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论文知识网为客户提供省级以上期刊发表的相关信息以及相关渠道的中介服务。本站并非《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的官方网站,与《中国给水排水》等同类优秀期刊杂志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负责合作期刊的推荐、征稿、信息整理收录等工作。网站本着用心为客户服务的原则,根据客户的不同需要及稿 件特点,可以在数千家期刊中,推荐最适合您的论文发表的正规期刊,帮助客户节约时间和成本,提高论文发表的成功率。
期刊简介:《中国给水排水》创刊于1985年,本刊为半月刊,主编:丁堂堂。国内统一刊号:CN12-1073/TU,国际刊号:ISSN1000-4602。《中国给水排水》是面向全国给水排水和环境工程界的专业性科技期刊,是中国建筑类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具有较高的理论导向性和较强的工程实践性,在国内享有盛誉,被称为中国水行业的“首席杂志”。读者对象主要是自来水、市政排水、建筑给排水、水与废水处理等行业的设计、科研、教学、信息管理、施工、生产、分析、监测人员和大中专院校学生等。
栏目设置:论述与研究,述评与讨论,技术总结,设计经验,工程实例,技术改造,水业导航,节水与回用。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建设部优秀期刊,华北地区“十佳”优秀期刊。中国知网等网络媒体全文收录期刊
搜论文知识网是一个专业致力于期刊征稿、论文发表、写作指导、文献参考等服务项目的综合服务网站,为客户提供了权威、专业的服务。用心服务是我们的 运行宗 旨,客户满意是我们的工作目标。经过多年的发展,本站与国内上几百种权威期刊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已拥有大批的固定客户群,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市。
中国给水排水最新期刊目录
集中生活热水系统配水管网热损失计算方法分析————作者:孙宏伟;朱姝静;杨亚峰;张坡;魏娴;赵帅;刘字峻;杨慧;
摘要:分析了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给水排水教材及设计手册中集中生活热水系统配水管网热损失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思路,发现其计算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无法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提出采用“经济厚度”计算方法,利用传热学理论公式将管网热损失计算与保温层厚度计算结合在一起,根据项目确定的设计参数推导出其余相关的未知参数,并从数学角度分析得出这些参数之间存在唯一的函数对应关系。通过对热水管网不同设计条件下计算结果的分析,发现...
污泥热水解中有机物转化及制备生物质塑料的潜力————作者:杨宁;张艳;刘颖;王槟妍;刘云炀;王鹏涛;苏晟昊;杨树成;
摘要:有机物在热水解环境中的转化对最终回收有机物的结构及性质认识至关重要。为此,研究了污泥溶出有机物在热水解环境中的转化,并分析溶出有机物制备生物质塑料的潜力。结果表明,污泥热水解过程中溶出的有机物分别以溶解态、沉淀态和吸附态存在。热水解温度达到100℃时,液相中出现类腐殖酸性有机物,热水解温度越高,溶出有机物的Zeta电位绝对值越高。污泥热水解温度在180℃时,液相中有机物浓度提高,主要是因为高温会改...
基于原位扩容改造的AOA耦合MBBR工艺中试研究————作者:韩小波;邹婷;王维康;麻汉卿;陈思宇;徐田田;范洁;
摘要:以深圳某水质净化厂为研究对象,考察AOA耦合MBBR工艺对实际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验证投加MBBR填料对AOA工艺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AOA耦合MBBR工艺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在不投加外碳源的条件下COD、NH4+-N、TN、TP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17.65、0.28、3.58、0.21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15%、98.89%、91.0...
改良型多点进水多级A/O系统运行模式的优化————作者:王博文;马华继;潘辉;汪艳宁;张世泽;苑宏英;穆荣;张然;
摘要:通过建立改良型多点进水多级A/O小试系统,以模拟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先后采取3段模式和2段模式进行连续运行,研究了不同模式下系统的工艺性能、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和生物活性,以及优化模式下系统的物料平衡。结果表明,在2段模式下系统出水水质满足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系统对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2.80%和92.98%,均高于3段模式。系统内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良好,SV和SVI的平均值分别为36.80%和...
AOA-SBFASR对城市污水的处理效能及氮代谢通路————作者:蒲淑娟;杜至力;未碧贵;张锐坚;王堑傧;董浩韬;刘颖诗;
摘要:构建缺氧-好氧-缺氧/序批式固定生物膜耦合活性污泥反应器(AOA-SBFASR),对城市污水开展中试处理研究,考察了该反应器的深度脱氮效果,并对系统中微生物种类和氮代谢通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OA-SBFASR工艺可以高效去除污水中的COD、NH4+-N和TN,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2.55%、98.75%和75.64%;在55 d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演...
污泥发酵氮硫转化及同步脱硫脱氨生物除臭特性————作者:卓杨;尹彩月;周梦雨;姜玉琦;杨扬;韩芸;
摘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好氧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臭气,其氮和硫浓度较低,具有不确定性、嗅阈值低、时段性等特征,目前的处理方法存在停留时间长、化学药剂需求量大等问题,臭气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污泥好氧发酵工程规模化应用的重要因素。为此,分析了污泥好氧发酵过程中臭气的生成特性,并开展同步脱硫脱氨生物除臭强化试验。污泥好氧发酵过程中氨气及硫化氢的产量分别为7.0 g/kg和92.0 mg/kg(以干物质计),二者的...
基于流量监测数据的DMA用水特征分析————作者:宋浩洁;孔祥达;侯本伟;吴珊;
摘要:城市供水管网中的独立计量区(DMA)以居民用水为主,其流量监测数据反映了居民用水变化规律。为充分挖掘DMA用水特征,以北方某城市的DMA为研究对象,基于水表传输的实时流量数据,识别并清洗异常流量数据后,分别从假期效应、高峰用水时刻分布、人口数据与用水量的相关性三个角度分析DMA用水时变化和日变化规律;并结合DMA物理属性信息拟合月用水量与用水户数、管线长度、占地面积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DMA...
国产CMIET与进口MIEX树脂的结构及性能对比————作者:燕传勇;王瑷琪;肖瑞;张营;客文皎;冯莉;
摘要:对比分析了自主研发、生产的国产丙烯酸系磁性阴离子交换树脂(CMIET)和进口树脂(MIEX)的结构、性能及工业化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两者均以γ-Fe2O3作为磁性材料,具有铁磁性和自吸沉降性能。两者同样具有微孔结构,CMIET的表面有丰富的孔洞,结构粗糙,可提供更多的吸附位点;CMIET在去除单宁酸(TA)和无机阴离子PO4 给水管道中铁氧化细菌生长特性优化及腐蚀研究————作者:张卉;张洁;苗梓怡;刘沙沙;刘卓;卢金锁; 摘要:给水管网的腐蚀问题已经成为供水行业普遍关注的热点,其中微生物腐蚀是重要因素之一。结合一株实际给水管道铁氧化细菌LSS-1,研究了不同碳源、pH、C/N值和温度对其生长的影响,确定了LSS-1的最优生长条件为:pH=7.28、C/N值=5.32、温度=28.45℃。这三个因素对LSS-1生长影响的排序为:pH>C/N值>温度。此外,利用总铁、二价铁、腐蚀速率和腐蚀产物特征,对LSS-1的腐蚀过程进行... 复合金属改性生物砂滤池的启动及生物量分析————作者:唐锋兵;李凯铭;许铮;郭沛然;李乐民;李思敏; 摘要:为了提高生物砂滤池的除污能力,采用复合金属对石英砂(QS)表面进行改性,以模拟污水厂尾水为处理对象,考察改性石英砂滤池挂膜启动过程中的除污效果以及运行稳定后的生物量。结果表明,氧化铁改性砂(FS)、铁锰改性砂(FMS)和铁锌改性砂(FZS)表面均形成了不同形态金属氧化物层的次生结构,更有利于微生物的附着增殖;各滤池启动后,对浊度的去除效果历时5d基本达到稳定,对COD的去除效果历时19~24 d达... 厌氧氨氧化膜生物反应器的快速启动和稳定运行————作者:庄彦华;唐燕华;罗芷瑶;夏阳光;陶昱明;杨小丽; 摘要:厌氧氨氧化(Anammox)作为一种节能高效的新型脱氮工艺,启动缓慢和难以稳定运行是限制其工程应用的主要因素。为此,提出了耦合膜生物反应器(MBR)的Anammox快速启动与稳定运行策略,采用以模拟废水为进水的中试规模连续流反应器,接种污水处理厂厌氧池污泥,在温度为(32.1±1.6)℃、pH=7.40~8.75的条件下,通过连续搅拌、提高进水基质浓度,成功缩短启动时间至135 d。系统稳定运行时... 调试启动期膜生物反应器对消毒剂的应激响应————作者:姚维昊; 摘要:采用白羽鸡孵化场含消毒液的冲洗废水为进水,考察了调试启动期AO-MBR系统中好氧污泥对于消毒剂冲击的应激响应。结果表明,水质与工况同步出现了对冲击的应激响应现象。系统在第3天出现了恶化(污泥絮体破碎,跨膜压差TMP和产水溶解性有机物DOM升高等),在第7天后逐步恢复。进一步使用16S rRNA与ITS手段对不同时序的活性污泥进行测序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了与此变化强相关的细菌和真菌。初步验证了采用一... iMLE工艺强化脱氮和节能降耗的应用实践————作者:张翘霖;邬甘霖;廖思帆;朱信超;李宝伟;WANG Jianmin;刘国强; 摘要:利用间歇式缺氧-好氧工艺(iMLE)工艺,对深圳市深水光明水质净化厂一组生化系统进行了强化脱氮改造。在生产性试验中,当处理量为2.5×10~4~3.15×10~4 m3/d时,分别在雨季、旱季和旱季高流量下,分析了iMLE工艺的脱氮效率、曝气风量消耗、碳源投加量,以及污泥硝化与反硝化活性等。在雨季(8月1日—10月8日)、旱季(10月9日—12月2日)和旱季高流量(12月3日... Fe3+负载的D113耐盐树脂对水中草甘膦的吸附性能————作者:肖谷清; 摘要:采用FeCl3将D113树脂转型为Fe3+负载的D113树脂(命名为R-Fe),研究耐盐性R-Fe对水中草甘膦的吸附性能及机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ICP)法测得R-Fe中Fe3+负载量为1.94 mmol/g,R-Fe对草甘膦的吸附量大于D113树脂和Al3+、Ni2+负载的D11... 超微曝气抑制黑臭底泥污染释放的效果————作者:李婷婷;周政;柴晓利; 摘要:为了了解超微曝气在黑臭水体修复中对内源污染物释放的抑制效果,采用小试分析了超微曝气和鼓风曝气对底泥上覆水水质、复氧速率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能够削减黑臭底泥中内源污染物TOC、NH3-N的浓度,削减率分别为71.01%和48.66%,均高于鼓风曝气组。在对上覆水充分曝气的条件下,上覆水中致臭物质含量降至检测限以下。由于超微曝气具有超微气泡在水中停留时间更长、... RBC-O/A-MBR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中试研究————作者:郭罗秀;李明刚;钟文杰;袁浩田;张立秋;储昭瑞;贾宏林;许刘成;付朝绮; 摘要:采用基于短程硝化反硝化(PND)的生物转盘(RBC)-O/A-MBR组合工艺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分析运行过程中各工艺单元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控制DO在0.3~0.7 mg/L成功启动了短程硝化。在RBC充分利用原水BOD5的前提下按C/N=1.6向A池投加甲醇,总无机氮去除率(TINRE)可达99.02%。16S rRNA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 基于LCA-SD的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碳减排效益评价————作者:陈菊香;李国荣;孙亮;热依娜·阿斯哈尔;孟诗; 摘要: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碳减排效益的评价方法及碳减排量的测算模型对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构建了适用于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过程中碳减排核算及效益评价的全生命周期评价(LCA)模型和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系统动力学(LCA-SD)模型。以W市某老旧小区的海绵化改造项目为例,通过实际数据验证LCA-SD模型仿真的可靠性,并对该案例的碳减排量进行核算。通过LCA核算模型发... 基于Transformer和CNN的排水管网缺陷识别方法————作者:殷浤益;孙全;熊友亮;郭林松;曾招财;郭清露; 摘要:鉴于传统人工检测并识别排水管网缺陷的方法存在工作量巨大且费时费力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和Transformer的排水管网缺陷自动识别方法,模型命名为RFCBAM-CGA-RTDETR。该模型在RT-DETR的基础上,首先采用感受野卷积注意力机制强化网络在主干部分的特征学习能力,然后采用级联分组注意力机制减少网络在编码过程中的计算量并保持对深层特征的提取能力,最后采用inner... 基于SWMM模型的分流制污水泵站多目标优化————作者:林华星;管向伟;董进波;解清杰;赵文青;王超; 摘要:城市排水系统是维持水环境质量的关键基础设施之一。然而,城市老城区分流制排水系统存在的错接、漏接问题导致难以完全实现“雨污分流”,从而致使污水溢流、河道“返黑返臭”、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偏低、泵站高位运行等问题。基于此,以镇江市某排水区域为研究对象,结合SWMM模型和NSGA-Ⅱ算法提出了一种城市污水泵站调度技术。通过将子汇水区接入污水管网并控制不渗透比例,模拟降雨对生活污水的渗透作用。在连续降... 供水管网分区后加氯策略优化方法————作者:段婷;王琦; 摘要:为探究供水管网分区对加氯策略的影响,采用“模拟-优化”框架,提出了一种有效控制管网分区后余氯浓度的加氯策略优化方法。基于J案例管网的结果显示.管网加氯总量、加氯站点数和加氯复杂度之间存在明显的权衡关系。在保障节点水质安全的前提下,分区后的优化方案比分区前最多可节约氯耗达46.8%。管网分区对原有的加氯方案会产生负面影响。二次加氯方式越灵活,分区后关键节点水质受到的负面影响越小。为保障分区后的水质安...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