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地理学报

《地理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1856/P
国际标准刊号:0375-5444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查看地理学报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交通运输工程学报》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地理学报》是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学报级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主要刊登能反映地理学科最高学术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综合研究进展,地理学各分支学科研究前沿理论,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并有较大应用价值的地理科学论文。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国家双奖期刊

  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一等奖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自然地理研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区域经济规划、旅游地理、遥感与GIS应用、新书介绍、会议通知、网络资源。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基于批判地缘政治学视角解读经典地缘政治理论 胡志丁,陆大道,HU Zhiding,LU Dadao

  中美在南亚地缘影响力的时空演变及机制 王淑芳,葛岳静,刘玉立,WANG Shufang,GE Yuejing,LIU Yuli

  广州轨道交通枢纽零售业的特征聚类及时空演变 陈蔚珊,柳林,梁育填,CHEN Weishan,LIU Lin,LIANG Yutian

  长春市大型商业网点的区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王士君,浩飞龙,姜丽丽,WANG Shijun,HAO Feilong,JIANG Lili

  合肥城市规划引导空间演进对地价时空演变的影响 包善驹,陆林,BAO Shanju,LU Lin

  北京土地利用混合度对居民职住分离的影响 党云晓,董冠鹏,余建辉,张文忠,谌丽,DANG Yunxiao,DONG Guanpeng,YU Jianhui,ZHANG Wenzhong,CHEN Li

  面向活动地点推荐的个人时空可达性方法 陈洁,陆锋,翟瀚,萧世伦,CHEN Jie,LU Feng,ZHAI Han,SHAW Shih-Lung

  2000-2010年广州市住房产权管理角色变化分析 刘望保,闫小培,LIU Wangbao,YAN Xiaopei

  中国商业银行贷款地理分布对银行利润效率的影响 戴志敏,朱莉妍,DAI Zhimin,ZHU Liyan

  1990年来广东区域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及驱动因素 王少剑,王洋,赵亚博,WANG Shaojian,WANG Yang,ZHAO Yabo

  中国能源生态效率的空间格局与空间效应 关伟,许淑婷,GUAN Wei,XU Shuting

  中国农村多维贫困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 刘艳华,徐勇,LIU Yanhua,XU Yong

  岩土工程师论文发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实践与分析

  【摘 要】对于地质勘测人员来说,查明施工区域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是他们的职责,同时也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怎样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进行工程区域的地质勘察、探明水文地质条件是勘测人员多年来探究的重要议题。

  【关键词】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师论文发表,勘察

  一、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对岩土工程勘察的影响

  在一个施工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工程施工的效率提升以及工程种类的增加会使很多地形工程具有更复杂的地形地质区域。同时,该施工地区由于复杂的地质以及地形条件会对该区域的岩土工程施工的勘察造成巨大的阻力。例如,我国的西部很多地区大部分是高山、低山及盆地地貌,这种高山、低山与盆地相互交叉的复杂地形会对其岩土工程勘察带来极大的困难,随地貌的不同,地层岩性也不断地变化,故对勘探点的布置需更加合理。除此之外,地下岩层的复杂构造以及河流的复杂性都会对岩土工程勘察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勘察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拟勘察地区的地形地质进行详细的分析,在这个前提下,还要对每一个层次的地形地质情况的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实施调控措施,以使整个勘察工作的正常运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勘察成果的准确性。

  地理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聚落规模分布一般模型的扩展演绎与区域实证————作者:常晓东;王士君;杨志鹏;李卓伟;谢铭堁;龙望;

摘要:聚落规模分布的位序—规模模型是认知城乡地域系统发展演变的重要元模型和元知识。当前位序—规模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城镇聚落体系结构研究,但在乡村地理领域的应用相对滞后。在新时代城乡地理学交叉融合的背景下,探索城乡地域系统统一的规模分布规律是重要的理论创新,同时对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前人研究及数学抽象,开展聚落规模分布元模型的扩展—位序—累积规模模型假说演绎实验以及东北地区实证...

空间异质性建模方法————作者:郭浩;董磊;邬伦;刘瑜;

摘要:空间异质性是地理空间数据特殊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地理空间分析方法研究长期关注的核心议题。近年来大量细粒度地理空间数据的出现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空间异质性建模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从描述对象角度,空间异质性可分为属性异质性和过程异质性;从建模方式角度,空间异质性建模可分为连续建模和离散建模。依据上述分类方法,本文总结出空间异质性建模的主要任务为空间区域划分、局部空间回归、分区域空间回归,并综述了每种...

基于省际虚拟水流动的水资源压力及驱动因素————作者:房德琳;宋长青;黎成航;雷頔;宋高歌;袁嘉露;童创路;曹力;

摘要:中国各省市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水平等多因素的空间差异使得各省市面临不同的水资源压力;同时各省市间的经济贸易实现了水资源的再分配,这使得水资源需求差也发生了相应的转移。水资源短缺是限制各地区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分析水资源压力分布现状及格局,并剖析由经济供需链造成的水资源压力转移的重要驱动因素,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于中国省际水资源压力转移及驱动因素时空变化,分析了200...

黄土高原资源型城市经济规模—结构—效率耦合协调特征及影响因素————作者:唐宇;薛东前;宋永永;郑彬凯;马蓓蓓;叶昊;

摘要:规模、结构与效率的耦合互馈是关乎经济转型背景下资源型城市经济系统有序演进的核心问题,然而,关于资源型城市经济系统内部要素耦合协调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在构建资源型城市经济规模-结构-效率耦合协调分析框架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2005—2019年黄土高原资源型城市经济规模、结构与效率耦合协调的时空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资源型城市经济规模、结构与效率的演...

南京绅士化乡村的类型辨识与特征刻画————作者:宋伟轩;谭华云;叶玲;曹辉;

摘要:中国乡村绅士化研究偏重小微尺度的个案描述与质性分析,缺乏中宏尺度绅士化乡村的量化识别与类型研究。以南京534个乡村社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机用户画像数据,结合定量评价聚类模型和典型案例比较方法,对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绅士化乡村进行空间甄别、类型划分与特征刻画。根据绅士化乡村的空间区位、资源禀赋和主体行为属性,综合辨识出旅游文创型、企业带动型、舒适移民型和城郊通勤型4类绅士化乡村。旅游文创型乡村依托自然与...

黄河流域治理状态识别与对策分析————作者:高海东;易琦;贾莲莲;徐国策;任宗萍;庞国伟;

摘要: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指引下,亟需综合分析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和水环境综合变化特征,明确黄河流域治理状态,推进二者协同治理。本文广泛收集了黄河流域输沙量、水质监测、土地利用以及社会经济等数据,构建了输沙模数与水质指数二维空间,明确了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与水环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识别了黄河主要支流的治理状态并提出了治理对策。结果表明:(1) 2011—2020年黄河流域264个水文站多年平均输沙...

地理学视角下再野化的概念与理论逻辑辨析————作者:林煦丹;尹铎;田双;朱竑;

摘要:随着土地废弃、环境恶化等“现代病”的出现,如何有效地进行土地管理和生态治理成为当今全球亟需关注的发展问题。再野化为以上困境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破解路径。通过梳理和分析西方地理学领域再野化的相关文献,指出对再野化概念的理解需把握荒野与野性、自治与干预两组关系。并提出在关系本体论的指导下,再野化理论具有从全球到地方、从宏观到微观的理论逻辑。具体表现为:(1)宏观层面的再野化作为生态和社会经济策略,为全球生...

碳中和背景下能源转型研究综述与展望————作者:王强;党牛;蒋子龙;樊杰;

摘要:能源转型已成为当前及今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风险、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能源供给安全的关键选择。但在多重目标约束下,能源转型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仍然较大。为此,本文从能源系统结构演化出发,对能源转型的基础概念、研究方法、问题挑战进行文献综述和探究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碳中和背景下的能源转型已由“技术”驱动转向“问题”驱动,且不同地区和国家能源转型进程差异明显,政策调控、技术创新、市场机制与主观行为成为能...

中药地理学药地关系的研究框架————作者:张小波;徐成东;张明旭;郭兰萍;唐志书;黄璐琦;

摘要:中药源于自然、承于历史、用于社会、兴于产业、惠于区域,中国古人很早就开始研究中药与产地的关系,这体现出中药与地理密切相关,也是中药形成的自然道法,但目前尚未形成中药与地理交叉融合的学科。本文基于本草、中药资源、中药产品、中药产业和中药事业的地理特征,解析中药地理学药地关系的研究框架,初步剖析其研究对象、科学问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表明:(1)中药地理学是研究中药时空分布特征和药地关系的科学,...

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减贫的过程与机制——以贵州省高华村为例————作者:汤佩;朱竑;陶伟;

摘要:贫困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长期面临的世界性难题,非遗减贫是中国在精准扶贫和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持续探索形成的一种特有发展模式。研究非遗减贫理论和实践经验,对文化强国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基于贫困地域系统的非遗减贫理论依据进行了深入解析,在构建“能力—经济—环境”三维非遗减贫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对中国第一批乡村非遗减贫的成功案例贵州省高华村进行了深入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的非...

冲积扇发育机制和地貌效应的研究现状与展望————作者:余国安;侯伟鹏;

摘要:冲积扇是山区河流(或沟谷)出口常见的扇形堆积地貌形态。发育成熟、稳定的冲积扇是山区生产生活的良好区域,但同时也是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潜在易发区。冲积扇研究有助于理解区域环境、地貌演变动态和规律,促进山洪、泥石流灾害合理防控,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尽管国内外对冲积扇已开展大量研究探索,但多侧重于地貌形态、沉积历史/特征及环境反演,而对其发育机制及地貌效应等的揭示总体上仍较为滞后。本文系统梳理...

若尔盖盆地黄河第二级阶地沉积序列及其记录的河湖演变过程————作者:朱艳;王思凯;张玉柱;王宁练;黄春长;庞奖励;金瑶;曹鹏鹏;黄晓玲;肖奇立;周晋鹏;李孟停;

摘要:河流阶地沉积序列是记录区域河流水系演变和环境变迁的重要信息载体。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部若尔盖盆地开展广泛细致的野外调查,在盆地中心黄河第二级阶地上发现了层序清晰完整的沉积序列。在野外对娘伊曲(NYQ-A)剖面进行系统地层划分和样品采集的基础上,结合室内粒度、地球化学元素、古生物和光释光(OSL)/AMS14C测年等分析结果,揭示了剖面中不同成因类型沉积层的特征及其记录的环境信息,并探究了剖面中若尔盖...

中国健康可持续的时空特征与结构演化及提升路径————作者:龚胜生;潘稼佳;曹凡;肖克梅;

摘要: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健康可持续是社会可持续的基础。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中国健康可持续指标体系,对2000—2020年中国健康可持续水平的时空特征、结构演化和提升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健康可持续水平(HSI)稳步提升,健康可持续等级(HSL)不断提高,总体处于“可持续”状态;地带之间和省域之间的差异不断缩小,均衡化发展趋向明显;冷点区逐渐消失,热点区趋向弱化,分布重...

河岸带景观格局对密云水库流域河流水质的影响————作者:吴艾璞;马春子;霍守亮;李天霄;付强;

摘要:河岸带是影响河流水质的关键区域,不同空间尺度河岸带景观格局对水质的影响程度仍存在争议。量化河岸带景观格局对水质的空间尺度效应,确定不同空间尺度河岸带影响水质的关键景观指标,对有效改善河流水质至关重要。本文采用递归特征消除—随机森林算法和冗余分析对密云水库流域河流水质与不同空间尺度河岸带景观格局之间的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质变量分布存在明显空间差异,总氮(TN)是影响密云水库流域河...

《城市时空行为前沿研究丛书》推介————作者:汤茂林;

摘要:<正>2023年上半年,笔者收到柴彦威教授寄来的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城市时空行为前沿研究丛书》[1-5]。笔者一直在关注其团队的相关研究进展,期望着他们能够早日翻译两本行为地理学和时间地理学著作或教科书。自谢弗尔在20世纪50年代初发起对理查德·哈特向区域地理的批判并提倡法则导向的研究以来,地理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6-7]。计量革命、行为革命、新景...

《地理学报》征稿简则

摘要:<正>《地理学报》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共同主办的学报级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主要刊登能反映地理学科最高学术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综合研究进展,地理学各分支学科研究前沿理论,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并有较大应用价值的地理科学论文。欢迎国内外地理工作者将理论水平高、研究方法新、应用前景广的稿件投到本刊。《地理学报》审稿原则:采用双盲制和三审制。审稿人与作者不在一个单位...

1569—1980年长江口盐淡水混合区时空演变特征————作者:鲍俊林;高抒;

摘要:盐淡水混合是长江口重要水文现象,与生态安全息息相关。基于方志、盐志、舆图及海图资料的考证,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方法,探讨长江口沿岸制盐、围垦活动与盐淡水空间分布演变的关系,旨在揭示16—20世纪长江河口段盐淡水混合区百年尺度的变化过程和机制。结果表明:(1) 16世纪以来长江河口向海扩张、河道分汊、口门束窄,推动盐淡水混合区持续外移,并在南北支沿岸表现出差异性;(2)南支盐淡水混合区上界在明隆...

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韧性时空分异格局与演化机理————作者:欧阳晓;陈键;魏晓;谢花林;黄拓夫;陈四云;

摘要:生态韧性是描述城市群生态系统应对外部冲击时表现出的抵抗、适应和恢复的能力,如何提高生态韧性已成为新时期城市群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鲜有研究从人地关系视角评价城市群生态韧性,并揭示其演化机理。本文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抵抗、适应和恢复等方面综合评价了生态韧性的年际变化特征,并运用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剖析了人地关系变化对生态韧性的影响程度和路径。结果表明:(1) 2000—2020年...

基础设施地理学研究的国内外发展与本土化建构————作者:袁振杰;冯伟伦;朱竑;谢晓如;

摘要:当前中国基础设施投资总额约占全球1/3,其建设规模和速度重塑了国土空间和传统的时空感知,为理解中国人地关系演变提供了关键视角。与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相比,中国地理学对于基础设施研究的系统化和本土化进展相对滞后。作为人文地理学新兴分支,基础设施地理学为解析人地关系转型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本文通过国内外研究比较发现,国际学界通过社会文化转向实现了对基础设施多要素、多尺度、多机制的综合研究。而国内仍以功能...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及其多尺度效应————作者:王圣云;潘柳欣;王振波;

摘要:不断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是中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应有之义。本文融合夜间灯光数据与GDP统计数据构建实际经济指数(GEI),运用泰尔指数、尺度方差模型和空间过滤模型对2000—2020年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进行了多尺度分析。研究发现:(1) 2000—2020年中国区域经济绝对差异逐年扩大,但相对差异整体趋于缩小;(2)不同区域划分下,中国区域经济尺度方差均呈现出市级>县级...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