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古地理学报是地学类学术性期刊(季刊),主要刊登国内外古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或相关学术领域的文章,如岩相古地理学、生物古地理学、构造古地理学、层序地层学及古地理学、第四纪古地理学、人类历史时期古地理学、古今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沉积学、沉积环境、沉积相、古生态、古构造、古地貌、古气候、古水文、古岩溶、古土壤、古地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等学科和学术领域的科研成果的论文,以及以这些学科或学术领域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论述石油、天然气、煤炭、水、化工材料、建筑材料、其他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的预测、勘探、开发和环境等方面的论文。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
优秀编辑质量奖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有岩相古地理学及沉积学、生物古地理学及古生态学、构造古地理学及古构造学、第四纪古地理学、人类历史时期古地理学、地球化学及沉积环境、古气候、古水文、古土壤、古岩溶、古今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古地理及矿产资源、新技术及新方法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热水沉积作用的研究历史、现状及展望 钟大康,姜振昌,郭强,孙海涛,Zhong Dakang,Jiang Zhenchang,Guo Qiang,Sun Haitao
湖南慈利溪口剖面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碳酸盐岩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危凯,李旭兵,刘安,李继涛,白云山,周鹏,陈孝红,Wei Kai,Li Xubing,Liu An,Li Jitao,Bai Yunshan,Zhou Peng,Chen Xiaohong
川北元坝气田二叠系长兴组白云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余新亚,李平平,邹华耀,王广伟,张毅,Yu Xinya,Li Pingping,Zou Huayao,Wang Guangwei,Zhang Yi
川北早寒武世碳酸盐岩台缘斜坡沉积特征及变形构造形成机制探讨 沈骋,谭秀成,李凌,施开兰,苏成鹏,连承波,黎虹玮,肖笛,Shen Cheng,Tan Xiucheng,Li Ling,Shi Kailan,Su Chengpeng,Lian Chengbo,Li Hongwei,Xiao Di
川东及其周缘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沉积相 任影,钟大康,高崇龙,党录瑞,彭平,陈卫东,毛亚坤,胡小林,Ren Ying,Zhong Dakang,Gao Chonglong,Dang Lurui,Peng Ping,Chen Weidong,Mao Yakun,Hu Xiaolin
四川盆地磨溪-高石梯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颗粒滩特征及分布规律 金民东,谭秀成,李凌,曾伟,连承波,罗冰,山述娇,周涛,Jin Mindong,Tan Xiucheng,Li Ling,Zeng Wei,Lian Chengbo,Luo Bing,Shan Shujiao,Zhou Tao
《古地理学报》2010-2014年发表文章下载率前30名
内蒙古林西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沉积环境与演变 翟大兴,张永生,田树刚,吴非蒙,邢恩袁,王猛,施立志,王卓卓,Zhai Daxing,Zhang Yongsheng,Tian Shugang,Wu Feimeng,Xing Enyuan,Wang Meng,Shi Lizhi,Wang Zhuozhuo
科技核心期刊征稿范文:如何提高化工分析实验技能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步开始关注化工生产企业的发展进程。在我国的化工生产中,化工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对我国的化工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化工企业内,利用化工生产过程的分析结果,对化工生产的总体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给化工企业进行决策提供有利的条件,能够采取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从而提高化工企业的总体生产效率和取得的社会利益,就是所谓的化工分析。本文阐述了化工分析的内涵,提出了几点提高化工分析实验技能的对策。
关键词:化工生产,分析结果,效率,实验技能,认识,对策
化工分析这一项工作涉及到了许许多多个领域的相关知识,和很多方面都有关联,是一个相对比较系统、比较复杂的工作。在我国,化工分析的起步相对较晚,在很多相关的工作中还是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化工分析的实验技能比较落后。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化工分析的作用,就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以及相关技术的支持,针对性的解决化工分析实验技能落后这一问题,从而带动整个化工企业的飞速发展。本文介绍了化工分析的相关内容,并且从提高化工分析的实验技能出发,给出了相关的对策。
古地理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三段构造-沉积格局————作者:何宇;丁一;张新;李智武;张自力;兰才俊;宋金民;陈荣庆;张盼盼;刘树根;
摘要:四川盆地灯影组三段岩相及沉积相展布尚存争议,不利于深入理解该时期的构造格局及油气勘探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在此背景下,对四川盆地灯三段多个野外剖面和钻井进行详细研究,共识别出深水陆棚、浅水陆棚、滨岸3种沉积环境。其中,深水陆棚相为静水环境,主要发育泥页岩;浅水陆棚相主要受风暴浪和回流作用影响,以砂岩、粉砂岩和混积岩为主,常见丘状交错层理、粒序层理及冲刷面等风暴成因构造;滨岸相带受控于波浪和潮汐作用,以...
云南曲靖中泥盆统海口组两种石松类植物及其演化和古地理意义————作者:郑高峰;王嘉树;李炳鑫;刘乐;薛进庄;
摘要:云南曲靖中泥盆统海口组中的植物化石是南方植物区系的典型代表,植物组合以石松类为主,兼具大量的地方性特色植物,被称为海口植物群或西冲植物群。文中基于云南曲靖中泥盆统海口组的植物化石新材料,识别出2种石松类:Lepidodendropsis zhanyiense Zheng,Wang,Li,Liu et Xue sp.nov.(沾益拟鳞木,新种)和Minarodendron cathaysiense(...
断陷湖盆细粒沉积特征研究:以南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为例————作者:朱颜;
摘要:南阳凹陷是中国东部典型的陆相断陷淡水湖盆,牛三门次凹为南阳凹陷东南部的一个次级凹陷,在古近系核桃园组发育厚层细粒沉积岩。核桃园组自上而下可以分为核一段、核二段、核三段,通过对岩心样品开展薄片、扫描电镜、矿物组分以及地球化学参数等实验分析,明确了细粒沉积岩相类型,揭示了核桃园组沉积环境,划分了A、B、C、D这4个演化阶段。结果表明:(1)核二段Ⅲ亚段—核三段Ⅰ亚段沉积环境以半深湖至深湖为主,古盐度整...
四川盆地高石梯地区龙王庙组准层序微相组合及其孔隙成因差异性分析————作者:屈海洲;田伟;杨东凡;周刚;张兴宇;何溥为;张云峰;
摘要:四川盆地高石梯地区第二统龙王庙组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但其内部不同滩体孔隙差异性研究仍有不足。基于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认为龙王庙组准层序中发育由不同类型滩体组成的4种微相组合,分别为砂屑滩—鲕粒滩型、滩间海—砂屑滩型、砂屑滩—云坪型、中—高能砂屑滩型。这4种微相组合在不同成岩阶段的成岩作用存在明显差异,且主要体现在各微相组合的上部岩石中:砂屑滩—鲕粒滩型上部主要发育受大气淡水溶蚀影响的粒间溶孔,面孔...
四川盆地中二叠世茅口期构造-沉积分异与峨眉山地幔柱活动的耦合关系————作者:袁海锋;张本健;匡明志;张玺华;李文杰;彭瀚霖;陈聪;肖钦仁;王涛;王炳森;山述娇;李天军;袁浩;
摘要:四川盆地茅口组二段滩相白云岩储集层近期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发现,而该滩相白云岩的分布主要受茅口期沉积演化和构造-沉积分异的动力学背景控制。本研究综合野外露头、钻录测井以及牙形刺化石等资料,梳理川中—川北地区茅口组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的对应关系,讨论峨眉山地幔柱活动与茅口期沉积演化的耦合关系,限定构造-沉积分异时间。研究认为:(1)峨眉山地幔柱火山喷发前的地壳隆升控制了茅一段—茅二下亚段沉积期南西高、北...
古地理学与新质生产力关系探析————作者:李新坡;郑秀娟;鲍志东;
摘要:新质生产力概念自提出以来得到多个学科从不同角度的阐释,它与基础学科的古地理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数智时代下,新质生产力与古地理学的发展具有双向驱动作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古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古地理学研究服务于紧缺性矿产资源调查,在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等方面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进步提供支持;通过古地理大数据的整合、分析和应用,提高地质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同时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
基于中国传统时间观的地球演化史模型————作者:黎念青;
摘要:根据中国传统的干支纪时和六十甲子纪年法以及传统医学中的3600年周期学说,演绎出21.6万年、1296万年、7.776亿年及466.56亿年旋回,将466.56亿年假定为宇宙的生命周期。结合最新科学进展,将宇宙诞生时间确定为138.1536亿年,将太阳系和地球的年龄确定为45.7488亿年。根据十天干,将宇宙生命周期分为10个46.656亿年旋回。在此基础上,首先,用六十甲子分析法,按照46.65...
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碱湖沉积物中甾类化合物分布:古环境及生源意义————作者:王东勇;陈践发;李美俊;王文强;肖洪;邹贤利;孙彪;秦慧强;
摘要:碱湖相烃源岩中有机质来源复杂,会形成丰富且复杂的甾类化合物。通过对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17件代表性碱湖沉积物进行气相色谱—质谱与单体烃同位素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详细分析了其中丰富的甾烷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并讨论了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风城组沉积物中含有极低丰度的C27规则甾烷和极高丰度的C28和C29规则甾烷,这可能是由于沉积物...
征稿简则
摘要:<正>《古地理学报》是地学类学术性期刊(双月刊),主要刊登国内外古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或相关学术领域的文章,包括岩相古地理学、生物古地理学、构造古地理学、层序地层学及古地理学、第四纪古地理学、人类历史时期古地理学、古今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沉积学、沉积环境、沉积相、古生态、古构造、古地貌、古气候、古水文、古岩溶、古土壤、古地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等学科和学术领域的科研成果的论文,以及以这些学科或学术领域的...
黔西古陆相沉积型稀土资源成矿特征与潜力————作者:罗香建;覃英;龚大兴;卢树藩;陈武;黄庆;王彪;田恩源;符宏斌;盘应娟;
摘要:贵州西部(黔西)稀土含矿岩系广泛出露于峨眉山玄武岩组(P2-3em)与上覆上二叠统宣威组(P3x)/龙潭组(P3l)接触不整合界面上,地理分布在赫章—六盘水—盘州一线以西。沉积环境整体属于陆相冲积平原相,稀土矿主要形成于物源补给充分的陆相山前湖泊相环境。矿体主要产于含矿岩系中部高岭石伊利石层段,矿体厚0.55~2.83 m,平均厚1...
遗迹学研究进展与前沿:第5届国际遗迹学大会综述————作者:李妲;宋慧波;张立军;牛永斌;王敏;代明月;
摘要:第5届国际遗迹学大会于2024年4月14日至19日在巴西佛罗里亚诺波利斯顺利召开。此次会议共收集摘要128篇,结合口头报告、展板、野外地质考察及专题讨论等,认为遗迹学研究的新进展及其应用主要集中于5个方面:(1)基于遗迹化石的精细研究及遗迹相分析、生物造迹行为的探究,来恢复古环境和古生态;(2)多学科交叉的遗迹化石定量分析;(3)南美洲等地区四足动物及恐龙脚印的研究;(4)生物扰动对油气储集层的改...
早二叠世华北东部古野火活动及全球记录————作者:吕大炜;姜东旭;张之辉;杜文旭;李泽宽;王洛静;郑桂波;王冰;李俊林;
摘要:随着全球持续变暖,野火发生频率和范围显著加剧。为深入理解气候变化与野火之间相互作用,研究地质历史时期野火活动发生规律尤为重要。二叠纪是从冰室气候到温室气候时期转变的关键阶段,尽管大量研究广泛报道了二叠纪野火活动证据,但关于早二叠世野火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尚不明确。本研究首次发现华北东部下二叠统太原组和山西组中存在大量化石木炭,表明当时野火活动频繁发生。化石木炭反射率为0.61%...
干旱型分支河流体系朵体构型及沉积特征:水槽沉积模拟实验研究————作者:夏雨;王俊辉;向显鹏;马福康;叶慧如;何一鸣;张伟;
摘要:干旱型分支河流体系规模较大、砂体发育,可形成大规模油气储集层,是国内外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领域。文中以干旱型分支河流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水槽沉积模拟实验研究了其动态演化过程、沉积特征及内部构型样式。研究表明:在干旱型分支河流体系中,朵体是基本的沉积单元,其沉积演化在整个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占据核心地位。根据形成过程,可以将朵体划分为侧积型、摆动型、加积型3种类型,其构型特征在剖面上分别呈侧向、无序和...
川南地区茅口组一段储集空间定量表征————作者:尤东华;张力钰;李蓉;宋晓波;俞凌杰;周凌方;蒋小琼;
摘要:四川盆地茅口组一段是重要的勘探领域,其以源储一体的泥质碳酸盐岩为典型特征,相关不同类型孔隙发育程度是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通过川南地区3口钻井取心段60件样品的孔隙度测定、全岩矿物X衍射分析、总有机碳含量分析与部分样品的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定性观察,开展不同类型孔隙相对贡献的定性与定量储层表征并讨论相关关系及控制因素对孔隙发育的影响。定量结果显示GS1、JH1井样本以有机质相关孔隙为主,而TY1井样本...
河西走廊叠合盆地砂岩储集层成岩演化及控储因素:以雅布赖盆地侏罗系新河组为例————作者:冯双奇;季汉成;陈亮;蒋雪桂;向鹏飞;史燕青;刘颖;李玲;
摘要:河西走廊地区中生代叠合盆地构造演化复杂,沉积体系多变,地层经历了多期埋藏和构造抬升,储集层成岩蚀变多样、非均质性强,因此研究储集层成岩演化特征及相关的沉积—成岩控储作用对油气勘探至关重要。综合岩心观察描述、岩石薄片鉴定和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地球化学测试等分析手段,明确了雅布赖盆地中侏罗统新河组下段的储集层成岩特征以及成岩演化序列,深入分析了沉积—成岩对储集层质量的控制。研究表明:目的层主要发育辫状...
准噶尔盆地南缘晚侏罗世风成——冲积沉积特征及古环境恢复————作者:关旭同;王国荣;孙潇;张亚楠;初亚男;任楚梵;吴朝东;
摘要:中亚地区晚侏罗世气候干旱化,针对准噶尔盆地的风成沉积是否存在观点不一,为探究该问题,作者对准噶尔盆地南缘上侏罗统进行了详细的沉积学考察,发现喀拉扎组风成沉积位于侏罗纪—白垩纪不整合面之下。沉积记录范围东西向可达100 km,最厚处约250 m,建功煤矿剖面的风成沉积砂体厚度十余米,受到多期砾质辫状河的冲刷。风成沙具有较好的成分和结构成熟度,以跳跃组分为主。风成沙丘具有大型高角度交错层理和反粒序层理...
闽西仙云洞高分辨率石笋记录的东亚夏季风CIS-8事件及亚旋回特征————作者:刘行;邱万银;董文玉;李月;蔡炳贵;姜修洋;
摘要:基于福建仙云洞石笋(XY2-10)的9个高精度230Th年龄和442个氧同位素数据,重建了38.20—36.10 ka B.P.平均分辨率达5 yr的东亚夏季风(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EASM)强度演变历史。福建仙云洞石笋δ18O值在CIS-8 (Chinese Interstadial 8)时期整体呈现出稳定的偏负特征,与...
碳酸盐岩岩心图像生物扰动强度智能识别方法研究————作者:芦碧波;何佳康;牛永斌;沈文啟;姚康为;
摘要:生物扰动是(古)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在沉积物表面或内部形成的各种沉积结构或沉积构造,在分析沉积地层古环境、预测其分布规律、评价烃源岩生烃能力和盖层封堵能力、揭示(古)生物对油气储集层的改造机制和改造效应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传统生物扰动强度分析主要依靠人工识别后对照生物扰动指数图版进行半定量划分,因此受主观因素影响大,执行效率低且结果容易产生较大误差。文中通过引入EMA (Efficient Mul...
砾石质曲流河探地雷达相刻画及沉积模式研究————作者:韩海波;姚宗全;王威;德勒恰提·加娜塔依;谢宗瑞;汪勇;杨帆;赵文硕;
摘要:曲流河砂体横向变化快,砂体内部构型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利用探地雷达(GPR),以平-剖结合的思路对新疆呼图壁河与额尔齐斯河砾石质曲流河段进行沉积模式研究,并综合现代沉积、无人机与遥感影像对GPR剖面进行解释。识别出4种GPR相:连续的亚平行低-中振幅反射、连续的顶平底凸型低-中振幅反射、连续倾斜中-高振幅反射以及不连续倾斜高振幅反射,分别对应河漫滩、废弃河道、点坝、滞留沉积4种沉积微相。通过总结砾...
扬子地块东南缘寒武纪早期黑色页岩容矿的镍钼多金属矿床中黄铁矿原位硫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作者:侯炳辰;徐林刚;付勇;
摘要:扬子地块东南缘寒武系下部黑色页岩容矿的镍钼多金属矿在全球范围内颇具特色,但其成矿过程长期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识别出3种不同类型的黄铁矿。沉积—成岩早期形成的草莓状黄铁矿(Py1)与钼硫碳集合体(MoSC)和胶状针镍矿共生,黄铁矿原位硫同位素组成δ34SV-CDT在-12.55‰~10.53‰之间(平均值为-3.38‰,n=25),其硫...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国家级《今日工程机械》
- 省级中国自行车
- 南大核心城市问题
- 北大核心《中国烟草学报》
- 省级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国家级《东方电气评论》
- 省级《东南亚南亚信息》
- 北大核心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北大核心《模具技术》
- 省级《同煤科技》
- 国家级人类环境杂志
- 国家级《纤维复合材料》
- 北大核心《工程塑料应用》
- 北大核心热固性树脂
- 北大核心《煤矿机械》
- 省级机械工程师
- 省级表面活性剂工业
- 北大核心《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 北大核心《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 省级《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中国公路学报》
- 省级《建筑施工》
- 国家级《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
- 省级家居主张
- 省级软件
- 省级广州环境科学
- 北大核心《油田化学》
- 学报《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省级《质量指南》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