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洋大学学报》科技杂志,于1980年创刊,1986年以前属于内部交流刊物。1986年12月,经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批准,正式成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2010年5月,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新闻出版总署新出审字[2010]781号文件),《大连水产学院学报》随着学校的更名也于2010年第3期更名为《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是以刊载海洋、水产及其相关学科研究论文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内容为水生生物、生物技术、水产增养殖与病害防治、海洋生态与环境、海洋渔业、渔业资源、水产捕捞、水产品加工、渔业机械、航海技术与轮机管理、渔船设计与制造等学科的研究论文、综述等。2006年获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2004年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在期刊等级评定中,1999至2010年本刊连续6次被评为辽宁省一级期刊;1992至2012年本刊已连续6次被确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多次在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中获奖。现已被美国《化学文摘》、ASFA《水科学和渔业文摘》以及俄罗斯的《文摘杂志》等10余家国内外检索刊物、数据库列为收录刊源;1995年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学报“三优”评比一等奖;1998年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杂志栏目设置
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综述、简讯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杂志荣誉
CA 化学文摘(美)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Pж(AJ) 文摘杂志(俄)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Caj-cd规范获奖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杂志社征稿要求
1.《大连海洋大学学报》来稿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字精练。切勿一稿两投。
2.《大连海洋大学学报》来稿都要附中文和英文摘要、关键词。
3.《大连海洋大学学报》量和单位的使用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文稿中出现的外文字母、数学符号的大小写、上下角标、符号和位置高低要有明显区别,请注意正斜体。表格一律用三线表,表题、表头和图题、横纵坐标及图注均应给出中英文对照。
4.参考文献请选最具代表性的资料列入,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列入,必要时可在文中加注脚注。本刊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论文中引用处依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排列,并在右上角用方括号标注。
阅读推荐: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学报是由浙江省教委主管,浙江海洋学院主办的报道人文科学研究成果的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文学、语言学、美学、历史学、法律政治研究、海洋文化研究、经济学等研究论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DeepSeek与渔业智能体在现代渔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作者:麻志宏;赵天昊;陈雨泽;冯冠博;刘子毅;刘鹰;
摘要: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渔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新路径。本文着力探讨DeepSeek在渔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作为国产开源大模型的典型代表,DeepSeek凭借多模态融合、动态推理与知识图谱构建能力,在渔业的多个应用场景中具有高度适配性。构建基于DeepSeek的渔业智能体,可为精准管理养殖、优化育种、病害防控及资源管理评估等环节提供智能化新范式,优化渔业生产的核心环节。通过跨学科协同创新、“AI合作社”...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鱼类行为识别研究进展————作者:郭建军;陈杰鑫;林丽君;孔壹右;叶俊伟;许昕;
摘要:研究发现,对鱼类的行为进行识别有利于养殖管理,能够为养殖户带来极大的便利。近年来,计算机视觉在鱼类识别领域中发展迅速,为鱼类行为识别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的机器检测方法。该技术融合了图像处理、机器学习等多领域的先进技术,通过对捕获的鱼类行为视频进行帧分析处理,提取关键帧图像信息,实现对鱼类行为模式的自动识别与量化分析。本文期望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指导和启示,推动计算机视觉技术在鱼类行为学研究中的深入应...
鸭绿江唇?精子低温和超低温保存技术研究————作者:李剑桥;骆小年;段友健;李姣;康俊龙;莫燕芳;董睿欣;席文秋;
摘要:鸭绿江唇?(Hemibarbus labeo)是鸭绿江流域土著名优鱼类,野生资源渐少,为了保护其种质资源,2024年5月采集了辽阳县兴大养殖场性成熟的唇?亲鱼10尾(♀:♂=2:3),对唇?精子稀释液、稀释比例、抗冻剂、冷冻和解冻程序进行筛选。结果表明:稀释液L-1(NaCl 0.8 g、KCl 0.05 g、葡萄糖0.50 g溶于100 mL纯水)对唇?精子的保存效果最好,4 ℃低温保存48 h...
基于比较转录组测序技术揭示青海湖裸鲤耐盐碱相关基因————作者:严青春;李长忠;王丽楠;杨颖;李昭楠;梁天秀;金文杰;陈艳霞;
摘要:为进一步探究青海湖裸鲤对高盐碱水环境适应调控机制,筛选可能在青海湖裸鲤适应青海湖高盐碱水环境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的基因。本实验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对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和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肝脏(GECL、GPRL)、肾脏(GECK、GPRK)及鳃(GECG、GPRG)组织进行转录组高通量测序,筛选青海湖裸鲤和花斑裸鲤不同组织差异...
鱼菜共生复合种养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作者:唐广静;吴正理;孙瑜;蒲德成;李艳红;
摘要:鱼菜共生是一种以微生物为枢纽,采用循环经济理念的多学科融合技术,以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宗旨解决当前“大食物观”背景下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近年来,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应用的推动下,鱼菜共生技术迅猛发展,但该系统仍面临一系列问题与挑战。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科研文献基础上,追溯发展起源,以技术模式研究现状为主线,对鱼菜共生技术关键要素、效益可行性等进行梳理,剖析了当前技术面临的盐碱水种养品种局限、...
近岸浅海底栖贝类应对低氧胁迫的适应性机制研究进展————作者:王亚冰;伍旭辉;陶川贵;张家炜;王庆恒;
摘要:近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导致水体低氧事件频发,对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对近岸浅海底栖贝类的生存和生态功能构成威胁。近岸浅海底栖贝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在低氧胁迫下展现出一系列的适应性机制。本文系统综述了低氧对近岸浅海底栖贝类群落结构、个体行为、抗氧化防御、免疫系统、基因表达和代谢的影响,以及组学技术在低氧适应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此外,本文还探讨了现有的水质监测技术和耐低氧品种...
寒地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与克氏原螯虾营养品质及有毒重金属风险评估————作者:王世会;苏俊杰;张淑琪;罗亮;张瑞;郭坤;赵志刚;
摘要:为评估寒地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俗称河蟹)和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 俗称小龙虾)的营养品质与有毒重金属风险,在相似的养殖环境下,通过解剖、生化组成分析、面积归一化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河蟹和小龙虾的可食率、常规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总脂和灰分)、脂肪酸、矿物质元素和有毒重金属(镉Cd、铬Cr、汞Hg和铅Pb)含量。结果表...
基于改进YOLOv5s-Seg的河蟹不同部位检测分割方法————作者:赵煜;方国艾;华顿;
摘要:为了解决河蟹分部位加工工艺的复杂性和加工装备的智能化水平低的问题,提高河蟹加工装备的智能化,优化河蟹加工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Seg的YOLOv5s-FDSV检测分割模型,该模型通过应用FasterNet主干网络、融合DCNv2卷积、替换DySample上采样和V7DownSample模块,实现了对河蟹各部位高效的检测和精准的分割。结果表明:在本文构建的河蟹部位分割数据集上,YOL...
贝类净化暂养水质监控系统设计————作者:潘澜澜;陈开瑞;余瀚坤;周阳涛;刘洪源;郑雨;付新元;张国琛;
摘要:针对贝类净化暂养中水质变化大以及增氧系统滞后性高所导致的增氧不及时等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NB-IoT物联网通信技术的贝类净化暂养水质监控系统,通过多点传感器布局,实时监测温度、pH、浑浊度和溶解氧等水质参数,采用并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PSO)优化了BP神经网络和PID控制器,建立了溶解氧预测和增氧机控制模型。系统采用STM32单片机作为主控单元集成水质监测传感器,实现了数据的采集与传输,...
水中添加芦荟提取物对金鱼运输胁迫下行为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作者:许议丹;黄璞祎;王惟珺;王丹;李虹;
摘要:为探究水中添加芦荟提取物对金鱼运输胁迫下行为和生理指标的影响,实验测定了不同运输时长下(2、4、6、12、24 h)金鱼(Carassius auratus)的死亡率和行为变化,从行为、生理指标方面比较了芦荟提取物的抗应激效果,确定了最佳给药浓度。结果表明:(1)运输6 h以上金鱼在运输完成96 h内出现死亡,随着运输时间增加金鱼表现出更多的消极行为。(2)设置对照组、50 mg/L和100 mg...
河蟹加工副产物酶解工艺条件优化及酶解液呈鲜特性研究————作者:耿星华;张佳汇;刘太昂;史羽瑶;王锡昌;
摘要:以河蟹加工中产生的副产物为原料,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酶解工艺条件,并探究酶解液的呈鲜特性。以感官评价、水解度、蛋白质利用率为指标,确定了最优试验用酶为风味蛋白酶;以水解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法确定了最佳酶解工艺条件:酶解时间4 h、加酶量1 609 U/g底物、酶解温度46 ℃、酶解pH 6.0;酶解工艺条件优化后,鲜味氨基酸、呈味核苷酸(AMP)含量分别比酶解前增加了33.83 mg/100 g、...
黑鲷♀×真鲷♂杂交及黑鲷自体受精子代染色体核型分析————作者:周世淼;徐大凤;杜书然;贾超峰;孟乾;祝斐;陈淑吟;
摘要:基于黑鲷生物学特性进行的自体受精及与真鲷杂交繁育子代均取得养殖成效。为分析黑鲷自体受精子代(AS,Acanthopagrusschlegelii self-fertilization)及黑鲷与真鲷杂交的子代(PA,黑鲷 Acanthopagrusschlegelii ♀ × 真鲷 Pagrusmajor ♂)两个群体的染色体核型变化情况,为黑鲷育种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体内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
低温沉默与复苏对黄海胆精子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作者:王皓;王永杰;田峰霖;阮述超;田野;李树枫;丁北辰;丁君;韩冰;
摘要:为探究低温沉默与复苏过程中黄海胆(Glyptocidaris crenularis)精子活性的调控机制,本研究采用RNA-Seq技术对低温保存及滴加海水复苏后的黄海胆精子进行基因转录水平分析。每组黄海胆精子进行高通量测序获得5.92至6.99 Gb数据,组装得到113 728条转录本和73 814条Unigene,其中,15 333条Unigene注释到KEGG数据库,归类到290个通路。差异表达...
基于深度细微特征提取的水下鱼类识别方法研究————作者:陈郁隈;朱晓龙;李超凡;褚文敬;陈宗乙;张振禹;
摘要:水下鱼类识别对于了解水域的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起着积极作用。然而水下存在光照不均、背景复杂和鱼类相互遮挡等干扰因素,这使得正确判别并准确定位水下鱼类极具挑战性。针对上述问题,采用一种基于深度细微特征提取的水下鱼类识别方法(DFFE-Net)。该方法首先选择具有较强鲁棒性的YOLOv8作为基础模型。其次提出采用可变形卷积DCNv4代替传统卷积构成E-DCN模块,提取深层特征图中的鱼类细微特征。然后为...
海洋温暖化对细菌生物被膜及其诱导厚壳贻贝幼虫变态能力的影响————作者:马蕃;陶钰;杨金龙;梁箫;
摘要:为了探究海洋温暖化对细菌生物被膜及其诱导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幼虫变态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选用了具有显著诱导厚壳贻贝幼虫变态能力的海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marina作为实验菌株。根据东海海域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结合海洋温暖化升高水温,分别在温度为14、18、22、27 ℃和31 ℃的海水中进行生物被膜的制...
面向海洋牧场资源评估的多水下机器人编队控制方法————作者:金兆一;宋婧菡;虞逸凡;王馨;陆春;杨志庆;李智军;林远山;
摘要:鉴于多水下机器人系统具有单水下机器人无法比拟的高效、低能耗、高可靠性等优势,多水下机器人系统是进行现代海洋牧场资源评估的一种潜在重要手段。而编队控制是多水下机器人系统完成海洋牧场资源评估的关键,而现有的编队控制方法大多依赖精确的多水下机器人运动学或动力学模型。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MADDPG)的多水下机器人编队控制方法。首先,将N个水下机器人划分为1个领航者和N-1...
维生素C缓解六价铬诱导的斑马鱼肠道菌群的影响————作者:卢莞玲;宁静;阮俞其;韦露;
摘要:六价铬(Hexavalent Chromium,Cr[VI])作为一种常见的剧毒环境污染物,为研究环境浓度Cr[VI]长期暴露对成年斑马鱼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并评估维生素C(Vitamin C, VC)作为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在预防铬氧化毒性的有效性,本文以健康成年斑马鱼为研究对象,设置四个处理组,分别为Con组、VC组(2 mg/L)、 Cr组(2 mg/L)、Cr+ VC组(2 mg/L)。在...
脊尾白虾Duox基因鉴定及其免疫功能研究————作者:刘德雪;范梦昊;程伟涛;曹宴榕;韩婉钰;胡广伟;
摘要:为了探究Duox基因在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中的免疫功能,从脊尾白虾(平均体质量为1.39 g±0.39 g)中成功克隆获得Duox基因cDNA序列,并对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分析了该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及其在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感染后的表达变化情况;最后基于R...
钙黄绿素原位标记对四角蛤蜊生理影响的研究————作者:高进;谢玺;白永安;庞金池;刘项峰;滕炜鸣;王庆志;
摘要:为研究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增殖与资源管护中适宜的原位标记方法和标记条件,通过考察试验贝类四角蛤蜊的存活率、标记成功率、标记良好率及消化腺中抗氧化酶活性和软体部脂肪酸标志物等指标探究钙黄绿素(Calcein)最佳标记浓度和浸染时间,并根据最适标记条件在辽东湾蛤蜊岗开展为期1个月的原位标记试验。结果表明:0、25、50、75 mg/L钙黄绿素浸染1.5 h与0、50 mg...
不同饵料对刺参肠道组织及其菌群结构特征的影响研究————作者:裴泓霖;王荦;丁君;程超;常亚青;
摘要:为了调查不同饵料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肠道组织及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福建霞浦海域网箱养殖刺参(体质量为49.75 g±1.09 g)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海带饵料(HD组)和颗粒饲料(SL组)进行90 d的投喂试验。结果表明:HD组和SL组刺参黏膜层平均长度分别为(194.4±21.0)、(204.9±17.1)μm,肌肉层平均厚度分别为(5.2±1.6)、(6.3±...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省级《无损探伤》
- 省级《化工矿山技术》
- 省级四川水利
- 省级科学导报
- 省级江苏科技成果通报
- 省级拳击与格斗
- 省级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国家级中国邮政
- 国家级铁道知识
- 北大核心《高压电器》
- 国家级《铝加工》
- 国家级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 国家级《矿业装备》
- 北大核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合成纤维工业》
- 国家级汽车与运动杂志
- 省级巴蜀质量跟踪
- 省级烽火科技报
- 省级基建管理优化
- 北大核心《煤炭技术》
- 国家级中国有色金属
- 北大核心《原子核物理评论》
- 国家级《机电兵船档案》
- 北大核心郑州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海洋通报》
- 国家级《中国茶叶加工》
- 省级光机情报
- 国家级国外机车车辆工艺
- 国家级《中国钢铁业》
- 省级上海地质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