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学报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高分子学报

《高分子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11-1857/O6
国际标准刊号:1000-3304
主办单位: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查看高分子学报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武汉工程大学学报》科技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东莞理工学院学报》编辑部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高分子学报》是 1957 年创办的中文学术期刊,曾用名《高分子通讯》,月刊,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院主管。主要刊登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合成、高分子物理、高分子物理化学、高分子应用和高分子材料科学等领域中,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论文、研究简报、快报和重要专论文章。

  读者对象主要为国内高分子学科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高等院校的教师和学生。主编:王佛松;副主编:曹镛、方世璧、丘坤元、习复、徐懋、张希、周啸、周其凤。

  本刊被《SCIE》(美)、《CA 》(美)、《Journal Abstracts in Russian》(俄罗斯)、《Polymer Contents》(美)、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重要检索系统所收录。本刊曾多次荣获国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协颁发的优秀期刊奖;2001年获得“国家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并于2003年在国家期刊奖评选活动中荣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2005年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国家优秀期刊二等奖

  中科院优秀期刊二等奖

  中国科协优秀期刊

  国外数据库收录: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化学文摘

  【栏目设置】

  主要刊登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合成、高分子物理、高分子物理化学、高分子应用和高分子材料科学等领域中,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论文、研究简报、快报和重要专论文章。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淀粉基聚合物胶束用作药物载体 杨金龙,高春梅,吕少瑜,陈名家,柳明珠,Jin-long Yang,Chun-mei Gao,Shao-yu Lv,Ming-jia Chen,Ming-zhu Liu

  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体水分散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孙仪琳,陈柏祥,马立翔,冯皓,李坚,任强,汪称意,Yi-lin Sun,Bai-xiang Chen,Li-xiang Ma,Hao Feng,Jian Li,Qiang Ren,Cheng-yi Wang

  SPI/S-BEA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电池性能 陈康成,韩丁波,赵之平,刘文芳,Kang-cheng Chen,Ding-bo Han,Zhi-ping Zhao,Wen-fang Liu

  计算机辅助设计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聚合物 王岩,刘俊渤,唐珊珊,靳瑞发,常海波,Yan Wang,Jun-bo Liu,Shan-shan Tang,Rui-fa Jin,Hai-bo Chang

  (肝素/壳寡糖/Pluronic(R))静电组装多层膜的构建 胡晓芬,盛振华,杨洁红,万海同,Xiao-fen Hu,Zhen-hua Sheng,Jie-hong Yang,Hai-tong Wan

  缩醛度与孔隙结构对PVF多孔材料吸水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侯保顺,郑裕东,岳丽娜,王彩,乔堃,崔立莹,杨博闻,Bao-shun Hou,Yu-dong Zheng,Lina Yue,Cai Wang,Kun Qiao,Li-ying Cui,Bo-wen Yang

  聚酯薄膜表面接枝含硅氧烷共聚物及微生物黏附性研究 张洪文,陆枫潇,姜彦,俞强,Hong-wen Zhang,Feng-xiao Lu,Yan Jiang,Qiang Yu

  超分子水凝胶作为胰岛素缓释体系的研究 孙立泷,许韵华,朱雯,彭勃,陈永明,白茹,Li-long Sun,Yun-hua Xu,Wen Zhu,Bo Peng,Yong-ming Chen,Ru Bai

  单一阳离子乳化剂对D4细乳液制备及聚合的影响 王俊凤,哈成勇,翟俊菱,孙淳宁,沈敏敏,Jun-feng Wang,Cheng-yong Ha,Jun-ling Zhai,Chun-ning Sun,Min-min Shen

  能源论文:我国当代地热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摘要:首先,我介绍了中国地热资源的发展现状,并从两个小方面来具体论述;其次,我又谈了中国地热资源的应用领域;再次,我就地热资源的特点来提高人民对它的认识;最后,我又重点谈了一下地热资源在发电方面的利用等问题。

  高分子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离子液体修饰纤维素及其催化CO2环加成反应的研究————作者:王志涵;周莹杰;严锋;

摘要:二氧化碳(CO2)与环氧化物的环加成反应被认为是CO2资源化利用最具前景的方法之一.然而,环加成反应的苛刻条件仍然是亟待解决的挑战.通过乙烯基咪唑溴盐([VPIM]Br)改性烯丙基纤维素醚(AHPcellulose),成功制备了离子液体担载于纤维素的多孔催化剂(PPCIL),并应用于CO2的环加成催化反应.研究发现,在0.1 MPa...

高耐热共聚酰胺PA56T的直接固相聚合及结构性能研究————作者:方赟;王磊;孙一;程刊;刘涛;王学利;俞建勇;何勇;

摘要:针对高耐热聚酰胺直接固相聚合(DSSP)中易出现二胺挥发、产率低以及分子量难于提升等问题,首先用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分别和过量1,5-戊二胺(PDA)、1,6-己二胺(HMDA)酰胺化制备二酰胺二胺5T5和6T6,再以5T5、6T6与对苯二甲酸(PTA)成盐得到不同组成的5T5T/6T6T混合盐,最后采用直接固相聚合由混合盐成功制备了系列高黏高耐热共聚酰胺PA56T,并对其结构性能进行了研究...

聚乙烯醇流延干燥成膜数值模拟研究————作者:魏晓颖;程宏;李窈;陈威;

摘要:利用COMSOL软件开展了风场、温度场和浓度场等多物理场耦合下的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 PVA)水溶液在快速干燥阶段成膜机理研究.结合菲克定律、自由体积理论与Flory-Huggins理论,建立了简化的流动-传热-传质多物理场耦合下薄膜干燥成型模型.基于不同空气风速(1.5~2.5 m/s)下PVA水溶液干燥称重实验数据,修正了边界层理论计算的传质系数.研究结果表明薄膜...

高效双杂原子结构双齿调节剂的合成及在丁二烯阴离子聚合中的应用————作者:李欣芮;汤健;张澳;刘二波;华静;

摘要:路易斯碱经常被用作结构调节剂以提高丁二烯阴离子聚合的1,2-选择性.本研究报道了四种新型不同烷基取代基的N,O-双齿路易斯碱,其化学名称分别为1-(2-甲氧基乙基)-哌啶(MOD 1)、1-(2-乙氧基乙基)-哌啶(MOD 2)、1-(2-丙氧基乙基)-哌啶(MOD 3)、1-(2-丁氧基乙基)-哌啶(MOD 4).对比研究所合成的新型结构调节剂与5种已报道的常见结构调节剂对丁二烯阴离子聚合的影响...

基于氟化交联的多孔聚酰亚胺的结构调控及其摩擦行为研究————作者:聂壮;韩昊宇;王旭;刘向阳;

摘要:多孔含油聚酰亚胺(PI)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等被视作一种理想的轴承保持架材料,在航空航天等高精尖技术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运行过程中的分子链的塑性滑移行为严重影响多孔轴承的服役寿命.本研究基于预氟化-再烧结策略实现颗粒表面的共价交联,在限制分子链塑性滑移的同时有效抑制了颗粒间团聚所导致的片材内部大孔洞的存在及其尺寸不均一的问题,有效改善了含油多孔PI的摩擦磨损行为,相比未氟化处理的PI样品...

自诊断自修复弹性体仿生涂层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作者:高文通;陆书羽;李承辉;

摘要:随着海洋资源的持续开发,金属腐蚀已成为影响装备水下正常运行的关键问题,对海洋工程装备的长效防护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自修复涂层能够在受损后自主修复伤口,阻止腐蚀介质侵入,起到长效防腐的作用.受海洋中贻贝黏蛋白的启发,设计了一种基于动态二硫键构筑的自诊断自修复弹性体仿生涂层材料LP55-BPY.实验结果表明,LP55-BPY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杨氏模量和抗穿刺能分别为1.74MPa和976 mJ,主链中...

酯基噻唑对三元共聚物结晶成膜行为的调控及光伏性能研究————作者:赵可新;刘文静;申帅帅;刘亚辉;宋金生;

摘要: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的长足进步,得益于非富勒烯受体的快速发展,这也对聚合物给体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规三元共聚策略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能够实现对聚合物能级、吸收、结晶性以及聚集行为的微调.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含不同比例噻唑-4-羧酸乙酯(E-Tz)的聚合物给体LTz-0、LTz-5、LTz-10和LTz-15.随着E-Tz含量的增加,给体聚合物表现出更显著的温度依赖聚集特性、结晶性减弱、HOM...

高强度二硫键/氢键双动态交联丁苯橡胶的设计及可回收、形状记忆性能研究————作者:张文琪;范雯雯;张若涵;彭倩倩;李祥亮;雷岚;李辉;

摘要:传统化学键硫化的丁苯橡胶机械性能优异,但无法再加工且废料处理对环境危害极大,因此,制备兼具优异机械性能和可回收性、形状记忆等多功能丁苯橡胶具有重要意义,但仍面临巨大挑战.本研究通过一锅法-热压法成功制备了一种高强度、可回收和三重形状记忆的二硫键/氢键双动态交联丁苯橡胶.以丁苯橡胶(SBR)为主链,通过1,4-双键与间氯过氧苯甲酸的环氧化反应生成环氧化丁苯橡胶(ESBR),再分别引入二硫键交联剂4,...

新型氧化/还原双响应递送系统在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热灌注化疗中的应用————作者:康焱;李建霖;甘志华;张国超;喻青松;

摘要: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是其常见的晚期转移形式,细胞减灭术-腹腔热灌注化疗(CRS-HIPEC)是目前唯一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然而,HIPEC治疗存在局限性,包括严重的毒副作用以及肿瘤细胞内热休克蛋白90 (HSP90)的激活,导致治疗过程的疗效和安全性受到限制.为了提高CRS-HIPEC的治疗效率与安全性,本研究设计并开发了一种基于壳聚糖的新型双响应递送系统(CsB),用于递送具有ROS响应特性的藤黄酸...

引入柔性链的聚合物给体设计策略获得可非卤溶剂加工的高效柔性大面积有机太阳能电池————作者:李静;王昱涵;仇丁丁;石胜伟;魏志祥;吕琨;

摘要:开发兼具优异器件性能和良好加工性能的聚合物给体是推进有机太阳能电池产业化的有效措施.聚(2,6-(4,8-双(5-(2-乙基己基-3-氟)噻吩-2-基)-苯并(1,2-b:4,5-b')二噻吩))-(2-丁基辛基)噻吩-2-基-8-(4-(2-丁基辛基)-5-甲基噻吩-2-基)二噻吩并(3',2':3,4;2'',3'':5,6)苯并(1,2)(1,2,5)噻二唑(简称:D18)因其高效率的优势受...

基于4-氰基噻唑单元的聚合物给体材料设计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作者:陈至一;邢陆;邓明玮;石浩永;吴小黑;邵一鸣;孙瑞;闵杰;

摘要:从结构简单、可商业购买的原料2-溴-4-氰基噻唑出发,本文作者设计合成了以4-氰基噻唑作为受体单元的聚合物给体材料PBTTzCN和PBTTzCN2Cl.由于氰基和噻唑单元的协同吸电子性质,所开发聚合物给体PBTTzCN和PBTTzCN2Cl都展现出低最高占有轨道(HOMO),宽能隙. PBTTzCN与非富勒烯小分子受体材料L8-BO共混制备的活性层薄膜具有良好的相分离形貌,可实现优异的电荷传输性能...

基于氯菌酸自组装单分子层的大面积有机太阳能电池————作者:郑颖聪;严岑琪;何韦;李鸿祥;龚钰扉;胡颖玥;王嘉宇;薛启帆;孙会靓;孟磊;李永舫;程沛;

摘要:采用氯菌酸小分子(6C2A)原位自组装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OPV)的阳极界面层(AIL),并通过刮涂法制备了基于PM6:BTP-eC9活性层的二元单结正向OPV器件.相较于传统PEDOT:PSS基器件(光电转换效率为17.6%,短路电流密度为27.0 mA·cm-2),基于6C2A的器件展现出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18.2%)和短路电流密度(27.7 mA·cm-2<...

膨体聚四氟乙烯薄膜制备过程中的拉伸形变机理及纵向拉伸比的选择————作者:王岩旭;陈洋;王丽;王柯;傅强;

摘要:有机多孔膜材料在诸多领域广泛应用,然而聚乙烯、聚丙烯等常用材料存在不耐高温、抗氧化及耐化学腐蚀性能差等缺陷.聚四氟乙烯(PTFE)具备卓越的耐化学腐蚀性、高低温耐受性和良好力学性能,其高温拉伸成孔法制备微孔膜在工业上应用广泛,但高温拉伸过程中的结构演变与形态变化因缺乏追踪表征技术而难以探究.本研究以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基材为研究对象,先横向拉伸再纵向拉伸制备ePTFE微孔膜.横向拉伸过程中...

全生物基聚酯弹性体/木质素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作者:孙振涛;张奇男;刘庆生;王朝;张立群;

摘要:以生物基二元酸、二元醇等单体合成的生物基聚酯弹性体为基体,采用大宗生物质资源木质素作为补强填料,制备了全生物基聚酯弹性体/木质素复合材料.同时,通过引入甲基丙烯酸锌(ZDMA)在木质素与生物基聚酯弹性体基体之间构建界面锌配位键,提高了木质素在生物基聚酯弹性体中的分散性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ZDMA用量增加,生物基聚酯弹性体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明显提高.与未添加ZDMA的聚酯弹性体复合材料相比,添加...

逐步升温熔融聚合制备液晶聚酯过程中链增长机制的研究————作者:杨华琴;况军;邓东浩;周文乐;李应成;

摘要:基于4-乙酰氧基苯甲酸(ABA)、2-乙酰氧基-6-萘甲酸(ANA) 2种共聚单体,探索了逐步熔融聚合反应过程中聚合组分随反应程度的变化关系,以及聚合反应温度对聚合物链段增长影响.发现聚合反应初期(反应温度≤280℃),聚合反应主要发生于各聚合反应单体的端基乙酰氧基与羧基之间以“头尾”相连的方式进行链增长,为酸解反应机理.随着聚合反应程度增大,聚合反应体系逐渐形成双组分,在DSC测试中呈现出与热历...

自稳定沉淀聚合制备三催轻石脑油-马来酸酐共聚物微球及其抗菌改性研究————作者:刘恺元;周江山;赵长稳;陈冬;杨万泰;

摘要: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亟待开发一种新型的汽油降烯烃技术,在优化汽油产品的同时对石化工业中巨量的混合烯烃加以有效利用.采用自稳定沉淀聚合将三催轻石脑油与马来酸酐进行了自由基共聚合,制备了窄分布、形貌尺寸可控的共聚物微球,有效降低了三催轻石脑油的烯烃含量,实现了混合烯烃的资源化利用.对共聚物微球进行了气-固原位酰胺化反应改性、原位酰亚胺化反应改性及卤胺化反应改性,得到N-卤胺抗菌微球.利用元素分析、...

聚乙烯醇-g-右旋聚乳酸增韧全同质晶聚乳酸外消旋共混物的研究————作者:段宇峰;付旭;廖晓丽;骆云政;万露;李照磊;

摘要:由于生物可降解性等诸多优异性能,聚乳酸材料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然而,聚乳酸的韧性较差,这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本文首先将右旋聚乳酸(poly(D-lactic acid), PDLA)与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 PVA)反应,制备了接枝物PVA-g-PDLA,并对PVA-g-PDLA进行表征.其次,以六氟异丙醇(HFIP)为溶剂,将PVA-g-PDLA添加至聚乳酸外消旋共...

补丁纳米粒子聚合诱导自组装行为的模拟研究————作者:柴祺娉;郭宇琦;高敏惠;王衍;刘鸿;

摘要: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结合随机聚合反应模型,深入探讨了聚合诱导自组装(polymerizationinduced self-assembly, PISA)过程中纳米粒子形成复杂组装结构的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自组装方法相比,PISA在调控组装体形貌上展现出独特的优势.此外纳米粒子的填充比对聚合诱导自组装形貌有显著影响,随着纳米粒子填充比的增加,自组装结构从简单的球状胶束演变为复杂...

结构色可控光子晶体水凝胶的制备及多重响应特性————作者:冯光娜;李可歆;陈涛;赵海利;

摘要:制备了一种具有温度和压力双重响应特性的反蛋白石结构光子晶体水凝胶膜.首先合成了具有不同粒径的SiO2纳米微球,然后通过垂直沉积法和牺牲模板法依次制备具有蛋白石结构的SiO2光子晶体模板和反蛋白石结构的光子晶体水凝胶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学显微镜及光谱仪对所制备光子晶体模板和水凝胶膜的微观结构、表面结构色和反射光谱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光...

羟基磷灰石的异氰酸酯改性及其对热塑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作者:王玉杰;陈科宇;程国栋;荆友麒;刘家甜;聂慧芳;王世民;王非;

摘要:为了改善羟基磷灰石(HA)与热塑性聚氨酯(TPU)的相容性,采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分别对HA进行一次和二次接枝改性,获得2种异氰酸酯改性HA (NCO@HA和dNCO@HA).以聚碳酸酯二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1,4-丁二醇为原料合成了TPU基体,并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出基于3种HA和TPU的复合材料.通过FTIR、XRD、SEM、TGA、接触角测定仪及电子万能试验机,对改性前后的HA及...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