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机械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建筑机械

建筑机械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1956/TU
国际标准刊号:1001-554X
主办单位:北京建筑机械研究所
主管单位:建设部
上一本期杂志:水泵技术北大核心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热力发电电力系统核心刊物

   《建筑机械(上半月)》(半月刊)创刊于1981年,由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主办。

  《建筑机械(上半月)》办刊宗旨:面向建设施工和建筑工程机械行业,构筑市场、技术和产品信息交流平台,探析成功企业管理运作模式,推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法、新思维的研究和应用,促进建设施工和建筑工程机械行业发展。栏目设置(上半月刊):独家策划独立、独到、独家,理性解析宏观经济政策,独家视角剖析行业热点。本刊特稿对行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并预测行业发展走势。论坛对有争议的热点话题,由专家精辟论述,智慧火花、激情碰撞。案例深入报道和剖析重大工程事故及其原因,增强用户和企业的安全意识。访谈跟踪报道特色企业,探究成功企业运作模式,提供财富增值范本。市场关注国内外建筑工程机械市场现状,跟踪国内外产品的市场走势。租赁把握国内外租赁市场脉动,关注租赁市场走势,并进行前瞻性分析,用国外的成功经验引导国内租赁业的发展。资讯量贩式资讯栏目,及时、准确地报道企业、工程、政策、产品等方面的焦点事件。

  《建筑机械(上半月)》报道从施工工法以及使用设备等多角度出发介绍国内重点工程建设。产品大观汇集国内外新、特、优产品,专题介绍有市场潜力的产品,为企业产品开发和用户产品选购提供借鉴。设计制造对建筑工程机械领域新技术或新产品的实战研究与探索。施工技术剖析施工工艺与技术难点,提出解决方案,介绍机械化施工组织和设备管理经验。试验研究对新技术、新结构和新工艺的试验研究与对比分析。使用维修介绍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养等实用性技术和方法。获奖情况:中文核心期刊;建设部优秀期刊;中文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用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建筑机械(上半月)杂志栏目设置

  独家策划、市场前沿、行业动态、访谈施工技术、试验研究、专题综述、设计制造、使用维修

  建筑机械(上半月)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中科双效期刊、

  建筑机械(上半月)杂志最新目录

  基于MotionView与MATLAB的泵车支腿反力分析 周俊超[1];张鹏程[1];王彦梅[1];李晓科[2]

  (63)运用TRIZ创新伸缩臂起重机臂长测量方法 王涛[1];董娅凡[2];姚金柯[1];陈晓峰[1];闫俊杰[2]

  (67)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地表沉降预测研究 牛江川[1];王杜娟[2];刘哲[1];郝如江[1];杨绍普[1]

  (71)腹杆布置方式对塔身疲劳寿命的影响 白朝阳[1];丁冲[2];孙绍琳[1];李超[1]

  (76)单钢轮压路机试验台加载控制系统研究 张衡[1];余海平[2]

  (81)液压流量优先阀的优化及系列化设计方法研究 郑建丰;张俊娴;位文凯

  (86)基于PLC的履带式移动破碎机控制系统设计 郑永生;蒋恒深;路洪斌

  (89)隧道掘进机主轴承润滑系统故障分析及维保技术 王志伟

  (93)长大隧道TBM掘进机锚杆钻机润滑保护 冯丽

  (96)TBM-319掘进机主轴承润滑系统故障探析 周文静

  (98)一起塔式起重机倒塌事故的技术分析 王秀民

  阅读推荐: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是以基础理论、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反映国内外城市建设领域的重要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发展科学技术,推动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为加速城市建设服务。依托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强大的科研实力和高水平的师生队伍,也接受本校历届校友和校外高质量的优秀论文,每年刊登论文100余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发扬学术民主,促进科学研究,推动本院教学与科研工作,扩大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获奖情况:1995年获建筑类院校学报评比三等奖。

  建筑机械最新期刊目录

基坑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和基坑的受力变形分析————作者:雷斌;

摘要:为进一步掌握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和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特点,文章以某基坑工程为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基坑支护桩轴力、水平位移,以及基坑地表沉降、最大正水平位移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支护桩负轴力最大绝对值和水平位移均随着基坑深度的增加,表现出线性增长到增速逐渐放缓、最终达到平稳的趋势;地表最大沉降量和地表最大正水平位移均随着基坑深度的加深,总体上呈现出逐步增大的趋势,但增大幅度逐渐降低;基坑边缘与地表...

几何公差之位置度公差值设计计算准则————作者:闫春艳;李会超;张卫;张马永;

摘要:位置度是位置公差中的1种,能够影响零件的功能、互换性、可重复性、成本及设计意图。位置度综合使用了设计基准、公称尺寸和公差控制符号来定义要素的位置特征。合理设计位置度公差值能有效提高装配效率,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合格率。文章介绍了位置度公差值的计算过程和方法。为方便使用,开发出用于位置度计算的软件,利用该软件可在示例基础上修改内容参数,快速完成位置度公差计算

紧邻复杂社区环境下爆破作业振动控制安全试验研究————作者:朱国斌;

摘要:秘鲁对施工项目的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有严格而细致的要求,而且秘鲁的社区环境复杂,属地社区往往会以环保相关措施符合性为由向监管部门提出指控、阻工及经济补偿等诉求。文章针对紧邻复杂社区环境下的爆破作业振动控制,依托秘鲁某港口工程,研究不同爆破工艺条件下爆破振动的特性,确保爆破施工安全环保的合规性。开展了3种爆破减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电子雷管爆破振速相比非电子雷管降低了56.8%,化学爆破对爆破振动...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房建土建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作者:王蔓;

摘要:在高层建筑中,传统支撑系统受到高度限制,而高支模系统可以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而逐层加高,更易满足高层建筑的施工需求。文章详细探讨高支模施工技术在房建土建工程中的应用,包括脚手架搭设、高支模板安装、高支模验收以及高支模拆除等环节。实际应用表明,高支模施工技术在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种大型塔机标准节变频控制的引进系统————作者:杨东华;张鑫;

摘要:文章针对各大型塔机标准节顶升引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引进困难、复杂、工作效率低等现象,设计1种适用于大型塔机标准节变频控制的引进系统,解决标准节引进困难的问题,从而使塔机顶升引进标准节的过程更便捷,作业效率更高

高速公路扩建既有渡槽加固防护及力学性能分析————作者:程龙龙;

摘要:为研究既有受损渡槽加固设计及施工方法的可行性,文章以某地区受损渡槽为例,对加固后渡槽的整体强度及加固渡槽临时支撑结构的强度进行有限元分析,验证加固方案的可行性,并阐述既有受损渡槽的加固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加固后渡槽结构、中部支撑结构受到的最大应力均远小于混凝土破坏的强度;临时支撑结构受到的最大剪应力小于钢结构抗剪强度;在施工荷载作用下,临时支撑结构强度满足强度要求

(68.6+128+72)m连续梁大里程侧半幅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研究————作者:张志鹏;

摘要:渝蓉高铁沪宁段站前六合特大桥跨越地铁S8线采用(68.6+128+72)m连续梁,该桥连续梁大里程侧半幅连续梁转体施工受控于既有地铁S8线,主桥设计需同时满足结构安全、对既有地铁影响小、主梁高度小、施工难度小、工程经济等要求。文章针对传统桥梁转体依靠经验和试错进行姿态调整的局限,分析计算模型在姿态调整中的潜在优势,研究在提高施工效率、节省工期等方面的应用前景,提出适用于桥梁转体施工姿态调整的计算模...

大直径泥水平衡顶管机长距离顶进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作者:杜国涛;陈林成;

摘要:为降低泥水平衡顶管机长距离顶进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保证长距离顶管施工的安全和质量,文章以广州供电局机场顶管施工项目为依托,对泥水平衡顶管机顶进时降低管节阻力、中继间设置、顶进纠偏等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性技术开展研究,保障顶管施工安全质量,为后续类似顶管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建筑房建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分析————作者:吴博;

摘要:混凝土作为建筑房建工程中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其施工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为提高施工质量,确保工程的安全和耐久性,文章基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浇筑工艺、养护措施等关键环节,分析建筑房建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提出优化施工流程和改进技术的方法

沥青路面玻纤格栅抗反射裂缝性能疲劳试验研究————作者:眭南;

摘要:文章针对沥青路面反射裂缝问题,基于其形成机理及玻纤格栅特性,创新设计复合形试件及试验方案。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玻纤格栅能有效提升抗反射效果,使试件疲劳寿命显著提高,无格栅裂缝开裂快且扩展迅速;不同尺寸格栅对疲劳次数和抗反射性能影响不一,格栅能消散应力集中使裂缝扩展缓慢,可为提高沥青路面结构耐久性提供重要依据

BIM与AR技术在管综施工的应用研究————作者:杨志伟;孙敏;

摘要:现代建筑业发展迅速,建筑结构日趋复杂,传统的二维图纸已经不能满足建设需求。BIM技术与AR技术的结合,为管综施工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文章以某项目管综施工为例,探讨BIM与AR技术在管综施工中的应用,分析其在提高施工效率、优化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并提出具体的应用流程和方法

城市地铁无缝线路长钢轨焊接工艺研究————作者:张文军;陈建;

摘要:常规的地铁无缝线路长钢轨焊接点位多为独立的形式,焊接效率较低,导致最终荷载比无法达到预期的标准。文章对城市地铁无缝线路长钢轨焊接工艺进行研究,根据当前的焊接需求,先进行钢轨焊前准备及顺轨垫轨处理,采用多点对位的方式,提升焊接的效率,完成焊轨机多点对位及长钢轨接头设置。以此为基础,展开焊接钢轨、粗磨及正火等处理,并以精磨处理和后期核验来实现焊接。针对随机选定的6个测点,分2个阶段进行测定,最终得出的...

地铁盾构刀盘磨损检测及修复技术研究————作者:王显森;

摘要:在地铁隧道建设中,盾构刀盘的磨损直接影响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文章以珠三角城际广佛环线大源站-太和站的盾构区间工程为例,深入研究盾构刀盘的磨损检测及维修技术,分析刀盘大圆环、边滚刀刀箱刀座、边刮刀刀座和切刀刀座的磨损检测方法,并提出刀盘大圆环和边缘滚刀刀箱的修复技术。通过对刀盘磨损状况的定期监测与识别,有效预防潜在故障或事故的发生,确保盾构隧道的安全、高效掘进

湿热山区高墩连续刚构桥整体施工技术研究————作者:蔡文;姜赫;王甫江;

摘要: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施工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解决柬埔寨10号公路改建工程中跨越复杂地形的施工难题,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性和效率,文章提出了针对26号桥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架桥的施工技术方案。结合有限元分析和现场监测数据,分析了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和应力分布,验证了结构在最大悬臂和成桥状态下的应力分布均匀性,为类似工程提供了施工控制参数和技术支持,确保了桥梁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

沥青道路点状沉陷破坏机制分析及对策研究————作者:马新强;张贤伟;

摘要:在短期重载汽车或长期小型汽车的作用下,非均值填土路基的沥青路面常出现点状分布的沉陷破坏。与长条状的沥青路面车辙不同,该类破坏极易造成路面凹坑,影响行车安全。文章依托广西某城市道路大范围的点状路面沉陷病害治理工程,采用现场调查、取样测试及道路封闭变形监测等手段,探索点状沉陷破坏机制。研究表明:路面中心点向圆周外围沉降呈U形分布特征,由于路基土中含高压缩性杂质,造成路基土的非均质性,重载荷高频作用下致...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T构)转体跨越既有铁路称配重方案研究————作者:李贺;

摘要:文章以南充市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T构)转体跨越铁路工程为例,采用数值模拟+理论计算的方式对该转体桥的称配重方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程的不平衡力矩达38896.2kN·m,为抵消不平衡力矩对转体桥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9种配重方案下转体桥的位移变形和受力对比分析,认为采用距球铰中心距离25m、单独配重1555.85kN的方式为最佳称配重方案;在该配重方案下,梁端的最大位移仅为0.924m,上、下...

预制小箱梁腹板分布筋外置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研究————作者:刘义;欧立新;陈柯儿;

摘要:文章依托某多跨简支预制小箱梁桥的实际工程,分析了腹板分布筋外置施工工艺的可行性。采用数值仿真技术对结构进行整体受力分析,验证了在不同工况下结构的抗弯、抗剪、抗裂等均满足规范要求。建立实体有限元模型,对小箱梁的内力和应力分布规律进行深入分析,说明了普通钢筋对腹板应力场的分布无显著影响,明晰了钢筋位置的改变不会改变开裂荷载以及裂缝分布情况。该施工工艺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与公路改扩建应用研究————作者:李晨雨;蔡文;姜赫;王大丰;

摘要:为研究RWMA技术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文章对不同RAP含量(50%和70%)、WMA添加剂(蜡和表面活性剂)和级配(AC-13和AC-16)不同设计组分制备的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RWMA)的各项性能(水稳、低温、高温、疲劳)进行评价。研究表明:RAP含量的增大会降低RWMA混合料的水稳性能和低温性能;WMA添加剂可以改善上述性能,对混合料中WMA添加剂和RAP含量的配比进行设计,可以提高RWMA混...

冷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研究————作者:朱永领;

摘要:文章针对乳化沥青技术性能、配合比设计及其路用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乳化沥青的基本技术性能,包括回收沥青3大指标、旧集料性能、筛孔通过率等关键指标。探讨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重点考虑乳化沥青用量、级配设计等因素。对乳化沥青路用性能进行综合分析,包括力学性能、水稳定性能和高温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配合比设计能够显著提升乳化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和水稳定性,同时保证其在高温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大跨度变截面连续钢箱梁设计、施工及受力特性分析————作者:荣向波;张胤;

摘要:文章针对某项目桥梁空间结构布置复杂、钢箱梁跨度及自重大的难题,研究钢箱梁结构设计和整体提升施工关键技术。通过数值模拟手段研究钢箱梁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其中纵桥向计算时需综合考虑第一体系和第二体系应力。研究结果表明,钢箱梁纵桥向和横桥向的受力性能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