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学报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发光学报

《发光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22-1116/O4
国际标准刊号:1000-7032
主办单位: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会;中科院长春光机所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查看发光学报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动力学与控制学报》工程科技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物理化学学报》工程师职称论文

  【杂志简介】

  《发光学报》创刊于1980年,是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会、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主办的,以发光学、凝聚态物质中的激发态过程为专业方向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发光学报》由徐叙瑢院士和范希武研究员担任名誉主编,申德振研究员担任主编。编辑部拥有编辑3人,他们全部拥有大学毕业文凭和高级职称的人员。《发光学报》的任务是反映本学科专业领域的科研和技术成就,及时报道国内、外的学术动态,开展学术讨论和交流,提高从事本学科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为提高我国该学科的学术水平服务。本刊的读者对象是从事上述领域科研和生产的专业科技人员和相关大专院校师生。2009年《发光学报》的影响因子:1.12。

  主要学术专题包括:激发态过程的一般问题;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辉光、阴极射线和等离子体发光;高能粒子和闪烁晶体;太阳能电池以及半导体材料的光电特性;生物材料的光学特性;非线性光学和集成光学;绿色照明工程等。本刊除设有“研究论文”栏目外,还开辟了“研究快报”和“研究简报”专栏,以供广大作者尽快刊登报道上述研究领域的最新结果和进展。本刊的读者对象是从事上述领域科研和生产的专业人员。

  本刊除设有“研究论文”栏目外,还开辟了“研究快报”和“研究简报”专栏,供广大作者尽快刊登报道上述研究领域重要的最新结果和进展。欢迎广大研究人员光临我们的网站并投稿!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2000年获中科院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2001年首批进入期刊方阵

  2004年被选入中国科技期刊精品库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研究快报、简讯。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兼具磁共振响应的碳量子点光致发光材料的构筑和性能 任先艳,刘丽华,李瑜,REN Xian-yan,LIU Li-hua,LI Yu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Sm3+掺杂TiO2下转换光阳极的制备及性能 秦艺颖,胡志强,张普涛,郝洪顺,聂铭歧,刘贵山,QIN Yi-ying,HU Zhi-qiang,ZHANG Pu-tao,HAO Hong-shun,NIE Ming-qi,LIU Gui-shan

  2,7-二辛基[1]苯并噻吩并[3,2-b]苯并噻吩(C8-BTBT)与MoS2界面的能级匹配与薄膜生长 吕路,牛冬梅,谢海鹏,曹宁通,高永立,LYU Lu,NIU Dong-mei,XIE Hai-peng,CAO Ning-tong,Gao Yong-li

  YVO4:Eu3+@SiO2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刘利娜,张东梅,张永胜,臧春和,唐春娟,LIU Li-na,ZHANG Dong-mei,ZHANG Yong-sheng,ZANG Chun-he,TANG Chun-juan

  Ni/SnO2复合薄膜的制备与光电性能 何瑞英,魏长平,王国栋,伞靖,彭春佳,HE Rui-ying,WEI Chang-ping,WANG Guo-dong,SAN Jing,PENG Chun-jia

  Gd3+,Tm3+和Yb3+掺杂的Y2 O3微晶中Gd3+离子的紫外上转换发光及其增强的研究 张鹏,李大光,刘世虎,王丽丽,ZHANG Peng,LI Da-guang,LIU Shi-hu,WANG Li-li

  碳量子点负载TiO2纳米棒阵列的光电化学性能 石鑫,徐建萍,李霖霖,王昶,李岚,SHI Xin,XU Jian-ping,LI Lin-lin,WANG Chang,LI Lan

  氧化镓薄膜的制备及其日盲紫外探测性能研究 刘浩,邓宏,韦敏,于永斌,陈文宇,LIU Hao,DENG Hong,WEI Min,YU Yong-bin,CHEN Wen-yu

  氟化钇电子注入层对OLED器件性能的影响 张镭,郑宣明,林杰,刘星元,ZHANG Lei,ZHENG Xuan-ming,LIN Jie,LIU Xing-yuan

  基于载流子平衡的效率及亮度提高的有机蓝光器件 穆晓龄,曲加伟,郭永林,梁续旭,赵毅,MU Xiao-ling,QU Jia-wei,GUO Yong-lin,LIANG Xu-xu,ZHAO Yi

  电子科技论文发表:基于粒子滤波的OFDM载波频偏和信道联合估计

  摘 要: 一种基于粒子滤波(PF)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在慢衰落瑞利信道下联合信道估计和载波恢复的新方法被提出。该算法适用于多径时变信道模型以及等效离散时间信道模型。算法引入了在非线性系统参数估计和跟踪领域上十分有效的PF方法,将Kaman滤波与序贯蒙特卡罗采样(SMCS)相结合来估计信道衰落系数以及载波频偏(CFO)的后验概率密度,从而通过计算得到信道的响应函数,并在此基础上,利用MMSE均衡器消除码间串扰(ICI),进行码元估计。仿真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 电子科技论文发表,正交频分复用,信道估计,时延,载波频偏,粒子滤波

  发光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p型MgZnOS透明导电薄膜及其p-n结型自驱动紫外光电探测器研究————作者:郭紫曼;汪洋;刘洋;张腾;陈剑;卢寅梅;何云斌;

摘要:针对纯Zn O半导体的p型掺杂难题,提出采用阴(S2-)阳(Mg2+)离子复合取代、协同调控Zn O合金电子能带结构基础上,进行N受主掺杂的新思路,并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成功制备了N掺杂p型透明导电Mg Zn OS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光谱、霍尔效应、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二次离子质谱测试分析了薄膜的晶体结构、光电学性质及化学组分。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Mg...

从单晶MgZnO到非晶Ga2O3:深紫外光电探测器的发展和选择————作者:梁会力;朱锐;杜小龙;梅增霞;

摘要:宽带隙半导体在研制无滤光片紧凑型日盲紫外探测器方面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本文结合本团队在分子束外延Mg Zn O单晶薄膜和磁控溅射非晶Ga2O3薄膜以及相应日盲紫外探测器的研究经验,综述了以Mg Zn O和非晶Ga2O3为代表的宽带隙氧化物半导体深紫外探测器研究进展,发现非晶Ga2O

ZnO强耦合微腔中的激子极化激元————作者:朱海;王亚琪;王润晨;董君行;

摘要:ZnO高达60 meV的激子束缚能使其激子能在室温甚至更高温度下稳定存在,这使得基于ZnO强耦合微腔的激子极化激元器件可以突破传统半导体的低温实验条件限制,是近十年来研究者所青睐的激子极化激元研究材料。本文介绍了ZnO主要的半导体微腔结构,并聚焦于近年来报道的ZnO强耦合微腔及激子极化激元的相关现象,包括极化激元激光、参量散射以及量子态调控特性,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稀土掺杂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研究进展————作者:黄湘兰;彭俊彪;

摘要: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Metal oxide thin film transistors, MOTFTs)因其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较好的电学稳定性,在大尺寸发光显示驱动背板应用方面极具潜力。此外,MOTFTs与非晶硅薄膜晶体管的制备工艺兼容,制造成本较低,具有较大市场竞争优势。然而,衡量MOTFTs性能的两个关键指标——迁移率和稳定性之间的矛盾限制了其高端显示应用。因此,开发高迁移率兼具高稳定...

高效钙钛矿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挑战和优化(英文)————作者:李梦娇;王晔;王亚坤;廖良生;

摘要:钙钛矿量子点发光二极管(Pe-QLEDs)由于其窄半峰宽和高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而在显示和照明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尽管其性能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依然面临缺陷、离子迁移等诸多挑战,影响了其长期稳定性和工作效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配体工程、界面钝化、自组装策略等优化手段正在被广泛研究。本综述主要从钙钛矿量子点的合成、挑战和优化三个方面进行描述,这对实现高性能和稳定PeQLEDs的商业化和大...

上转换纳米颗粒的手性构建方法及应用进展————作者:吴佳航;杨宇涵;卢扬;赵栩;刘晓敏;

摘要:如果一个物体(或分子)与其镜像无法通过旋转或平移完全重合,则称其为手性物体(或分子)。手性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基本特征。手性材料具备圆二色性(CD)、圆偏振发光(CPL)等独特的光学性质,在光催化、生物传感、光学器件等多个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光子上转换(UC)是指吸收多个低能量光子并发射一个高能量光子,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UCNPs)可以通过稀土离子间的能级跃迁实现光子上转换。结合光子上转换的...

光辅助非水系锂氧气电池:光电阴极的制备与展望(英文)————作者:薛志超;蒋四海;茹颖懿;李洁;李强;孙红;

摘要:在过去几年里,光辅助锂氧气电池(LOBs)一直是一个突出且不断发展的领域。然而,由于存在氧还原反应(ORR)和析氧反应(OER)缓慢、充放电过电位较大、循环寿命不稳定等问题,导致能量效率较低,从而限制了其商业化应用。光电阴极材料的合理设计和合成是解决光辅助LOBs系统存在的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光辅助LOBs光电阴极材料的设计和制备的研究进展。首先,概述了光辅助LOBs的基本原理和反...

基于N-苯基马来酰亚胺改性的量子点光刻胶制备色转换像素化薄膜————作者:蒋博瑞;宋博翔;陈恩果;罗家俊;唐江;

摘要:光刻法是一种制备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ED)像素化色转换薄膜的可靠方案,但存在量子点与光刻胶兼容性的难题。本文开发了一种通过N-苯基马来酰亚胺(NPMI)侧链改性的丙烯酸树脂制备兼容量子点的光刻胶,侧链基团上C==O键能与量子点形成配位键从而钝化表面缺陷,并提高量子点分散性,使光刻胶溶液的量子产率(PLQY)达到76.1%(红色)和43.4%(绿色)。最终制备色转换薄膜时钝化效果仍然存在,...

一维ZnO核壳结构的精准构建和光电功能————作者:王潇璇;卢文栋;徐春祥;

摘要:近几十年来,一维氧化锌(ZnO)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光学和电学性质,在发光、探测、传感、催化等众多光电子学领域中展示出非凡的性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兴趣。一维核壳纳米结构不仅可以实现表面修饰和功能材料集成,同时具有径向局域和轴向传输的光学特性以及载流子定向传输的电学特性,从而展示出丰富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对于光电子器件的性能优化和功能拓展等方面的研究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一维ZnO纳米阵...

羧基改性苝酰亚胺与钙离子的络合组装及荧光增强(英文)————作者:顾丹丹;赵浩儒;江晓泽;齐浩含;廖作桂;陈珈;孙宾;

摘要:合成了湾位羧基化的苝酰亚胺衍生物1,7-COOH-PDI-C12(PDI-COOH),并在THF/H2O溶液中与钙离子(Ca2+)结合,观察到独特的荧光增强现象。通过改变不同浓度的水合状态,详细研究了PDI-COOH/Ca2+的组装和荧光行为。基于PDI-COOH/Ca2+的组装形态和化学...

Bi3+激活石榴石蓝青光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作者:邓文杰;王海怡;黄得财;彭家庆;叶信宇;

摘要:蓝青光发光材料在实现荧光粉转换型LED全光谱光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Bi3+掺杂石榴石结构的固溶体发光材料Gd Sr2Sc Mg Ge3O12。通过XRD结构精修、元素分析、光致光谱等表征对材料结构、组成和发光性能进行了全面分析。Gd Sr2Sc Mg Ge...

Sr3AlO4F∶Eu3+,Dy3+,Na+发光材料性能————作者:梁瑞含;赵惠明;张艳吉;李文霞;米晓云;

摘要: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Sr3Al O4F∶Eu3+,Dy3+,Na+红色发光材料。使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光谱仪等设备对Sr3Al O4F∶Eu3+,Dy3+,Na+红...

埋底界面的原位修饰制备高效钙钛矿太阳电池及组件————作者:王瑶;黎伟乐;马梦恩;杨恢东;陈谦;弓箭;刘冲;

摘要:反式钙钛矿太阳电池埋底界面的缺陷是制约太阳电池器件效率和稳定性的重要原因,使用有机小分子钝化界面可以有效减少界面的缺陷,降低载流子的非辐射复合。本文通过将一种钝化材料与自组装空穴传输材料结合,一步实现具有二维钙钛矿材料钝化的埋底界面,实现了效率的提升。最终,经埋底界面钝化,刮涂制备的钙钛矿太阳电池实现了21.42%的能量转换效率。同时,我们还制作了孔径面积为21.5 cm2的...

基于Sb2O3可饱和吸收体的2.8μm被动调Q激光器————作者:张雅馨;陈邱笛;卢思亮;陈言;张沛雄;李真;陈振强;

摘要:提出了一种采用978 nm侧泵的基于氧化锑可饱和吸收体掺铒被动调Q激光器。采用垂直微间距升华法(chemical reaction assisted vertical micro sublimation method,CVMS)成功地将Sb2O3转移到Al2O3衬底上,并对其进行了形貌、结构等性能表征。采用97...

比率荧光碳点对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精准识别与降解————作者:施伟光;孙晓静;邵丹阳;李昌升;董彪;

摘要:以L-色氨酸、叶酸和氯化铜为原料,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水热合成了特异性识别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的铜掺杂碳点(Cu-CDs)。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稳态瞬态荧光光谱等表征方法对碳点结构、HPAM识别机制与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u-CDs的荧光量子产率为60%,具有抗离子干扰特性,特异性识别水中的HPAM。在1~1 000 mg/L范围内,Cu-CDs的比率荧光强度(...

氧空位对非晶InGaZnO基肖特基势垒二极管性能的影响(英文)————作者:贾斌;童晓闻;韩子康;秦明;王立峰;黄晓东;

摘要:整流电路作为交流转换直流的关键组件,在能量收集微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传统硅基或锗基整流二极管因其特殊的制造工艺,阻碍了系统集成。相比之下,金属氧化物二极管凭借其简单的制备技术,在系统集成方面展现出优势。氧化物半导体的氧空位缺陷会对器件的电学性能产生很大影响,因此通过调节氧空位浓度可以有效调控二极管的性能。为优化二极管性能,本研究通过调整溅射过程中的氧气流量,有效调控In Ga Zn O薄膜中的氧...

氧化锌微纳结构紫外发光与激光器件研究进展————作者:刘茂生;王金辉;阚彩侠;施大宁;姜明明;

摘要:氧化锌(ZnO)拥有较宽的直接带隙(3.37 eV)、可观的激子束缚能(60 meV)以及良好的增益特性,这使其成为低维高效纯紫外发光及激光器件的理想材料。目前,基于各种形态的ZnO微腔已经实现了光泵浦激光,但电驱动器件的开发才是其走向实际应用的关键。本文简要回顾了ZnO的基本特性及其微纳结构的常见制备方式,按不同的器件结构梳理了基于ZnO微纳结构的发光和激光器件的主要研究进展。首先,阐述了基于低...

利用叠层结构提高近紫外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致发光效率与稳定性————作者:于宏宇;张宝文;陈平;张勇;

摘要:在过去十年中,近紫外有机发光二极管(NUV-OLEDs)因其具有近紫外光子发射能力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当器件的电致发光波长降至400 nm以下时,如何提升器件的辐射功率成为技术挑战。本研究采用BCPO和TAZ作为NUV发光材料,制备了单层和叠层NUV-OLEDs,并比较了它们的电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叠层器件的性能显著优于单层器件。其中,BCPO单层器件的发光峰位波长为384 nm,近紫...

基于集成氮化硅超表面VCSEL的涡旋光输出————作者:牛昊;王永丽;姜增璇;李川川;魏志鹏;宋国峰;

摘要:集成光子器件技术的最新进展充分满足了市场对于紧凑型、高效光电系统的需求,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光学超表面技术的发展。其中,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与超表面的集成,可生成具有特定波前的矢量光束,极大地增强光电系统的功能性和灵活性。本文设计了基于Si3N4纳米天线阵列超表面的850 nm VCSEL,通过对纳米天线结构参数的调控,实现了超过2π的相位覆盖...

基于可调有源双耦合器环级联复合腔滤波器的2 μm波段单纵模光纤激光器————作者:郭文雅;孙威威;吴胜保;冯亭;延凤平;

摘要: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基于可调有源双耦合器环级联复合腔(Active dual-coupler ring based compound-cavity,ADCR-CC)滤波器的2 μm波段单纵模(Single-longitudinal-mode,SLM)铥钬共掺光纤激光器。将具有可调滤波带宽和透射率的ADCR-CC滤波器与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结合,实现了SLM激...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