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沉积学报》主要刊载沉积学、沉积矿产、地球化学以及相关分支学科、交叉学科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和高水平论文,介绍沉积学研究的新技术、新理论及国内外最新沉积学论著,同时也报导有关学术活动、学科研究动态及学术思想的讨论和争鸣。特别欢迎和优先发表国家、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及基金资助的在沉积学、地球化学前沿各分支领域以及学科交叉点上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学报宗旨:促进我国沉积学基础研究的发展,以提高研究、教学和地质勘探工作水平,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更多地开发沉积矿产资源,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促进国内外沉积学界的学术交流,向国际沉积学界介绍我国沉积学研究的新成果。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栏目设置】
主要刊载沉积学,沉积矿产、地球化学以及相关分支学科、交叉学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和高水平论文,介绍沉积学研究领域的新技术、新理论及国内外最新沉积学论著,同时也报道有关学术活动、学科研究动态及学术界思想的讨论和争鸣。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盆地内大面积砂体分布的一种成因机理——干旱气候下季节性河流沉积 高志勇,周川闽,冯佳睿,崔京钢,郭美丽,吴昊,GAO ZhiYong,ZHOU ChuanMin,FENG JiaRui,CUI JingGang,GUO MeiLi,WU Hao
浅水湖盆河控三角洲前缘砂体分布特征与沉积模式探讨——以松辽盆地北部永乐地区葡萄花油层为例 孙雨,赵丹,于利民,王继平,闫百泉,马世忠,SUN Yu,ZHAO Dan,YU LiMin,WANG JiPing,YAN BaiQuan,MA ShiZhong
曲流河道沉积演化过程与历史重建——以吉林油田扶余采油厂杨大城子油层为例 单敬福,赵忠军,李浮萍,孙立勋,汤乃千,王博,高怀玺,SHAN JingFu,ZHAO ZhongJun,LI FuPing,SUN LiXun,TANG NaiQian,WANG Bo,GAO HuaiXi
西天山早石炭世构造环境:大哈拉军山组底部沉积地层学证据 白建科,李智佩,徐学义,李婷,BAI JianKe,LI ZhiPei,XU XueYi,LI Ting
安徽巢北地区五通组沉积环境分析 赵鲁阳,吕大炜,刘海燕,金爱文,吴晓燕,冯婷婷,于得明,刘建强
渭河盆地古近系细屑岩的古盐度分析 李智超,李文厚,赖绍聪,李永项,李玉宏,尚婷,LI ZhiChao,LI WenHou,LAI ShaoCong,LI YongXiang,LI YuHong,SHANG Ting
柴达木盆地北缘乌兰县牦牛山组碎屑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冯乔,秦宇,付锁堂,柳益群,周鼎武,马达德,王立群,任军虎,王晨瑜
鲕粒原生矿物识别及对海水化学成分变化的指示意义 李飞,武思琴,刘柯,LI Fei,WU SiQin,LIU Ke
楚雄盆地六苴铜矿床容矿砂岩孔隙演化对成矿的制约 吴海枝,韩润生,邱文龙,胡煜昭,吴鹏,WU HaiZhi,HAN RunSheng,QIU WenLong,HU YuZhao,WU Peng
我国西北夏季风边界千年尺度变化的证据——来自盐池和猪野泽盐类矿物分析结果 李育,张成琦,周雪花,王岳,LI Yu,ZHANG ChengQi,ZHOU XueHua,WANG Yue
交通类论文发表:接触网作业车制动闸瓦偏磨原因分析及改进
摘 要:接触网作业车是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日常维修、大修、事故抢修和施工的重要机具。其作业车制动系统性能好坏,将直接影响其行车安全。笔者结合多年的现场检修工作经验与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对接触网作业车制动闸瓦偏磨原因分析,采取科学有效措施,并在作业车上进行成功改造,使制动闸瓦偏磨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关键词:闸瓦偏磨,接触网原因,基础制动,措施
随着电气化铁道向高速、重载方向快速发展,对接触网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对接触网作业车行车安全提出更高要求。随着我段接触网作业车使用年限增加,制动闸瓦偏磨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行车安全。
沉积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海南新英湾更新世以来物源及古环境意义————作者:朱作飞;袁玮琳;赵奇;袁胜;姜海滨;杜威;刘鹏奇;宋家伟;
摘要:【目的】海南新英湾保留了更新世以来相对完整的海相地层沉积记录,且由于其封闭性以及稳定性,成为反演南海北部更新世以来环境变化的良好窗口。【方法】对新英湾南岸获取的地质钻孔进行了全岩主量元素、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重建了这一区域更新世以来沉积物物质来源以及古气候、古环境演化过程,并探讨了其驱动机制。【结果】钻孔自下而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三段特征,底部U1段具有较低εNd(0)...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二段古环境与有机质富集机制————作者:段杨弟;陈旋;徐雄飞;蔡苏阳;刘俊田;张亦婷;肖七林;
摘要:【目的】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二段(芦二段)是三塘湖盆地湖相碳酸盐岩型页岩油的主要富集层位,明确其沉积期古环境特征,有助于理清该层段有机质富集机制,为研究区页岩油勘探开发提供基础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芦页1井芦二段页岩样品进行总有机碳含量、主—微量元素和原生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成等分析,明确了芦二段沉积期古环境和有机质富集特征,探讨了古生产力、古气候、古盐度、古氧化还原条件对有...
天文周期约束下湖相页岩岩相组合类型及其发育特征——以东营凹陷南坡始新统沙河街组为例————作者:张顺;刘惠民;韩豫;梁超;李军亮;黄智敏;
摘要:【目的】以东营凹陷南坡沙四上亚段页岩层系为例,识别研究区记录的天文周期,着重分析偏心率对研究区页岩沉积的控制作用,总结偏心率对页岩岩相组合发育的影响。【方法】基于取心井段岩心精细观察描述及实验测试,依据沉积环境特征,进行岩相组合划分,以GR测井曲线为替代性指标,对其进行数据预处理、频谱分析、滤波和调谐分析。【结果】纹层状碳酸盐页岩与灰质混合页岩互层组合、纹层状碳酸盐页岩夹碳酸岩相组合等类型最为发育...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乌拉力克组混积岩岩相类型及沉积模式————作者:白莹;马占荣;黄正良;闫伟;高建荣;赵振宇;
摘要:【目的】近年来,多口探井在奥陶系乌拉力克组混积岩层位获得工业气流,突破了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混积岩的勘探禁区。探明乌拉力克组混积岩岩相类型及沉积模式,可为西缘地区下步油气勘探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际资料。【方法】基于典型钻井岩心和露头资料,综合利用薄片、扫描电镜及测井资料,对西缘乌拉力克组岩相、沉积相及展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乌拉力克组岩石可分为混积岩相、陆源碎屑岩相和碳酸...
羌塘盆地中部江爱达日那地区上三叠统沉积特征、演化及油气地质意义————作者:隋博雨;王忠伟;占王忠;王剑;韦恒叶;李磊;戚俊;
摘要:【目的】晚三叠世是中生代羌塘盆地演化的关键时期,但前人对盆地上三叠统的沉积学研究相对薄弱,不利于进一步认识晚三叠世沉积演化过程及预测源—储分布。【方法】在剖面实测基础上,结合薄片观察、砂岩粒度分析及典型沉积构造划分江爱达日那剖面上三叠统甲丕拉组、波里拉组及巴贡组沉积相,并建立盆地中部晚三叠世沉积演化模式;另外,结合全岩及黏土矿物、物性及总有机碳(TOC)含量初步评价研究区源-储特征。【结果】(1)...
湘西民乐地区大塘坡组锰矿沉积氧化还原条件——来自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约束————作者:王勇;文春华;谭静强;曹创华;丁永刚;曾广乾;王灵珏;谢文泉;黄乐清;
摘要:【目的】湘西地区广泛发育新元古代海相沉积型锰矿床,深入研究这些锰矿的沉积氧化还原条件有助于揭示其成矿机理,约束成矿期海洋锰循环过程,为区域成矿潜力评估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对湘西民乐地区南华系大塘坡组的16件不同品位锰矿样品开展了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和无机碳同位素分析。【结果】矿物学和碳同位素分析显示:高品位(MnO>20%)和中等品位(10% 毛乌素沙漠南部古今沙丘微量元素对比分析————作者:陈碧珊;徐榆婷;廖正旭;招佳彤;邓家怡;牛东风; 摘要:【目的】毛乌素沙漠南部古今沙丘微量元素记录了它们风化、搬运和沉积过程的环境信息,对其进行探讨旨在深入了解该区沉积物来源及气候环境。【方法】采集毛乌素沙漠南部现代沙丘与古沙丘样品,分析磷(P)、铅(Pb)和铷(Rb)等14种微量元素含量特征和相关性,探讨不同类型沙丘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1)古今沙丘微量元素以Ba、Sr、P元素为主,As、Nb、Cu三种微量元素含量较低,其分布规...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太原组碎屑物质来源与古地理重建————作者:马贤成;刘磊;王志伟;胡爱平;虎建玲;胡琮;王峰;李丹;张成弓;付斯一;陈洪德; 摘要:【目的】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太原组具有厚度大分布广、油气资源类型丰富等特征,展现出巨大的勘探潜力。目前,对该地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盆地东部,而西部地区由于构造格局与沉积演化的复杂多变,对太原组的勘探和研究亟待深入探讨。【方法】鉴于此,采用野外露头观察、钻井样品采集,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综合运用碎屑锆石U-Pb定年、古流向分析等物源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太原组碎屑物质来源、构造背景及古地理格局进行了... 川北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沉积环境及有机质富集机理——以广元程家坝剖面为例————作者:王佳乐;戎佳;刘自亮;高波;张明何;刘慧萍;杨琪航;游浪; 摘要:【目的】四川盆地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气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深入揭示其沉积环境特征对筇竹寺组页岩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川北地区程家坝剖面筇竹寺组页岩层系为研究对象,基于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开展全岩矿物X衍射、地球化学分析,优选特征元素和比值参数,揭示川北地区筇竹寺组富有机质页岩的沉积古环境及条件。【结果】(1)筇竹寺组筇一段、筇二段岩性主要为灰黑色—黑色泥岩和粉砂质泥岩,发育硅质岩相和... 三角洲水道—朵体体系演化机制及沉积模式——基于Doseo盆地东部凹陷白垩系沉积特征物理模拟实验————作者:周行天;张春生; 摘要:【目的】三角洲沉积体系有利砂体分布规律是油气勘探的理论基础,传统的朵体分类法和微相分析方法在揭示水道—朵体体系演化机制方面存在局限性,制约了朵体形态学及砂体连通性研究的深入。【方法】以Doseo盆地东部凹陷白垩系三角洲为原型,采用具备活动底板的沉积水槽开展物理模拟实验,通过获取时间序列高清影像和砂体形态数据,结合新的朵体分类法,进而建立有效的区域沉积模式。【结果】(1)水道与朵体之间始终存在叠加与... 渤海海峡限制性地形对现代沉积体系分布的控制————作者:黄于婷;单新;石学法;乔淑卿;徐笑梅;潘海东;蓝涛;高建华; 摘要:【目的】海峡周边发育一系列与其限制性地形相关的沉积体系,具有独特的沉积相特征和分布规律。现有研究多聚焦宽度较小的海峡(小于50 km),其沉积作用以潮流为主。然而,随着海峡宽度增加,水动力过程更为复杂,沉积过程有待揭示。【方法】本研究以渤海海峡(浅水海峡,宽度106 km)为研究对象,基于大量表层沉积物粒度数据、四条浅地层剖面以及区域海洋动力模型(模拟2020年12月—2021年2月冬季流场),分... 松嫩平原罗家窝棚组黏土矿物特征及其气候意义————作者:赵薇;孟杰;谢远云;李本仙;迟云平;孙磊;魏振宇;刘海金;汪烨辉;吴鹏; 摘要:【目的】罗家窝棚组是松嫩平原东南缘下更新统的一套紫红色砂砾石堆积地层,针对该地层开展黏土矿物分析有利于深入理解该区域古气候特征,明确其地层时代。【方法】对罗家窝棚组开展全岩地球化学、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等分析,揭示该地层黏土矿物组成及转化特征,与黄土高原红黏土层的黏土矿物组成进行对比。【结果】罗家窝棚组黏土矿物组成以高岭石为主... 细粒沉积岩物质来源及成因研究现状————作者:刘旭东;彭军;许天宇;王豪楠; 摘要:【意义】细粒沉积岩物质来源研究作为细粒沉积岩“源—汇”系统理论中的首要环节,对恢复古环境、理解细粒沉积岩形成机理和预测非常规油气资源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细粒沉积岩具有物质组成粒度较小、成分复杂、观察研究难度大的特点,且不同物质成分对应多样的物质来源和成因。纵观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目前仍旧缺乏针对细粒沉积物质来源及成因研究成果的系统性梳理和归纳总结。【进展】综合当前研究成果,将细粒沉积岩的物质来源... 泥炭(成煤)沼泽古野火记录及碳循环效应————作者:高爽;李勇;刘乐;王华建; 摘要:【意义】泥炭沼泽作为古野火事件和古气候信息的沉积载体,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系统梳理泥炭沼泽野火类型,结合燃烧产物木炭等明确野火产物相关学术术语,讨论泥炭沼泽野火的碳源和碳汇效应,为深时碳循环研究提供借鉴。【进展】野火产物木炭,近似等同于煤中惰质体,是植物不完全燃烧残留体,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碳储,木炭也能够提供千年至亿年地质历史中野火活动记录。木炭物质组成(如多糖和木质素)和微观结构(如细... 鄂尔多斯盆地Toarcian大洋缺氧事件时期菱铁矿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作者:陈杨;金鑫;黄一舟;张云望;陈俞超;王琴;时志强; 摘要:【目的】在海相托阿尔期大洋缺氧事件(Toarcian Oceanic Anoxic Event,T-OAE)地层中,大量菱铁矿的形成被认为与该事件时期低硫酸盐浓度以及内陆铁的供应增加有关。在同期的湖相地层中也发育丰富的菱铁矿;然而,关于湖相菱铁矿的成因机制及其与T-OAE之间的联系尚未有研究。因此,探究湖相菱铁矿的形成机制对认识T-OAE时期湖泊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对湖相安... 细粒沉积物搬运机理研究进展————作者:许天宇;彭军;刘旭东;王豪楠; 摘要:【意义】细粒沉积物搬运机理研究是细粒沉积物“源—汇”系统理论中的重要一环,对恢复沉积环境、理解细粒沉积物分布和预测非常规油气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细粒沉积物粒度细小,不便观察,且搬运方式多样,不同搬运方式对应多种沉积构造,因此,细粒沉积物搬运机理的研究进展缓慢。纵观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目前还缺乏针对细粒沉积物搬运机理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进展】综合当前的研究成果,系统梳理了细粒沉积物的搬... 川中高石梯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不同岩性的孔隙演化差异————作者:屈海洲;陈泓宇;徐伟;徐会林;张兴宇;汪周华; 摘要:【目的】川中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滩相白云岩储层显示出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但对成岩序列、孔隙演化系统性地探讨相对薄弱。【方法】综合岩心、薄片、阴极发光观察以及图像识别等技术,研究了栖霞组的岩石学特征及孔隙成因,明确了各岩性之间成岩作用差异及相应的孔隙演化。【结果】高石梯地区栖霞组有泥晶灰岩、泥晶颗粒灰岩、亮晶颗粒灰岩和残余颗粒白云岩四种岩类,发育粒间溶孔、粒内溶孔、裂缝和孔洞等孔隙类型,有效孔隙主要发... 爱沙尼亚油页岩富黏球形藻干酪根快速连续分步热解研究————作者:敖添;孟宪新;卢鸿;张志荣;彭平安; 摘要:【目的】富黏球形藻(Gloeocapsomorpha Prisca, G. prisca)的奥陶系Kukersite型油页岩在全球古生界范围内是一套重要的烃源岩,但是中国仅在塔里木盆地获得零星的检出和报道,因此,快速鉴定G. prisca是否存在于烃源岩中是一项亟需开展的地球化学工作。【方法】为此,对爱沙尼亚油页岩样品的干酪根进行了快速连续分步热解实验,在360 ℃~610 ℃范围内以50 ℃为间... 不同潮差影响的陆架三角洲沉积模式——基于Delft 3D数值模拟的启示————作者:徐嘉毅;刘丽;葛家旺;赵晓明; 摘要:【目的】潮汐营力对海洋陆架三角洲形态规模及分支河道的发育演化具有重要影响,不同幅度的潮差对陆架三角洲坝体及分支河道定量控制机理是当前热点科学问题。【方法】采用单因素控制的方法,基于Delft 3D水动力模拟软件设置无、小、中、大潮差等四组对照组,分析不同潮差控制下陆架三角洲关键地质体的演化规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无潮汐作用影响时,分支河道的下切深度和宽度随着流动距离增加逐渐减少;而在加入潮汐... 硅质碎屑—碳酸盐混合沉积:进展与分类新启示————作者:穆财能;周荟佳;陈安清;侯明才; 摘要:【意义】碎屑—碳酸盐组分的混合沉积研究能指示古气候、古环境、物源供给、海/湖平面升降,更因与矿产、油气资源息息相关而越来越受到重视。【进展】混合沉积主要可分为成分混合(狭义)与结构混合(广义)。混积岩作为混合沉积产物,以往的分类方案主要有四分法、三分法、两分法,但受限于黏土组分是否应参与混积岩的划分一直存在争议。文章提供一个混积岩分类新思路,尝试解决组分参与划分问题,可为混合沉积研究多提供一项选择...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