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学报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微波学报

《微波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32-1493/TN
国际标准刊号:1005-6122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学会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查看微波学报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动力工程学报》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电机与控制学报》期刊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微波学报》创刊于1980年,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信息产业部电子第14研究所)承办,是目前国内唯一微波学术性专业刊物。主要刊登:微波场论及数值计算、微波网络、微波元器件及电路、毫米波及亚毫米波技术、光波导与集成光学、光与微波的相互作用、微波天线与散射、微波通信、微波超导技术与器件、微波集成电路与工艺、微波CAD、微波在军事领域、交通、能源、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应用、微波生物医学、微波化学、微波测量、微波电磁兼容、微波结构与工艺及有关交叉学科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介绍。读者对象包括从事微波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的研究所、高等院校、工厂、部队、医院及其它有关部门的科技人员、师生等。

  《微波学报》已被列为: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863项目论文可刊登期刊、全国大学图书馆系统和中科院图书馆引文库核心期刊、德国《ULRICH国际期刊检索》(Ulrich International Periodical Directory)、IEEE微波与导波——亚太文摘、无线电电子学文摘、中国科协期刊文摘、中国电子科技文摘等国内外文摘、数据库和期刊网站收录期刊。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

  设有微波场论及数值计算、微波网络、微波元器件、微波天线与散射、微波电路与工艺、光与微波的互作用、毫米波及亚毫米波技术、微波在军事及民用方面应用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一种结合遗传算法和HFSS的天线仿真与优化方法 宋立众,段舒雅,林涛,SONG Li-zhong,DUAN Shu-ya,LIN Tao

  基于压缩感知结合HFSS软件求解目标单站RCS问题 孔勐,陈明生,张忠祥,张量,吴先良,KONG Meng,CHEN Ming-sheng,ZHANG Zhong-xiang,ZHANG Liang,WU Xian-liang

  室外微蜂窝小区3.5GHz电波传播特性仿真和分析 刘芫健,马雪,施秦健,张业荣,LIU Yuan-jian,MA Xue,SHI Qin-jian,ZHANG Ye-rong

  一种基于GRECO的复杂目标棱边建模方法 沈思瀚,潘明海,王龙,SHEN Si-han,PAN Ming-hai,WANG Long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超宽带天线自动设计方法 吴爱婷,官伯然,WU Ai-ting,GUAN Bo-ran

  调频无线电引信扫频波辐照效应研究 张守龙,武占成,孙永卫,熊久良,ZHANG Shou-long,WU Zhan-cheng,SUN Yong-wei,XIONG Jiu-liang

  用于金属表面的UHF RFID标签天线优化设计 罗志勇,胡俊锋,张彬,LUO Zhi-yong,HU Jun-feng,ZHANG Bin

  背腔式缝隙天线混合方法降耦研究 张琪春,张金栋,吴文,方大纲,ZHANG Qi-chun,ZHANG Jin-dong,WU Wen,FANG Da-gang

  基于HPSO的波束扫描反射阵天线设计 陈宏伟,张广求,雷雪,吴君默,孙武剑,CHEN Hong-wei,ZHANG Guang-qiu,LEI Xue,WU Jun-mo,SUN Wu-jian

  一种宽带宽波束移动终端卫星通信天线 于雯雯,葛俊祥,周勇,YU Wen-wen,GE Jun-xiang,ZHOU Yong

  机械职称论文发表:浅谈高压真空开关的检修和故障处理

  【摘 要】本文是一篇机械职称论文发表,结合工作中生产运行与检修实践对生产过程中高压真空开关常见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案检修探讨。

  【关键词】高压真空开关,常见故障,处理方法机械,职称论文发表

  我矿近几年来随着老设备的更新换代,引进了一批PBG-6型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开关。它的结构复杂,电气性能高,各种电气保护全,能在环境相对较差的各种场所使用的特点。此开关是各种高压设备的前端保护,如果出现事故将给整条设备线路造成停产,直接影响我公司的原煤产量。我做为一名多年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对高压开关所产生的关键或疑难的技术问题,如何解决做一个很浅论述。

  微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多模谐振零向频率扫描天线研究进展————作者:冒小慧;吕文俊;季飞燕;祝雷;

摘要:全面总结了零向扫描天线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突破,深入剖析零向扫描天线的设计原理并进行分类比较。结合零向频率扫描天线的系列设计实例,详细介绍了多模谐振零向频率扫描天线的研究现状、数理机制和设计方法。最后探讨了零向频率扫描天线的可能发展方向和应用场景,用于指导该领域的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

太赫兹宽带倍频源关键技术研究————作者:陈思宇;姚常飞;翁律涛;王昊;王文伟;

摘要:针对175~250 GHz十二倍频源的应用需求,设计了一款基于肖特基二极管的宽带三倍频器。通过场路结合的方法对三倍频器进行了仿真优化,并采用热仿真分析的方法模拟二极管实际工作状态下的结温,从而对二极管电参数进行修正,降低了15%的仿真误差。仿真结果表明,在输入功率为50 mW时,三倍频器在165~270 GHz频率范围内倍频效率大于2.6%,在207 GHz处达到最高倍频效率3.2%。测试结果表明...

基于E面魔T合成技术的D波段2W固态功率放大器————作者:姚常飞;董文超;

摘要:针对高频频段发射机输出功率不够大的问题,本文基于一种新型多节阶梯阻抗变换的E面波导魔T合成技术,研制了一款D波段固态功率放大器。该固态功放采用两级驱动放大和四路功率分配/合成结构,对氮化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GaN HEMT)功率放大芯片的输出信号进行合成。经实物测试,该功放在155 ~ 165 GHz的工作频带内,能够实现大于2 W的连续波输出,合成效率达到75%以上。在160 GHz和161 ...

微波热采技术传输能耗的再利用探索研究————作者:刘涛;杨豪杰;

摘要:微波采油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等优点,本文采用油管与套管结合的同轴系统进行微波能传输,根据国内常用的油套管规格,结合同轴理论选出了一种性能优良的油套管组合方案。由于油套管材质的非理想性,微波能的传输损耗不可避免,进而提出了一种利用微波传输过程中损耗的能量加热稠油的办法,通过仿真得出的温升曲线与理论模型相互印证。并通过不同时刻的油管温度曲线对比,发现在给定微波功率条件下,油套管损耗所产生的热量完全可以用...

双频自解耦共极化带内全双工天线————作者:马超骏;钱蓉蓉;

摘要:共极化带内全双工(IBFD)天线解耦通常需要设计复杂的解耦结构,导致天线制造不便,对误差敏感,并且大多只能实现单频解耦。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缝隙天线高阶模式叠加的自解耦技术。该技术通过控制缝隙天线相邻高阶模式叠加,合成特定的天线近场分布,该近场分布可以使IBFD天线收、发端口分别位于强场和弱场区域,从而在无需添加任何额外解耦结构的情况下天然地实现收、发端的解耦。该技术还可以推广到多组高...

一种改进的液体电磁参数自由空间测量方法————作者:黄丘林;刘丹;曹如洁;钟杨帆;

摘要:针对液体毫米波频段宽带电磁参数测量的需求,论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自由空间测量方法。在本方法中,接收和发射喇叭被安装在储液槽上方的远场位置,通过时域窗抑制干扰信号,使接收信号更纯净。利用待测液体两种深度下散射参数S21的相位和幅度计算待侧液体介电常数和损耗角正切。与传统自由空间法相比,本方法可消除系统固有误差对液体电磁参数测试结果的干扰,避免储液槽侧壁带来的影响,同时还可以方便地...

基于基片集成同轴线的双极化缝隙天线阵列————作者:李品天;何翼景;孙厚军;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款应用于毫米波频段的基于基片集成同轴线(SICL)的8×8双极化缝隙天线阵列。传统的毫米波双极化阵列的馈电网络采用垂直堆叠的方式,具有较高的剖面和加工成本。所提出的新型馈电网络利用SICL的双模复合特性,通过设计同轴模式到腔体模式的转换结构和双模功分网络来激发阵列的双极化辐射。该结构实现了双极化馈电网络在同一层内的集成并保持较高的隔离度,有效的降低了天线的剖面。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阵列...

基于二维漏波天线的受限空间电波覆盖研究与优化————作者:霍兴瀛;李铮;

摘要:本文基于受限空间电波覆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需求,对一种新型二维平面周期漏波天线的传播特性与辐射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射线追踪法,计算和分析其在隧道中的电波覆盖性能。该新型漏波天线由一组接地的辐射状的同心金属圆环及中心圆片组成,利用探针对中心金属圆片馈电,设计介质基片结构尺寸使天线产生基模TM0模,再利用上表面周期性微带条对表面波进行扰动从而产生漏波辐射。文章给出了天线传播常数及...

电介质材料的TnR校准自由空间法测量技术————作者:郝若瑾;赵健良;吴昌英;

摘要:在自由空间法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提取电介质材料介电常数的测量系统。测量系统采用多反射-直通(TnR)校准技术,其中8个不同的校准定位块和一块金属板组成8个反射标准,测量空气本身作为1个直通标准。利用得到的反射标准和直通标准求解多组误差矩阵,最后通过平均法得到最优的一组误差矩阵。与时域门技术相比,基于TnR校准的自由空间法测量技术避免了由于傅立叶变换而导致频率范围两端测量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提高了测量...

D波段十六像元直检式接收机设计及成像实验————作者:沈宁;陈振华;王晓燕;姚常飞;

摘要:研制了一种D波段多像元直检式接收机,接收机包含16个检测单元,以4×4架构布局。每个检测单元集成天线、低噪声放大、功率检波、检波后处理以及低噪声电源管理电路,具有集成度高、通道扩展方便的特点。在完成方案论证、电路设计、模块制作以及检测单元电性能测试的基础上,利用具有不同透波图形的平板进行了成像实验,针对通道间不一致性导致的成像模糊问题,采取数据预失真方法进行校正。整个接收机工作频率覆盖110-17...

一种双圆极化超表面天线设计————作者:刘巾军;李梦洁;施秉权;杨国;齐世山;

摘要:双圆极化天线凭借其有效减小多径效应、减少极化损耗、增大信道容量等优势,在无线通信领域被广泛使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双圆极化超表面天线,并给出了如何修正超表面结构实现圆极化性能的设计流程。首先通过特征模分析原始超表面结构本身的物理属性,根据特征电流分布改变超表面的结构,在工作频带内得到两个简并的特征模式;其次在选定的位置布局交叉垂直的微带馈线,利用槽耦合馈电的方式激励具有90°的相位差以及相同的激励幅度...

《微波学报》征稿通知——电磁防护专题

摘要:<正>电磁空间作为独立于陆、海、空、天之外的第五维空间,是一切电子信息设备赖以工作并发挥效能的基础物理空间,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当前,强电磁源生成技术的发展导致电磁空间日益复杂,世界各国已将强电磁攻击引发的电磁安全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此,我国近年来已将电磁场与电磁环境效应列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大基础性问题,不断提高对于电磁安全与电磁防护的重视程度。随着电磁能量耦合途径的愈发复杂、新型电...

《微波学报》投稿指南

摘要:<正>本编辑部于2011年启用网上投稿系统。为便于稿件管理、处理和查询,请作者使用《微波学报》网上投稿系统在线投稿。1.投稿内容范围(1)微波场论及数值计算;(2)微波网络;(3)微波元件及电路;(4)毫米波及亚毫米波技术;(5)微波天线与散射;(6)微波集成电路;(7)微波CAD;(8)微波电磁兼容;(9)微波测量;(10)微波生物医药;(11)微波在军事领域及工农业生产上的应用;(12)有关交...

6 GHz~18 GHz超宽带小型化固态功放————作者:吕刚;宋玉清;

摘要:超宽带固态功放在大功率合成、高热流密度散热及轻量小型化上存在相互制约的矛盾关系,文中基于脊波导H面T型功分/合成及波同阻抗变换拓扑架构,实现了6 GHz~18 GHz超宽带4路12 W(典型值)波导合成输出≥40 W、合成效率≥90%,并以标准波导口WRD500D36为射频端面,便于系统二次高效合成。结构采用铝嵌铜工艺,在高热源下方局部埋铜,在满足功放芯片高热流密度散热的同时又使得整体质量相比于纯...

基于GaN功放的X波段120 W发射组件设计————作者:王浪;吕高庆;王朝阳;

摘要:文中采用三级功率放大电路拓扑结构,利用氮化镓(GaN)微波功放管,通过设计功放射频电路与控制保护电路实现了X波段高增益120 W发射组件的研制。主要对发射组件内部的射频电路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具体包括:高隔离GaN功放偏置电路、GaN功放腔体谐振仿真、高方向性微带定向耦合器以及小型化微带阶跃变换电路。发射组件测试结果表明,X波段80 MHz频率范围内,在输入功率为10 dBm、25μs脉宽、2%占空...

基于GaN HEMTs的射频功放芯片电热耦合仿真方法研究————作者:娄旭烽;王健;夏银水;

摘要:射频功率放大器芯片中采用的氮化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具有高功耗特性,该特性将导致芯片出现严重的自热效应,从而导致其性能下降。为更加精确地分析器件自热效应产生的影响,文中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器件芯片电热耦合协同仿真方法。该方法将器件电分析模型与温度分析模型进行物理耦合,建立相应的电、热耦合方程,通过观察器件的温度变化及相应的电流性能变化,进一步根据器件电流、电压特性计算热源,将功率器件作为热源并使用有限元...

基于GaN芯片的宽带170 GHz~260 GHz放大器模块————作者:刘广儒;张勇;朱华利;延波;

摘要: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氮化镓芯片的170 GHz~260 GHz固态放大器模块。该模块采用波导-共面波导过渡结构,通过在标准矩形波导中插入楔形波导膜片来实现高紧凑的低损耗过渡。仿真结果表明,该过渡在整个波导频带内回波损耗优于20 dB,插入损耗小于0.12 dB。此外还在输入输出法兰处引入扼流槽结构,以实现对模块级联可能存在的信号泄露进行抑制。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放大器模块在170 GHz~260 G...

适用于G波段超构表面行波管的多注电子枪研究————作者:孙世昭;邹建军;江胜坤;陈旭媛;王战亮;宫玉彬;段兆云;

摘要:G波段超构表面行波管具有天然的双电子注通道,电子注可以在超构表面两侧传输,和超构表面的局域增强电场进行注波互作用,可提高G波段行波管的输出功率和效率。本文研究了一支适用于G波段超构表面行波管的多注电子枪,其采用八个相同的圆形阴极构成双排阵列,以产生双排多电子注,同时设计了一种三级聚焦极,使双排多电子注聚焦并与电子注通道适配。模拟结果表明,当注电压为24.6 kV、阴极半径为0.15 mm时,总注电...

TE30高次模式工作改进型交错栅结构及互作用结构————作者:刘金亮;张长青;赵士录;蔡军;冯进军;

摘要:随着行波管的工作频段不断向太赫兹频段发展,尺寸共渡效应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为慢波结构的横向尺寸和电子注通道的宽度不断减小,不仅造成了加工工艺难度的提升,也导致了工作电流的减小以及耦合阻抗的下降,严重影响了行波管性能,而工作在高次模式的过模行波管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文中研究了过模交错栅的工作特性,并针对低次模式竞争及返波振荡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型交错栅。该结构工作在高次TE30

基于碳纳米管冷阴极的带状注栅控电子枪————作者:黄博文;王少哲;陈旭媛;柳建龙;袁学松;吕志方;巩华荣;宫玉彬;段兆云;

摘要:碳纳米管冷阴极具有良好的场致发射特性,在行波管的电子枪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文中基于场致发射理论,研究了一支适用于G波段行波管的碳纳米管冷阴极带状注栅控电子枪。该电子枪由阴极、阴影栅、控制栅、聚焦极和阳极组成。阴极发射面为椭圆形,椭圆长半轴长度为0.8 mm,短半轴长度为0.4mm,两个栅极的开孔形状均为方格网状,而聚焦极通道形状为椭圆形,可以将电子注进一步压缩为带状注。文中分析了电子枪中电场分布...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