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测试技术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测试技术已成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保障和技术支撑,在我国现代化及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是专业从事测试技术和技术标准研究的国家专门技术机构,其建立和保存了40项重要物理量的国家量值基准装置,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认可和授权开展的测试项目和参数达到近4000多个,是目前我国测试技术涉及专业领域最宽、参数最多、测试精度最高的专业测试机构。
《中国测试》创刊于197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主管,于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5124,国内统一刊号:CN51-1714/TB) ,现已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是计量测试领域唯一综合性中文核心期刊,也是计量测试领域唯一国字号中文核心期刊,在我国测试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并在计量学类核心期刊综合指标排名位居前列。
《中国测试》期刊由中国工程院高洁院士担任主编,于起峰、毛二可、李乐民、叶声华、张锡祥、姚建铨、张钟华、姜文汉等30多位院士及全国重点高校、科研机构100余家知名专家、教授担任特邀编委及编委,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工程技术)》(CS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版)》(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等多家权威机构所收录。学术交流范围覆盖工业、农业、国防、贸易、医学、交通、航天、建筑等各行各业的重要测试技术和技术标准。学科涉及长度、力学、电磁学、光学、化学、声学、温度、辐射、流量、生物、无线电、时间频率、信息技术等众多学科测试领域。现设有栏目:测试理论、测试方法、测试仪器、测控技术、性能测试等。
办刊宗旨:以测试方法与技术标准研究为主导,以测试技术应用交流为重点,追踪测试领域学科发展前沿,阐释测试理论、测试方法及技术标准研究之精髓,在全方位展示测试技术学术特色和水平基础上,打造国内一流专业学术期刊。
期刊发行面和赠阅面覆盖全国各省、市计量测试技术机构,质检机构,全国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各大集团公司和股份企业,各校准实验室以及nist(美 国)、ptb(德国)、npl(英国)等十多个国际权威计量测试机构,涉及石油、化工、钢铁、机械、仪器仪表、航空、船舶、交通、电子、通讯、医药、食品、环保、计量测试、检验检疫等行业。每期印数保持1万册。此外,为充分发挥期刊的学术资源优势,加强测试技术的学术交流与信息互动,推动高层次专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增强测试领域内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企业三者间的联谊与互动,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双赢的目的,《中国测试》期刊在主管部门和业内同行的支持下成立了《中国测试》理事会。理事会不定期组织成员单位举办各类对话沟通、行业研讨会、新技术新产品展示等活动,为测试行业搭建起一个立体的宣传窗口和交流平台。
期刊收录论文目录:
超滤和核磁技术定性分析聚羧酸减水剂的大单体
李格丽2015-07-07 17:34基于自适应陷波滤波器的抽油机专用电表设计
焦裕玺2015-07-07 17:28UPLC-MS-MS法测定虾蟹中4-己基间苯二酚的残留量
唐利平2015-07-07 17:27基于光纤光谱仪的微型分光光度计
王彤2015-07-07 17:25拉曼光谱法快速测定汽油中芳烃和烯烃含量研究
徐贺明2015-07-07 17:24半胱氨酸抑制二氧化铈纳米颗粒化学发光
石文兵2015-07-07 17:23基于FAT的弹塑性理论与测试技术
蔡力勋2015-07-07 17:22DNA回收试剂盒技术标准研究
周李华2015-07-07 17:20基于包络谱分析的滚动轴承故障声发射诊断研究
郭福平2015-07-07 17:16扩展收敛域任意对数CORDIC算法与FPGA实现
陈旭文2015-07-07 17:11工业摄影测量系统检定方法研究进展
阅读推荐:分析测试学报
《分析测试学报》创刊于1982年,1983年起公开发行(季刊),1985年改为双月刊。为了缩短出版周期,进一步增强刊物的学术影响力,促进刊物的品牌建设,《分析测试学报》于2008年起变更为月刊。本刊原名《分析测试通报》,1992年更名为《分析测试学报》,主办单位为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主管单位为广东省科技厅。
中国测试最新期刊目录
基于非线性信号变换的小电流低功率因数电能计量检定系统————作者:张争明;张密;孟静;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信号变换的小电流低功率因数电能计量检定系统,针对现有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和交流标准表因测试范围和测试准确度的局限,特别是对检定小于10mA小电流低功率因数工况的难题,通过分析由于电流的减小,偏置电流与泄露电流的占比显著增加,对小电流测量误差的影响无法忽略,提出了非线性信号变换测量单元,采用多次方根非线性放大电路,对三相预设检定小电流进行测量,系统能够在电流较小时大幅提高输出信号,...
基于改进海洋捕食者算法的光储系统MPPT控制策略————作者:郑含博;莫书琴;杜齐;覃团发;王树生;李哲;
摘要:针对外部光照变化时,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特性呈现多峰值的现象,常规的最大功率点追踪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且无法同时兼顾快速性和稳定性,因此提出一种改进型海洋捕食者算法的光储系统MPPT控制策略。首先,采用混沌映射初始化种群,增加种群的多样性;随后引入重启机制,当检测到外界的光照有较大变动时,该算法会重新追踪光伏系统的最大功率点;最后加入自适应型变步长扰动观察法,以减小功率的波动,从而提高追踪精度。为验...
油管悬挂器锁紧环强度校核及优化分析————作者:王星;王世强;王莹莹;鞠少栋;王宝富;靳如龙;林泽庆;
摘要:锁紧环作为油管悬挂器的重要部件,在油管悬挂器的锁紧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锁紧工况时,驱动环向下运动发生轴向位移,将锁紧环撑开使其向四周扩展,从而使锁紧环与外部树体紧密接触达到锁紧的目的。锁紧环结构优化前,锁紧工况下锁紧环最大位移量为60mm,最大应力为1278.9MPa,大于材料的屈服强度896MPa。分别依据ASME VIII及API 6X两种判断准则对锁紧环进行局部失效判定,判定结果满足要求。基...
考虑可再生能源接入的主动配电网双层规划消纳优化方法————作者:吴国栋;胡殿刚;张珍珍;包广清;
摘要: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后,其固有的出力不确定性和波动性直接导致了电网消纳出现一定问题,无法达到最大消纳,增加了电网的整体运行风险。为保证可再生能源并网后主动配电网的稳定运行,提出考虑可再生能源消纳的主动配电网双层规划方法。基于功率函数描述可再生能源消纳中的不确定性,依据该计算结果构建主动配电网双层规划函数,上层模型优化规划成本和网络灵活性,下层模型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并降低运行风险,并设定相关...
基于应力波的长杆弹侵彻混凝土响应特性数值模拟分析————作者:杜飞澎;赵锐;石云波;张志峰;
摘要:为明确长杆弹在侵彻过程中内部应力波传播影响,获取弹体侵彻混凝土响应特性、认识弹体内部应力波传播规律,对引信控制起爆、弹体损伤研究及结构优化提供数据支撑与技术手段,采用基于应力波传播理论结合数值模拟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由理论方程分析得出采用刚性靶模型会出现加速度解不收敛的情况,则将JOHNSON_COOK模型与JOHNSON_HOLMQUIST_CONCRETE模型分别应用于长杆弹与混凝土,数值模拟...
动态环境下基于语义信息和多视图几何的视觉SLAM算法研究————作者:陈春朝;刘雪飞;李恒宇;李志;刘靖逸;
摘要:移动机器人在执行同步导航与定位建图工作任务时,往往具有非常多的复杂不确定性及环境干扰。其中之一便是动态环境带来的动态特征点扰动造成特征点难以关联。针对动态环境中视觉SLAM系统错误地特征关联将动态物体的特征点识别为路标点,从而导致定位精度下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语义信息和多视图几何相结合的SLAM算法。首先以ORB_SLAM3为主体进行拓展,升级了基于四叉树的ORB特征提取方法,引入了改进的Yo...
基于自适应虚拟阻抗控制的VSG并联功率振荡抑制————作者:李练兵;陈泽宇;曾四鸣;王磊;梁纪峰;
摘要:为解决虚拟同步机多机并联引起的严重功率振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虚拟阻抗的VSG控制方法,建立小信号模型分析了瞬态下并联VSG功率振荡的机理,利用角频率变化率对输出有功功率的影响,从相邻VSG输出频率的差值与自身的角频率变化率两个方面考虑,与固有的阻抗相结合实现自适应虚拟阻抗,减小相邻VSG输出角频率的差值,使得各VSG角频率响应曲线相一致,另外提出了无功功率平衡策略,响应VSG无功功率的信息...
基于TAM-DeepAR-EN的锂电池状态与寿命动态预测研究————作者:梁子怡;成贵学;王士柏;赵晋斌;
摘要:锂离子电池的健康状态(SOH)和剩余寿命(RUL)是影响电池关键状态的重要参数,为准确预测电池状态以确保储能系统的安全运行,提出一种基于时间注意力机制(TAM)和弹性网络(EN)正则化的深度自回归(DeepAR)预测模型,将格兰杰因果检验筛选出的间接健康因子作为模型的输入,通过时间注意力机制捕捉模型中的关键时间信息,并为输入序列分配不同的时间注意力权重,利用DeepAR模型学习电池容量退化趋势,最...
基于LSTM-GRU模型的新能源场站网络安全攻击检测技术————作者:刘珊;李瑞;王少博;
摘要: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对现有的新能源场站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带了巨大挑战,各种安全攻击会带来较大的社会经济损失,是目前亟需解决的一个新能源快速发展问题。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LSTM-GRU模型的新能源场站网络安全攻击检测技术,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和门控循环单元网络(Gated Recurrent Unit, GRU)各自优势,提高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效率...
基于互相关方法的热噪声测温系统设计————作者:赵晓冬;宋俊杰;陈震;
摘要:长期稳定地准确监测温度变化,是深空探测等航天计划有效实施的关键之一。针对利用电阻热噪声信号方法进行温度测量的过程中,干扰噪声的存在影响测量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数字相关器消除干扰噪声的方法,即互相关方法。通过设计两路完全对称的信号处理通道,使得两通道的输出端信号为同一输入信号与各自通道产生的干扰信号的叠加;利用信号采集卡同步采集输出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数字相关器程序实现两信号的互相关...
工业现场材料结构原位微纳成像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作者:李伟;郑阳;曹良才;张学聪;
摘要:超超临界电站锅炉、大型石化装置、燃气轮机等重大装备服役过程中,材料蠕变、疲劳等时效积累型损伤的测量评估是其安全性评价与寿命预测的关键。现有采用取样后实验室金相观察的手段,存在破坏结构完整性、送检周期长等突出问题。原子力显微镜是可以实现材料微纳尺度三维形貌成像的测量技术,但以往仪器主要为实验室台式仪器。本文提出了研制可在工业现场实现材料组织结构原位微纳成像的原子力显微镜,分析了原子力音叉探针检测机理...
基于逐次变分模态分解和融合网络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作者:康佳垚;张文亮;赵雅强;刘帅;李京;
摘要:针对实际工程中滚动轴承振动信号被噪声所淹没而导致的故障诊断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逐次变分模态分解和融合网络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利用逐次变分模态分解对滚动轴承振动信号进行分解,得到若干IMF分量,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最优IMF分量对振动信号重构;然后,将卷积神经网络、门控循环单元进行融合,建立CNN-GRU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模型。对公开数据集进行了验证,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故障诊断方法可以...
场地电压驻波比的时域测量方法研究————作者:冯铁英;李抵非;冯亮;任红磊;马春雨;赵品彰;
摘要:国内外测量机构主要依据频域方法(如CISPR 16-1-4中的标准试验程序法)进行辐射发射试验场地的1GHz~18GHz场地电压驻波比(Site 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 ,SVSWR)确认工作,整个测量过程约(3~4)h。为提高辐射发射试验场地确认的测量效率,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网络分析仪(Vector Network Analyzer,VNA)时间选通门技术的时域场地...
基于双参量MCMC算法的集料级配检测系统————作者:王宁;陆艺;童欣;李静伟;
摘要:合理的集料级配能有效提升道路性能并延长道路使用寿命,针对拌合站现场需要快速进行集料级配检测的诉求,设计了基于双参量MCMC算法的集料级配检测系统。针对单视角集料图像无法准确反映集料实际粒径的问题,本系统设置双相机进行图像采集;并引入了基于凹点匹配的图像分割算法,解决了副相机采集过程中出现的颗粒堆叠问题;为尽可能准确地表征集料颗粒等效粒径,经实验验证选择等效椭圆短径均值和等效Feret短径均值分别表...
纤维材质对内燃机滑动轴承钢表面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作者:叶家福;王宽田;梁玉婷;
摘要:滑动轴承是内燃机的主要摩擦副之一,其钢表面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较差会缩短滑动轴承的使用寿命。而纤维材质作为一种高强度、轻质量、耐磨性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良好的抗磨损性能,能够抵抗因长期滑动接触而产生的磨损。故提出纤维材质对内燃机滑动轴承钢表面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研究。设置剑麻纤维、聚酯纤维、碳纤维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作为试验材料,制备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剑麻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
柔性复合相变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作者:刘乐浩;杨天荣;肖文元;兰若;刘高朋;尹昊杰;张少奇;李美成;
摘要:有机相变材料具备相变时体积变化小、相变潜热大等优势,在电子设备热管理方面有巨大潜力,但存在在固-液相变中易泄漏、传热效率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采用真空浸渍法将石蜡(PW)相变材料填充到多孔芳纶纳米纤维(ANF)-碳纳米管(CNT)薄膜中,制备PW/ANF-CNT复合相变薄膜。测试结果表明,多孔ANF-CNT薄膜具有丰富的孔隙,能大量填充PW并防止其泄漏,使得PW/ANF-CNT复合相变薄...
水浴浸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土壤有效硼————作者:李林凌;席乐;龚力;
摘要:土壤有效硼是植物可以从土壤中吸收利用的硼,其含量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通过试验建立了水浴浸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土壤有效硼的分析方法,考察了提取时间和水浴温度对提取结果的影响,沸水浴加热提取时长15 min条件下标准物质的测定值与推荐值最为接近,在该条件下与传统的沸水回流浸提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提取能力无明显差别,该方法的质量评估结果如下:方法检出限为0.0038 mg/kg,精密度试验...
动物源性食品中5种新型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作者:陈均;孙千然;黄玉坤;刘俊;陈祥贵;苟圆;
摘要: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5种新型杀虫剂和杀菌剂(2,6-二异丙基萘、氟氯苯菊酯、苯嘧虫噁烷、Flupyrimin和氟唑环菌胺)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 对样品前处理和色谱、质谱条件进行优化,样品经含1%乙酸的乙腈/丙酮(1:1,V:V)超声提取和分散固相萃取净化,用GC-MS/MS测定。结果 5种农药在0.0004~0.100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
DME/[DEME][TFSI]溶解度实验研究与吸收式制冷性能分析————作者:侯坤;刘向阳;何茂刚;
摘要:针对传统吸收式制冷工质对LiBr/H2O和NH3/H2O的局限性,二甲醚(DME)与离子液体工质对被视为一种潜在的环保型替代方案。本文基于等体积饱和法测量了293.15 ~ 343.15 K、0.045 ~ 0.857 MPa范围内DME在低黏度离子液体[DEME][TFSI]中的溶解度,利用NRTL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关联。分析了以...
基于光学成像的菌落去重复挑选技术————作者:同海欣;汤旭升;梁鹏;尚林东;赵志伟;李备;
摘要:为解决微生物菌落培养研究中菌落挑取、培养、鉴定中工作量大、重复度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成像的菌落去重复挑选策略,即将通过宏观成像对菌落进行计数和定位,与通过微观成像获取菌落特征信息结合,并使用贪心算法对获得特征信息的菌落进行挑选,实现了菌落挑选的去重复工作。该方法成功建立了多维度菌落识别方法与技术路线,将200个菌落样本的挑选方案的获得缩减至5分钟内,且当挑菌数与菌落样本种数之比为3时,菌落...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内燃机工程
- 省级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省级《广西电力》
- 北大核心《工程机械》
- 省级防腐保温技术
- 北大核心《低温工程》
- 北大核心《后勤工程学院学报》
- 省级气象灾害防御
- 省级《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 省级职业技术
- 北大核心《化学工业与工程》
- 北大核心《振动工程学报》
- 国家级《家电科技》
- 省级新疆工学院学报
- 省级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 省级烽火科技报
- 国家级《建筑知识》
- 省级《机电技术》
- 北大核心《中国地震》
- 北大核心《生命科学研究》
- 北大核心《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 省级《江西电力》
- 省级《流体传动与控制》
- 国家级《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 国家级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
- 南大核心情报杂志
- 省级《江西化工》
- 北大核心《中国真菌学杂志》
- 北大核心《金属功能材料》
- 省级《管理工程师》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