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是该领域内全国唯一的专业性刊物,在整个东南亚也是唯一的。她是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四川省物理学会和四川大学联合主办的全国性学术刊物。其主要内容:报导原子与分子物理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理论和实验)、研究简报及综合述评等中文或英文学术论文。1992年,全国共有129种物理学类专业期刊,《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排名为第十四位;1996年定出26种为核心期刊,《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排名为第十四位;2000年定出30种为核心期刊,《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列纯粹物理类核心期刊第5位。
该刊还被国际期刊协会中国分会定为科技类核心期刊,刊登的论文被国外众多著名的刊物索引,部分论文还被SCI索引.根据美国化学学会出版的《ChemicalAbstractsServicesSourceIndexQuarterlyNo.4》,统计结果,1998年度我国(包括台湾地区)共有88种科技期刊进入"CA"千重表,《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名列第28位。根据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中国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被定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文收录,还被《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数字化期刊》等全文收录.自2006年开始,本刊又被《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摘录。日本曾翻译出版了《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目前,《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在国内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该学报曾荣获四川省新闻出版局一级刊物,四川省高校优秀期刊和四川省科委优秀期刊等称号。自创刊以来,有数百名国内外知名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向本刊投稿。投稿单位主要有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武汉物理所,中科院近代物理所,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著名研究所,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国内著名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的辉煌明天,离不开各位专家同行们的支持!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四川省高等学校优秀期刊
四川省科委期刊优秀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研究简讯、综合评述、研究论文。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处理 NaCs 光解离问题的两种方案比较 张彩霞,岳大光,孟庆田,ZHANG Cai-Xia,YUE Da-Guang,MENG Qing-Tian
磷基的几何结构与光电子能谱 吴军,吴庆春,涂宏庆,崔云康,唐春红,WU Jun,WU Qing-Chun,TU Hong-Qing,CUI Yun-Kang,TANG Chun-Hong
ZnO:Fe3+体系局域晶格结构的研究 李菊芬,唐斌,钟水蓉,LI Ju-Fen,TANG Bin,ZHONG Shui-Rong
新型胺类毒品分子的结构、光谱和热力学性质研究 徐友辉,廖先碧,陈自然,XU You-Hui,LIAO Xian-Bi,CHEN Zi-Ran
自辐射场下 CUO 分子光谱研究 谢晶,谢安东,周玲玲,伍冬兰,阮文,罗文浪,XIE Jing,XIE An-Dong,ZHOU Ling-Ling,WU Dong-Lan,RUAN Wen,LUO Wen-Lang
4-二甲基对巯基苯胺吸附于银簇上的光诱导催化偶联反应机理研究 李来才,彭丹,王微,白坤坤,LI Lai-Cai,PENG Dan,WANG Wei,BAI Kun-Kun
LiBr 分子基态光谱常数和分子常数研究 张金平,田凯,李慧,张洋洋,ZHANG Jin-Ping,TIAN Kai,LI Hui,ZHANG Yang-Yang
白藜芦醇顺反异构体及第一三重激发态结构的理论研究 何云清,胡启山,胡文,刘柳斜,HE Yun-Qing,HU Qi-Shan,HU Wen,LIU Liu-Xie
外电场对2-氟-5-溴吡啶分子结构与电子光谱影响的研究 吴学科,张颂,梁冬梅,WU Xue-Ke,ZHANG Song,LIANG Dong-Mei
Cu-Co双金属团簇结构演化及其性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孙凌涛,石东平,SUN Ling-Tao,SHI Dong-Ping
CH3 OH 在 Ga -rich GaAs(001)-(4×2)表面上的吸附与解离:团簇模型的密度泛函计算 刘华成,张建生,于锋,LIU Hua-Cheng,ZHANG Jian-Sheng,YU Feng
第一性原理对XMgn(X=K,Na,n=1-12)团簇结构与性质的研究 伏春平,孙凌涛,程正富,FU Chun-Ping,SUN Ling-Tao,CHENG Zheng-Fu
科技期刊投稿:电力配网系统自动化新技术的应用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电力系统整体水平的持续进步,电力配网系统自动化新技术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从对电力配网系统自动化新技术进行简析入手,对电力配网系统自动化新技术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力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
1 电力配网系统自动化新技术简析
电力配网系统自动化新技术是一项系统性的技术,这主要体现在实现目标、应用范围、技术优越性等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电力配网系统自动化新技术进行了分析。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二维AlN中卤素(F,Cl,Br,I)修饰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作者:莫秋燕;张颂;张泓筠;荆涛;吴家隐;
摘要: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卤素元素(F、Cl、Br、I)修饰二维AlN的电子性质和磁性.研究表明,卤素元素(F、Cl、Br、I)修饰二维AlN后,体系表现出明显的半金属性质.从态密度图可以看出,自旋向上和自旋向下的态密度曲线出现不对称性,表明修饰后的体系表现出一定的磁性.通过对修饰后体系的磁矩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原子半径沿修饰原子顺序F、Cl、Br、I增大,修饰原子对整个体系总...
第一性原理研究O,S,Se掺杂ZnTe的电子结构和力学性质————作者:李佳郡;和志豪;王云杰;丁家福;崔健;苏欣;
摘要: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通过CASTEP模块对ZnTe及其掺杂体系ZnTe0.875X0.125(X=O, S, Se)的电子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ZnTe0.875X0.125(X=O, S, Se)在剪切模量、弹性模量和硬度等力学性能方面有显著提升,表现出更优异的抗压性、硬度和刚性.具体而...
金线莲苷分子结构及反应活性位点的密度泛函和分子对接研究————作者:唐海飞;
摘要:本文基于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和分子对接技术对金线莲苷分子结构及反应活性位点进行了计算分析.从分子构型和分子平面性分析可知,金线莲苷分子平面性相对较好,稳定构象类似“L”形状,原子间弱相互作用以范德华力为主.综合多种反应活性位点计算结果可知:(1)金线莲苷分子六元氢化吡喃环羟基H(27)原子是亲核反应发生的主要活性位点和药效基团;(2)羟基H(26)原子也可能是亲核反应活性位点;(3)内酯环羰基O(...
五边形B2C氧气吸附与解离特性研究————作者:史金磊;陈莉莉;李依;陈卫光;姜广智;
摘要: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O2在五边形B2C上的吸附与解离动力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五边形B2C可以有效地激发O2.然而,形成的O2吸附结构却很容易发生解离,反应过程仅需克服约0.10 eV的势垒.有意思的是,O2解离后形成的O*表面结构却能使后续吸...
PYX在不同体积比DMSO/DMF混合溶剂中结晶形貌的计算模拟————作者:贾翔宇;陈芳;米方琦;宁瑞星;胡正文;白亚鹏;
摘要:本文应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预测了2,6-二苦氨基-3,5-二硝基吡啶(PYX)真空中的形貌,计算了不同体积比的二甲基亚砜/N, N-二甲基甲酰胺(DMSO/DMF)混合溶剂与PYX重要生长晶面间的相互作用能和修正后的附着能.然后,采用修正的附着能模型预测了PYX在不同体积比DMSO/DMF混合溶剂中的结晶形貌,并且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PYX晶体真空中形貌有6个重要晶面,分别为(0...
AgY分子筛吸附脱除模拟燃料中喹啉的性能及其模拟计算研究————作者:崔昊阳;洪新;田宇;唐诗;唐克;
摘要:采用静态吸附法探究了AgY和NaY分子筛吸附脱除模拟燃料中喹啉的性能.结果表明AgY对喹啉的吸附能力明显优于NaY分子筛,吸附时间对吸附脱氮效果的影响较小,AgY和NaY分子筛较佳的吸附时间分别为10 min和20 min.升高温度有利于喹啉的吸附脱除,303 K时喹啉吸附容量和去除率趋于平衡,确定较佳的吸附温度为303 K.模拟计算了分子筛吸附喹啉的吸附能、分子筛活性中心与喹啉分子的距离d(Ag...
定向外电场下AlP_n(n=1~6)团簇的超卤素调控————作者:任景豪;蔡璧钧;魏强;
摘要:本文采用密度泛函(DFT)方法研究了定向外电场(OEEF)对AlP_n(n=1~6)团簇几何结构及相关性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AlP_n(n=1~6)团簇的结构在一定OEEF强度下可以保持稳定. OEEF可以增大AlP_n(n=1~6)团簇的电子亲和能(EA),且在特定方向和强度下,OEEF可以将AlP_n(n=1~6)团簇转变为超卤素.通过对EA值的非线性拟合可以实现对团簇的连续调制.进一步对不...
Co561-xNix团簇淬火过程中的结构转变研究————作者:龙林;夏继宏;程正富;肖绪洋;
摘要: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结合镶嵌原子势,研究Co561-xNix团簇的淬火过程,利用径向分布函数、键角分布函数和对分析技术等方法分析了微观结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Co561团簇的结构转变温度在1200 K,其最终冷却结构表现为局部面心立方体结构特征. Co147Ni414团簇的结构转...
量子隐形传态网络的灵活多样性分析————作者:王昱焜;房昱同;周瑶瑶;
摘要: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的特性在不同节点之间传送量子态,是量子通信中的重要协议之一.随着量子信息科学的深入研究,人们对量子隐形传态的性能和应用场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组份纠缠态光场是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网络的重要资源,文中提出利用两对Einstein-Podolsky-Rosen纠缠态光场相互耦合得到四组份具有特殊量子关联的量子资源来实现灵活多样性量子隐形传态网络的构建方案,该方案一方面可以实现单个...
立方相ZrO2对燃油吸附脱氮的理论计算研究————作者:温宇;王英刚;王聚财;郑旖旎;唐克;
摘要: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模拟计算了吡啶、苯胺两种燃油中的含氮化合物在立方氧化锆(110)表面(C-ZrO2(110)表面)的吸附特征,分析立方氧化锆吸附燃油中氮化物的性能.结果表明:吡啶垂直吸附于C-ZrO2(110)表面,吸附能为-187.34 kJ/mol.苯胺倾斜吸附于C-ZrO2(110)表面,吸附能为-204.55 kJ/mol....
空气中纳秒激光烧蚀硅产生等离子体的诊断————作者:向前兰;张小安;周贤明;曾利霞;梅策香;李耀宗;梁昌慧;王益军;张颖;柳钰;尉静;孟惠;张艳宁;
摘要:在大气环境下,采用能量为0.3 J波长为1 064 nm的Nd∶YAG纳秒激光溅射Si表面,探测了所产生的等离子体在200~900 nm范围内的发射谱.实验结果表明所产生的等离子体包含Si I、Si II、Si III、O I、O II、N I和N II等粒子.根据谱线强度,结合光谱仪与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的探测效率,采用玻尔兹曼作图法得到了Si I的...
调控HeH2+谐波光谱获得孤立阿秒脉冲————作者:姚依彤;冯立强;潘越;刘航;
摘要:本文理论研究了HeH2+谐波发射的特点.并通过调控其谐波光谱来获得孤立阿秒脉冲.结果表明,HeH2+谐波光谱具有2个明显截止能量区域,这是由电子回碰不同原子核所导致的.随后,通过优化激光相位和加入第二束调控激光场,谐波截止能量和谐波强度都有明显增大,进而获得高强度谐波平台区.最后,利用平台区谐波可获得58 as的孤立脉冲
不同温度下甲醇微观结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作者:林佳玮;赵兴宇;韩宏博;王丽娜;
摘要:氢键在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单羟基醇是一类典型的包含氢键的物质.为了研究单羟基醇的微观结构随温度的变化特性和探讨单羟基醇中的250 K异常变化行为,本文对不同温度下的甲醇体系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290 K下体系中氢键分子链团簇的分析结果表明甲醇中存在着线型链、支状链、孤立环型链和复合链.统计得到的甲醇体系中所有团簇的平均分子数、平均尺寸、线型链团簇的平均分子数和平均末端...
第一性原理研究金属叠氮化物MN3(M=Li,Na,Ag,Cu)和X(N3)2(X=Cu,Hg,Pb)的电子、力学性能及撞击感度(英文)————作者:刘雨诗;秦涵;焦振;刘福生;
摘要: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金属叠氮化物MN3(M=Li,Na,Ag,Cu)和X(N3)2(X=Cu,Hg,Pb)的电子和力学性质,并探讨了这些性质与叠氮化合物撞击感度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结合晶体能带带隙和金属相对原子质量能大致排序七种金属叠氮化合物的撞击感度,此外,上价带中显示出的金属-N的强共价性可能是Cu(N...
高压下氮化氙电子结构和超导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英文)————作者:赵爽;高娟;焦振;
摘要: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确定了XeN3和XeN6的高压相图,并计算了高压下的电子性质以及超导性质.计算结果表明,在各自的最低稳定压力点下,XeN3是带隙为1.64 eV的直接带隙半导体;XeN6是间接带隙,带隙值为1.45 eV,并且随着压力的增加金属化.态密度表明N-2p轨道和Xe-5p轨道间存...
Ag3PO4微米晶的光催化性能及光催化动力学研究————作者:张伦;顾修全;郭三栋;倪中海;吴玲;
摘要:目前关于间接带隙半导体Ag3PO4的光催化动力学研究报道不多,尤其光强对其光催化过程的影响更是鲜见报道.本文合成了3种形貌的Ag3PO4微米晶样品,对其光催化性能及光催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选择其中光催化性能最好的样品,探讨了光强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作为比较,研究了光强对直接带隙半导体Cu2 Cl原子与呋喃气相反应动力学的理论研究————作者:朱宇宸;张为超; 摘要:利用MP2/acg-cc-pV(T+d)Z理论方法研究了氯原子引发的呋喃降解反应机理.结果表明,Cl原子加成到呋喃上的C2位生成中间体IM1在Cl原子与呋喃的氧化机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与实验的推断相一致.利用传统过渡态理论结合Eckart的隧道校正因子,计算的298 K下Cl原子和呋喃反应的速率系数为9.97×10-11 cm3 molecule 温度和压力对TATB基含能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作者:邵晶;李晨亮;吕珂臻;樊星;冯立羊;吕晓龙; 摘要: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1,3,5-三氨基-2,4,6-三硝基苯(TATB)(100)晶面和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聚合物分子链构建的高聚物粘结炸药(PBX)体系在不同温度(245 K,295 K,345 K,395 K和445 K)和不同压力(1 GPa,3 GPa,6 GPa,9 GPa和12 GPa)下的结构与性能.通过计算结合能、内聚能密度、引发键键长、径向分布函数和力学性能,分别探讨了... 掺杂磷烯用于甲醛吸附的DFT-D研究————作者:王群;苏浩楠;干文翔;叶小菠;杜白钰;谢孜;徐鹏程;孙玉希; 摘要:甲醛作为常见工业原料广泛存在,过量甲醛对人体有害,现有的检测手段存在不足.磷烯因其独特结构和优异吸附能力受到关注.本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色散力校正方法(DFT-D)探究了完美磷烯及Fe, Co, Ni掺杂磷烯对甲醛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金属掺杂增强了磷烯对甲醛的吸附,且掺杂后的吸附均强于完美磷烯;HCHO与完美磷烯主要为非共价相互作用,与掺杂磷烯主要形成“Metal-O”共价相互作用,其中Fe-O... 末端基团对IEIC系列分子光谱性质的影响————作者:范嘉妮;昝凤娇;冷霞;夏其英; 摘要:有机太阳能电池在光电领域表现出巨大的潜力.近年来,设计结构优良的非富勒烯受体小分子,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IEIC系列分子以IDT单元作为母体,具有低损耗、窄带隙等优点,是提升有机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重要受体分子.本文研究IEIC有机分子及改变其末端基团构建的IEICO-4F、IEICO-4Cl和BTA3分子的电子结构、激发态能量、以及不同溶剂环境对吸收光谱产生...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