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61-1442/TU
国际标准刊号:1673-2049
主办单位:长安大学;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主管单位:教育部
查看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核心期刊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汽车纵横杂志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技部批准,国家教育部主管,长安大学主办的权威学术性期刊。

  办刊宗旨: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秉承科学精神,以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工程建设水平为宗旨,全面反映建筑科学与工程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传播建筑设计的新理念,报道建筑科学与工程领域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介绍大型重点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技术;主要刊载建筑学、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地下建筑与基础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专业及相关领域的论文,包括科研、设计、施工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总结,同时也刊登建筑材料、桥梁工程、市政工程、力学等专业中与上述学科交叉的论文,并就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开设“专家论坛”和“院士讲座”。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2版)》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数据库的固定来源期刊。

  期刊荣誉:

  2006年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2008年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2010年陕西省精品科技期刊;2011年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11年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获1995年度建设系统高校优秀学报三等奖、获1999年度陜西省高校优秀学报三等奖。

  期刊栏目:

  基金资助课题、建筑结构与施工、建筑与城规、机械与电器、给水排水与暖通、管理、基础科学

  期刊收录:

  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CA 化学文摘(美)哥白尼索引(波兰)剑桥科学文摘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杂志社征稿要求:

  (1)《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摘要应写成报道式摘要,按照摘要四要素(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来撰写,直接切入主题(不要论及论文研究的基础和背景知识,不要进行自我评价),且中文摘要字数要达到200~300字。

  (2)《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关键词的选择应规范。第一个关键词为该文所属相应栏目名称,第二个关键词为该文研究成果名称,第三个关键词为得到该文研究成果所采用的方法名称,第四个关键词为作为该文主要研究对象的事物名称,第五个及以后的关键词为作者认为有利于检索和文献利用的其他名词。

  (3)《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要写好论文的引言,引言是论文内容的重要提示,作者在引言中应概述前人在该领域内所做的工作,并陈述论文在此基础上所取得的成果和突破。

  (4)正文中的图、表按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图(务必清晰、精确)名、表名必须有中文、英文两种表述,坐标图的横、纵坐标必须标明其对应的量及单位(量纲为一的除外)。

  (5)论文中涉及到量的单位,务必使用国际标准单位;避免用同一个符号表示不同的量,凡是含有变量含义的符号(包括表示量及其上、下角标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反之,用正体。

  (6)表示矩阵、矢量的符号一律用黑体;量与其单位之间用“/”切分,是复合单位的应在“/”后加注括弧,如:速度/(m.s-1);量的符号务必使用单个字母表示。

  (7)要写好论文的结语,在结语中应指出该论文的独创性成果及存在的局限,以方便他人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工作。

  (8)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一定要全,相关格式参见《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或历年的《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原则上不能少于12个,其中英文文献不少于5篇,尽量引用最新的研究成果。中文及其他非英文参考文献要有对应的英文表述。

  阅读推荐:建筑钢结构进展

  《建筑钢结构进展》以推动我国建筑钢结构事业的发展,促进相关理论研究及实用技术与新型产品开发,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加快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为宗旨,为广大从事建筑钢结构研究、设计、制作、安装和施工以及维修防护等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和科研工作者服务。本杂志注重内容的实用和新颖,重视国内外建筑钢结构领域的最新科技与市场信息,主要刊登各类建筑钢结构的计算理论、实用设计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制作与安装工艺,展示国内外有特色的建筑钢结构设计案例,广泛交流建筑钢结构新体系、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产品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介绍各国建筑钢结构设计规范以及我国建筑钢结构设计规范的背景资料。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钢管混凝土桥塔加劲钢壁板PBL连接件屈曲拔出力研究————作者:王琳;刘永健;孙立鹏;

摘要:在钢管混凝土桥塔中,受压侧加劲钢壁板在巨大的轴力及弯矩作用下易发生局部屈曲,导致界面连接件可能出现拔出破坏。为探究PBL连接件屈曲拔出力的大小及其分布规律,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混凝土强度等级、开孔钢板厚度、开孔直径、肋间宽厚比和几何初始缺陷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弹性阶段,PBL连接件在钢壁板局部屈曲作用下的屈曲拔出力随着肋间宽厚比和几何初始缺陷的增加显著增大;当肋间宽厚比从20增至35时,屈...

基于卡槽连接的装配式梁柱节点抗震性能分析————作者:张敏;金志超;陈宜虎;蒋鸿民;卢旦;

摘要:为简化节点构造,防止由于节点区钢筋过密而影响混凝土的浇筑,提出一种卡槽连接的梁柱节点。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将一个现浇节点与两个卡槽连接节点进行对比,研究了各节点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在试验基础上,用ABAQUS软件对各试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并对卡槽上部端板厚度进行参数拓展分析。结果表明:使用C30混凝土灌注的卡槽连接节点承载力接近现浇节点,但由于卡槽上部端板出...

基于小波散射变换的RC框架结构震后损伤异常智能检测————作者:康帅;王自法;周荣环;贺东青;俞叶;李一民;

摘要:基于传统方法的地震损伤评估存在精度和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基于结构地震响应观测数据的震后结构损伤快速评估,并有效解决数据类型不平衡的问题,提出基于时频分析与卷积自编码(CAE)模型的损伤异常数据检测方法。首先应用小波散射变换对原时域信号进行处理,生成时频数据;然后建立相应的卷积自编码网络模型,将时频数据输入CAE模型进行重构训练,根据重构误差确定异常判断阈值;基于该阈值精准区分数据中的异常值,并将计...

新型浮动式对压蝶形弹簧-拉索减震器设计与力学性能试验————作者:吴小蕙;王彦峰;纪少锋;肖发平;汪大洋;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型浮动式对压蝶形弹簧-拉索减震器,其在拉压荷载作用下均处于受压工作状态,且初始刚度可调节;推导了减震器承载力、竖向刚度、变形能等参数的计算公式,建立了相关设计参数之间的量化关系;此基础上设计加工了该新型减震器试件,在静态、动态荷载作用下开展了力学性能试验研究,通过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减震器的合理性,揭示了减震器力学性能与加载频率、预压变形量、加载幅值之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新型蝶...

基于机器学习的钢筋混凝土矩形柱破坏模式预测研究————作者:张海;马小平;苏三庆;王威;蔡玉军;

摘要:针对传统分析方法识别效果差、数据依赖性强等问题,以既有试验数据为基础,建立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柱的数据库,应用K邻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梯度提升决策树、深度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算法,实现矩形柱破坏模式的有效识别与预测。借助机器学习强大的自学习、自适应能力,精准预测钢筋混凝土矩形柱的破坏模式,并为震后结构的维修加固与损伤评估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机器学习技术对弯曲破坏均有良好的识别效果,随机森林和梯度...

圆锥形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构件压弯性能及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作者:王淑红;刘向宏;孙清;王建涛;张琳琳;陈赛慧;

摘要:面向海上风电支撑结构大型化发展需求,研究了大空心率、大筒身锥度和超限径厚比下圆锥形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CFDST)构件的压弯受力全过程机理,将构件弯矩-位移曲线划分为弹性、开裂、弹塑性和破坏4个受力阶段;阐明了关键因素对圆锥形CFDST构件承载力和刚度的影响规律。基于截面应力积分理论提出了圆锥形CFDST构件压弯相关性曲线计算方法,分析了不同约束混凝土本构模型计算轴力-弯矩曲线的差异性,对比了规范...

四边简支螺钉拼合薄钢板的屈曲后强度计算————作者:张蕾;周天华;桑刘睿;王帅兵;

摘要:为研究冷弯薄壁型钢螺钉拼合薄钢板的屈曲后强度,对自攻螺钉连接的21根冷弯薄壁型钢背靠背截面拼合柱进行轴压试验研究,并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试件开展数值模拟分析。在此基础上,以背靠背截面立柱的拼合腹板为研究对象,考虑板件连接界面的剪切滑移变形和自攻螺钉对拼合板件的约束作用,建立螺钉拼合薄钢板屈曲后应力的计算模型,提出四边简支螺钉拼合薄钢板屈曲后应力的解析式。为扩大该式的适用范围,对其进行修正,...

端锚CFRP网格U型箍加固RC箱梁抗弯性能试验————作者:钟正强;刘珺;郭凯军;陈子慕;

摘要:为研究聚合物砂浆(PCM)-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网格U型箍加固钢筋混凝土箱梁在受弯过程中的界面机理和破坏模式,深入探究不同加固方式下的抗弯加固效果以及网格U型箍的受力情况,对5根箱形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四点弯曲静力加载试验。结果表明:在使用CFRP网格U型箍进行端部锚固后,箱梁的抗弯承载力以及底部CFRP网格的抗拉利用率都有进一步提升,使用宽度为120 mm的45°斜向U型箍进行加固时,其抗...

精细化城市RC建筑信息的快速智能获取方法————作者:刘鸿儒;余丁浩;李钢;董志骞;

摘要:为便于开展城市区域精细化震害模拟工作,提出一种适用于城市建筑的精细化快速信息获取方法。首先采用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低空遥测技术,通过三维重建获取区域建筑外部几何信息;然后结合卷积神经网络和模糊推理方法,实现建筑层数和结构类型的快速识别;最后利用AdaBoost和Random Forest两种集成算法对框架和框剪结构内部构件信息进行预测,提出城市区域常用RC框架和RC框剪结构内部隐蔽信息的确定方法,...

硫酸钠调控石灰激发矿渣-钢渣胶凝体系性能研究————作者:王营;顾晓薇;刘剑平;胥孝川;王青;

摘要:为解决石灰激发矿渣-钢渣胶凝体系工作性能较差、早期强度较低的问题,将石灰-硫酸钠按摩尔比1∶1组成复合激发剂对矿渣-钢渣胶凝体系进行激发。对比分析在石灰、石灰-硫酸钠两种激发剂下矿渣-钢渣胶凝体系抗压强度、工作性能的异同,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等探究硫酸钠对石灰-矿渣-钢渣胶凝体系水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水胶比为0.4、摩尔比为1∶1的石灰-硫酸钠激发矿渣-钢渣胶凝体系的3 d和28 d...

新型叶片式螺旋钢管桩极限承载性能研究————作者:朱彦鹏;张辉;王雪浪;朱嘉辉;黄安平;张兴旺;王澳;

摘要:针对传统叶片式螺旋钢管桩在承载力方面的局限性,通过改良其几何结构,提出了一种叶片直径递变的新型叶片式螺旋钢管桩以提升其极限承载力。进行了6组抗压试验和6组抗拔试验,每组抗压试验包含1根桩,每组抗拔试验包含2根桩,以研究叶片间距和叶片直径递变对螺旋钢管桩承载力的影响;利用ABAQUS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模型,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以验证模型的精确性和准确性。通过对比现场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分析改良后...

高寒地区预制混凝土箱涵水化热温度效应与开裂风险研究————作者:黎福禄;马志元;张永亮;钱松;刘江;

摘要:为研究高寒地区大尺寸预制混凝土箱涵水化热温度场分布规律,降低箱涵预制期间早龄期开裂风险,对青海地区预制混凝土箱涵开展水化热温度有限元模拟计算,分析了混凝土箱涵水化热温度时程变化及温度分布特点。基于考虑混凝土龄期增长的温度应力计算方法,评估了水化放热期间的混凝土箱涵开裂风险。通过参数分析得到了不同因素对混凝土箱涵水化热温度作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箱涵受水化作用影响的温度时程变化过程可以分为水...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约稿函

摘要:<正>尊敬的各位专家:《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长期以来得到了土木工程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关爱和支持,学术质量稳步提高,影响力不断扩大,但是期刊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了进一步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特向各位专家约稿。《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目前刊登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地下建筑与基础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工程力学等领域的科研、设计、施工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总结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征稿简则

摘要:<正>《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是国家教育部主管、长安大学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创刊于1984年,目前为Elsevier Socpus、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web)、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数据库的收录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之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

碎石土高陡填方边坡冻融特性离心试验研究————作者:翁效林;党博涵;杨连祥;胡继波;

摘要:以涞源国家跳台滑雪训练基地项目为背景,为研究冻融作用对于碎石土高陡填方边坡的影响,采用离心模型试验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冻融作用下边坡不同位置的温度、孔隙水压力以及坡顶竖向位移等参数,研究了冻融作用下碎石土高陡填方边坡的响应,并讨论了碎石土填料级配对边坡物理性质的影响,进而得到冻融作用下碎石土高陡填方边坡填料的最优级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埋深处的碎石土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温度变化速率随埋深增大而...

陆上风机混凝土塔筒基础结构受力机理研究————作者:武晓东;肖顺;章刘洋;章荣国;方浩;

摘要:与陆上风机混凝土塔筒适配的基础结构区别于钢塔,因设置预应力筋而在基础中心形成的空腔使基础结构的受力较为复杂。为研究基础受力性能,建立了基于基床系数法的有限元弹簧模型,同时基于规范基底线性反力假定建立有限元直接反力模型,用于研究弹簧模型的有效性。研究表明:直接反力模型预测的基础内力是弹簧模型的上限,验证了线性基地反力分布假定对基础底板的设计是偏于安全的。随着基床系数的增加,基底脱开区转变为扇形,基底...

服役桥梁拆解基本方法与资源化利用————作者:肖建庄;周有威;李文明;韩玉;闫强;何志芬;

摘要:为提高桥梁类工程拆除固废的资源化利用水平,实现服役桥梁结构拆解后的分级利用,针对现有桥梁过于粗放的拆除方式及固废未充分资源化利用的现状,从拆解设计、拆解工艺和资源化再利用等多角度,初步构建了以安全性为前提、层级资源化利用为目标的桥梁拆解理论技术体系,提出了桥梁拆解的安全性和再利用性原则,分析了桥梁拆解工艺与再利用性之间的联系,讨论了不同层级(材料、构件和结构)资源化利用的逻辑关联,总结了多种拆解工...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多标签分类的复杂结构损伤诊断————作者:李书进;杨繁繁;张远进;

摘要:为研究复杂空间框架节点损伤识别问题,利用多标签分类的优势,构建了多标签单输出和多标签多输出两种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用于框架结构节点损伤位置的判断和损伤程度诊断。针对复杂结构损伤位置判断时工况多、识别准确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对结构进行分层(或分区)处理并同时完成损伤诊断的多标签多输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分别构建了适用于多标签分类的浅层、深层和深层残差多输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并对其泛化性能进行了研究...

基于二维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加速度数据异常检测研究————作者:麻胜兰;钟建坤;刘昱昊;郑翔;

摘要:为提高结构加速度数据异常检测的效率和准确率,提出基于二维卷积神经网络(2D-CNN)的结构加速度数据异常检测方法。通过二维桁架数值模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并研究了2D-CNN卷积层数和加速度噪声水平对数据异常检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出的结构加速度数据异常检测方法能快速准确区分加速度数据异常类型,异常检测的准确率可达97%以上;对于包含信息复杂、数据规模大的样本,采用4层以上的2D-CNN有...

基于结构功能和供电功能的电力系统震后功能损失评估研究————作者:付兴;胡译尹;李钢;李宏男;

摘要:为探究电力系统的地震失效概率,提出了一种结合易损性分析方法和潮流分析法的功能损失评估方法。该方法首先从结构功能和供电功能两个维度定义了电力系统的功能函数,通过专家调查问卷,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功能函数中各子系统的重要性系数以及各子系统中结构功能与供电功能的分项加权系数。然后以建筑场地设防烈度对应的峰值地震动加速度(PGA)替代了传统研究地震风险的概率分析方法,并应用《城市工程系统抗震韧性评价导则》...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