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水处理技术》主要刊登各种水处理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成果,尤其是膜技术在水处理、化工、电力、电子、煤炭、医药、食品、纺织、冶金、铁路、环保、军事等领域的应用成果,同时为水资源开发、工业用水除盐、工艺用水处理、超纯水制备、废水治理、水再生回用、海水淡化提供有效的新技术。
《水处理技术》为环境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如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本刊论文被美国SCI、CA和日本科技文献速报摘录。曾多次荣获国家海洋局、华东地区和浙江省优秀期刊奖。
辟有综述与述评、研究报告、应用技术、经验交流、技术讲座、信息与简讯等栏目。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国家“双效”期刊
2002年被评为第三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200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入选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双效期刊。
【栏目设置】
辟有综述与述评、研究报告、应用技术、经验交流、技术讲座、信息与简讯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碱性有机废水催化降解研究进展 胡德声;吴明珠;周永福;李芬;李应1-4+20
相转化法制备碳捕集用聚偏氟乙烯膜及其改性的研究进展 张瑛洁;郎野5-10
基于ANAMMOX处理低C/N废水高效脱氮联合工艺研究进展 朱亮;李祥;黄勇11-15
铁介质驱动下的废水生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李晓;钟玉鸣;常向阳;陈杏娟;许玫英16-20
无机纳米抗菌材料在水处理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齐云霞;夏伦志;吴东21-25
阴离子交换膜改性研究进展 张学敏;王三反;周键;周赵溪26-30
膜表面改性技术在MBfR领域的应用 张利娟;温琦;王暄;吕晓龙;袁晓彤;盛慧莹31-35
信息与简讯_通知
关于举办中国海洋学会第七届海洋青年科学家论坛暨首届海水淡化与膜技术研究青年科学家论坛的通知 35
研究报告
不同含量溶剂对PVDF/TiO_2微滤膜性能的影响 郎茂倩;周明远;朱学峰;张杰;王志伟;张澍36-39
反相乳液制备S-g-PAM及印染废水处理效果研究 刘智峰40-43
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的耐化学性能研究 沈菊李;郑宏林;潘窔伊;贺璇;眭彤;吕晓龙44-47+52
硅藻土对聚偏氟乙烯膜的水处理性能影响研究 朱小燕;朱志超;雷新荣48-52
SPEEK含量对PMIA-SPEEK共混纳滤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曾浩浩;赵虹;赵长伟;王涛;曾楚怡53-57
TiO_2/Ti纳米管光电极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胡春光;辛言君58-60+66
钛盐混凝去除水中As(Ⅲ)的性能研究 沈珺;唐玉朝;黄显怀;伍昌年;薛莉娉;汪赛奇61-66
反渗透海水淡化水后处理技术 李东洋;韩志男;马铭;初喜章;单科;黄鹏飞67-71+80
科技核心期刊征稿范文:如何提高化工分析实验技能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步开始关注化工生产企业的发展进程。在我国的化工生产中,化工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对我国的化工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化工企业内,利用化工生产过程的分析结果,对化工生产的总体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给化工企业进行决策提供有利的条件,能够采取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从而提高化工企业的总体生产效率和取得的社会利益,就是所谓的化工分析。本文阐述了化工分析的内涵,提出了几点提高化工分析实验技能的对策。
关键词:化工生产,分析结果,效率,实验技能,认识,对策
化工分析这一项工作涉及到了许许多多个领域的相关知识,和很多方面都有关联,是一个相对比较系统、比较复杂的工作。在我国,化工分析的起步相对较晚,在很多相关的工作中还是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化工分析的实验技能比较落后。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化工分析的作用,就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以及相关技术的支持,针对性的解决化工分析实验技能落后这一问题,从而带动整个化工企业的飞速发展。本文介绍了化工分析的相关内容,并且从提高化工分析的实验技能出发,给出了相关的对策。
水处理技术最新期刊目录
聚硅酸金属盐的制备及对水体中聚苯乙烯微塑料混凝去除性能研究————作者:崔岩;罗章;冯赟杰;陈申强;柴晓鑫;胡潘;
摘要:为探究聚硅酸金属盐(PSiM)对水中微塑料(MPs)的去除性能,本研究制备聚硅酸硫酸铝(PSiAl)、聚硅酸硫酸钛(PSiTi)、聚硅酸硫酸铁(PSiFe)用于去除水体中0.1~5.0μm聚苯乙烯微塑料(PS MPs)。结果表明,PSiTi和PSiAl对MPs的去除率高达80%以上,效果明显优于PSiFe,而PSiTi比PSiAl具有低的最佳投加量,说明Ti4+的电中和效率高...
过渡金属协同热活化过硫酸盐降解废水中的吉米沙星————作者:王继鹏;李健康;冯运;
摘要:对比研究了两种常见的过渡金属离子(Cu2+和Fe2+)协同热活化过硫酸盐强化废水中吉米沙星(GMX)的降解。结果表明,GMX的去除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在Cu2+和Fe2+协同体系中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97 min-1和0.061 min-1,显著高于热活化过硫酸...
预处理工艺在大型膜法海水淡化领域的应用分析————作者:尹新星;袁振邦;郜瑞莹;张赢;
摘要: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淡水的需求不断增加。大型膜法海水淡化是一项能耗较高的工艺,预处理可以减少海水中的杂质和溶解物,选择合理的预处理工艺,可以确保海水淡化系统高效运行,延长膜系统设备寿命,降低系统能耗。通过收集国内外近几年大型膜法海水淡化厂的工艺案例,研究关键的水质指标对膜法海水淡化的影响,并从多维度对比分析各类常见预处理工艺的性能。根据分析,给出了不同水质情况下,膜法海淡预处理推荐工...
某工业园区集中重金属废水处理站设计实例————作者:华磊;唐胡钰;祝玉芳;蒋剑虹;李英杰;邹艾怡;
摘要:某工业园区内有四家企业排放的废水中含重金属离子,该部分废水排放至园区污水处理厂导致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离子含量超标,污泥变为危险固废,处置成本升高。针对上述情况,园区新建1座集中涉重金属废水处理站,采用“预处理+化学沉淀+电絮凝+过滤”工艺对四家企业的综合涉重金属废水进行处理,处理后尾水中重金属离子浓度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表2、3标准后排入园区集中污...
三维聚吡咯/石墨烯气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作者:罗祖云;刘昕悦;张嘉冰;蔡雨晴;吕燕根;
摘要:三维石墨烯气凝胶的分层多孔结构使其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和极高孔隙率从而提升了其吸附效率及光催化降解污染物性能,对水质净化具有潜在的应用空间。本研究通过水热还原结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不同吡咯添加量的聚吡咯/石墨烯气凝胶复合材料,探究了该气凝胶对水体中孔雀石绿、重金属六价铬离子的吸附性能及光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聚吡咯/石墨烯气凝胶复合材料对孔雀石绿、六价铬的去除率都高达91%以上。本研究制备出的三维聚吡...
氢基质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去除卤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作者:何俊霞;周经洲;夏四清;
摘要:卤代有机污染物(HOPs)广泛存在于水体环境,因其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而对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威胁。因此,探寻水体中HOPs去除的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氢基质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H2-MBfR)技术结合中空纤维膜无泡曝气和氢自养还原,因经济高效、中间产物毒性较低、可同步去除多种污染物等优势而颇受关注,在HOPs降解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本文总结H2 Fe3O4催化电Fenton偶联活化过硫酸盐降解甲硝唑————作者:丁洁然;张宏宇;韩智博;程颖;梁雅洁;李凤鑫; 摘要: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Fe3O4,与乙炔黑-PTFE电极(acetylene black-PTFE electrode,ABP)构建电Fenton体系,同时将其用于活化过硫酸盐(persulfate,PS)对水中甲硝唑进行降解,证明了电Fenton偶联过硫酸盐体系降解甲硝唑的有效性。研究表明:Fe3O4投加有助于... MABR合成微生物膜降解甲苯的运行效能及生态学机理————作者:胡腾宇;葛平平;杨笑霖;徐鑫培;李保安;田海龙; 摘要:甲苯作为典型的强致癌性有机化合物,能够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与破坏。实验以甲苯作为碳源分离筛选出2株高效甲苯降解菌,分别命名为HTZ1和HTZ2。按不同次序定植于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系统,构建合成微生物群落。在进水甲苯800 mg/L,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2 h时,甲苯降解率分别为97.6%±0.3%(HTZ1-HTZ2)和96.2%±0.4%(HTZ2-HTZ1)。经16S rDN... 微波强化增湿减湿海水淡化系统性能参数研究————作者:周希正;贺斌;梁晓春;李岚卿;程江勇超;张丽; 摘要:由于增湿减湿海水淡化技术具有规模灵活、投资小等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微波强化增湿减湿海水淡化系统。为了研究功率、真空度、初始水温对纯水产量的影响,实验设置了3个功率水平(0.96、0.81、0.63 kW)、4个真空度水平(0、-10、-20、-30 kPa)和7个温度水平(40℃、45℃、50℃、55℃、60℃、65℃、70℃),采用单因素控制法进行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功率、真空度和初始水温的增大... 基于MABR的焦化废水处理及微生物群落研究————作者:童敏;栗鸿强; 摘要:构建了A/O-MABR系统,在高氨氮进水和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处理焦化废水,对系统微生物菌群结构进行了分析。当进水氨氮浓度250~350 mg/L,系统平均出水氨氮质量浓度和COD分别为2.85 mg/L和319.69 mg/L,表现出良好的抗氨氮冲击能力。40℃时A/O-MABR系统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最佳,平均氨氮和COD去除率分别为97.3%和79.5%。微生物分析表明不同环境温度下Proteo... 高盐有机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作者:王小宁;杨帆;孙凯鹏;张明芳;杨传玺;赵伟华; 摘要:高盐有机废水由于同时具有难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和可溶性无机盐离子,生化法和物化法处理效果受Cl-和SO42-影响严重,直接排放会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为了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协同,探索绿色高效和节能环保的高盐有机废水处理技术迫在眉睫。本文首先介绍了高盐有机废水的来源、危害和研究现状,系统分析了高盐有机废水处理的技术,高盐有机废水单一处理技术包括物化法和生化法,物化法包括蒸发... 纳米TiO2分散性对TiO2陶瓷超滤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作者:田家宇;黄奥;耿明月;高珊珊; 摘要:分别以纳米TiO2粉末和分散液为原料,通过浸涂-固态粒子烧结工艺在Al2O3中空平板支撑体上制备了TiO2超滤膜层,考察了纳米TiO2颗粒的分散性对所制备的TiO2陶瓷超滤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O2颗粒分散性的提高可有效改善TiO... 生物改性沸石层抑制沉积物氮污染释放实验研究————作者:白文广;徐金兰; 摘要:为寻找一种高效的水体沉积物修复方式,采用柠檬酸钠联合高温煅烧制备改性沸石,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改性方法,在柠檬酸钠质量分数为2.43%,煅烧温度为420.21℃,煅烧时间为2.82 h条件下制备的复合改性沸石效果最佳;进行生物改性后,改性挂膜沸石覆盖沉积物15 d后上覆水中总氮、氨氮含量为0.70 mg/L、0.52 mg/L,抑制率分别为89.20%、91.20%,可达到地表Ⅲ类水水质标准,在对氮... 通道数量对管状微滤炭膜油水分离性能的影响————作者:彭瑶;洪学谦;吴永红;赵文凯;张兵; 摘要:以酚醛树脂为原料,聚丙烯腈纤维为掺杂剂,经共混、成型、热解等过程制备了管状炭膜。采用热重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泡压法等技术对膜的热稳定性、官能团、微晶结构、微观形貌和孔隙结构等进行了表征。主要研究了通道数量对炭膜油水分离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纯膜通道数量的增加会导致渗透通量与截油率降低,但不会降低炭膜的孔隙率;杂化炭膜通道数量的增加使得渗透通量与截油率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且在通... 分子筛对养猪废水中氨氮的吸附及再生研究————作者:卢亚丽;殷智威;王海舟;吴代赦; 摘要:廉价易得的分子筛可降低废水中的氨氮负荷,有望改善猪场废水的生化处理效果,同时实现分子筛的循环使用。选择从国药集团购买3A、4A、5A、13X和Zsm-5等5种分子筛,进行氨氮的吸附及再生性能研究。选择时间、初始浓度、温度、pH及分子筛投加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Zsm-5是吸附氨氮的最佳分子筛,在35℃、pH为6~7的溶液中,使用300 g/L Zsm-5分子筛吸附氨氮废水48 h时效果最佳。... 构建可见光驱动的缺陷型Bi2WO6用于光催化降解磺胺甲恶唑————作者:左卫元;谭微;陀丽媚;梁敏;仝海娟;欧阳辉祥; 摘要:开发高性能催化剂是光催化降解技术的核心议题之一。本研究以CTAB为表面活性剂,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具有氧缺陷的Bi2WO6光催化材料。以一系列表征手段对所合成的催化剂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以磺胺甲恶唑(SMX)为模拟污染物,评估了所制备的缺陷型Bi2WO6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缺... 氮掺杂污泥生物碳催化过硫酸盐氧化降解双酚A性能研究————作者:王奥达;张玉洁;徐彤;安艳茹;陈丽萍;辛旺; 摘要: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无金属、无二次污染的水处理高级氧化催化剂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以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和高分子絮凝剂(GF)为原料,通过高温热解制备得到氮掺杂污泥生物碳(NSC)。研究表明,NSC在催化过氧单硫酸盐(PMS)氧化降解双酚A(BPA)方面能够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在900℃下,1%掺杂比的NSC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和催化活性。在20 min内,催化剂NSC活化PMS降解BPA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0... 电镀活化液磷酸中铜铬的脱除机理研究————作者:曹浩宇;梁智鹏;宁哲;李继东;李彬周;王一雍; 摘要:电镀活化液磷酸再生循环利用是实现结晶器铜板绿色电镀技术的关键环节。利用草酸化学沉淀-活性炭吸附耦合脱除废弃磷酸中铜铬,探讨了草酸化学沉淀Cu2+以及活性炭吸附Cu2+、Cr3+的耦合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草酸化学沉淀机制在于Cu2+与H2C2O4的... 盐酸酸化聚硅酸铁絮凝分离海上废弃钻井液————作者:金容旭;张忠亮;刘偲妮;杨敖宇;邵怀启;郭晓燕; 摘要:为高效固液分离废弃水基钻井液,采用盐酸作为酸化剂,使硅酸钠水溶液活化共聚形成聚硅酸,再引入金属铁离子制备了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硅酸铁(PSF)。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样品的结构特征,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光谱(XPS)分析其化学结构。讨论了不同硅铁摩尔比合成的PSF在不同投加量下对中海油服自主研发的复合型水基钻井液的固液分离效率。利用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测定了PSF中... 生物炭铁基功能化钝化去除水中Cr(VI)研究————作者:王俊祥;李英华;钱杰;黄天赐; 摘要:铬作为一种常见重金属,在水中常以六价铬Cr(Ⅵ)形式存在,生物毒性强烈。本研究以Cr(Ⅵ)污染物为研究对象,首先制备了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nZVI@BC)及生物炭负载硫化亚铁(FeS@BC)功能材料,表征分析了材料的表面结构和物化性质。接着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优化实验探究了最佳反应条件,揭示了生物炭铁基功能化钝化去除Cr(VI)的性能和影响因素,分析了相关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铁基生物炭投加量、...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