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技术学报》创刊于1988年,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和东南大学联合主办发行的大16K学术性月刊,她是我国在介绍传感器理论和应用领域方面较为全面的惟一的学术性刊物,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荣获江苏省一级期刊、2011-2012年获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传感技术学报》杂志的编委委员均是来自国内各著名高校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们是我国传感器领域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权威人士。稿源均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所属的有关专业研究机构以及国内大型工矿企业设置的专业研究所。刊登的论文均有2名国内同行专家审稿通过。作者有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以及从事该研究领域的工作人员、专家和学者。
传感技术学报杂志栏目设置
力学敏感器件、光学敏感器件、光纤敏感器件、生物、化学敏感器件、温度敏感器件、声学敏感器件、电磁学敏感器件
传感技术学报杂志荣誉
CA 化学文摘(美)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SA 科学文摘(英)万方收录(中)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文摘与引文数据库物理学、电技术、计算机及控制信息数据库知网收录(中)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维普收录(中)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传感技术学报杂志社征稿要求
一、来稿要求主题突出,论据充分、内容充实、新颖、创新、实用、言简意赅,字数6000字左右。
二、标稿格式:
①文标题(中、英文对照);
②作者姓名(中文、汉语拼音对照);
③作者单位(中、英文对照);
④摘要(中文150-300字、英文100-150字),摘要需能反映文章主要内容,应能给读者关于文章内容的足够信息,它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而论文的标题、背景信息、作者过去的研究及将来的计划和相同的信息都不应在摘要中出现;
⑤关键词(中、英文对照5个左右);
⑥正文;
⑦参考文献(限公开发表的文献)按文中引用次序排列(引用处应加角码([]),
顺序为:[杂志]:作者、刊名、年、卷(期)、页码(起止)。
[书籍]:作者、书名、卷、版次、出版者、年、页码[起止]。
专利为国别、专利号.参考文献要求不能少于12个(其中近5年的参考文献.不能少于6个)
三、文稿中使用的名词术语、符号、计量单位要前后一致,符合国家有关标准(SI单位)。
四、文稿应打印清楚,文字、图表均应清晰可辨。文中专业符号、外文字母、大小写、英文与希腊文和正、斜体都要标写清楚,用作上下角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高低层次分明,章节清楚,四级标题标清楚,插图用激光打印(图中的文字和正文一致)。
五、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以用Visio,AutoCAD,Origin,Matlab,Mathematica或Excel(等软件绘制生成)并直接剪贴到Word文件中的矢量图为佳,图中的文字须标明清楚,表格采用三线表。
六、来稿不得涉及国家机密,涉及者应有单位证明。来稿一式两份,请自留底稿,文稿不论录用与否一律不退稿,来稿必须写明详细地址(邮政编码)及联系人和电话号码,有电子邮件信箱的也请留下信箱地址。文稿中须有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或职务、学历、现从事何种研究),来稿切勿一稿两投。
七、来稿者的作者顺序排列,我们一律按原稿排列。需要更改者,一律要和其他作者协商,并有文字证明,否则不予变更。
阅读推荐:微细加工技术
《微细加工技术》核心期刊代发,创刊于1983年,是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级重要科技期刊。是国家一级检索刊物,已连续9年被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数据库收录,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全文收录用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传感技术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基于AIPSO的传感器网络动态节点部署策略————作者:俞垚魏;李云龙;岳川;袁伟;李艳峰;
摘要:利用传感器网络对任务区域进行监测是保障区域安全稳定的重要手段。多传感器组建的覆盖网络可为区域提供高效的感知和通信服务。理想的传感器部署策略是实现网络覆盖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当部分固定传感器功能失效导致监测区域出现覆盖空洞,可以通过调整周围可移动传感器实施快速修复。首先建立了传感器网络节点部署模型。其次,针对传感器网络节点部署特征,提出了基于人工免疫机制的粒子群优化算法(Artificial Immu...
基于P-SSHI的单电感多输入压电能俘获电路————作者:肖长建;夏银水;
摘要:提出了一种用于压电能量采集的自供电多输入并联开关电感(Multi-Input Parallel Synchronized Switching Harvesting on Inductor, MIP-SSHI)接口电路。所提出的MIP-SSHI电路具有自供电,并共享一个电感从多个压电换能器(Piezoelectric Transducer, PZT)中提取能量,可以处理多个PZT同时访问电感的冲突,...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冗余节点定位方法————作者:王梦晓;刘学军;朱林;
摘要:由于传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冗余节点识别方法忽略了节点的方向性,单纯依靠拓扑结构的关联规则进行节点定位,存在节点定位误差较大、节点识别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TOPSIS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冗余节点定位方法。该算法首先建立网络节点的方向虚拟坐标,通过拓扑保留图确定所有节点在图中的坐标;其次建立无线传感器网络冗余节点判断指标体系;最后利用TOPSIS算法判断节点冗余度,确定节点在拓扑保留图中的位置,完成...
基于多策略改进的蜉蝣算法在WSN定位中的应用————作者:宋湘钰;任秀丽;
摘要: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使用到达时间差定位技术存在计算效率低和精度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将改进的蜉蝣算法(Improved Mayfly Algorithm, IMA)与Chan算法相结合的定位算法(Chan-IMA)。该算法主要利用Chan算法计算出待测节点的初始定位坐标,以限制IMA算法的搜索区域,从而提高IMA算法的搜索效率。针对蜉蝣算法,首先,采用Tent映射和反向学习策略对种群进行初始化以增强初...
无线传感网络高维时序数据状态估计算法研究————作者:邓俊华;屠敏;
摘要:无线传感网络中数据量较大,准确估计存储节点中的数据状态,可以避免传感网络受高维度、冗余数据、网络状态等问题的干扰,进而提高传感网络的安全性。然而在传感网络中,对高维时序数据的状态估计一直是一个难点问题,为此,提出一种无线传感网络高维时序数据状态估计算法。采用基于信息熵的PCA降维算法对传感节点中的高维时序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基于最优集成随机森林算法提取数据的特征,将提取的状态特征数据输入到贝叶斯估计...
基于ZIF-7的D-柠檬烯分子印迹压电传感器的设计及气敏性能研究————作者:何迷;文韬;李大鹏;何伟韬;蒋涵;杨干;聂齐毅;
摘要:为了快速、无损、高灵敏地检测柑橘是否受到橘小实蝇的侵染,将挥发性气体D-柠檬烯作为主要的虫害标志物,设计和制备了基于ZIF-7的D-柠檬烯分子印迹聚合物(MIP@ZIF-7),滴涂在金电极上制成MIP@ZIF-7-QCM传感器,采用自主研发的气体检测系统测试了传感器的气敏性能,结果表明:ZIF-7的添加显著提高了所制备的MIP@ZIF-7-QCM传感器对D-柠檬烯气体的响应,在质量浓度为6 00~...
三元乙丙橡胶基底分布式光纤布里渊散射漏油传感器的研究————作者:尉婷;吴冰冰;刘颖刚;罗俊;罗小东;
摘要:研制了一种基于BOTDA技术的三元乙丙橡胶基底的分布式光纤布里渊散射油敏传感器,可在分钟量级精准检测并定位小规模漏油事件,灵敏度高,可重复使用。将三元乙丙橡胶(EPDM)基底的油敏传感器沿模拟输油管线下方油槽内铺设,用布里渊光时域分析仪(BOTDA)实时监测浸油后传感光纤中布里渊散射频移,测试数据表明布里渊散射频率随时间响应灵敏度为2.5 MHz/min,可在2 min内发现并定位漏油事件,空间分...
基于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的诺如病毒暴发疫情调查————作者:黄彬彬;张栗;昝望;程思宇;
摘要:使用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对采集标本进行诺如病毒检测。首先对某局部人群按照病例定义开展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病例搜索,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分析,然后采用χ2检验对不同组别罹患率进行分析。本次疫情累计病例28例,罹患率11.2%(28/250),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和腹痛,疫情历时6 d,男性罹患率高于女性罹患率(χ2=7.47,
基于射频能量自供能的温度监测传感器节点设计————作者:徐博;任力生;王芳;
摘要:设计了一种基于射频能量自供能可超长时间工作的温度监测传感器节点,主要包括Patch天线、整流模块、电源管理模块、温度模块。所设计的Patch天线带宽为380 MHz、中心频率点增益为7.6 dB、回波损耗(VSWR)为-29.25 dB;整流模块有效输入范围内可连接任意标准阻抗天线使用,整流效率维持在50%以上,接收功率为3 dBm时整流效率最高达到64.3%;2 m以内系统冷启动时间不超过85....
毫牛级微弱力测量的研究进展————作者:鲜欣妍;李佳慧;汪永其;朱周洪;周俊;赵天琦;沈常宇;
摘要:毫牛级微弱力检测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广泛。毫牛级微弱力的测量大多都是将微弱力转化为其他物理量的变化来实现的,据此可分类为:位移式测量和应变式测量。其中位移式测量包括天平结构、扭摆结构、摆锤结构和悬臂梁结构;应变式测量包括基于电阻应变片、光纤和压电式的微弱力测量。着重介绍了上述测量方式主要模型的检测原理、经典结构以及研究进展;分析和比较了目前几种方法测量毫牛级微弱力的适用性以及不足,对未...
受蛛网启发的海绵纤维基柔性电阻式压力传感阵列————作者:黄梁松;张雨;张鹏;张坤;杜明超;步晓飞;王硕;赵忠凯;
摘要:柔性压力传感阵列作为能够对一定范围内的压力进行检测的工具而被广泛应用。但在面对诸如非平整表面、高应力作用等复杂工作环境时,一些传感器阵列往往表现不理想,易出现撕裂,不透气,不透湿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采用炭黑(CB)、热塑性聚氨酯(TPU)和食盐(NaCl)为基础材料,利用湿法纺丝和牺牲模板法制备了具有海绵状多孔结构的柔性纤维压力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灵敏度(-0.034 87 kPa Pr/Ni复合In2O3纳米纤维的丙酮敏感和抗湿性能增强研究————作者:孙传龙;王峻烽;黄淳;范祥祥; 摘要:使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不同比例Pr和Ni混合掺杂的In2O3纳米纤维,并比较分析了不同样品的丙酮敏感和抗湿性能。在80%相对湿度条件下,优化的Ni-In2O3在300℃获得响应达到11,比纯In2O3提升了两倍,但相比于30%相对湿度的条件丙酮响应下降60%。相比纯In...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运动想象脑电信号特征影响研究————作者:李闻宇;罗志增;金荣杭; 摘要:运动想象(MI)具有激活大脑皮层细胞、促进神经重塑的潜力,由于运动障碍患者皮层受损,难于准确完成MI任务,研究了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MI的影响。设计了4种不同的刺激和MI组合范式,选用脑电信号相关去同步化(ERD)、功率谱密度(PSD)特征以及聚类系数,研究了tDCS不同范式对MI脑电信号的影响,用支持向量机(SVM)验证tDCS后的MI分类准确度。得出tDCS刺激后,左、右手MI任务中m... 融合多传感器数据的采煤机截齿失效诊断方法————作者:何武林;彭继慎; 摘要:截齿失效诊断需要使用一系列传感特征信号参数来诊断,当多个传感特征信号交互出现后,其相互间形成的干扰将导致无法准确判断截齿的状态。提出一种融合多传感器数据的采煤机截齿失效诊断方法。建立采煤机截齿失效多传感特征融合模型,完成传感特征融合。建立截齿多传感融合特征样本的模糊隶属度函数模型,按照截齿参数设定变量,获得不同传感特征变量的模糊熵值,线性分析传感融合特征模糊熵值与截齿失效间关系。以截齿失效状态模糊... 一种提升超高增益脉冲电流放大电路性能的新方法————作者:兰江;李明勇;喻洁;郑舟;买向前; 摘要:针对质谱、离子迁移谱、核探测等高端精密分析仪器中pA~nA微弱脉冲电流的放大问题,在传统的电阻反馈型和电容积分型前置放大电路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提升超高增益脉冲电流放大电路性能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JFET型晶体管高输入阻抗和超低噪声运放优点,设计了提升脉冲电流放大增益和抑制电容偏差的双通道T型反馈网络,解决了pA级脉冲电流放大中高增益、低噪声、宽带宽相互制约的难题。通过仿真计算并与德国FEMTO公司... 危化品车辆装卸载过程识别的Transformer-RNN模型————作者:李晓辉;孙子文; 摘要:针对危化品运输过程的偷倒、漏倒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构建Transformer-RNN模型,对运输过程中的运行、装载、卸载三种状态进行识别。首先获取通过安装了传感器的车辆传回的速度、载重、原始AD值等实时数据,通过差分提取速度差、载重差、方向差等特征;其次构建融合Transformer和RNN的分类模型,通过Transformer完成对输入的表征学习,RNN进行学习,自注意力机制突出关键特征;最后由... 基于磁吸附式传感器的汽车轮胎双轴转向磨损检测————作者:李靖;郑建校; 摘要:为提高汽车运行稳定性与驾驶安全性,提出基于磁吸附式传感器的汽车轮胎双轴转向磨损检测方法。将磁吸附式传感器固定于轮胎与双轴连接处,采集汽车轮胎与地面附着系数;并利用磁场轮廓提取算法,提取磁场的轮廓或边界信息。再通过磁力计测量磁场强度,并将数据传输给计算机对轮胎与地面摩擦接触面进行扫描,生成轮胎磨损图像。利用高斯函数抑制汽车轮胎图像噪声,采用改进阈值法提取图像中轮胎的磨损特征;运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创建... 基于改进DBSCAN聚类的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算法研究————作者:孙浩然;杨家富;王子洋;周梦飞; 摘要:针对激光雷达采集到的原始三维点云数据量大导致无人车在障碍物检测过程中实时性差和准确率低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密度噪声空间聚类(DBSCAN)算法。通过采用统计异常值去除(StatisticsOutlierRemoval)与体素网格(VoxelGrid)相结合的混合滤波算法对原始点云进行预处理,采用随机抽样一致性(RANSAC)算法对滤波后的点云进行地面分割以获取非地面点云,在传统DBSCAN算法... 基于压阻传感器和微信小程序的中医脉象深度学习分类算法————作者:陈江宁;陈俊飞;施京红;丁辉;雷成阳;陈文会; 摘要:人体手腕处的桡动脉脉象是心脏、血管、血液的质和量等因素共同作用并互相影响的表现,可以反映人体整个循环系统的状态。首先,基于压阻式传感器设计了人体桡动脉脉搏信号采集单元,并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脉象分类算法和基于自编码器的脉搏信号判别算法进行脉象识别,并将其成功应用到脉象识别系统中。经过大量的临床测试表明,该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其次,在“微信开发者工具”环境下,设计了“WH采集脉象”微信小程序,微... 基于双向搜索消除运放失调电压的微电流测量方法————作者:王选择;李煜辰;杨振宇;翟中生; 摘要:针对运算放大器在微电流测量过程中其失调电压影响测量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可快速消除运算放大器失调电压影响的测量方法。首先针对一般I/V转换测量电路分析了运放失调电压对测量精度的影响,然后设计了程控自动补偿失调电压电路,最后设计了一种运用程控输出双向搜索的方法,快速寻找失调电压补偿点,消除运算放大器失调电压对测量精度的影响。理论与实验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微电流测量的精度与速度,完成0.01μA级精...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