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公路》于1956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创刊,是中国公路行业出版最早的中央级技术类科学技术期刊。《公路》杂志的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办单位是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原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出版单位是《公路》杂志社。
【办刊方针】
严格遵守国家出版及相关行业法规;宣传公路行业的科技方针、政策、法规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交流和推广国内、外公路建设与管理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报道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为提高公路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我国公路交通现代化建设服务。
本杂志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兼顾政策、理论和科学实验。
【服务对象】
从事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科研、养护、监理、管理等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市政、铁路、林业、水利、机场、地质、煤矿、石油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
国家“双效”期刊
交通部优秀科技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道路、桥梁、综合、隧道、养护管理、标准规范、材料、机具。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3 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旅游公路安全性设计方法以及工程范例 徐进;舒华;毛嘉川;罗庆;邹锋;邵毅明; 1-14
4 江西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温度特征与沥青PG分级 曹林涛;阙云; 14-20
5 典型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分布 周正峰;苗禄伟;孙超; 21-26
6 掺V-260主动抑冰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张浩军;王修山;吴大志;凡涛涛; 26-29
7 沥青混凝土路面运营初期弯沉衰变及其分级标准建立 赵桂娟;郭平; 30-36
8 南京长江第二大桥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服役13年回顾 王建伟;于力;罗桑; 37-40
9 基于CT断面扫描技术分析沥青混合料薄弱面 唐鹏;石飞停;朱峰; 41-45
10 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加铺层结构接缝传荷能力分析 颜祥程;翁兴中;杨立耀; 46-50
11 高真空击密法处理吹填土地基的效果分析 张尧禹;沈宇鹏; 51-53
12 扩孔微型桩侧向受荷性能试验研究 庄一舟;王胜智;樊争辉;韩裕添;陈斌; 54-58
13 地震高烈度区中小跨径连续梁桥支座与桥墩组合选型研究 王秀兰;梁鹏;孟极;钟洪江; 59-66
14 PC桥齿板张拉声发射检测及稳定性研究 崔明;李淼; 66-69
15 基于“界面脱黏”的桥梁连续式伸缩缝力学分析 肖敏敏; 70-75
16 斜拉桥主塔索导管安装测量高精度定位研究 刘长卿; 75-78
17 清水河大桥大直径超长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 王凤存;王培;艾磊;高权; 78-84
18 欢迎订阅2015年《公路》杂志 84
19 泸州东长江大桥设计与研究 刘帮俊;乔云强; 85-89
城市规划发表论文:试论高速公路通信系统方案的研究
前言:城市规划发表论文格式管道不仅是机电三大系统的基础,更是高速公路通信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做好管道的设计与敷设对高速公路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管道,硅芯管,桥架,城市规划发表论文格式
1、 通信管道的材料
主线采用12孔40/33高密度聚乙烯硅芯管,其优点有密封性能好,耐化学腐蚀,工程造价低且内壁有硅胶质固体做永久润滑剂,吹缆方便。充分符合高速公路道路长,沿线设备少的特点。
分支采用钢塑横穿管,承压能力强、耐腐蚀性好,充分符合高速道路横截面敷设。
公路最新期刊目录
基于BIM技术的隧道工程数字化设计软件研发与应用————作者:曹影峰;王勇;彭兴宇;刘洪洲;张海佳;卢志楷;刘曦;
摘要:针对当前隧道领域存在的BIM技术标准指导性不足、BIM数字化设计软件对工法和功能覆盖有限等问题,编制了覆盖主要工法类型的《隧道工程设计信息模型技术标准》,并基于此标准研发了隧道工程数字化设计软件。该软件首次将钻爆、盾构、沉管、明挖等主流隧道工法集成于同一软件中,填补了国内隧道工程多工法BIM设计软件空白;软件将二维CAD软件和三维BIM软件、表格控件集成到同一系统中,一套数据实现建模、出图、算量、...
超高性能混凝土开孔板连接件孔中有无贯穿钢筋对连接件力学性能的影响————作者:康福军;邓冠章;张龙;朱尧于;郭亚唯;
摘要:超高性能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中,在混合梁的钢混结合段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贯穿钢筋作为该结合段的关键构件之一,在现场施工中的施工难度较大。为了研究孔中有无贯穿钢筋对超高性能混凝土开孔板连接件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6个单排双孔开孔板连接件的力学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孔中有贯穿钢筋的连接件,孔中无贯穿钢筋的连接件具有更高的抗剪承载力但延性较差;在加载初期,孔中贯穿钢筋对连接件抗剪承载力的贡献...
超远距离毫米波雷达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作者:郭骁炜;杨继承;王媛;闫紫航;
摘要:目前交通领域中主流的毫米波雷达探测距离一般在300~500 m之间,在长距离路段存在布设数量过多、布设成本过大以及后期维护成本过高等问题,同时也会增加边缘处理器对多雷达数据融合的难度。为了降低智慧高速的建设成本,超远距离探测毫米波雷达已经成为雷达的研究热点之一。主要针对超远距离毫米波雷达系统的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具体包括:基于FMCW雷达双子帧调制波形,对双子帧的雷达数据进行目标匹配算法研究,实现对...
防屈曲支撑对超高墩连续刚构桥横桥向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作者:李善聚;郭志;陈彦江;
摘要:为研究使用防屈曲支撑(buckling restrained brace,BRB)替换横系梁对超高墩连续刚构桥横桥向地震响应的减震效果,基于OpenSees平台建立了某超高墩连续刚构桥非线性分析模型,探讨了BRB替换横系梁对具有不同墩高、跨径的超高墩连续刚构桥横桥向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BRB替代横系梁后,随结构跨径的增大,BRB对结构墩底弯矩的减震效果愈发显著;当墩高分别为100 m...
先张折线束工字梁桥优化程序及应用研究————作者:苏志凯;王洪国;姜秀峰;
摘要:先张折线束工字梁桥近年来应用逐渐增多。在设计时,由于其结构优化参数众多,采用有限元法逐个建模分析得到最优截面效率较低,因此,采用“C++”语言开发桥梁设计优化程序。该优化程序包含荷载组合计算、配束计算、抗弯及抗剪验算、工程造价计算等模块,并可通过迭代算法对截面高度、腹板厚度、主梁数量进行自动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开发的程序可以准确计算主梁截面特性和最不利内力组合;通过开展横向布置6~9片主梁方案参数...
大跨径连续钢箱梁顶推施工中钢导梁和钢箱梁节段局部受力有限元分析————作者:张彦林;潘宝林;
摘要:以某跨河桥梁为例,依据钢箱梁主梁顶推施工总体布置图,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跨径为80 m+200 m+80 m的自锚式悬索桥钢箱梁主梁顶推施工模型,详细分析了钢导梁和钢箱梁节段在顶推过程中的受力状况,并对受控钢箱梁主梁节段建立了局部实体模型,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受控钢箱梁节段屈曲特征值偏小,受压稳定性安全储备有待进一步提高
跨活动断裂带桥梁抗震模拟与性能研究————作者:庄庆泰;魏良军;王爽;
摘要:跨越活动断裂带的桥梁抗震性能与其抗震设计方案直接相关。以跨越云南鲁甸地震主断裂带“龙树猴子坡”断裂的桥梁为研究对象,在抗震概念设计基础上给出设计方案,采用数值模拟实现减隔震支座、挡块、伸缩缝、缓冲装置及桩基础的模拟。考虑了近场效应的设计反应谱以及用于模拟断层地面运动的3条人工波和工况组合,从墩柱和桩基的内力响应、弯曲能力和斜截面抗剪强度等3个方面研究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减隔震支座的地震响应,为跨活...
基于Kaplan—Meier法的在役梁拱组合体系性能动态评估与趋势预测算法研究————作者:王亮;乔维;马瑞东;李东;桂成中;段志;
摘要:为了对在役梁拱组合体系进行性能动态评估与时机预测,开发了一种基于Kaplan—Meier法的评估与预测模型。首先通过数值模拟确定结构构件在3种受力状态下的目标阈值,并据此构建性能指标体系。利用三次样条插值技术对运营期多源异构监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并通过关键因子分析筛选关键参数。针对桥梁监测数据的非正态分布特性,实施正态分布检验,建立Kaplan—Meier生存概率模型。进一步地,基于生存概率算法,构...
携裂纹盖板加强型局部试件力学性能研究————作者:闫新;朱广耀;冯立欣;杨云;刘芸;吴天祥;曹瑞泽;
摘要:为研究焊缝初始裂纹对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采用一种在焊缝表面制作宏观裂纹的方法,在盖板加强型节点局部试件的焊缝区域预制裂纹,对试件进行拉卸循环加载试验,分析裂纹位置对局部试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裂纹的存在会降低试件的承载力和延性性能;初始裂纹位于端部角焊缝左侧时,对加强型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更为明显
高速公路隧道事故影响区分析及预警策略研究————作者:杨继承;贺静;刘勇宏;
摘要:对高速公路隧道内发生事故后的事故影响区域进行了区段划分,在此基础上,面向网联车辆和非网联车辆,提出了基于影响区域划分的隧道事故分级分区预警方法及预警策略,并制定了隧道事故预警场景应用及预警实施流程,对高速公路隧道事故交通管控与预警诱导和二次事故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半航空瞬变电磁的复杂地形公路隧道高风险段落划分方法研究————作者:蓝日彦;葛峻恺;严远方;虞杨;郑啸喻;李洋溢;毛承英;孙怀凤;
摘要:岩溶发育地区往往面临复杂地形,传统物探方法难以开展,导致隧道勘察资料不足,无法进行有效的围岩分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半航空瞬变电磁的复杂地形隧道高风险段落划分方法,先通过航空物探对复杂地形岩溶隧道进行探测,再结合地下导电性成像结果进行地质条件评价及围岩分级。该方法在广西弄安隧道开展试验,结合区域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查明了弄安隧道隧址区不良地质体的规模及分布情况,结合相对电阻率特征划分了不...
基于IAGA算法的钢混独柱式斜拉桥成桥索力优化研究————作者:史佩韶;李末;
摘要:在传统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IAGA),将其应用到最小弯曲能法进行索力优化,建立斜拉桥成桥状态的二次规划优化模型,并将IAGA算法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应用。结果表明,IAGA在收敛速度、搜索效率和全局最优解寻找方面均优于传统GA和AGA算法;IAGA能够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一定程度的材料节约。同时,支座反力也满足设计要求,显示出IAGA优化后的斜拉桥具有一定的...
路侧多通道MIMO毫米波雷达假设相位补偿的解速度模糊方法————作者:彭敏;赵静;杨凯;刘思奇;
摘要:在雷达系统中,多普勒频移是用来测量目标相对于雷达速度的一种手段。然而,当目标的速度产生的多普勒频移超过了雷达系统处理能力的最大频率时,就会发生速度模糊。对此,中国剩余定理、经典查表法都需要多组波形来做组合判决。为此,首先分析了速度模糊问题对角度估计的影响,之后根据假设相位补偿算法原理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假设相位补偿算法,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改进算法的效果
短间距桥隧过渡段新型SB级双横梁可移动护栏研究————作者:但慧娟;安林轩;郑玲玲;李铁军;寇宝雷;
摘要:针对京蔚高速公路(六环~市界)桥隧比高、短间距桥隧过渡段护栏安装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SB级双横梁可移动护栏,以便有效解决隧道入口护栏设置及施工困难的难题,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基于《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 B05—01—2013),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仿真模型等方法,对新型SB级双横梁可移动护栏的变形、护栏侧倾、乘员安全、导出功能进行分析,确定护栏结构方案和结构尺寸,并进行实车足尺碰...
基于ETC+视频高速公路开放式自由流收费技术研究————作者:张智鸿;王欢;陈王燕;
摘要:目前基于ETC的自由流收费技术高峰时段仍存在收费站拥堵问题,且封闭式高速公路已经不能满足高速入城、二网融合发展趋势。基于目前封闭式高速公路收费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了收费公路在新形势和新要求下,基于ETC+视频高速公路开放式自由流收费技术。该技术在海南高速公路进行了技术验证,结果显示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面向改扩建高速公路不断交施工场景的智慧小站研发及应用测试————作者:杨巍渝龙;魏云凤;占锋;
摘要:为提升改扩建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水平,解决边施工边通车带来的通行效率低、交通事故率高等问题,面向高速公路改扩建不断交施工场景研发了可移动式智能路侧设备——智慧小站。基于“端—边—云”的系统架构介绍了智慧小站的功能设计、硬件设计、系统平台等,同时依托成南高速扩容工程进行了智慧小站的硬件性能和系统功能两个维度的应用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智慧小站设备的硬件性能各项指标表现良好,均满足设计要求;系统功能方面可...
大直径泥水盾构穿越岩溶区与破碎带叠合地层施工技术研究————作者:徐树军;
摘要:大直径泥水盾构穿越岩溶区或破碎带时均面临巨大风险,而两种地层共存时无疑会对施工带来更大挑战。以南京燕子矶长江隧道左线盾构在破碎带掘进时突遇溶洞,地面沉降、盾构掘进受困为背景,分析了叠合地层岩溶、破碎带发育情况以及盾构机面临的各种风险,综合采用地面MJS加固、建筑物跟踪注浆保护、调整盾构施工参数、刀具优化等多种措施,有效保障了盾构安全高效掘进,首次实现了国内大直径泥水盾构成功穿越岩溶区、破碎带叠合地...
落管规格对碎石垫层预压影响评估研究————作者:李汪讳;师启龙;
摘要:沉管隧道碎石垫层铺设时,由于落管内碎石堆积对下部垫层有预压荷载的作用,在预压过程中可提高垫层模量,进而影响地基刚度和预抛高取值。不同形状和规格的落管对下部碎石垫层预压效应存在差异,进而影响碎石垫层的力学性能。设计并开展了1:1足尺模型加载测试试验,研究了不同预压荷载对碎石垫层模量的影响规律,基于有限元数值方法,比选了等截面和变截面两种规格落管的影响,计算获得了不同规格落管内部填充碎石后对底部垫层的...
基于DCN-SVA的雷达平面成像旁瓣抑制————作者:安泽萍;张智鸿;马世霞;胡敏;
摘要:针对毫米波雷达平面成像过程中,距离方位维功率谱图中弱目标被旁瓣掩盖的问题,通过分析旁瓣特性,提出了基于空间变迹的可变形卷积神经网络的旁瓣抑制方法,自适应地解决不同目标旁瓣带来的图像质量问题。仿真表明,该算法在抑制旁瓣的同时保留了弱目标和主瓣能量,并且区分了相邻的强目标。与传统旁瓣抑制方法相比,所提出算法的旁瓣抑制水平提高了约10 dB
考虑路面性能衰变的动态交通流分配模型————作者:彭家一;
摘要:为有效控制路面性能衰变速度,节约养护成本,构建了以出行时间最短和路面耐久性衰变值最小的多目标动态交通流分配模型,对路网中13类不同车型的车辆进行交通流优化,并采用教与学优化算法进行求解。算例结果表明,第5~第11类车是导致路面性能衰变的最主要的车型,交通流分布发生明显变化,而其余车型交通流分布几乎未发生变化,对交通流进行优化后可以使第5~第11类车辆在路网中进行适当分流,虽然这些车辆的平均出行时间...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省级中山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分子催化》
- 省级贵州茶叶
- 省级道路交通与安全
- 省级《高分子学报》
- 省级《气象研究与应用》
- 省级有宠
- 省级科技经济导刊
- 国家级中华建设
- 国家级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
- 北大核心铁道机车车辆
- 北大核心《机械设计》
- 省级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焊接学报》
- 省级21世纪建筑材料
- 国家级中国水运下半月
- 省级《防爆电机》
- 北大核心《工业炉》
- 国家级《中国修船》
- 省级《内蒙古电力技术》
- 北大核心资源科学
- 北大核心《空气动力学学报》
- 北大核心《新技术新工艺》
- 省级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 省级江苏城市规划
- 省级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 北大核心岩土力学
- 国家级水雷战与舰船防护
- 省级上海煤气
- 北大核心《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