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技术与应用》(曾用刊名:兰化科技),1983年创刊,石油化工类技术性刊物;读者对象为国内外石油化工领域从事科研、设计、生产、管理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高等院校师生。报道内容涉及石油化工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的开发、工业应用、技术改造成果,以及在石油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有关工业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分析测试技术、绿色化工技术等;。
《石化技术与应用》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科研开发与工业生产相结合的办刊思想,注重报道新技术的工业应用、工程技术问题解决措施、现有工艺及设备的技术改造成果及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成果,为国内外石油化工技术的传播、交流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深受行业读者厚爱。
石化技术与应用杂志栏目设置
论坛、研究与开发、工业技术、绿色化工、纳米技术、分析测试、实用技术、述评
石化技术与应用杂志荣誉
CA 化学文摘(美)Pж(AJ) 文摘杂志(俄)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石化技术与应用杂志社征稿要求
1、《石化技术与应用》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2、《石化技术与应用》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3、《石化技术与应用》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
4、《石化技术与应用》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5、《石化技术与应用》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
6、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
阅读推荐:微细加工技术
《微细加工技术》核心期刊代发,创刊于1983年,是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级重要科技期刊。是国家一级检索刊物,已连续9年被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数据库收录,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全文收录用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石化技术与应用最新期刊目录
重芳烃-甲醇烷基化制均四甲苯催化剂————作者:王静;龙雨;李威;李亮;杨俊明;张寰;梁琨;
摘要: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介孔ZSM-5分子筛,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考察了将其酸化改性后得到的介孔HZSM-5分子筛在重芳烃-甲醇烷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并对反应温度、反应压力、质量空速等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合成的介孔ZSM-5分子筛具有规则的立方介孔结构及良好的有序性,比表面积为420.4 m2/g,孔容为0.309 7 cm3/g,直径为0.532 5...
二元S2O82-/TiO2-Fe3O4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催化合成乙酸乙酯————作者:解文功;吴田甜;闫锋;
摘要:采用沉淀-浸渍法制备出新型二元S2O82-/TiO2-Fe3O4固体酸催化剂,对其进行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NH3物理吸附表征,并用于合成乙酸乙酯。结果表明:合成的催化剂为固体超强酸催化剂,晶型完整;在Fe 加氢催化剂PHK-102在航空煤油加氢装置的工业应用————作者:何雄辉;朱赫礼;刘凯; 摘要:介绍了加氢催化剂PHK-102在广东石化有限责任公司120万t/a航空煤油加氢装置上的工业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在进料负荷为100%,操作压力为7.15 MPa,平均反应温度为300℃,氢油体积比为220的条件下,硫、碱性氮、硫醇硫的脱除率依次为99.97%,95.83%,96.72%;与航空煤油加氢装置原料相比,航空煤油产品烟点提高了3.55 mm,芳烃体积分数降低了7.3个百分点,航空煤油产品的... NaH脱除废塑料热解油中的有机氯————作者:高艳;杜新胜;王福善;陈秀娣;张子南;杨聪;龙雨; 摘要:以NaH为脱氯剂,通过亲核取代反应脱除废塑料热解油中的有机氯,考察了投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初始含氯量对脱氯效果的影响,并对不同有机氯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n (NaH)∶n(Cl)为2,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6 h的条件下,废塑料热解油含氯量可由499.9μg/g降至34.9μg/g,脱氯率高达93%;废塑料热解油初始含氯量为100~2 000μg/g时,NaH均能将其含... 超温对加氢裂化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作者:李涛; 摘要:为了考察超温对加氢裂化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对新鲜加氢裂化催化剂PHC-05进行了高温耐受试验,并对卸出的超温催化剂PHC-05和补充精制催化剂PHT-01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高温焙烧后催化剂PHC-05的比表面积、孔容和Y分子筛结晶度大幅下降;卸出催化剂PHC-05的比表面积降低,孔容变化不明显,平均孔径略有增大,卸出下床层补充精制催化剂PHT-01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均降低;卸出催化剂PHC-05中... 反应温度对渣油加氢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作者:徐景东;李慧胜;艾子龙;徐人威;翁志坤;曾晓霖; 摘要:以渣油加氢工业装置渣油为原料,考察了反应温度对固定床渣油加氢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床渣油加氢反应中,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渣油转化率、脱硫率、脱氮率、脱金属率、脱残炭率等均提高,加氢渣油的轻质化程度增加,加氢渣油四组分中饱和分和沥青质的质量分数增大,芳香分和胶质质量分数降低,加氢渣油的稳定性变差;且上述指标均会在一定的温度区间发生显著变化,在相应温度区间内渣油转化率、轻质化程度和体系不... 浆态床柴油加工路线的优化————作者:代恩东;崔登科;张永峰;赵杨;刘亭亭;高伟;毛玲娟;李伟龙; 摘要: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针对浆态床柴油性质较差,原设计加工路线不合理的问题,采用将部分浆态床柴油作为300万t/a柴油加氢精制装置的原料进行加工的优化方案,并利用英国KBC公司开发的Petro-SIM流程模拟软件对优化方案进行模拟计算及验证。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案既可多产合格的精制柴油,又可提高柴油加氢裂化装置的重石脑油产量;当柴油加氢精制装置掺炼50 t/h浆态床加氢柴油,同时将50 t/h直馏柴油改... 2-丁烯双键异构化制1-丁烯技术的工业应用————作者:赵长斌; 摘要:对中海石油宁波大榭石化有限公司以富含2-丁烯的醚后C4为原料,采用2-丁烯双键异构化制1-丁烯技术建成的6万t/a 1-丁烯装置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2-丁烯双键异构化技术后,在异构化反应器C4进料量为36.9 t/h,反应温度为260~350℃,反应压力为0.3~0.5 MPa的条件下,2-丁烯转化率达到17.93%,1-丁烯收率和选择性分别为17.77%, ... 凝析油稳定装置的节能优化————作者:马振华;杨勇;邹浪;杜洋洋;李宝强;李春辉; 摘要:对凝析油稳定装置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节能优化措施。结果表明:在凝析油的处理量为300 m3/d,停用凝析油脱乙烷塔塔底重沸器,凝析油稳定塔塔顶压力由0.60 MPa降至0.45 MPa,凝析油稳定塔塔底温度由183℃降至145℃的优化条件下,凝析油产品饱和蒸汽压可稳定在54.1 kPa;热煤炉实际燃气消耗平均值由优化前的9 325 m3/d降至优化后的8 136 ... 催化剂铁中毒对催化裂化装置的影响及对策————作者:何涛;詹有福;徐赫;秦玉建;周梓桐;达伟;郑云锋;谭争国; 摘要:针对中国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3.3 Mt/a催化裂化装置催化剂铁中毒的问题,对催化剂铁中毒原因及其对催化剂性质、装置操作工况及产品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结果表明:催化剂铁中毒后,其密度由0.93 g/mL降至0.82 g/mL,球形度变差;装置出现再生器藏量增加,烧焦罐藏量减少,油浆中固体质量浓度下降,产品分布变差等问题。通过采取优化再生器操作,置换平衡剂,补充新鲜催化剂,降低... 丁二烯产品中羰基化合物溯源分析及优化————作者:陈豹;曾飞鹏;王宏全;李胜利;窦华中;倪玉超; 摘要:为解决广东石化有限责任公司丁二烯装置丁二烯产品含羰基化合物无法达到聚合级指标要求的问题,对丁二烯产品中的羰基化合物进行溯源分析,并提出相应优化措施。结果表明:丁二烯产品中的羰基化合物来源为上游常减压-Ⅱ装置原料中回炼污油中的含氧化合物;通过采取将加氢碳四返回位置改至急冷油塔的措施后,丁二烯产品中的含羰基化合物量由34μg/g降至低于20μg/g;将常减压装置原料中的污油掺混比(质量比)降低至2.5... 高浓度强酸性含磷催化剂助剂废水的处理————作者:罗庆;赵勇;王小雄;刘发强;张媛;王树勖; 摘要:考察了阻聚剂类型及投加量、pH值、反应时间等条件对高浓度强酸性含磷催化剂助剂废水(以下简称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向废水中直接加入NaOH,在体系pH值升至2~3时会发生强力自聚反应,以强电解质盐为阻聚剂,可以利用盐效应阻止自聚反应的发生;在室温环境下,以MgCl2为阻聚剂,投加量为10 g/L时,调节废水pH值为5,反应60 min,3种废水中总磷质量浓度由10.2... 乙酰丙酸酯合成研究进展————作者:韦小丽;刘洪成;张莉;刘宏海; 摘要:对乙酰丙酸酯(LE)的4种合成路径、合成机理及应用状况进行了介绍,并对6种催化体系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认为开发活性高、灵活性强、价格低廉的固体酸催化剂迫在眉睫,并指出今后LE合成的研究焦点将集中于催化剂设计,反应条件改善,反应机理深究,产物分离等方面 二氧化锰@丝素蛋白/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作者:徐颖淑;叶名宇;邓佳佳;贾红兵; 摘要:为提高石墨烯基柔性电极的综合性能,通过真空辅助抽滤和化学还原的方式,制备了丝素蛋白/还原氧化石墨烯(SF/rGO)复合薄膜,在硫酸钾/高锰酸钾(K2SO4/KMnO4)溶液中,以SF/rGO作为碳源,制备了二氧化锰@丝素蛋白/还原氧化石墨烯(MnO2@SF/rGO)复合薄膜,考察了K2SO... 柴油加氢裂化装置操作条件的优化————作者:杨志鹏;李荣亚;李超;方剑杰;郑小辉;石先谋; 摘要:为了适应市场变化,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400万t/a柴油加氢裂化装置通过调整反应催化剂床层温度,控制裂化反应深度,最大限度生产满足国Ⅵ标准柴油产品。结果表明:在保证柴油脱硫效果的前提下,通过调整装置裂化床层各反应床层的急冷氢流量,深度控制裂化反应催化剂各床层温度,可达到增产柴油产品的效果,柴油收率由31.5%提至90.4%,增产300 t/h,柴油产品的含硫、氮量、密度、运动黏度等指标均可满足国Ⅵ...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N-甲基苯胺生产技术通过鉴定————作者:钱伯章; 摘要:<正>2024年12月6日,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承担的3万t/a新型N-甲基苯胺工业生产成套技术通过了甘肃省化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该技术是我国精细化工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其工艺过程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催化剂具有优异的选择性和寿命,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尤其在石油化工和煤化工耦合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成套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技术历经基础研究创新、催化剂放大制备、千吨级中试工程放大研... 高端溶聚丁苯橡胶研究获突破————作者:钱伯章; 摘要:<正>2024年10月14日,由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和独山子石化公司联合开发的国内首个自主技术双端基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SSBR 3540 F在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24万t/a SSBR/SBS橡胶装置一次开车成功。这标志着中国石油在高端溶聚丁苯橡胶研发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填补了该领域国内空白 2025年版《石化技术与应用》征稿细则 摘要:<正>《石化技术与应用》是经中国科学技术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石油集团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的石油化工领域内的技术性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坚持科研开发与工业生产相结合、注重工业生产与实际应用的办刊思想。主要读者对象为国内外石油化工领域从事科研、设计、生产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及相关高等院校师生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在硝基苯废水中的应用————作者:王尚芝;丁家正;马海润;李阳; 摘要:介绍了电化学水处理技术作用原理,并对近年来电化学氧化、还原以及氧化还原技术处理硝基苯废水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指出未来电化学水处理技术需要重点关注电极材料改性与反应器构型优化,此外,将电化学技术与其他水处理技术联用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26万t/a混合碳四全加氢装置运行分析————作者:展学成;刘军;李鑫;董万军;王龙龙;马萍;马好文;谢元; 摘要:介绍了26万t/a混合碳四全加氢装置第3,4周期(第3周期为2022年7月—2023年9月,第4周期为2023年11月—2024年3月)的工业运行状况,并在中试评价装置上进行了镍系催化剂与钯系催化剂性能对比评价。结果表明:混合碳四全加氢装置在第3,4周期运行过程中,进料负荷和反应压力均低于设计值,床层压差处于较高水平,反应器入口温度和床层温升,氢气与碳四质量流量比与设计值偏差不大;混合碳四原料不饱...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