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热带气象学报》的前身是《热带气象》,1984年创刊以来,学术水平和编校质量不断提高,办出“热带气象”的特色,在交流热带气象学术成果、促进我国热带气象学术繁荣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社会效益显著,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成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先后被联合国水科学与渔业情报系统数据库、美国气象学会著名文摘“MGA”和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定为录入源刊,是我国科技论文发表统计固定用刊,曾荣获“广东省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奖。
《热带气象学报》属于大气科学期刊,但侧重于热带气象领域,集中刊登热带大气动力学、天气学、气候学、大气物理、大气环境及数值天气预报等方面的学术成果,报道新的预报方法和成功的经验,综述本领域科研进展及动态。创刊以来,已连续刊出海气相互作用、中低纬相互作用、低频振荡及遥相关、低纬大气环流异常及其机制、热带大气环流异常对全球天气、气候的影响以及季风动力学、热带气旋动力学、运动学等前沿热点课题的研究成果共771篇,各类基金课题的成果目前已占每期刊出文章的2/3以上。《热带气象学报》分设论著、短论、综合述评和研究通讯四个栏目,可供气象、海洋、地理、航天航空、农业、林业、渔业及水利电力等专业的科研人员,业务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阅读。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刊
广东省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奖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论著、短论、研究通讯、述评。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台风与中纬度槽的相互作用对其转向之后的路径的影响 陈华,王凯,CHEN Hua,WANG Kai
南海海面风场变分融合的初步研究 项杰,王慧鹏,王春明,寇正,施伟来,刘春霞,XIANG Jie,WANG Hui-Peng,WANG Chun-Ming,KOU Zheng,SHI Wei-Lai,LIU Chun-Xia
时间依赖的多尺度背景误差协方差研究Ⅱ——应用 张旭斌,薛纪善,万齐林,丁伟钰,李昊睿,ZHANG Xu-bin,XUE Ji-shan,WAN Qi-lin,DING Wei-yu,LI Hao-rui
地形效应引起的局地扰动对华南降水预报的影响研究 徐道生,陈子通,谢东东,戴光丰,钟水新,XU Dao-sheng,CHEN Zi-tong,XIE Dong-dong,DAI Guang-feng,ZHONG Shui-xin
印度洋偶极子与两类El Ni(n)o的关联及其可能机理 董笛,何金海,DONG Di,HE Jin-hai
OMI遥感珠三角城市群NO2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人类活动影响分析 刘显通,郑腾飞,万齐林,谭浩波,邓雪娇,李菲,邓涛,LIU Xian-tong,ZHENG Teng-fei,WAN Qi-lin,TAN Hao-bo,DENG Xue-jiao,LI Fei,DENG Tao
强垂直风切变环境下对流单体对飓风强度的影响 辛辰,王咏青,钟玮,XIN Chen,WANG Yong-qing,ZHONG Wei
强台风“山神”外围超级单体引发的龙卷分析 吴俞,薛谌彬,郝丽清,冯文,WU Yu,XUE Chen-bin,HAO Li-qing,FENG Wen
影响广西的两个非对称结构TC对比分析 覃丽,黄海洪,吴俞,吴启树,赖珍权,黄明策,李佳颖,QIN Li,HUANG Hai-hong,WU Yu,WU Qi-shu,LAI Zhen-quan,HUANG Ming-ce,LI Jia-ying
MJO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关系及其年代际变化 赵威,赵海坤,韦志刚,郑志远,ZHAO Wei,ZHAO Hai-kun,WEI Zhi-gang,ZHENG Zhi-yuan
南海中北部秋季低空偏东急流分布特征及其形成的机制 冯文,符式红,吴俞,FENG Wen,FU Shi-hong,WU Yu
轨道交通论文发表:冷链物流多温配送路径优化研究
[摘要]传统的冷链物流配送过程中既容易造成货损和环境污染,又不利于货物配送半径的扩展和客户对货物的质量要求。本文在考虑货物配送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之外还加入传统的路径优化和时间窗的限制,在配送总成本最优的情况下进行冷链物流配送。
[关键词]多温共配,成本模型,软时间窗,路径优化
1引言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配送的发展很快,粗放式的发展造成成本急剧增加,配送环节成本就占总冷链运营成本的35%~60%,但是在对冷链配送的研究中,突出的问题是大多数研究是对冷链物流配送车辆路径的优化,而忽略了冷链配送中货物对温度的要求和成本的考虑,这使得在实际配送过程中造成配送的成本高昂和货损严重。只利用常温配送路径优化的模型不能很好地控制冷链物流总成本,基于此本文在利用常温配送车辆路径方法基础上,考虑到多温共配的成本特殊性,同时加入软时间窗的限制,尽可能解决配送路径优化与成本之间的矛盾。
热带气象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冬季东亚冷涌活动对马来西亚暴雨洪水事件的影响及成因分析————作者:杨舒楠;周宁芳;
摘要:利用卫星观测、ERA5和GDAS再分析数据等对东亚冬季风冷涌引发的一次马来西亚极端暴雨洪水事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东亚冬季风背景下,东亚大槽重建、地面冷高压加强以及日本岛-西北太平洋爆发性气旋发展等为冷涌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热带气旋“雷伊”影响及中高纬度冷空气的持续补充进一步延长了冷涌维持时间。冷涌与热带气旋外围环流、热带东风气流、“海洋性大陆”(Maritime Continent)西...
苏州“7.26”强飑线增强机制分析————作者:曹舒娅;王啸华;何琰;庄潇然;王宇丹;
摘要:针对2022年7月26日发生在江苏南部的一次由强飑线引起的大范围极端雷暴大风天气,利用双偏振雷达、再分析数据、探空、地面自动站、风廓线、微波辐射计等资料分析产生飑线的天气形势背景和飑线在移过太湖附近突然增强的原因。(1)低空急流向下传播形成超低空急流,增强的中层干冷空气卷入,随下沉气流到达地面形成出流,加强了地面辐合,使飑线形成组织化。(2)飑线东移过程中的强降水导致其冷池不断增强,在飑线内部形成...
冷涡背景下山东南部一次弓形回波极端大风成因分析————作者:朱义青;刘淑鸿;谢晓华;刘新磊;
摘要:2020年5月17日傍晚到夜间,山东南部发生了一次罕见的极大风速超过12级并伴有大冰雹的弓形回波天气过程。为提高对弓形回波造成极端大风环境条件以及风暴结构特征、演变机制的认识,基于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此次极端大风的成因。结果表明:华北冷涡后部横槽转竖引导冷空气南下,增强了对流层中、低层风垂直切变,促进了位势不稳定的发展,为产生强对流天...
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雷电落区预报————作者:任照环;林锐;周浩;覃彬全;李卫平;许伟;
摘要:以PredRNN时空预测模型作为骨干网络,ASPP模块为分类器,构建了雷电落区预报的深度学习模型(Lightning-Net)。模型以前1 h的雷达组合反射率和雷电定位数据为预报因子,输出未来1 h的雷电落区。利用2020—2021年重庆市雷达、雷电定位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在2022年的数据集上测试。结果表明:构建的Lightning-Net模型TS(Threat score,威胁分数)评分为0....
基于XGBoost的温度订正预报方法研究————作者:赵华生;黄小燕;
摘要:以日最高、最低温度以及逐小时整点温度为预报对象,并以ECMWF模式不同起报时间对同一时次的预报项、ECMWF模式前期的预报误差项、前期24小时的实况温度演变项以及用于区分站点(格点)的空间位置信息等共同作为模型的预报因子,采用时空堆叠结合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方法,对每个预报对象分别构建预报模型,实现了降时间尺度到逐小时的预报以及站点建模到格点预报转化...
高层环境场对台风“黑格比”(2020)迅速增强的影响分析————作者:金茹;董美莹;李颖;王宁;
摘要:近海迅速增强(RI)是当前台风强度预报中的难点。为加深台风强度变化机理认识和提高台风强度预报水平,利用中国气象局最佳路径数据和ERA5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历史罕见的东海近海台风“黑格比”(2020)在RI阶段的高层环境场特征,着重探讨了高层环境场影响台风强度的可能过程。结果显示:(1)“黑格比”的RI过程中,南亚高压与热带对流层上部槽之间的强风速带增强了台风东南侧高空外流,中纬度高空槽增强了台风...
气候变化下广东气候舒适度时空演变特征分析————作者:杨颖璨;许艾米;朱平;李文慧;
摘要:为促进生态气候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广东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利用广东省1981—2020年的气象观测数据,以温湿指数(THI)、风效指数(K)、着衣指数(ICL)为基础,通过熵值法建立广东省舒适度综合指数(CCI),并对广东省不同区域气候舒适度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年均体感舒适日数为220~260日,其中粤北最多,粤西最少。各区域全年分为两个明显气候舒适期,第一舒适期从每年1月1日开始...
基于探空的武夷山区域0~6 km臭氧变化天气成因分析————作者:邓慧颖;黄金洪;赵芮;蒋冬升;王宏;
摘要:基于2022年福建省武夷山区域邵武站O3探空观测51次科学试验,分析该区域对流层中下层(0~6km)O3的季节分布和O3体积混合比(OVMR)变化趋势,探究O3柱浓度(COA)排名前5和后5个例的大气环流形势、诊断物理量及垂直廓线的差异。结果表明:1.5 km以下OVMR春季>秋季>夏季>冬季,1.5 km以上...
北京地区边界层低空急流的观测研究————作者:何松蔚;王成刚;严家德;李炬;
摘要:利用2016—2017年北京常规探空资料与2016年8月28日—9月2日多点同步加密探空资料,探讨了北京地区边界层低空急流与气象要素的相互关系,以及城市下垫面对急流的影响,并简要分析了急流的形成机制。结果显示:(1)秋冬季急流表现为发生频率高、急流轴高,强度强,急流风向以偏北风为主;春夏季急流发生频率较低,急流轴低,强度弱,急流风向以偏南风为主。(2)急流与大气边界层垂直结构有密切关系。急流发生时...
台风“暹芭”残余环流引发中国东部暴雨的影响原因及数值模拟研究————作者:马怡轩;于翡;徐国强;
摘要:台风“暹芭”不仅是2022年首个登陆中国的台风,也是自2015年台风“彩虹”以来登陆粤西的最强台风,其登陆后减弱的残余环流不断北移,深入内陆与中纬度西风槽相结合,给我国东部地区带来了影响范围广且持续性强的暴雨过程,为了研究引起这种罕见天气过程的影响因子,基于区域中尺度预报系统CMA-MESO(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Mesoscale Model)5...
近40年大气10~20 d准双周振荡对华西秋季涝旱年降水的影响————作者:温雨;李丽平;
摘要:利用1980—2021年格点化数据集(CN05.1)的中国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中国华西秋季典型涝旱年低频降水特征及其与不同纬带大气低频环流的关系,并给出前期预报信号。(1)华西秋季降水在涝旱年存在显著10~20 d、20~30 d和30~60 d低频振荡周期,10~20 d准双周振荡周期(简称为10~20 d)最重要。(2)无论涝旱年,欧亚大陆均有两脊两槽低频...
基于探空数据的飓风垂直风速特征研究————作者:孙尧;李煜斌;汤杰;高志球;尹剑;吴宇杰;
摘要:基于飞机下投探空数据分析了飓风中大气低层(地面3 km内)垂直风速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飓风近区(归一化半径R/RMW小于5的区域,其中R为下投探空与飓风中心之间的距离,RMW为飓风的最大风速半径)、远区(5≤R/RMW<10的区域)和外区(R/RMW≥10的区域)垂直风的低风速段(垂直风速绝对
基于EOF的江西台风暴雨分布环境场分析————作者:朱星球;李婕;尹小飞;马锋敏;
摘要:基于1961—2019年影响江西的179个台风暴雨过程降雨资料和ECMWF再分析0.125°×0.125°资料,结合台风暴雨分布的EOF分型和登陆地点分类分析得出江西的台风强降水主要有5种分布类型,构建台风暴雨的预报模型,以期提高台风暴雨的预报准确率。所有台风强降雨个例中台风环流与副高之间存在明显的急流,进入江西时仍有螺旋雨带,除了台风路径和强度,暴雨落区主要与高层辐散、环流内低层辐合、地形、西风...
基于融合TC-WREM模型的热带气旋大风半径估算研究————作者:周必高;鲁小琴;吴贤笃;仇欣;谢海华;朱忠勇;郑建琴;
摘要:利用2001—2020年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最佳资料数据集和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建立了基于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Multi-Layer Perceptron,MLP)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融合的TC大风半径估算模型(TC Wind Radii Estimation Model,...
云南台风降水特征及DSAEF_LTP模型降水模拟研究————作者:文刚;马蕴琦;张明欣;丁晨晨;王国芳;耿浩;
摘要:针对云南地区,利用1960—2019年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台风最佳路径资料、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地面逐日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影响云南的221个历史台风活动特征和降水特征,并基于登陆台风的动力统计相似集合预报(DSAEF_LTP)模型对2016—2019年的5个目标台风进行模拟,结果显示:(1)平均每年有3.7个台风影响云南,数量呈现减少趋势;影响季节主要集中在7—9月,其中7—8月最盛;影...
热带海温对珠江三角洲春季灰霾日数年际变化的影响————作者:张思球;李春晖;谷德军;林爱兰;
摘要:利用1979—2018年广东省86站气象观测数据、NCEP再分析资料和ERSST海温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年际尺度上热带海温对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区域春季灰霾(SHDPRD)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南太平洋海温(ISSTSEP)对SHDPRD起主导作用。低层,当东南太平洋海温异常偏冷时,协同变化效应促使南印度洋海温也异常偏冷...
潮州市城区PM2.5-O3复合污染特征及其发生的天气型分析————作者:丁丽佳;陈洵;杨婕俐;陈新煜;杨红春;杨利娜;赖雯珊;
摘要:利用广东省潮州市区2014—2020年空气质量逐小时浓度数据,分析了PM2.5、O3浓度及复合污染的年、月、日变化特征,利用再分析资料对天气形势进行分型,结合相应时段潮州国家气象观测站资料,分析PM2.5-O3与天气型及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4—2020年潮州市区年平均ρ(PM2.5 SSIM在高分辨率降水数值预报产品空间检验中的应用————作者:陈百炼;杨富燕;陈子通;彭芳;曾莉萍; 摘要:引入图像结构相似度指数SSIM应用于高分辨率降水数值预报产品的空间检验,通过对SSIM应用场景和算法的适用性改进,提出了适用于0-1化降水格点场空间检验的SSIM应用方法,并针对SSIM指标不能正确反映降水场中雨带位置变化的缺陷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修正的SSIM*指标。应用该新方法选取2020年夏季贵州地区的暴雨个例,对中国气象局/广东省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华南区域中尺度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降水... 基于CMA-GEPS的延伸期预报能力评估————作者:齐倩倩;朱跃建;陈静;李晓莉;田华;汪叶; 摘要:基于CMA-GEPS系统开展1~35天的延伸期集合预报,并对该系统的延伸期尺度天气进行预报能力评估。结果表明:关于500 hPa位势高度,以距平相关系数(ACC)为表征的集合预报有效天数在北半球和南半球分别为9天和8.7天,且在北半球呈现季节循环特征,即冬(夏)季值高(低),为大气内在性质的表现;定量分析离散度-均方根误差关系表明,集合预报系统比确定性预报在延伸期尺度上可预报性更高,且北半球及南半... GNSS/PWV在一次梅雨期暴雨中的模式预报应用————作者:杜明斌;曹云昌;朱佳蓉;王晓峰;戴建华;梁宏;储海;史军; 摘要:地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监测大气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是一种连续获取大气水汽信息的有效手段,对于区域天气尤其是灾害性天气观测与预报有重要作用。基于长三角GNSS应用示范网,开展GNSS/PWV资料在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中的三维变分同化应用试验,通过设计5个试验方案对2010年7月...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