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塑性工程学报》是由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程学会锻压分会、北京机电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刊物,其宗旨是活跃本专业学术思想,提高本专业学术理论,强化本专业学术交流,为不断提高我国塑性工程基础水平,确立我国塑性工程界在世界科技阵容中的地位服务。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有塑料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塑机与模具,理化测试,评述、简讯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内壁含轴向凹坑缺陷压力容器加载过程热弹塑性效应数值分析 王为清,李彦强,杨立,范春利,WANGWei-qing,LIYan-qiang,YANGLi,FANChun-li
摆辗机螺旋线和多叶玫瑰线的三维成形轨迹仿真 冯文成,姚万贵,蒋鹏,FENG Wen-cheng,YAO Wan-gui,JIANG Peng
断面复杂程度对铝合金挤压实心型材出模孔温度的影响 李利,侯文荣,张志豪,谢建新,马青梅,盖洪涛,LI Li,HOU Wen-rong,ZHANG Zhi-hao,XIE Jian-xin,MA Qing-mei,GAI Hong-tao
加载方式对汽车桥壳压制成形的影响 杨东峰,王连东,苏洲,康秀瑞,YANG Dong-feng,WANG Lian-dong,SU Zhou KANG,Xiu-rui
基于 LS-DYNA 的不锈钢车顶弯梁拉弯仿真 滕克磊,金朝海,T ENG Ke-lei,JIN Chao-hai
发动机前端附件带轮旋压成形仿真 赵立杰,郑强,聂均,上官文斌,孔战军,荣俊伟,ZHAO Li-jie,ZHENG Qiang,NIE Jun,SHANGGUAN Wen-bin,KONG Zhan-jun,RONG Jun-wei
75°锥形件渐进成形路径的参数化 贾耀高,高锦张,贾俐俐,JIA Yao-gao,GAO Jin-zhang,JIA Li-li
屈服准则对 DP600钢板各向异性行为的预测能力 王海波,陈正阳,阎昱,WANG Hai-bo,CHEN Zheng-yang,YAN Yu
钛合金四层板结构超塑成形/扩散连接工艺 王斌,刘雨生,李萍,WANG Bin,LIU Yu-sheng,LI Ping
应变速率循环法构建 TC21钛合金超塑性本构方程 甘雯晴,王高潮,谭丽琴,熊城,GAN Wen-qing,WANG Gao-chao,TAN Li-qin,XIONG Cheng
5A06铝合金超塑性变形力学特性 毕宝鹏,王勇,孙梦莹,BI Bao-peng,WANG Yong,SUN Meng-ying
三层铝/铝/钢轧制复合变形行为及力学性能 李龙,陈梅艳,顾琳琳,周德敬,Heinz Palkow ski,LI Long,CHEN Mei-yan,GU Lin-lin,ZHOU De-jing,Heinz Palkowski
经过拉深筋预变形板材的后续冲压性能 李群,张青,刘鹏,李娜,金淼,郭宝峰,LI Qun,ZHANG Qing,LIU Peng,LI Na,JIN Miao,GUO Bao-feng
科技核心期刊征稿范文:如何提高化工分析实验技能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步开始关注化工生产企业的发展进程。在我国的化工生产中,化工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对我国的化工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化工企业内,利用化工生产过程的分析结果,对化工生产的总体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给化工企业进行决策提供有利的条件,能够采取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从而提高化工企业的总体生产效率和取得的社会利益,就是所谓的化工分析。本文阐述了化工分析的内涵,提出了几点提高化工分析实验技能的对策。
关键词:化工生产,分析结果,效率,实验技能,认识,对策
化工分析这一项工作涉及到了许许多多个领域的相关知识,和很多方面都有关联,是一个相对比较系统、比较复杂的工作。在我国,化工分析的起步相对较晚,在很多相关的工作中还是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化工分析的实验技能比较落后。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化工分析的作用,就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以及相关技术的支持,针对性的解决化工分析实验技能落后这一问题,从而带动整个化工企业的飞速发展。本文介绍了化工分析的相关内容,并且从提高化工分析的实验技能出发,给出了相关的对策。
塑性工程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稀土Gd掺杂Al-Zn-Mg-Cu合金的热变形行为与热加工图————作者:秦凤明;吴锦华;郑建明;单铃;黄璞;杨海林;
摘要:采用Gleeble-3800热力模拟试验机对稀土Gd掺杂Al-Zn-Mg-Cu合金进行了不同温度(300~450℃)和应变速率(0.001~1 s-1)下的热压缩实验。基于Arrhenius方程、动态材料模型和Prasad理论建立了该材料的热变形本构方程和热加工图。结果表明:该材料真应力-真应变曲线所示的峰值应力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和应变速率的增加逐渐升高,添加Gd元素后,合金...
搅拌摩擦加工Fe40Mn20Co20Cr15Si5高熵合金微观组织和拉伸性能————作者:向亚婷;王文;刘艺;韩鹏;林佳;王快社;
摘要:通过搅拌摩擦加工(FSP)技术制备了具有细晶组织的Fe40Mn20Co20Cr15Si5高熵合金(CS-HEA),研究了细晶CS-HEA的微观组织和拉伸性能,并将其与铸态CS-HEA的微观组织和拉伸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铸态CS-HEA相比,FSP后,细晶CS-HEA的微观组织致密均...
超晶格涂层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进展————作者:丁扬;何涛;杜向阳;ALEXEY Vereschaka;李健;陈康;
摘要:系统综述了超晶格涂层技术的研究进展,聚焦于制备工艺-结构-性能-应用的多因素耦合机制研究。概述了超晶格涂层的组合方式与特点,磁控溅射、多弧离子镀等制备工艺对超晶格涂层微观结构及性能的调控机制;重点讨论了超晶格涂层的调制周期、界面结构、单层厚度3大微观结构参数对超晶格涂层力学性能、耐腐蚀性、热稳定性、抗氧化性及电磁学和光学等性能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制;介绍了超晶格涂层在刀具、传感器以及热电材料等领域的...
不同能场对金属材料塑性诱导提升的技术研究现状————作者:王新宇;霍元明;王志军;严祯荣;何涛;樊晓光;余雯翰;李志伟;王昭昭;孙乐乐;
摘要:电致塑性、氢致塑性、超声波技术、激光技术以及脉冲磁场技术等先进加工技术在改善金属材料塑性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通过精确控制加工参数和处理条件,这些技术能够在金属材料中引入局部的塑性变形,从而实现形状与性能的调控。这些技术不仅能够改善金属的成形性,还能有效提高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强度、延展性等,特别是在微观结构的优化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然而,尽管这些技术展示了可观的应用前景,它们仍面临着诸如能量传...
基于融合特征选择协同GBDT的热连轧板宽预测————作者:李俊祥;任彦;王静宇;苏楠;高晓文;
摘要:提出一种基于融合特征选择协同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的热连轧板宽预测模型。首先,建立线性回归、主成分回归及支持向量回归的特征选择模型,引入序列最小二乘规划算法对单一模型得到的特征相关性进行加权融合以筛选出最具有信息量的输入特征;其次,利用贝叶斯网络的主动选择机制寻找GBDT模型的全局最优超参数组合,消除传统人工参数选择的主观性和盲目性;最后,采用国内某板材厂的历史生产数据对所提方法进行实验验证。...
铝/钢异种金属超声振动辅助搅拌摩擦搭接焊接头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作者:兰青;王文;乔柯;张婷;马乾芝;郝政扬;王快社;
摘要:采用搅拌摩擦搭接焊(FSLW)及超声振动辅助FSLW(UAFSLW)分别对6061铝合金和QP1180钢进行焊接,研究了超声振动对铝/钢异种金属FSLW接头组织性能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与FSLW接头相比,UAFSLW接头宏观缺陷降低;铝侧搅拌区(SZ)晶粒尺寸减小19.8%,显微硬度由73.3 HV提高到81.4 HV;钢侧SZ的晶粒尺寸无明显变化。与FSLW接头相比,UAFSLW接头金属间化合...
GH4079高温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及热加工图————作者:张文文;王帅杰;刘云龙;田强;秦鹤勇;刘鑫刚;
摘要:为研究GH4079合金热加工工艺特性,通过对锻态GH4079合金进行热压缩试验,获得了其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曲线,研究了不同变形条件下的流变应力曲线,并对曲线数据进行了摩擦修正和绝热温升修正。根据修正之后的数据,建立了能准确预测GH4079合金峰值应力的本构模型和热加工图。结果表明,GH4079合金在变形温度1000~1160℃、应变速率0.01~1 s-1下的真实应力-真实应...
小弯曲半径21-6-9不锈钢管数控弯曲成形壁厚减薄行为————作者:方军;尚文瑄;万涛;向军淮;鲁世强;王克鲁;
摘要:为了精确预测及有效控制小弯曲半径21-6-9不锈钢管数控弯曲成形壁厚减薄行为,实现精确弯曲成形,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结合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小弯曲半径21-6-9不锈钢管数控弯曲成形壁厚减薄行为。结果表明:壁厚减薄率随着管材-芯棒的间隙Cm、压块助推速度vp、管材-防皱块的摩擦因数fw、管材-弯曲模...
大直径白铜管有外模扩径拉拔数值模拟————作者:朱正康;李文兵;蔡军;黄培根;高兴年;宋蔚;王文;王快社;
摘要:基于Deform-3D软件模拟了Φ254 mm×12 mm生产Φ300 mm×8 mm大直径BFe10-1-1白铜管有外模扩径过程,结合实验表征,分析了有外模扩径过程中管材的应力演变规律、管材形变流动规律及影响。结果表明,BFe10-1-1白铜管扩径过程中,等效应力为内壁≈外壁>次内壁≈次外壁>中间层,最大为319 MPa,内外层与中间层等效应力差值在50 MPa以内。周向应力在未扩径部分为内层拉...
含孔玄武岩纤维增强铝合金层合板拉伸失效行为分析————作者:卢宏彬;盛冬发;俞红全;
摘要:为分析层合板的拉伸失效行为,制备了玄武岩纤维增强铝合金层合板,并对含孔层合板进行了拉伸实验。对金属层合板建立了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含孔玄武岩纤维增强铝合金板的失效行为,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层合板的失效模式,使用SEM观察层合板断口特征和分析微观失效模式。结果表明,通过对玄武岩纤维层合板金属层表面进行打磨和化学改性处理,金属层和纤维层贴合紧密。玄武岩纤维增强铝合金层合板的损伤区,由“蝴蝶状”逐...
基于分离式霍普金森杆的铝合金板料高速冲击液压成形有限元模拟与试验研究————作者:李旺;张团卫;常慧;赵聃;毛周朱;魏慧杰;焦志明;王志华;
摘要:针对轻质合金室温塑性较差的难成形问题,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技术进行了高速冲击和高速冲击液压成形的试验设计,对5052铝合金高速冲击及高速冲击液压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试验分析,研究了高速冲击液压成形过程和冲击速度、板料厚度对成形深度和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仿真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仿真的可靠性。在5052铝合金板料高速冲击液压成形过程中,双冲击体形式存在二次加载现象,第1次冲击波达到峰值...
高强铝合金车架纵梁内高压成形工艺及变形规律————作者:孙康;胡志力;龙曲波;庞秋;
摘要:为解决传统高强钢材料冲压焊接车架纵梁存在成形工序多、生产周期长、尺寸精度差和装配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强铝合金车架纵梁内高压成形工艺,以7075高强铝合金为材料,通过内高压成形制备车架纵梁,可以有效缩短生产周期,提升产品尺寸精度。基于Dynaform有限元软件对车架纵梁内高压成形进行仿真模拟,研究成形工艺参数对成形质量的影响,分析矩形截面过渡圆角区域的管壁填充行为。对车架纵梁进行试验试制,测量...
矿物绝缘电缆连续管保护套拉拔成形工艺研究————作者:王少华;宋红兵;张万鹏;周超;谢航;肖群星;邢煜林;王效岗;
摘要:采用实验以及建立BP神经网络的方式,对拉拔理论公式进行验证,研究拉拔成形工艺的制定以及拉拔后焊缝对管材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304不锈钢焊管来说,单道次最大减径率为30.4%,伸长率最大为40%;拉拔力与减径率、工作带长度等影响因素成正相关,拉拔速度对拉拔力的影响不大;通过拉拔成形工艺能有效改善焊缝处的晶粒取向,使得管材沿拉拔方向有较好的成形性;建立BP神经网络训练模型,得到回归值R,表明...
渐进成形铝合金的位错增殖行为及应变诱导下的室温析出机制————作者:杨梅;常志东;陈军;
摘要:通过微观表征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发现,板料渐进成形引起的大塑性变形促使铝基体产生大量位错增殖,使得部分面心立方结构转变为层片状体心立方结构。同时,位错附近发生的晶格畸变使面心立方结构发生倾斜,形成过渡态的单斜结构。实验和模拟结果表明,在渐进成形工艺的循环加载和大塑性变形作用下,位错增殖和晶胞结构转变为AA5052在室温下通过应变诱导析出Al13Fe4提供...
7E33稀土铝合金旋转摩擦焊接头微观组织与拉伸性能————作者:张旭;王文;刘艺;张莹;张予源;侯嘉伟;王快社;
摘要:通过旋转摩擦焊技术对Al-5.2Zn-1.8Mg-0.8Cu-0.2Si-0.15Er-0.15Zr(7E33)稀土铝合金进行了焊接,采用SEM、EBSD、TEM、硬度测试和拉伸测试等手段表征了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焊核区(Weld Zone, WZ)和热机械影响区(Thermal-Mechanical Affected Zone, TMAZ)发生了动态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分别由母材...
强制润滑拉深工艺及润滑效果量化评价————作者:陈端;赵长财;陈晓沂;刘兴乐;许镱巍;
摘要:针对板材拉深成形过程中摩擦恶劣难题,提出一种外部加压强制润滑拉深工艺,接触间隙中形成的压力油膜可以有效减小板材与模具真实接触面积,改善润滑条件。设计了一套强制润滑拉深模具,在20~50 k N区间内3组压边力条件下,进行了5和9 MPa强制润滑拉深实验,与聚乙烯薄膜、高纯度二硫化钼颗粒、植物油、水性矿物质润滑油等常用润滑介质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做横向对比实验,并量化评价强制润滑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高纯...
道次间加热对LSDR原理轧制镁/铝层合板界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作者:冯光;满亚谦;张晨龙;黄凯;
摘要:基于点阵强变形轧制(LSDR)原理,设定道次间加热温度分别为300、350和400℃,保温时间分别为15和30 min,研究了其对镁/铝层合板界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道次轧制后镁合金侧晶粒细化明显,出现大量等轴晶,300℃+15 min条件下镁合金组织再结晶程度最低并有大量孪晶存在,当加热温度升高至350℃或保温时间延长至30 min后,镁合金组织发生充分动态再结晶,“350℃+15...
热冲压工况下GA镀层组织演变及粉化现象————作者:陈炜;黎小洲;曹一枢;白瑛;张小计;陈春刚;
摘要:利用扫描电镜并结合元素能谱分析仪研究了热镀锌合金化超高强钢板在热冲压工况下镀层组织的演变过程,并对镀层粉化、剥落等损伤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加热温度为600~680℃时,镀层的主要组织由δ1k相组成,温度升高至720℃后,δ1k相向Г相与液Zn转变,镀层中氧含量增加。当温度升高至810℃时,Г相与氧化物Zn O的含量达到顶峰,温度达到奥氏体温度870...
中碳低合金钢旋锻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作者:薛星宇;吴寅杰;孙国胜;张云飞;崔中;刘吉梓;
摘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组织表征方法结合显微硬度测试及单轴拉伸实验,研究了旋锻成形对40CrNiMo合金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应变的增加,实验钢横截面的显微硬度快速增大,同时心部区域硬度明显高于边缘部分,呈反梯度分布。当应变增大至3.0时,横截面心部区域的铁素体晶粒随应变的增大不断细化(由1220 nm至132 nm),其对应的纵截面微观组织沿旋锻方向明显拉长...
基于316L不锈钢/高锰钢复合板热变形行为建立的本构方程————作者:苏官正;李华英;宋耀辉;赵明;赵广辉;乔进朝;
摘要: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在950~1150℃的变形温度和0.01、0.1、1 s-1的应变速率条件下,对316L不锈钢/高锰钢复合板进行单道次高温压缩复合实验,绘制了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同时构建了流变应力本构方程模型,探究了应力、应变速率和热变形温度等因素对材料热变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构建的本构方程模型精度很高;在热压缩过程中当温度一定时,316L不锈钢...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 北大核心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 省级《北京测绘》
- 省级环球体育市场
- 北大核心《实验技术与管理》
- 国家级油气采收率技术;石油技术
- 国家级《皮革与化工》
- 省级光机情报
- 省级岩相古地理
- 北大核心《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 省级《当代旅游》
- 学报《半导体学报》
- 北大核心《电工技术学报》
- 北大核心《小城镇建设》
- 省级《山西地震》
- 省级中国劳动科学
- 国家级国际电力
- 省级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省级《现代交际》
- 省级《电工电气》
- 省级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西北地震学报
- 省级中小型电机
- 国家级《电力安全技术》
- 北大核心《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电子器件》
- 国家级《电力勘测设计》
- 国家级《现代零部件》
- 省级江苏食品与发酵
- 学报《世界环境》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