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素技术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炭素技术

《炭素技术》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22-1147/TQ
国际标准刊号:1001-3741
主办单位:中钢集团吉林炭素股份有限公司
主管单位:中钢集团吉林炭素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炭素技术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中国乳品工业》科技期刊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应用数学学报》研究生毕业论文

  【杂志简介】

  《炭素技术》创刊于1982年,是经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炭素专业科技期刊。办刊宗旨是交流技术、传播信息,促进炭素工业及炭材料学科技术进步。主要介绍我国炭素工业的生产技术、科学试验、理论研究、经营管理、市场信息,使用设备的开发与更新、产品质量监督、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检测、计算机在炭素生产领域应用等方面的经验成果;报导炭材料学科钢铁冶金用炭材料、铝用炭材料、电炭材料、炭纤维及复合材料、活性炭、金刚石及石墨层间化合物、各种新型炭材料、特种炭材料的新产品、新工艺以及炭材料应用技术研究、有关炭材料领域和炭素工业国外先进技术和发展动态。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现已被《CA(美国化学文摘)》、《中国冶金文摘》、《中国化工文摘》收录。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专家讲座、实验研究、经验交流、综合述评、计算机与控制、技术改造、节能环保、行业信息。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赵廷凯,邓娇娇,折胜飞,李铁虎,Zhao Ting-kai,Deng Jiao-jiao,She Sheng-fei,Li Tie-hu

  罐式煅烧炉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探讨 吕博,Lv Bo

  信息动态

  碳纳米管电子导电性的研究 姜锦锦,刘建平,瞿美臻,刘佳鸿,孙静,吴锐,Jiang Jin-jin,Liu Jian-ping,Qu Mei-zhen,Liu Jia-hong,Sun Jing,Wu Rui

  竹炭/聚苯胺复合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 方偎,陈晓红,宋怀河,邵景春,Fang Wei,Chen Xiao-hong,Song Huai-he,Shao Jing-chun

  基于Wilhelmy法的单一炭纤维/环氧树脂动态接触角测量及表面能表征 白晶,贾冰玉,崔丽芳,Bai Jing,Jia Bing-yu,Cui Li-fang

  石墨烯复合导电涂料的制备 胥会,陈建,熊壮,代文超,Xu Hui,Chen Jian,Xiong Zhuang,Dai Wen-chao

  C/C预制体密度对C/C-SiC复合材料致密性及弯曲性能的影响 安娜,李崇俊,嵇阿琳,An Na,Li Chong-jun,Ji A-lin

  核桃壳活性炭炭化条件及其对CH4/N2分离的影响 曾玉德,潘红艳,林倩,郑蓓蕾,赵敏,Zeng Yu-de,Pan Hong-yan,Lin Qian,Zheng Bei-lei,Zhao Min

  载铁竹炭对水中磷的吸附性能研究 罗舒君,周培国,Luo Shu-jun,Zhou Pei-guo

  活性炭对不同木素吸附性能研究 赵冬冬,周燕,陈飞,刘松,Zhao Dong-dong,Zhou Yan,Chen Fei,Liu Song

  普通炭黑改性制备色素炭黑的酸化研究 朱晓飞,陈建,吴召洪,金永中,李兵红,Zhu Xiao-fei,Chen Jian,Wu Zhao-hong,Jin Yong-zhong,Li Bing-hong

  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农业观光园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分析了西安市环山路农业观光园存在的优势和现状,同时对农业观光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为西安都市新型农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意见。

  关键词:西安环山路,观光农业园,发展

  1.环山路景观环境特点

  西安的环山路沿着秦岭,而秦岭是西安的生态安全屏障,是西安山水城市的主要凭借,是西安可持续发展的依托。《大秦岭西安段保护利用总体规划》明确提出以保护生态为首要的目标进行规划。关中环线就是关中环山公路,沿着秦岭山脉西安段,即陕西省省道S107,是陕西省规划的“一纵、二环、三横”公路次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路线全长480km,它环绕西安、渭南、咸阳、宝鸡4个城市,13个区(县),43个乡镇。环线还和“米”字形高速公路相通,和108、210、310、312国道相连接。这一项目的建设对关中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炭素技术最新期刊目录

煤基碳量子点缓蚀剂的制备及其防腐性能研究————作者:张翔翔;陈晨;赵天彪;吕荣欢;钱晓明;陈佳乐;严君;朱荣涛;

摘要:碳量子点(CQDS)因其较大的比表面积、高的表面电荷、低廉成本和易改性等优良特性,作为腐蚀抑制剂在腐蚀防护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以太西无烟煤为碳源,以DMF为溶剂利用溶剂热法制备了煤基O、N原子共掺杂石墨烯量子点腐蚀抑制剂(O-N-CGQDs),并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系统地表征,评估了O-N-CGQDs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的腐蚀防护性能。同时,利用量子化学方...

等静压石墨微观结构对其导电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作者:纪斌;

摘要:通过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法(BET)、拉曼光谱等手段,对不同烧结工艺制备的等静压石墨样品的微观结构如晶粒尺寸、孔隙率、孔隙分布、石墨层间距及石墨化度等进行表征分析。采用四探针法测试导电性能,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解析微观结构参数与电阻率关系。结果表明,晶粒尺寸和石墨化度的增加利于降低电阻率,孔隙率增加则使电阻率上升,其中孔隙率对电阻率影响最为显著。较大晶粒尺寸减少晶界散射、优化...

石墨烯类材料准原位定性分析方法研究————作者:张永红;王良旺;徐岩岩;文芳;杨娟;

摘要:为解决石墨烯类材料检测中数据不能对应的问题,本文提出使用在二氧化硅/硅衬底表面光刻坐标系统制备成坐标衬底,对坐标衬底表面的单片样品进行微观形貌、拉曼光谱、厚度的准原位表征。采购3款市售机械剥离石墨烯粉体、氧化石墨烯粉体、还原石墨烯粉体,根据提出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并根据表征结果进行定性分析,检验该方法的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坐标衬底可以快速定位样品片所在位置,并在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仪、原子...

球磨时间对铁炭材料均匀度的影响————作者:张新庄;马天奇;王丹丹;范昊坤;吴春燕;

摘要:将颗粒活性炭(CAG)和金属铁粉(MIP)混合球磨制成铁炭材料(ICM),并分析了球磨时间对ICM的尺寸和组分均匀效果。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原材料和球磨样品的形貌及尺寸变化,并通过空气氧化热失重(TG)曲线、能谱仪(EDS)面扫元素百分比和红外光谱仪(FTIR)吸收峰的变化,衡量原材料和球磨样品的组分均匀性。结果表明,在设定球磨程序下,ICM的尺寸均一性和组分均匀...

国产炭纤维复合材料复原技术研究————作者:王喜生;张永茂;柳汀;

摘要:随着国产炭纤维复合材料在新型装备上的广泛应用,针对炭纤维复合材料制件在使用和周转过程中产生的局部磕伤、压坑、分层、脱粘等问题,开展炭纤维复合材料的复原技术研究,结束了复合材料损伤无法修复而必须整件更换的历史。该技术对于降低修理成本、缩短修理周期意义重大,特别在战时抢修和战训损伤快速修理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某高压柱塞泵用石墨密封组件异常掉块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作者:崔斌;侯姗姗;王永强;

摘要:针对某高压柱塞泵外场使用时因石墨密封组件石墨表面出现异常脱落引起的产品漏油问题,对石墨密封组件进行了外观检查、宏观分析、微观分析以及能谱分析等,确定了石墨组件异常掉块原因为石墨内部局部存在着聚集性孔洞缺陷。经分析及验证,应用荧光探伤无损检测的方法,能够有效避免此类故障的再次发生,为工厂解决此类技术问题提供了合理、简便的筛查方法

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展望————作者:刘辉;王象东;

摘要: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具有超高导热、超高模量、高强度、高导电、抗蠕变、低热膨胀系数、吸波、轻质等诸多优异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概述了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的生产工艺、性能和结构特点及国内外研发现状等,并介绍了目前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在卫星、高超声速飞行器和隐身技术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对我国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未来在高端领域的应用做出了展望

C8H8/PVP-rGO粉体的制备及在非极性溶剂中的分散性研究————作者:吴景旭;陈国庆;吐尔迪·吾买尔;

摘要:针对氧化石墨烯(GO)在非极性溶剂当中团聚现象严重和分散稳定性差的问题,采用水热辅助原位聚合反应成功合成了C8H8/PVP-rGO粉体。通过SEM、XRD、FT-IR和Raman光谱的分析方法,对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GO被成功还原为rGO,并在表面成功负载了C8H8微球。随后,将不同GO∶C

煤液化减压馏分油浆制备中间相沥青的研究————作者:姜浩强;贾振斌;刘永;田乐斌;

摘要:煤直接液化减压馏分油主要由3~5环的芳香环结构化合物构成,符合制备中间相沥青的理想原料。本研究以减二线和减三线油浆为原料,采用热缩聚法制备中间相沥青。结果表明减二线油浆制备的中间相沥青中间相含量更高,并且具有更优的广域流线型光学组织结构,在温度460℃、反应时间为12 h条件下,生成的中间相含量达到81%,广域流线型结构占比约63%。后续可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和调整原料组分,有望进一步提高中间相的含量...

膨胀石墨基材厚度对复合柔性石墨双极板的成型及性能的影响————作者:王登科;陆维;杨培勇;刘浩;武飞宇;卢华兴;柴茂荣;

摘要:分别以4 mm和6 mm的膨胀石墨基材为原料,制备厚度为1 mm的单面流道石墨双极板,研究膨胀石墨基材厚度对复合柔性石墨双极板的成型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厚度基材模压的极板流道的尺寸基本相同,极板表面的槽和脊均成型良好。但是6 mm的基材模压成型之后,极板表面的槽和脊填充得更饱满,进一步观察其断面发现由于压缩率过大导致石墨层间浸胶不连续,产生断层结构。进而引发的一系列相关变化,导致导电性较低...

纳米氧化铝强化煤基泡沫炭的隔热与强度性能研究————作者:马程;雷鹏;黄天尘;欧阳敏;汪洋;

摘要:用煤疏中质组制备的泡沫炭壁薄质轻,可作为超轻泡沫炭应用,但力学性能较差。为提高其强度和隔热性能,在550℃下自发泡炭化制备泡沫炭,研究添加纳米氧化铝作为改性剂时泡沫炭的孔泡、力学和隔热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纳米氧化铝质量分数为0~10%时,可以得到泡沫炭。添加纳米氧化铝可使其作为“泡核”增加泡沫炭的孔泡数量,减小孔径,增加闭孔率,增厚孔壁,抗压强度由0.04 MPa上升至1.73 MPa;添加...

沥青基掺硫多孔炭的制备与储钠性能研究————作者:王春举;吴昊天;宋歌;冯长福;刘清钰;窦睿智;裴晓姗;王玥;华宇航;史景利;马昌;

摘要:常规热解工艺制备的沥青基炭负极材料具有储钠容量低和倍率性能差等问题。以CaSO4作为硫源和模板剂,并将其与沥青共混后,通过炭化、酸洗工艺制备了沥青基掺硫多孔炭,系统探讨了CaSO4/沥青质量比对所得沥青基掺硫多孔炭微观结构与储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aSO4/沥青质量比为5∶1时,所得沥青基掺硫多孔炭(CaSO4

高导热C/C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作者:常红;陈超婵;韩刚;何林锋;相利学;代旭明;唐波;吴新锋;

摘要:介绍了3种制备高导热C/C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渗透法、液相浸渍-高温炭化法和液相-气相结合法。概述了各方法的原理、制备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了影响C/C复合材料导热系数的因素。其中填料的种类和含量、温度、取向度、石墨化程度、纤维的排列和含量、预制体的编织方式、密度、浸渍剂种类等对导热系数有显著影响。希望本文为高导热C/C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参考

前高温热处理对RMI制备C/C-SiC复合材料影响————作者:马飞;孙守业;雷步越;杨晓恬;黄鹏;罗瑞盈;

摘要:通过化学气相渗积法(CVI)制备C/C多孔体,经高温热处理后,利用反应熔渗法(RMI)制得C/C-SiC复合材料。通过设置1 600,1 800,2 200℃3个温度点对C/C多孔体进行高温热处理,研究了中高温区间的变化对C/C-Si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对C/C多孔体热处理,可以改善基体炭结构,Si晶体的衍射峰偏移可能受到内应力的影响;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C/C多孔体的...

专利视角下可纺中间相沥青研究进展————作者:武云;郭丹;张媛媛;梁晰童;张馨月;李诗文;

摘要:对1970年以来全球可纺中间相沥青相关专利进行系统分析,从专利申请态势、制备工艺等方面阐述了全球可纺中间相沥青技术发展情况,并对主要厂商专利情况进行了分析,全面了解可纺中间相沥青的专利保护现状,并提出未来原料关键组分预处理工艺研究、中间相沥青转化机理研究以及中间相沥青性质与其可纺性构效关系研究等方面作为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酚醛树脂包覆制备LiMn0.8Fe0.2PO4/C的结构与性能研究————作者:杜硕;刘会忠;陈世远;刘湘辉;陈石林;

摘要:LiMnPO4虽有较高的电压平台(4.1 V)和较大的理论能量密度(697 Wh·kg-1),但其较低的离子和电子电导率影响了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Fe2+掺杂的LiMn0.8Fe0.2PO4前驱体,以酚醛树脂(PR)为包覆碳源,研究了包覆碳源的添加量...

改性树脂基活性炭对高湿度碘甲烷吸附性能研究————作者:王艳;梁晓怿;

摘要:为提高活性炭对高湿度碘甲烷的吸附能力,采用十三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氟硅烷)和三乙烯二胺(TEDA)对树脂基球形活性炭改性。通过FTIR、SEM-EDS、BET、吸水率测试以及碘甲烷穿透实验对改性前后活性炭进行表征和吸附性能分析。碘甲烷穿透测试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3%的氟硅烷和9%浸渍比的TEDA复合改性活性炭的穿透吸附容量最大,达到14.29 mg·g-1,与基炭、3%的氟硅...

高温纯化装备加热器构型研究————作者:白杨丰;吴忠举;薛巍;闵宇玉;王冰;

摘要: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结合实验的方法,在高温纯化装备n构型加热器基础上,提出I构型加热器结构,并对两者造成的流场和热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I型加热器的炉内气流场与n型的并无显著不同,而I型加热器的炉内温度极差最大为6.6℃,而n型加热器的炉内最大温差为11℃,因此I型加热器的炉内温度分布较均匀。且I型加热器面积较小,加热能耗可较n...

碳纳米管磁改性及其强化含油污泥吸附降解技术进展————作者:张新庄;马天奇;王丹丹;

摘要:含油污泥(OS)的减量和无害化处理是油气相关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就地转化废弃轻烃资源获得的高性能碳纳米管(CNTs)可用于OS原位处理。综述了CNTs的磁性纳米粒子改性、强化OS吸附和强化OS催化分解等技术进展,分析了现有技术的优势、局限性以及用于OS处理的可行性。针对OS处理的现实需要,从技术优化、成本控制和应用落地等方面给出了可行的解决思路或潜在的研究方向

生物炭对有机磷化合物的去除研究进展————作者:蒋永伟;曹蕾;王雨婷;徐超;马根朝;史静;

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有机磷类化合物的生产和使用量逐年增加。由于其耐降解、能与多种金属稳定络合,具有致癌、神经毒性和生物积累性而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开发高效有机磷类污染物的处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生物炭是一类由生物质高温热解得到的碳质材料,因其表面的特殊结构和功能基团,在污染物去除领域具有广阔前景。本文对近年来生物炭在降解和吸附有机磷化合物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包括生物炭制备改性...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