滔; 摘要:深/浅部煤储层孔隙-裂隙结构差异特征对煤层气开采具有较大影响,针对这些结构特征差异进行的研究可为探索其物性特征,寻找煤层气勘探开发有利区提供部分理论依据。以准噶尔盆地深/浅部煤储层的煤岩样品作为研究对象,对深/浅部样品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低温N2吸附、高压压汞和CT(计算机断层成像)扫描等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从浅部到深部的煤岩样品的渗透率逐渐降低,总孔体积逐渐降低,微孔与大孔... 弯曲影响下悬链锚腿系泊系统在南海涠洲海域适用性分析————作者:张宗峰;薛绪田;杜鹏;魏羲;陈同彦; 摘要:针对弯曲影响下悬链锚腿系泊(CALM)系统在南海涠洲海域的适用性进行研究,分析了该系泊系统在南海涠洲海域极限环境条件下的自存能力,并提出了考虑弯曲影响后的极限系泊力校核方法。建立了南海涠洲海域波浪有义波高-平均上穿零周期联合概率分布模型,根据该模型推算并绘制南海涠洲海域波浪有义波高-平均上穿零周期百年回归周期等值线。联合百年回归周期风条件和十年回归周期流条件,构建南海涠洲海域极限校核海况。通过莫里... 地质封存过程中CO2注入对地层影响研究进展————作者:王展鹏;刘双星;刘琦;杨术刚;张敏;鲜成钢;翁艺斌; 摘要:CO2地质封存作为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中的重要一环,决定了CCUS技术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手段,明确CO2注入产生的一系列地层响应对于安全高效注入具有重要意义。压力提升是限制封存容量和封存安全的主要因素,流体溶解运移沉淀是影响地层稳定性和封存效率的本质特征,储层可注性及盖层安全性是决定地质封存项目成败的关键。系统讨论了... 海上L低渗油藏CO2混相驱微观动用特征实验研究————作者:何洋;汪周华;郑祖号;涂汉敏;何友才; 摘要:渤海L低渗油藏储层整体表现出中孔低渗的特点且油藏流体低密度、低黏度,在开发前期已经进行水驱补能,亟须探索不同开发方式的可行性研究,为后续合理开发提供参考依据。但该油藏不同驱替方式微观动用特征、机制以及影响因素尚不明确。以渤海L低渗油藏为研究对象,选取储层内部两块代表性砂岩岩心,运用在线核磁驱替技术,开展岩心CO2混相驱油和水驱转CO2混相驱油室内实验测试... 深层煤层水平井压裂动态应力场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区块为例————作者:赵海峰;王成旺;席悦;王超伟; 摘要:中国深层煤层气示范基地已初步建成,并逐步迈入规模性勘探开发的重要阶段。这一突破为能源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挑战。随着开发的深入,传统三维静态模型在预测强非均质性储层在水平井大规模压裂工况下的渗流-应力耦合动态地应力演化方面显示出局限性。对此,该研究以大宁—吉县区块的深部煤为例,围绕储层压裂动态应力场展开深入探究。研究采用地质工程一体化的煤层气储层压裂缝网模型,对水平井平台压裂过程进行模拟,综合考虑了... 四川盆地长宁地区深层煤层气成藏特征与勘探潜力————作者:杨雪;田冲;杨雨然;张景缘;王青;吴伟;罗超; 摘要:四川盆地煤层气资源丰富,筠连地区浅层煤层气已获得商业开发,邻区长宁地区多口过路井在二叠系煤层中测试获气,揭示了盆地煤层气的巨大潜能。随着国内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借鉴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深层煤层气开发经验,为明确长宁地区深层煤层气的资源潜力,利用测井、煤层取心、实验测试等资料,系统开展了长宁地区煤层的地质分析、深层煤层气含气性评价、煤层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长... 深部致密煤藏适度就地气化可行性评价方法及应用————作者:康毅力;邵俊华;刘嘉榕;陈明君;游利军;陈雪妮;曹望坤; 摘要:为形成对于深部致密煤藏系统评价,保证深部致密煤藏就地气化工程的高效、经济和安全实施,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形成了深部致密煤藏适度就地气化可行性评价方法,包括:(1)建立资源条件、储集条件和保存条件在内的3类一级指标和煤级、煤岩储层厚度和煤岩储层压力系数等参数在内的18项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集和以“可行”“基本可行”“不可行”为评语的分级评语集;(2)通过层次分析法,明确各类指标权重;(3)采用梯形型隶属... 基于改进SSA-BPNN的煤层气直井井底流压预测研究————作者:余洋;董银涛;李云波;包宇;张立侠;孙浩; 摘要:煤层气资源广泛应用直井开发,采用控压控水的排采制度,井底流压是排采方案设计与设备选型的重要参数,因此,煤层气直井井底流压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便捷、准确地预测煤层气直井井底流压,指导煤层气井的控压排采,引入机器学习领域中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模型,同时对麻雀搜索算法(SSA)进行改进,耦合构建基于改进麻雀搜索算法-反向传播神经网络(SSABPNN)的煤层气直井井底流压预测模型。选取了生产... 鄂尔多斯盆地保德区块煤层气井可采储量与产气特征研究————作者:张文;黄红星;刘莹;冯延青;孙伟;李子玲;王婧;赵增平; 摘要: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保德区块中低煤阶煤层气井及不同区域的产气特征,指导开发技术政策的制定,采用Arps递减分析法、产量累积法和流动物质平衡法,结合区块实际生产数据,建立了适用于不同开发阶段的煤层气可采储量计算方法。通过综合应用数据统计和生产动态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该区块3个开发单元(开发一单元至三单元)的可采储量与产气特征,并对比地质与开发参数,明确了地质条件差异对产气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保... 基于机器学习的煤层气井产能预测与压裂参数优化————作者:胡秋嘉;刘春春;张建国;崔新瑞;王千;王琪;李俊;何珊; 摘要: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区块储层非均质性强,气井产能预测难度大,且压裂施工缺乏针对性设计,导致压裂后井间生产效果差异显著。为此,基于沁水盆地南部187口煤层气直井的地质、测井、压裂和生产数据,构建了基于多任务学习策略的随机森林算法的气井产能预测模型,并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压裂参数。研究使用深度卷积自动编码-解码器处理测井曲线等非结构化数据,采用随机森林算法结合多任务学习策略,有效缓解了样本数据有限和泛... 钻井液作用下割理发育煤岩失稳机理研究————作者:欧阳勇;谢文敏;丁吉平;冯福平;王鹤远;杨冬临;马驰;吕海川; 摘要:煤岩割理裂缝的发育导致其强度较低,钻井过程中钻井液的作用将会进一步增加井壁失稳的风险。采用室内实验、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钻井液作用下割理发育煤岩失稳机理:(1)煤岩黏土矿物主要由不易水化的高岭石组成,无易水化的蒙脱石存在且伊蒙混层的占比不高,因此水化膨胀(平均值为0.35%)和滚动分散性能(平均值为89.64%)较弱,煤岩失稳机制以力学作用为主。(2)垂直交错的面割理和端割理为钻... 深层煤层气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应用与探讨——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X区块为例————作者:林伟强;丛彭;王红;魏子琛;杨云天;么志强;曲丽丽;马立民;王方鲁;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深层煤层气资源量丰富,神木气田X区块是冀东油田在该盆地的重点勘探开发区块,其深层本溪组8号煤层是该区块的重要建产资源,主要通过水平井钻探和大规模压裂改造的方式进行生产。本溪组8号煤层局部构造多变,煤层脆、软,钻速快,易坍塌,水平段轨迹控制难度大,储层钻遇率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如何提高煤层气水平井的储层钻遇率并实现快速钻井、完井,成为该领域勘探开发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基于此开展地质...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