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矿业安全与环保》杂志属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与国家煤矿安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共同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科技期刊,多次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入网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原文收录期刊。
主要刊载内容包括:矿井瓦斯、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与装备;矿井通风防灭火技术与装备;工业粉尘及可燃性气体、粉尘爆炸防治技术与装备;矿山救援技术与装备;矿井水害防治技术;矿山压力与井巷支护技术;安全与环境监测、控制技术;物探与岩土工程技术;安全管理与评价;矿山热害、污染治理及综合利用等环保技术;兼营广告业务。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1990年1月荣获四川省首届科技期刊评比编辑加工奖。
1992年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1993年12月荣获四川省第二届科技期刊评比编辑加工奖。
1995年7月荣获四川省首届优秀期刊奖。
1996年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1997年12月荣获重庆市优秀期刊二等奖。
【栏目设置】
主要版块栏目:试验研究、问题探讨、应用技术、安全管理、综述、技术动态、技术经验、事故分析、成果转让、产品供应信息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高硫煤二次氧化自燃特性参数的实验研究 文虎,李成会,费金彪,王凯,李海涛,WEN Hu,LI Chenghui,FEI Jinbiao,WANG Kai,LI Haitao
矿井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实验研究 蒋仲安,蒋江林,王洪胜,杜翠凤,罗俊峰,JIANG Zhong’an,JIANG Jianglin,WANG Hongsheng,DU Cuifeng,LUO Junfeng
矿用防灭火材料性能实验研究 左冉振,谢雄刚,ZUO Ranzhen,XIE Xionggang
四川矿区典型煤层地应力场瓦斯渗透性规律实验研究 张传铭,伍厚荣,ZHANG Chuanming,WU Hourong
硅改性混凝剂处理煤矿废水的实验研究 周红星,ZHOU Hongxing
U型和U+L型通风采空区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武晓敏,芮国相,张华,WU Xiaomin,RUI Guoxiang,ZHANG Hua
基于拉曼散射的分布式光纤测温主机设计与应用 刘芬,孙世岭,张远征,LIU Fen,SUN Shiling,ZHANG Yuanzheng
基于双通道数据合成的矿用本安型瞬变电磁仪研制 许洋铖,XU Yangcheng
汪家寨煤矿基于瓦斯涌出特征的煤与瓦斯突出预警指标确定方法研究 谈国文,TAN Guowen
综采工作面上覆岩层垮落高度T-S模糊预测模型研究 杨文光,张军,隋丽丽,YANG Wenguang,ZHANG Jun,SUI Lili
二亩沟煤矿开采降压疏水对洪山泉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申雄,张永波,SHEN Xiong,ZHANG Yongbo
基于ANN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的过程优化 赵忠明,刘永良,李祎,董伟,施天威,ZHAO Zhongming,LIU Yongliang,LI Yi,DONG Wei,SHI Tianwei
采区顶板涌水量数值模拟及预测评价 孙晓宇,王桦,郭小铭,SUN Xiaoyu,WANG Hua,GUO Xiaoming
基于熵权-可拓模型的通风系统安全性评价 刘红威,王飞,LIU Hongwei,WANG Fei
土木工程专业论文:第三系砾岩及泥质粉砂岩地层钻探工艺改进
摘 要:通过对庆安县十六道岗水库下坝线右坝肩第三系丁山村组(Ed)巨砾岩勘探过程的实践,改进金刚石在钻进此类地层时的工艺,解决了钻探采取率过低的问题。
关键词:第三系砾岩,钻探工艺,钻探采取率
1 问题的由来
砾岩,是指由50%以上直径大于2mm的颗粒碎屑组成的岩石。有的胶结较好,例如白垩系砾岩,而有的胶结较差,如第三系砾岩。庆安县十六道岗水库下坝线右坝肩分布的第三系丁山村组(Ed)巨砾岩及泥质粉砂岩,由于此处的砾岩中的砾石成分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花岗岩碎块,在勘察的过程中,由于钻探取芯率较低,对其岩性定名产生了分歧。从经验及历史资料看此处分布的应该是砾岩及泥质粉砂岩,但是由于采取的岩芯均呈柱状及碎块状且钻探采取率很低(约20%),只能看到柱状及碎块状的花岗岩岩芯,对水库右坝肩岩土性质及工程性质的判定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矿业安全与环保最新期刊目录
煤粒CO吸附扩散流动理论模型及数值解算————作者:李康;韩飞;张文轩;魏向阳;王义均;李文富;韩宗祥;王刚;
摘要:为了探究CO在煤中吸附扩散流动的理论模型,基于密度梯度扩散理论,建立了球形煤粒CO吸附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和无量纲法对模型进行解算和简化,并提出了一种扩散系数反演的新方法,对该方法和模型进行了验证,随后模拟分析了不同煤样、粒径的CO压力演化过程,讨论了CH4、CO、CO2吸附性能和扩散系数的差异。结果表明:CO吸附量的模拟曲线与实验数据保持一致,证明了...
不同侧压作用下充填裂隙砂岩裂纹扩展特征的试验与数值研究————作者:雷瑞德;黄凌;胡超;周林森;赵鹏程;
摘要:为探究侧压对裂隙岩石破裂演化过程的影响,利用声发射监测技术和离散元模型对不同侧压作用下微裂纹破裂机制进行研究。构建了考虑矿物组分的离散元细观数值模型,分析了加载过程中微裂纹破裂力学行为,量化了三种侧压下裂隙砂岩声发射信号多重分形特征。结果表明,整个受载变形破裂过程分为微裂纹闭合阶段、裂纹萌生阶段、裂纹缓慢扩展阶段、裂纹匀速扩展阶段和裂纹加速扩展阶段。随着侧压的增加,试样的贯通失效模式由裂纹主导向局...
粉尘浓度监测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作者:周渝皓;王杰;张咏琪;杨珺旎;
摘要:粉尘是大气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影响着环境和人体健康。粉尘浓度监测旨在通过自动化技术手段测定作业场所被粉尘污染程度和工人实际接触的单位体积所含粉尘的量。通过测量粉尘浓度,可以有效评估作业环境质量和确定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对粉尘浓度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总结。具体而言,在电荷感应法、光散射法等粉尘浓度监测技术的理论基础之上,重点从环境总粉尘浓度监测和个体呼吸性粉尘浓度监测...
煤矿冲击地压数值物理模拟方法与应用研究————作者:齐庆新;王守光;王美美;崔春阳;刘化广;王嘉敏;穆鹏宇;朱小景;李海涛;许学伟;
摘要:由于冲击地压现场试验危险性高、监测困难、难以控制触发机制等局限,建立有效的物理相似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是冲击地压机理与防治研究的重要手段。针对冲击地压物理相似模拟,介绍了相似模拟实验材料的研发进展,在静力相似准则基础上发展了煤岩体动力相似准则,提出了惯性力相似条件,在此基础上开展材料研发和相似模型设计,研究表明:由高聚物、石英砂等组成的相似材料与煤岩动力破坏过程的强度和破坏模式等均具有较好的相似性;...
基于数字孪生露天煤矿碳能监管平台应用研究————作者:董陆军;陈纲;李子涵;李硕;肖一尧;姜春峰;
摘要:“双碳”背景下,露天煤矿产煤比例逐年提高,露天煤矿碳能监管越来越受到关注。以露天煤矿为典型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数字孪生的露天煤矿碳能监管方法,将露天煤矿碳能数据映射到虚拟空间,通过数字孪生技术精确模拟、预测露天煤矿能源消耗及碳排放。在国家电投集团南露天煤矿构建了监管平台,研究发现,该平台实现了企业能源管理、碳排放管理、企业碳能综合分析、碳能可视化和系统综合管理,能有效提升露天煤矿企业精细化碳能管理...
远距离上被保护煤层应力变化与瓦斯渗流耦合机制研究————作者:石钰;赵佳蕊;詹可亮;赵鹏翔;王翠霞;黄圣霖;宋战利;
摘要:为了明晰远距离下保护层开采上被保护煤层应力变化及瓦斯渗流耦合机制,基于吸附解吸、岩石力学和渗流力学等基础理论,以平煤六矿戊8煤层和丁5-6煤层为研究对象,建立含瓦斯煤流固耦合模型,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数值模拟软件探讨保护层不同开采距离下,远距离上被保护煤层应力变化及渗透率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保护层工作面推进,上被保护煤层卸压范围...
基于Talbol理论的破碎岩石压缩变形及分形特征试验研究————作者:孙文斌;田殿金;薛彦超;张志;陈其勇;
摘要:为研究侧限条件下不同轴向荷载、饱水状态及粒径级配3种因素对断层破碎岩体的压缩变形及分形特征的影响,以山东星村煤矿非导水断层取出的断层岩石为试样,利用自主研制的破碎岩石变形—渗流试验系统,开展侧限条件下不同Talbol幂指数n的级配破碎岩石压缩变形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轴向载荷逐级增大,破碎岩石轴向位移量增大,压缩碎胀系数和压实度变小;相同侧限轴向荷载条件下,饱水状态试样的轴向位移量和加载终点位移...
基于线结构光的矿用输送带纵向撕裂检测技术————作者:游磊;向兆军;孙柳军;
摘要:针对传统的输送带纵向撕裂检测系统存在光照抗干扰能力差、运算效率低及泛化能力弱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线结构光的纵向撕裂检测技术。以线结构光作为图像采集系统,应用Topk完成图像预处理,减少数据冗余和内存使用量;对YOLOv5网络的基础算子进行降维,减少模型参数量和浮点运算量;将该检测技术移植到嵌入式设备中,研制了速度快、精确度高的矿用本安型纵向撕裂检测系统。实验结果表明:降维YOLOv5的运算量和参...
超临界CO2作用下不同高度比煤岩组合体力学特性及能量演化规律————作者:蔚默然;王开;张小强;姜玉龙;蔡婷婷;
摘要:为研究煤岩组合体在超临界CO2作用下三轴力学特性及能量演化规律,采用超临界CO2浸泡系统,对4种不同高度比煤岩组合体试件进行浸泡和三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煤岩组合体高度比的增大,三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逐渐降低,破坏时应变变形逐渐增大。被超临界CO2浸泡后,组合体三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随着煤岩高度比的增大,...
大直径钻孔穿越保护煤柱损伤演化与采空区瓦斯抽采运移规律————作者:石光;
摘要:通过在Abaqus软件中引入Concrete Damage Model屈服准则,探究了钻孔开挖与采动过程中的煤柱损伤状态。以平舒煤矿81117工作面为例,运用Fluent软件分析了采空区瓦斯流动状态及钻孔布置间距、钻孔数量、抽采排量对瓦斯治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钻孔开挖过程中煤柱不会发生明显的损伤。在回采过程中,巷道顶板与钻孔围岩的高应力区存在连通趋势,应提前加大钻孔附近的巷道支护强度。当钻孔数...
北露天煤矿卡车道路防冻抑尘剂研发及试验————作者:赵晓亮;杜婧;宋子岭;夏诗杨;王闯;杨国华;
摘要:为解决冬季北露天煤矿卡车道路洒水降尘与路面结冰的矛盾,首先分析确定润湿、保湿、凝并3种功能的组分单体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B)、甘油(N)、聚丙烯酰胺(R),确定复配防冻剂(F,质量分数为30%乙二醇+5%醋酸钾+10%甲酸钾);其次对B、N、R及F进行正交试验,测试渗透速率、抗蒸发性、黏度、冰点4个指标,确定防冻抑尘剂最佳配方B2N3R1 工作面过断层煤壁“溃决”式失稳机理与控制————作者:崔治国;原红波;赵嘉鑫;王襄禹;陈明值; 摘要:针对工作面过断层易发生煤壁失稳、煤岩碎粒“溃决”问题,以望云煤矿15106工作面过断层为工程背景,将煤层分为原生煤和构造煤,通过分析煤壁所受水平应力分布特征,建立煤壁力学模型,分析了护帮板、顶底板黏聚力力偶及水平应力对煤壁挠度的影响,确立了煤壁稳定性判据。研究结果表明,断层构造煤对原生煤壁水平应力分布函数形式取决于参数k0;煤壁稳定性与煤壁抗弯刚度、顶底板压力、开采高度有关。... 露天矿延深开采诱发边坡地表变形研究————作者:孙世国;于磊;于云鹤; 摘要:为明确露天矿延深开采对采空区、高陡边坡及地表的影响,以老虎台矿采区为研究背景,利用MIDAS GTS-NX软件对老虎台矿E5800剖面继续延深开采诱发的边坡变形破坏范围进行了数值模型分析;揭示了露天矿延深开采诱发边坡滑移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露天开采的延深,边坡地表最大水平位移与最大沉降的位置变化逐渐减小,第四次与第一次开采最大下沉点位置对比,向北移动了13 m,下沉值增大了57.5%,且露天... 可降解自悬浮支撑剂在煤层气开发中的应用————作者:张光波;张遂安;马文峰;张潇;王璇;王占一;刘俣含;王少良; 摘要:为了提高支撑剂在压裂液中的悬浮性能、改善支撑剂在裂缝中的分布、简化压裂施工流程、提高压裂效率及煤层气产量,研究制备了一种新型自悬浮支撑剂,并对其进行了性能研究和现场应用。新型自悬浮支撑剂主要由石英砂和丙烯酰胺基聚合物构成,遇水可快速膨胀,体积增大而密度减小。此外,丙烯酰胺基聚合物伸展缠绕以增大水的黏度,进一步提升支撑剂的悬浮能力。实验表明,该支撑剂具有良好的悬浮性能、耐盐性能和破胶性能,煤心伤害率...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研究现状与展望————作者:邓飞; 摘要:回顾了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发展历程,系统地阐述了现有安全监控系统感知、传输与应用软件相关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针对煤矿安全生产新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新一代云边端煤矿安全数智化监控系统架构,该架构明确了系统端侧应具备多模精准感知,边缘侧实现区域风险就地判识与管控,云端负责全矿井智能监测预警。探讨了灾害数字孪生、面域化全息感知、全IP传感网构建、多模态学习、同步仿真、风险分析与处置等关键技术的发... 乏风瓦斯掺混煤粉蓄热氧化规律及灰色关联性分析研究————作者:聂百胜;付昊仑;张豪;黄继江;尹斐斐;张志刚;柳先锋; 摘要:乏风瓦斯(VAM)因其浓度低而难以利用,往往以通风的方式直接排放至大气中,造成了资源浪费。针对该问题,利用自建的乏风瓦斯氧化实验系统,开展了乏风瓦斯在不同浓度、进气流量、初始温度条件下掺混3种煤粉蓄热氧化实验研究,并对影响乏风瓦斯转化率的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掺混的煤粉放热量越高,乏风瓦斯转化率越高;不同乏风瓦斯浓度条件下,掺混煤粉可显著提高乏风瓦斯转化率,延长反应稳定时间;当乏... 无分离器的呼吸性粉尘浓度检测初步研究————作者:赵政;刘国庆;林桂玲; 摘要:为解决分离器长时间运行带来的分离效能偏差、人工维护频繁等问题,亟须一种无分离器的呼吸性粉尘浓度检测方法。根据光散射理论,数值模拟研究粉尘颗粒粒径与光散射特性的关系;研制高分辨率光散射样机,构建亚利桑那A1标准粉尘的试验系统,研究不同粒径呼吸性粉尘的光散射特性;基于BMRC(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分离曲线,建立粉尘颗粒粒径与光散射特性相... 煤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拉曼光谱测定法————作者:何沛东;冯温婷;郑丽娜; 摘要:为了解决作业场所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标准检测方法操作复杂、周期长、检测结果易受矿物干扰的问题,探讨了将拉曼光谱应用于煤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的可行性。采集了含不同质量二氧化硅的煤尘干燥斑点试样的拉曼光谱,并根据二氧化硅特征峰数据与其质量载荷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一元线性回归(ULR)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其中,PLSR模型拟合显著,检测限可达8.29 ng。对比了PLSR模型和标准... 采空区煤自燃“温—气”双指标循环反馈预测技术研究————作者:李尚国; 摘要:为提升王才伙盘煤矿煤自燃“温—气”双指标循环反馈预测技术,利用程序升温实验,采用现场测定方法分析了煤样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气体产物,确定了采空区自然发火“三带”分布范围,通过构建数学模型计算了回风隅角CO体积分数(φ(CO))。结果表明:CO和CO2在常温下产生,C2H4在98.50℃产生,加速氧化临界温度为170.89℃;2202工... 离层注浆工作面采场瓦斯储集空间演化规律研究————作者:刘海东;刘厅;沈家豪;施宇; 摘要:采场覆岩瓦斯储集空间是高位钻孔瓦斯抽采钻孔布置参数优化及瓦斯异常涌出防治的关键。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屯兰矿22301覆岩离层注浆充填工作面不同注浆压力下注浆充填前后采场裂隙分布及瓦斯储集空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注浆压力增大,裂隙带高度逐渐减小,裂隙压实作用逐渐减弱;随着注浆压力增大,空间上的裂隙带高度及宽度均减小,采动裂隙环形体的范围逐渐收缩;随着水平方向上的采空区中部压...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