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内燃机学报》是由中国内燃机协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学术刊物,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
内燃机学报属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工程索引(EI),金属文摘(Metadex -Collection)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管理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CSTA)数据库(英文版)刊源。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本刊属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工程索引(EI),金属文摘(Metadex -Collection)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管理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CSTA)数据库(英文版)刊源。
【栏目设置】
本刊设有产品结构性能改进、设计计算新方法、测试新技术与设备、新工艺与新材料应用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低辛烷值高挥发性燃料直喷压燃宽运行范围的燃烧模式
王步宇;王志;帅石金;俞林君;王建昕;徐宏明289-296
基于新型热力循环的高压空气JCCI模拟分析
孟相宇;田江平;隆武强;张强;何爽;田华297-302
EGR和过量空气系数协同控制改善甲醇发动机部分负荷性能
李小平;洪伟;苏岩;解方喜;韩林沛303-309
燃油温度和环境温度对甲醇低压喷雾的影响
姚春德;陈志方;银增辉;吴涛阳;胡江涛;周建伟310-315
二次燃料喷射正时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的试验
卢彦群;孙小林;孔红瀛316-324
LNG废气重整再循环发动机系统的模拟
谢倩;张尊华;梁俊杰;李格升325-334
基于三维PDPA的旋流式GDI喷油器喷雾特性
郭恒杰;李雁飞;徐宏明;王建昕335-341
逆向气流对油束碰壁及壁面油膜的影响
刘伍权;吴子尧;赫扎特;薛云;宋金瓯;胡顺堂342-348
碳烟催化氧化最优升温速率与颗粒质量分数的试验
陈鬃;梅德清;赵翔;袁银男349-355
洛伦兹曲线在柴油机CFD分析中的应用
电子技术应用论文:基于随机森林的跌倒检测算法
摘要:针对现有跌倒检测算法由于缺乏真实老人跌倒样本以及使用年轻人仿真跌倒样本规模较小导致的过拟合和适应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基于随机森林的跌倒检测算法。该算法采用滑动窗口机制,对窗口内的加速度数据进行时间域和变换域处理,提取时间域和变换域特征参数后,在所有样本集中进行有放回的Bootstrap随机抽样和属性随机选择,构建多个基于最佳属性分割的支持向量机(SVM)基本分类器。在线跌倒检测阶段,对多个SVM基本分类器的分类结果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给出最终判定结果。实验表明,随机森林跌倒检测算法可获得95.2%的准确率、90.6%的敏感度和93.5%的特异性,明显优于基于SVM和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跌倒检测算法,反映出随机森林跌倒检测算法能更准确地检测跌倒行为,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
关键词:跌倒检测,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属性
0引言
据统计,跌倒目前已成为我国伤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而且伴随老人年龄的增加跌倒死亡率进一步升高。跌倒除了直接导致老年人死亡之外,还产生大量残疾,降低了老年人的活动能力和活动范围,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内燃机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柴油机双喷系统前级SCR的光学诊断————作者:魏锋;王井山;杨海龙;苏菲菲;孙彦斌;贾德民;
摘要:为了满足柴油机未来排放法规,双喷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成为一种重要手段,其前级SCR(cc-SCR)截面尿素液滴分布均匀性对NOx的转化至关重要.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图像测速(PIV)光学测试系统和可视化后处理装置的前级SCR截面尿素液滴速度场和液滴浓度分布的快速测试方法,用来评价前级SCR不同配置下的截面液滴分布情况,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1.00 s内,喷射脉宽不...
高压-微孔条件下不同黏度重质燃料油的喷雾与着火特性————作者:路秀伟;魏立江;黄文庆;
摘要:燃用重质燃料油(HFO)的四冲程柴油机多被作为船舶的推进装置或发电原动机.为提高热效率、降低排放,提高喷射压力、缩小喷孔直径是喷射条件的发展趋势.采用大涡模拟(LES)求解湍流运动并耦合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了高压-微孔条件下不同黏度HFO的喷雾与着火特性.结果表明:HFO的液相贯穿距离(LPL)几乎不受燃烧反应的影响,气相贯穿距离(VPL)因燃烧而降低,且降低幅度与HFO的黏度呈反比.低黏度HFO...
基于浓度与活性分层的汽油小负荷压燃研究————作者:张蕾;张珊珊;邬斌扬;苏万华;
摘要:汽油压燃发动机具有高效清洁运行的潜力,基于自行搭建的汽、柴油双燃料发动机试验平台及缸内燃烧数值模拟方式,研究了汽油双、单歧管喷射策略及柴油单次、两次直喷策略所产生的燃料分层对汽油压燃小负荷燃烧的优化效果.结果表明:在转速为1 500 r/min、燃料热量为610.4 J/cyc的小负荷工况下,单歧管策略的缸内混合气浓度分层程度显著高于双歧管策略,有利于火核产生,提升着火性能,但燃烧效率低下.因此采...
微量柴油引燃高压直喷天然气的碳烟体积分数分布————作者:夏天峰;陶文辉;王晓艳;樊旭;王定文;董全;
摘要:在定容燃烧弹上采用双色-激光诱导炽光(TC-LII)法定量研究了不同引燃油量、油、气喷射间隔(STS)及环境温度工况下柴油引燃高压直喷天然气的碳烟体积分数fv生成及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在定容燃烧弹背景压力为3 MPa、环境温度为800 K、油、气喷射压力为32 MPa、31 MPa及喷射间隔为0.4 ms条件下,微量柴油(8.104 mg)引燃高压直喷天然气(161.500 ...
两级增压米勒循环柴油机的热力学性能及(火用)分析————作者:王毅;何冠璋;林铁坚;黄豪中;郭晓宇;邢孔钊;
摘要:四阶段《重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对柴油机有效热效率(BTE)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一台7.7 L柴油机进行了一维仿真和试验验证,并通过(火用)分析探讨了米勒循环耦合压缩比对有效热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米勒度的增加,不可逆燃烧损失和排出损失降低.在等转矩条件下,压缩比的提高可以减小排出损失.两级增压器的使用提高了进气流量,缸内总热容增大,有利于降低传热损失和排出损失.在高爆压目标下,相比...
高原地区混合动力汽车污染物排放特性与燃油经济性————作者:姚杨雨;李加强;赵龙庆;何超;
摘要:为探究混合动力汽车在高原地区是否实现节能减排,在两个城市使用便携式车载排放测试系统对符合国Ⅵ标准的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E-R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和汽油车开展实际行驶排放(RDE)试验,分析混合动力汽车在高原地区的实际排放和燃油经济性.结果表明:冷却液温度越低、速度与加速度的乘积越大,CO、NOx瞬时排放越大;剔除冷起动排放后,冷起动阶段的CO、NO...
SCR尿素沉积物催化分解机理与动力学模型研究————作者:夏冲;朱元清;周松;冯永明;
摘要: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中的尿素沉积物可通过调整喷嘴参数、增加混合器和管道内涂覆催化剂等策略进行有效抑制.针对船用SCR系统尿素沉积物、V2O5-WO3/Ti O2催化剂和纯净尿素(CH4N2O)等样品,首先利用热重分析(TGA)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表...
高温高压下柴油密度的变化————作者:陈萍;徐荣武;刘振明;刘景斌;李丽婷;李梅;
摘要:柴油密度是现代柴油机燃油系统设计和仿真中必须设置的重要参数.柴油密度随温度和压力变化较大,密度的准确性是燃油系统设计和仿真正确性的重要保证.利用自行设计的燃油压力波传播速度测试台对国标0号柴油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波速进行测试,并推导计算出相应的柴油密度,获得柴油密度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柴油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且压力对柴油密度的影响远大于温度.在温度为300~36...
基于超声波的涂层活塞环油膜厚度仿真————作者:罗佳美;韩晓光;单英春;王静思;徐久军;
摘要:针对超声波液相厚度测量技术在监测内燃机活塞环-气缸套摩擦副润滑状态时因回波叠加导致多界面中油膜厚度提取困难的问题,以涂层活塞环摩擦副润滑油膜为对象,提出了基于超声波4层介质油膜厚度测量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了相应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在不同探头发射频率、不同涂层及油膜厚度下的声压场,分析了超声探头参数、涂层厚度以及预设油膜厚度对油膜厚度模拟检测结果的影响.对不同发射频率下油膜厚度为0....
增压器离心压气机多部件多目标耦合优化————作者:王睿;刘正先;李孝检;刘烨;
摘要:机匣处理可实现增压器离心压气机流动扩稳,但通常会引入额外的气动损失.笔者基于最优拉丁超立方采样、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及梯度变异混合优化算法,以大流量工况、设计工况和近失速工况的效率为优化目标,实施了增压器离心压气机叶轮-机匣处理耦合优化.优化后大流量工况、设计工况和近失速工况的效率分别提升3.90%、3.02%和1.10%,压比分别提高9.28%、6.38%和4.49%,堵塞流量增大1.1...
基于自适应特征提取的柴油机传动系振动识别————作者:周启迪;王延荣;李志鹏;许春光;张忠伟;刘玉婷;
摘要:柴油机传动系振动信号特征具有强复杂性和干扰性,准确提取信号特征是柴油机振动识别的关键.针对变分模态提取(VME)方法在处理柴油机振动信号存在自适应性不足的问题,研究以重构分解信号与原始信号的相关性为约束条件,以四阶累积量为VME优化的判定指标,提出一种自适应VME(AVME)方法,并通过构建类似柴油机振动特征的模拟信号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鲁棒性.通过AVME方法对柴油机传动系振动信号进行自适应分...
混合燃油在喷嘴内线空化流动特性及喷雾研究————作者:胡碧荷;黄云龙;王健权;郭根苗;何志霞;
摘要:基于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原尺寸量级透明喷嘴内部流动及喷雾可视化试验平台,针对纯柴油(D100)与汽/柴油混合燃油(D20G80),开展了不同燃油属性下喷孔锥度(锥度分别取值为1、2和3)及喷孔数(单孔、2孔和3孔)对喷嘴内空化瞬态流动及喷雾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喷孔锥度对D100和D20G80在喷嘴内的空化及喷雾的影响明显不同,D20G80在不同喷孔锥度的喷嘴内均有较强的线空化出现,对应较大的喷雾...
基于激光诱导荧光法的超高压天然气射流浓度分布————作者:樊旭;董全;倪佐;夏天峰;
摘要:基于高压直喷双燃料喷射阀,采用激光诱导荧光成像方法对超高压天然气射流的浓度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优化了天然气射流浓度分布数据处理方法,将天然气射流喷雾划分为激波核心区、浓度速降区、浓度混合区及边界扩散区.结果表明:激波核心区受到马赫盘影响,在马赫盘产生位置出现浓度峰值,发现了浓度峰值同马赫盘位置的高度相关性;天然气轴向浓度研究中,喷射压力对喷嘴附近的激波核心区、浓度速降区影响最大,当喷射压力从22 ...
汽油机碳罐冲洗控制策略仿真与试验————作者:刘伟强;连学通;白振霄;饶良武;龚金科;
摘要:以某汽油机碳罐冲洗控制策略为研究对象,基于Simulink平台以模块化建模思路搭建了包含目标冲洗率计算、目标冲洗流量计算和电磁阀流量特性标定模块的控制策略仿真模型.使用流量计实测车辆转毂循环工况冲洗流量,验证模型控制精度与空燃比控制效果,进而基于模型优化控制特征参数,探究提升冲洗流量途径.研究表明:模型仿真与实测累积冲洗流量分别为402.69 L、373.62 L,仿真误差为7.78%;常规冲洗率...
基于遗传算法的氨燃料活塞轨迹燃烧优化控制————作者:李家齐;张宸;肖进;黄震;
摘要:利用基于重复控制的主动控制器“虚拟曲轴”,在自由活塞发动机中实现了同一压缩比下的不同活塞轨迹运行特征(以参数Ω表征,为生成轨迹的椭圆的短轴与长轴之比),并从指示热效率、峰值压力位置、着火延迟和氮氧化物排放等特征的分析中,获得了参数Ω表征的最优活塞轨迹.以此轨迹作为进一步优化的初始条件,基于遗传算法,以指示热效率为优化目标,对活塞轨迹进行了全局寻优设计.研究结果表明:活塞运动轨迹的变化会影响氨的均质...
汽油HCCI发动机串联复合涡轮废气能量分配研究————作者:林钰梅;张珊珊;邬斌扬;苏万华;
摘要:为了更好地进行复合涡轮匹配,对各工况下发动机排气能量利用进行研究,建立汽油均质充量压燃(HCCI)发动机热力学模型和串联复合涡轮系统数学模型,构建汽油均质压燃发动机一维仿真模型.基于数学模型计算所得复合涡轮参数,选择合适的复合涡轮系统,并进行一维仿真验证.基于匹配结果对复合涡轮系统中的能量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所提出匹配方法选配的串联复合涡轮系统能够有效回收废气能量,实现整机性能提升,在转速...
不同临界状态下氢气射流与混合特性————作者:李欣;陈皓;罗林雷;马志豪;王鑫;
摘要:在内燃机气道和缸内环境下喷射氢气时,喷射压力和环境压力之间会出现高超临界向超临界以及超临界向亚临界的转变,采用高速纹影成像技术,在定容燃烧弹中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的喷射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氢气射流的贯穿距、射流表面积以及射流体积随时间的增长趋势不同,但射流锥角在1 ms后随时间变化不大,差值稳定在2°以内;在超临界喷射进入超临界环境时射流与周围气体相互作用使湍流强度增强,这有利于夹带更多的周围气...
基于PAC生长机制下的蒽转化苯并芘机理研究————作者:张韦;马珍珠;陈朝辉;李泽宏;宁硕;毕克刚;
摘要: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和过渡态理论(TST),利用苯基加成环化(PAC)机制,对内燃机缸内的苯并芘生成历程进行探索.结果表明:蒽自由边和锯齿边与苯基的入口反应均表现出无能垒、高放热和速率快的特点.分析各路径限速步速率可知,蒽自由边C1位点比锯齿边C2位更易生成苯并芘,最优反应路径限速步能垒仅为176.2 k J/mol,反应速率为3.7×10~9s-1.锯齿边C2位的两条...
基于船舶排气工况下DOC+SCR后处理系统催化作用————作者:孙豫;钱叶剑;龚震;孙泽;
摘要:为研究船舶中速柴油机应用柴油氧化催化器(DOC)技术的可行性,试验了船舶柴油机典型低温大流量工况下DOC对选择性催化还原器(SCR)催化性能及共同作用下颗粒物(PM)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典型的低温大流量工况下DOC的应用会提升SCR系统的催化效率,在柴油机高负荷排气工况(空速为18 000 h-1)下催化效率提升了65%;DOC和SCR共同作用会降低PM的石墨化程度,...
混动发动机三火花塞点火系统及高热效率研究————作者:闫博文;Benjamin Waters;胡铁刚;邓伟;
摘要:基于一台3缸1.5 L混动发动机,研究了单火花塞、被动预燃室及三火花塞3种不同点火方式对发动机稀燃工况下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通过2 000 r/min转速、0.8 MPa平均有效压力下的测试表明:在高滚流下,采用被动预燃室点火能实现的稀燃极限对应过量空气系数φa约为1.70,相比单火花塞略低,采用三火花塞点火则可在φa>1.95的条件下稳定燃烧,进而改...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省级《广西科学院学报》
- 省级 广东交通
- 省级储能科学与技术
- 省级山西化工
- 省级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 省级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国家级环境科学研究
- 省级华东科技
- 北大核心华中建筑
- 省级安徽冶金
- 国家级《石油仪器》
- 省级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 北大核心《油气储运》
- 省级饮料工业
- 北大核心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 国家级《工程经济》
- 省级消防视点
- 省级管理工程学报
- 国家级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国家级《航空维修与工程》
- 北大核心《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 国家级《明胶科学与技术》
- 省级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北大核心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 北大核心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 省级《电子科技学刊》
- 省级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北大核心《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 省级家庭生活指南
- 北大核心机械科学与技术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