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学报》核心期刊,两刊,是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主办,中国声学学会、声学学报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的学术性刊物,刊载具有创造性的声学研究论文、实验性论文和重要应用性论文(包括实验工作、理论和应用研究、仪器研制)。
《声学学报》本刊中、英文两刊多年来在全国声学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下,在中科院声学所及声学所领导、中国声学学会及学会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作者、审者、读者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得到大家的肯定,已成为声学界和期刊界所公认的“精品期刊”。
声学学报(中文版)杂志栏目设置
技术简报、快报、国内外学术动态及声学消息等
声学学报(中文版)杂志荣誉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EI 工程索引(美)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SA 科学文摘(英)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剑桥科学文摘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文摘与引文数据库知网收录(中)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科双效期刊
声学学报(中文版)杂志社征稿要求
1.稿件所述工作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法规,尤其是保密法和著作权法。
2.保证稿件内容是与声学基础或声学应用基础有关的原创性科研成果,要内容真实、数据准确、结果无误,要完整、可重复。
3.请给出PACS数:文章的分类采用美国物理学会学科分类方法,可从声学学报每年最后一期分类索引中查找,也可从编辑部索取。
4.要求有完整的题目(中、英文)、全部作者名(按顺序)、作者单位或地址。
5.稿件所用名词、术语、数学公式、图、表等的表达要遵从国家标准,无标准的按同行惯例,且要明了无误。一般数学变量用斜体,矢量、矩阵用黑斜体,特殊函数用正体。若不能提供黑体、斜体符号,请下划线注明,黑体用波纹线,斜体用直线。
6.严格按照《声学学报》论文格式,即:摘要、引言、论证(或实验)、结论、文献等顺序的要求写稿(可参考《声学学报》已发表的文章)。
7.语言要通顺明了,文章要层次分明、合乎逻辑,英文拼写和语法要正确,术语使用恰当,表达符合英语习惯。
8.所引文献和相关材料要与本文研究有关,并要正确引用和给出适当的述评。
9.《声学学报》为纯学术性、公益性刊物,办刊经费一直由主办单位承担。为了快速和更好地将作者的科研成果传播出去,根据国家规定和同行惯例,需作者提供适当的发表费,以使刊物得以正常运行,请作者给予支持。具体收费待来稿发排后通知。
阅读推荐:应用声学
《应用声学》是声学领域的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一与中国声学学会联合主办.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办刊的宗旨是繁荣应用声学事业,促进新成果的开发与推广,促进科研、工程技术人员与生产的实践者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本刊登载应用声学各个分支及其交叉学科在国内外的新进展、新动态的综合性评论介绍,研究工作的论文、简报,工业生产或科学实验中的技术成果,制作工艺的革新与经验交流等.此外,还刊登新书评价,声学标准,国内外的重要声学消息会议报道。
声学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静水压下内嵌梯形支撑板的吸声覆盖层吸声性能研究————作者:胡博;王世博;高金童;时洁;张昊阳;陈峰;
摘要:水下航行器在深水工作环境下需要承受一定的静水压力,以软弹性介质作为吸声覆盖层基体时不耐压的特性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受限。针对这一问题,在以软弹性介质为基体的含多层圆柱空腔吸声覆盖层中内嵌梯形支撑板,以改善静水压下的吸声性能。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了静水压力下吸声覆盖层的稳态计算模型和声-固耦合模型,通过考察吸声覆盖层模型的形变量和应力分布,阐释了梯形支撑板对提升吸声覆盖层耐压作用的机理。研究了静水压下梯形...
北极波弗特海域被动声源深度辨识————作者:李卿基;韩笑;魏笠;曹然;魏泽勋;
摘要:波弗特海因其独特的温盐结构,形成一种双声道声学环境,在海洋表层存在两个典型的声传播通道。论文研究了双声道环境下模态的传播特性,发现声场中的低阶模态存在隧穿现象,并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分离特性。根据低阶模态优先填充单个声道的特性,在双声道环境下构建了一种被动声源的深度辨识方法。首先,将两个声道捕获的模态划分为不同的模态子空间。然后,引入一种基于特征分解模态滤波器的子空间投影算子,将接收信号投影到对应的子...
不同流速条件下磁性微泡溶液的聚焦超声温升效应————作者:陈雨琪;薛洪惠;杜秉泽;杨东昕;屠娟;章东;
摘要:为深入理解血液等流动液体环境中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引发的磁性微泡溶液的温升效应的变化规律,本研究制备了可同时用作超声和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双模态磁性微泡,测量了挂载不同浓度的超顺磁性氧化(SPIO)纳米颗粒的双模态磁性微泡溶液的声衰减系数,并制备凝胶仿体,采用测温针测量不同流速条件下的经超声辐照的双模态磁性微泡增强HIFU热效应的能力,最后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实验环境进行仿真,并与实验结果对比。结...
正交混沌星座调制多载波扩频水声通信————作者:吴何;马璐;刘凇佐;乔钢;
摘要:针对多载波水声通信的信息安全和被调制识别的风险,提出了基于正交混沌星座调制的多载波扩频水声通信方法。在发射端,结合双通道M元扩频调制和多载波调制,设计了一种具有二维混沌特征的星座符号以携带信息,实现了物理层加密;为克服深海大时延扩展,在接收端采用基于门限降噪被动时间反转处理的M元解扩方法,并提出了基于多尺度自动峰值检测的软门限降噪被动时反改进方法。由k-means聚类、统计分析、相空间重构方法进行...
自适应稀疏度正交匹配跟踪冰下水声信道估计方法————作者:吕城雷;吴鑫涛;陈惠芳;谢磊;
摘要:根据冰下水声信道稳定的多径结构特性,采用了利用通信帧前导信号实现信道估计的方案。结合冰下水声信道的稀疏特性,针对正交匹配跟踪(OMP)算法依赖稀疏度先验信息问题,提出了自适应稀疏度正交匹配跟踪(ASOMP)算法。首先,利用前导信号的自相关特性粗估计信道的稀疏度,并构造简化的字典矩阵;随后利用稀疏度粗估计值与简化的字典矩阵,采用正交匹配跟踪算法得到信道冲激响应的粗估计结果;最后,基于该结果,利用残差...
基于窗口自注意力机制的MelGAN声码器————作者:万伊;李长涛;刘思辰;杨飞然;杨军;
摘要: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声码器在实时语音合成效率上具有显著优势, 但现有模型提升语音质量常以增加参数量或降低泛化能力为代价。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窗口自注意力机制的MelGAN声码器, 通过引入窗口自注意力机制和窗口逐层移位策略有效捕捉语音的长时关联特征, 并在训练阶段结合梅尔谱损失抑制噪声, 提升合成语音质量。相比利用空洞卷积建模长时关联的传统方法, 所提模型在有效捕捉语音长时特征的同时保持了较低参数量。实...
脉冲持续时间对凹球面聚焦超声换能器焦点大小的影响————作者:慕芸蔚;吴先梅;李子琪;安秉文;冷涛;
摘要:为实现更好的超声治疗效果和对目标区域的精准定位,研究了换能器的聚焦声场分布特性。通过对凹球面超声换能器聚焦声场的理论计算、仿真和实验验证,分析了不同脉冲持续时间的脉冲信号和连续正弦波信号作为激励信号对换能器横向声场和纵向声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持续时间对于换能器横向声场的焦点尺寸基本没有影响,但对其纵向声场的焦点尺寸影响显著,随着脉冲持续时间的增加换能器纵向声场的焦点尺寸增加,且逐渐与连续正...
回忆恩师马大猷院士二三事————作者:吴硕贤;
摘要:<正>我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国家恢复招考研究生时考上清华大学建筑声学研究方向的研究生的。在硕士研究生阶段,我在张昌龄教授指导下,开展居住区布局方式与受交通噪声影响的定量研究。我作了大量交通噪声的测量,终于摸清了当时三种典型的居住区布局方式:平行式、垂直式与混合式的防噪效果。这期间,我萌生了用计算机模拟车流噪声,用公式来预报噪声以及开展城市防噪规划研究的想法,打算争取在博士生阶段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沿着马大猷先生开拓的方向不断前进——纪念马大猷先生诞辰110周年————作者:田静;
摘要:<正>马大猷先生(1915.3.1—2012.7.17)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声学家,是我国现代声学事业的重要开创者与奠基人。在先生去世之后的十余年里,几乎每一届的国际声学大会(ICA)、国际噪声控制工程大会(InterNoise)和国际声学与振动大会(ICSV)都会有专题的论文或者纪念专题(Special Session),回顾或者发扬先生对现代声学,特别是噪声控制领域做出的突出学术贡献。在202...
而今宛尔音容在,犹是当年问字时——缅怀恩师马大猷院士————作者:程明昆;
摘要:<正>一代宗师马大猷院士是享誉世界的声学大师,我国现代声学的奠基者和中国科学院声学所的主要创始人。他把毕生的精力全部献给了我国现代声学的创建和发展,在建筑声学、语言声学、噪声控制、环境声学和非线性声学等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数十年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声学科研人才。作为马大猷院士的学生,在他诞辰110周年之际,追思往昔,以此表达对他深深的怀念
微穿孔板与管束穿孔板吸声性能研究进展综述————作者:梅中建;吕亚东;李晓东;程晓斌;杨军;
摘要:微穿孔板由于结构简单、环境友好以及良好的吸声性能,一经马大猷先生提出就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文章介绍了微穿孔板声阻抗计算理论的发展,综述了从单微穿孔板共振系统到耦合多微穿孔单元共振系统吸声性能研究的最新进展。微穿孔板与其他类型的吸声结构复合可带来额外的声吸收峰,进一步拓展吸声带宽;微穿孔板与有源控制技术相结合可产生良好的可调谐特性,有效提升低频吸声性能。此外,回顾了基于穿孔板衍生的管束穿孔板吸声结构的...
基于部分卷曲空间腔体的宽频吸声超材料————作者:林媛燕;杨玉真;赵晗;梅中建;周萍;贾晗;杨军;
摘要:在宽频吸声超材料设计中,为了减少结构单元的数量,提出了一种结合多孔材料、空腔和卷曲空间结构的部分卷曲空间腔体单元。该单元具有更宽的绝对带宽和相对带宽,从而使用更少的单元即可实现低频宽带的良好吸声性能。通过对吸声单元的理论分析和仿真分析,再结合遗传算法优化设计,利用4个单元设计了一种基于部分卷曲空间腔体单元的宽频吸声超材料,其厚度仅为1/8共振波长,并在350~1600 Hz范围内平均吸声系数高于0...
基于改进时域U-Net网络的房间脉冲响应重建方法————作者:高小轶;吴鸣;杨军;
摘要:利用少量传声器测得的房间脉冲响应构建空间中更多位置的房间脉冲响应可减轻对空间进行密集采样的需要,为此提出了一种数据驱动的房间脉冲响应预测方法,其使用改进的时域U-Net网络,通过优化网络基本组成单元提升网络的特征学习能力。在所提方法中,控制区域被划分为若干正方形块,正方形四个顶点处的房间脉冲响应被输入所提U-Net网络,网络的目标输出为正方形中心位置的房间脉冲响应,训练收敛的U-Net网络可以预测...
多任务学习框架下的声事件定位与检测损失函数设计————作者:胡锦波;曹寅;吴鸣;杨飞然;杨军;
摘要:基于轨道输出的多任务学习方法在提升声事件定位与检测中重叠声源识别性能方面表现出色,但当预测事件类别过多时会因输出稀疏导致声事件的漏报。为此,提出了一种聚合损失函数,通过将各类别的声事件活动性与笛卡尔波达方向向量相耦合,把多任务学习网络转化为单任务学习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多轨道输出的特性,引入辅助复制的目标协同训练策略,通过在非活动轨道中填充复制活动轨道的事件优化输出表现。基于包含170种事件类别...
结合球面伪线性估计器和传播噪声估计的广域次声源定位算法————作者:张天予;滕鹏晓;吕君;程巍;郎锐;杨军;
摘要:球面伪线性估计器的提出为解决广域次声源定位问题提供了一个更加稳健和高效的方案,然而次声远距离传播易受大气横向风的影响,导致后方位角产生偏离,使得球面伪线性估计器的定位结果和性能分析不准确。为此,首先将次声传播引入噪声模型中,重新分析了两种球面伪线性估计器的偏差和误差协方差,给出了理论表达式;然后,给出了一种基于时间、空间相关的混合大气模型和射线追踪方法的传播噪声估计方法;最后,提出了球面伪线性估计...
稀疏贝叶斯学习远近场混合源离网定位算法————作者:李晨牧;邱龙皓;王晋晋;梁国龙;沈同圣;
摘要:水下远近场混合源定位算法的定位精度往往受到采样网格的限制,粗糙的网格在降低精度的同时可能导致近场声信号功率泄露至远场,恶化远场测向结果;细密的网格使算法计算复杂度剧增,影响算法的计算效率与实用性。为此提出了一种稀疏贝叶斯学习远近场混合源离网定位算法。该算法通过建立水下声信号远近场离网模型,利用稀疏贝叶斯学习过程实现离网误差的估计与补偿,从而突破网格限制,获得更高精度的定位结果。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
利用支持向量数据描述和递归特征消除的水下慢速小目标轨迹特征选择方法————作者:赖凯;刘雄厚;杨益新;
摘要:针对水下慢速小目标已有跟踪轨迹特征性能不优、信息冗余而导致分类识别性能不佳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改进支持向量数据描述(ISVDD)和递归特征消除(RFE)的ISVDD-RFE轨迹特征选择方法。首先,所提方法选择单分类SVDD以适配小目标分类识别所面临的小样本、类不平衡问题,通过逐步递归消除实现小目标的轨迹特征优选;其次,为提升SVDD-RFE轨迹特征选择能力,从递归效率、相关性和稳健性三个方面改善递归...
一种多址声呐探测波形增强检测方法————作者:许彦伟;谷浩翔;刘明刚;侯朝焕;
摘要:为了提高浅海水声环境多址声呐探测性能,提出了一种多址声呐探测波形及其增强检测方法。建立了浅海回波信道模型,生成了浅海多址声呐回波数据;将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结构的信号增强网络与基于卷积–全连接网络结构的分类网络相结合,引入融合梯度(FG)训练方法,设计了WGAN-FG信号增强检测器;基于WGAN-FG信号增强检测器和传统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生成对抗网络及副本相关检测器,对浅海多址声呐...
水声单载波通信中的块稀疏均衡器————作者:佟文涛;葛威;殷敬伟;韩笑;林雨佳;
摘要:水声通信中基于块处理的均衡器复杂度低但性能受限,为此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水声单载波通信的块稀疏均衡器,进一步考虑了均衡器抽头的稀疏特性,在时不变假设下利用变分贝叶斯推断对稀疏均衡向量完成迭代估计。之后,为提高系统的稳健性,将模型推广至水声时变场景,推导了基于基扩展模型的块稀疏均衡器,将时变均衡矩阵的估计问题转化成时不变稀疏基系数向量的恢复问题,降低了求解难度。与经典的块均衡器相比,所提方法针对信道估计...
《声学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Acoustics》简介
摘要:<正>一、声学学报(中、英文版)两刊,是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主办,中国声学学会、声学学报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的学术性刊物,刊载具有创造性的声学研究论文、实验性论文和重要应用性论文(包括实验工作、理论和应用研究、仪器研制),评述性论文以编委会约定者为限。二、来稿须知(1)交稿时做到清稿、定稿;(2)要求内容正确,层次分明,文字简练,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3)名词、术语、符号、单位等一律使用国家标准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省级环境污染与防治
- 省级辽宁建材
- 省级现代企业教育
- 国家级汽车研究与开发
- 北大核心建筑电气
- 北大核心中国有色冶金
- 省级《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
- 省级《阀门》
- 国家级电子科学技术
- 省级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
- 省级《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 国家级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
- 省级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
- 北大核心《中国腐蚀与防护学》
- 省级科技咨询杂志
- 省级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 省级内蒙古质量技术监督
- 省级21世纪建筑材料
- 省级消防月刊杂志
- 省级体育科技
- 国家级《中国测绘》
- 北大核心《油气储运》
- 北大核心《建筑科学》
- 国家级现代舰船
- 北大核心《电光与控制》
- 省级职业技术
- 国家级《安全与环境工程》
- 省级四川联合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 国家级大功率变流技术
- 省级上海煤气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