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中国陶瓷

《中国陶瓷》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36-1090/TQ
国际标准刊号:1001-9642
主办单位: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
主管单位: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
查看中国陶瓷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石油化工》化工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化工科技论文

  【杂志简介】

  《中国陶瓷》杂志是国内唯一专业酒店瓷器行业杂志。信息量大,内容丰富,设有今日专题、今日专访、今日关注、今日精品等品牌栏目。发行面覆盖全国星级酒店、酒店专用瓷经销商、酒店管理集团公司等。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综述与评述、研究与开发、探索与交流、生产与应用、陶瓷艺术、古陶瓷研究、信息集锦。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2 连续氧化铝纤维的制备及应用 乔健;刘和义;崔宏亮;朱玉龙; 1-5

  3 多孔莫来石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李少光;孙锋;樊朝辉;杨胜甲;李婷婷; 6-9

  4 羟基磷灰石负载纳米零价铁去除水溶液中铀(Ⅵ)的研究 高芳;张卫民;郭亚丹;李亦然;潘志平; 10-15

  5 Bi_2O_3/Li_2O助熔剂BST介电陶瓷的低温烧结研究 曹静;龙禹;冷森林;石维; 16-18

  6 Al_2O_3包覆对三元正极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张正国;马小华;雒春辉;朱亮;王芳;龚波林; 19-22

  7 Sm_2Ce_2O_7/8YSZ热障涂层残余热应力及隔热性能计算机模拟 文政颖;时蕾;陈晓鸽;张红松; 23-28

  8 空心ZnFe_2_O4微球的合成及气敏性能研究 马麦霞;梁君飞; 29-31

  9 SnO_2纳米线节点的自催化分枝生长研究 施卫国;邓爱平; 32-35

  10 建筑瓷砖生产缺陷查询专家系统的推理机研究 刘海芳;张海荣;胡国林; 36-40

  11 陶瓷梭式窑烧成曲线的优化 景会成;王丽俊;薛云飞;马郡;武超; 41-44

  12 基于多频涡流和机器视觉的多孔陶瓷结构缺陷无损检测方法研究 葛蓁;王林生;汪小志;刘志刚; 45-49

  13 研磨介质的体积效应研究 毕四龙;吴伯麟; 50-52

  14 钙质废料在陶瓷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张晨阳;张志杰;谢欣;况军;邓国舟; 53-57

  15 Fe-Cr-Zn-Al系尖晶石棕色料的制备 董伟霞;包启富;顾幸勇;华泽金; 58-61

  16 B_4C陶瓷流延膜的非水基流延制备工艺研究 李阳城;刘维良;曾小军;冯龙;阮杰平; 62-65

  17 金属铁对利用锰渣和铝质岩制备的陶瓷管性能影响研究 徐旭;张杰; 66-72

  18 高性能1890MHz圆环形介质谐振器设计与制造 吴坚强;郭慧锋;李扬杰;万飞;朱磊;张晓宇; 73-76

  19 宝隆瓷土在陶瓷洁具坯体配方中的应用研究 石棋;陈胜伟;张洪颖;张优;黄榕根; 77-81

  化工类论文发表:液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氯霉素残留的方法

  摘要:氯霉素残留不仅会威胁畜牧养殖业的生产,还会对其他以畜牧养殖业为基础的食品产业造成严重危害,对食用这些食品的人类也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本文结合实验对液相色谱法在食品氯霉素残留检测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进一步提高液相色谱在氯霉素检测中的应用水平和成效能够有所借鉴。

  关键词:液相色谱法,氯霉素残留,检测

  1 氯霉素的危害

  氯霉素的本质是抗生素,长期滥用不仅不会降低病原菌的危害,反而还会导致病原菌的抗药性增强。此外,长期使用氯霉素还会在动物体内造成残留,而这会严重损害动物的生殖系统,主要表现为生育力降低、产仔数减少、流产等,进而严重威胁到畜牧养殖业的生产。一旦动物体内出现氯霉素残留,就可能随着由这些动物制成的肉制食品或其衍生物乳制品而进入人体,因为氯霉素有严重的副作用,进而对人体健康就会产生很大的危害。例如氯霉素对人体造血系统危害极大,能导致可逆性骨髓抑制和不可逆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又例如新生儿因服用含有氯霉素残留的乳制品后,极易引发“灰婴综合征”等疾病。

  中国陶瓷最新期刊目录

N掺杂CaTi2O5电子结构、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作者:刘煜新;董伟霞;赵高凌;包启富;李萍;

摘要:亚稳相CaTi2O5作为新型光催化剂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研究其理论结构与光学性质为设计和研制新型高效光催化剂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本论文对N掺杂前后CaTi2O5进行了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其结构的稳定性、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在此理论基础上,通过实验对其理论进行了验证,并阐述了N掺杂CaTi2O...

赤泥质低密高强陶粒支撑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作者:丰铭;吉国荣;高云峰;郝惠兰;田玉明;白频波;

摘要:以二级铝矾土为主要原料,粉煤灰为替代性原料,赤泥为添加剂,制备了低密高强的陶粒压裂支撑剂,并探究赤泥对支撑剂晶粒发育及性能的影响。通过XRD、SEM等表征手段及物理性能测试,研究了赤泥对铝矾土–粉煤灰系陶粒支撑剂显微结构及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赤泥的添加可明显促进莫来石晶体的发育,降低支撑剂的破碎率。此外,赤泥高温分解过程中的CO2气体促使基体内闭气孔的产生,可降低支...

越窑遗址出土青瓷的物化组成与制备工艺的对比研究————作者:赵可心;王芬;罗晨琛;朱建锋;任肇;王莹;王甜;

摘要:为揭示晋代先越窑和唐五代越窑出土青瓷制备工艺的异同,采用超景深光学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色度仪、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比分析了晋代与唐五代越窑青瓷胎釉的微观结构、化学组成、釉中着色元素价态及配位,揭示了晋代与唐五代青瓷胎釉的原料特征与釉面呈色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1)晋代青瓷胎中呈色元素Ti、Fe含量比唐五代的高,这是导致前者胎色灰黄而后者胎色为浅灰的一个原因。...

纳米非晶陶瓷及其塑性变形研究进展————作者:许西庆;郭旭森;王江林;王竖淮;赵瑞;王楠;

摘要:纳米非晶陶瓷由纳米级的非晶陶瓷颗粒以及颗粒之间的非晶界面构成,是利用高压环境(常温或高温)对非晶陶瓷纳米颗粒压制成型,使颗粒间的界面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类新型陶瓷材料。相比于非晶颗粒区域,非晶界面具有更多的自由体积,其元素组成、键角和配位数也存在一定差异,这种结构使纳米非晶陶瓷表现出不同于传统玻璃和多晶陶瓷的独特性能。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均表明,纳米非晶陶瓷可以表现出特殊的塑性变形,对于解决陶瓷固有的脆...

利用高熵组分对NaNbO3基介电陶瓷改性的研究————作者:周毅;沈亚威;

摘要:利用固态反应烧结法制备了添加不同含量高熵组分的NaNbO3基介电陶瓷材料,所选高熵组分为(Mg0.2Ca0.2Bi0.2Na0.2Ba0.2)TiO3。利用XRD开展了物相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高熵组分较好地固溶进钙钛矿结构的主晶相NaNbO

中国绞胎瓷制作技艺传承谱系及当代应用研究————作者:郝建英;

摘要:绞胎瓷作为孕育于我国唐代黄河流域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君子本色、表里如一”的品行修为化身。面对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世界各种文化艺术思潮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亟待加强我国传统陶瓷绞胎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对外传播研究,系统梳理并构建支撑当代绞胎瓷创新发展的理论体系与传承谱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

西夏陶瓷莲花纹饰的审美特征研究————作者:王若玉;

摘要:西夏是以党项为主体的多民族地区,西夏陶瓷在我国陶瓷工艺美术史上是一颗蒙尘的珍珠,莲花纹样凭借其独特的美学特质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在西夏陶瓷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通过研究辨识出西夏陶瓷莲花纹样的四种类型,并对其装饰手法、构图造型进行深入剖析。研究结果表明,西夏陶瓷莲花纹样具有显著的审美艺术特征,展现了游牧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此外,宋代陶瓷风格在西夏陶瓷中也有所体现,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交流和融合...

BaTiO3-Bi(Mg2/3(Nb1-xTax)1/3)陶瓷储能性能研究————作者:祝汪阳;陈志武;王歆;卢振亚;

摘要:对0.875BaTiO3-0.125Bi(Mg2/3Nb1/3)陶瓷基体进行Ta5+掺杂,以期提高其击穿场强。采用传统的固相烧结法制备了0.875BaTiO3-0.125Bi(Mg2/3(Nb1-xTax)1/3<...

辽瓷文化的凝成与转译路径研究————作者:许晓政;李营;李雪慈;许鑫;

摘要:基于辽代民族文化和审美意趣来探寻辽瓷文化基因,通过结合现代审美思想、辽瓷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以及探索多元媒介形式的可行性分析,进行现代设计转译路径研究。研究旨在实现辽瓷文化当代价值的转化,厚植辽瓷文化底蕴,加强辽瓷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目的,并通过增强设计视觉表现的方式激发辽瓷文化设计活力,从而赋予辽瓷文化新体验

乡土记忆:黑釉刻花瓷的乡村美学传承与创新————作者:陈彦渊;

摘要:旨在探讨平定黑釉刻花瓷的乡土美学特征,并分析黑釉刻花瓷在当下传承的问题。通过对传统工艺的研究、对现代设计理念的吸纳,结合市场分析和科技的应用,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传承和创新策略,来推动黑釉刻花瓷艺术的持续发展和文化影响力的提升,以实现黑釉刻花瓷乡村美学的传承与创新

钒掺杂磷酸镍黄色色料的制备及其在釉中的应用————作者:文志刚;文鹏程;史光伟;李家明;阮代锬;陈倩;朱玺霖;

摘要:新型黄色色料成为陶瓷釉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为调控剂,通过水热法在低温环境下合成了浅黄色的磷酸镍,并且随着钒掺杂浓度的增大,黄色逐渐变浅。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场发射扫描电镜对样品进行了表征。随着钒掺杂浓度的增大,钒掺杂磷酸镍色料的形貌没有发生变化,但是(201)面衍射角移向高处。将钒掺杂磷酸镍作为显色剂制备了黄色陶瓷釉,实验结果表明钒掺杂磷酸镍非常稳定

防滑建筑陶瓷专利分析:微结构设计与防滑机理————作者:李浩博;刘仁清;周永强;罗兆淇;刘亚民;黄语嘉;孙世宽;张文民;

摘要:系统分析了近年来我国防滑建筑陶瓷领域的专利情况,从专利申请授权趋势、专利布局、技术路线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从材料科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关键技术路线及防滑–防污的关联。通过详细分析代表性专利,结合防滑建筑陶瓷研究进展报道,重点对布施干粒、析晶微晶体、外加剂改性以及表面纹理设计等技术路线进行解析,展示了各技术路线中材料组成、微结构设计与制备工艺、防滑防污机理及其应用效果等关键因素。此外,对防滑建筑陶瓷领...

络合法制备钒锆黄陶瓷墨水及呈色机理的探究————作者:江超;郑小玲;余开明;张优;余少华;常启兵;

摘要:采用络合反应法,通过将没食子酸与八水氧氯化锆反应生成可溶性锆源没食子酸锆,再以n(V)∶n(Zr)=1∶7的比例与钒源丙二酸氧钒钠混合,然后超声溶于去离子水中,辅以浓氨水调节pH值稳定在9~10之间,形成金属配合物型黄色陶瓷墨水。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分光测色计等测试手段表征钒锆黄色墨水及其煅烧产物。结果表明:自制的钒锆黄色...

Eu3+掺杂Zn2SiO4粉体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作者:周海静;曹玉霞;郭东洁;王兴涛;

摘要: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Zn2-xSiO4∶x Eu3+(x=4%、6%、8%、10%)发光粉体,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荧光分光光度计对粉体的显微结构、物相组成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材料的发光机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粉体为层状结构,其物相组成为纯的Zn2SiO4

采用石膏模型的氧化铝陶瓷凝胶注模成型工艺技术研究————作者:董皓天;张优;石棋;

摘要:将MAM/MBAM胶凝性氧化铝陶瓷浆料注入石膏模型中完成凝胶注模成型,研究了该凝胶注模成型工艺的关键技术与坯体性能,结果表明:在TEMED用量少时,该成型机制以石膏模毛细管孔过滤脱水成坯为主,和传统注浆成型基本相同,但脱水成坯速度较传统注浆成型要慢,成型生坯强度比注浆坯体强度稍大。增加养护工序可以明显提高坯体的强度,且干坯密度的均匀性好,与注浆坯体相当。TEMED达到一定数量后,其凝胶注模成型由过...

SiC改性地聚物的力学、介电及吸波性能————作者:黄乐平;黄蕾;

摘要:地聚物作为建筑材料的应用热点,已成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最佳替代物之一,其力学性能的研究较为成熟,但其吸波性能缺乏实验研究与验证。碳化硅(SiC)是一种典型的介电材料,且粒径小,在水泥基材料中既可作为吸波剂,又可作为微细填料。为促进地聚物的应用及改善其吸波性能,制备了SiC改性地聚物(SiCMG),研究了其力学性能、介电性能及吸波性能。结果表明:SiC可以提高地聚物的力学性能、介电性能和吸波性能。随着...

自媒体背景下“景漂”的陶瓷艺术创作与传播————作者:邹晓雯;李梓彬;

摘要: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陶瓷艺术创作与传播正和社会数字化进程紧密相连。景德镇在此背景下成为“热点城市”,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和文化因此得到更广泛地传播,陶瓷艺术创作也因此视野更加开阔。自媒体环境下的“景漂”群体在陶瓷艺术创作中兼顾自我表达、市场需求和文化传播。自媒体在集市、展览一系列场所的应用,一方面改变着景德镇陶瓷艺术和陶瓷产品的流通、传播方式,另一方面推进了“景漂”与陶瓷艺术之间形成双向赋能的关系。...

武汉地区陶瓷及原材料研究————作者:张旭;施占杰;

摘要:武汉地区拥有3500余年的陶瓷制造历史,其瓷窑窑址数量为全国之最,尤其以湖泗窑古窑址群最为典型代表。目前,针对武汉地区古陶瓷文化的研究多从历史、文化及审美等方面,却一直缺乏对生产陶、瓷器所需的原材料进行关注与研究,在科技考古研究方向更为空白。因此,依据地方出土古陶瓷实物材料测定数据,以现代科技数据实验方法对武汉地区古陶瓷的材料及地方原材料进行物理、化学的工艺研究,比照出土瓷片的化学成分,烧成温度、...

氮化物纤维及其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作者:綦开宇;张庆利;邵长涛;姜立平;王洪升;韦其红;

摘要:高性能陶瓷材料因其优异的热稳定性、耐磨损、耐腐蚀、抗烧蚀等性能在航天航空及军用设备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陶瓷本身具有的脆性以及存在抗热震性能差等问题使其难以承受更加严苛的服役环境。利用陶瓷纤维制备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是克服以上问题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在耐高温透波材料领域,与石英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相比,氮化物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耐温性能,成为下一代高性能天线罩的首选材料。主要...

SiO2添加对永磁铁氧体耐压性及磁性的影响————作者:王自敏;廖建文;邓志刚;

摘要:采用陶瓷工艺制备了高耐压永磁铁氧体Sr0.7La0.3Fe11.5Co0.3O19,用耐压测试仪、永磁铁氧体测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产品磁特性、耐压特性以及显微结构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微细粉碎阶段,按质量分数计,添加0.5%的山梨糖醇,1.0%的碳酸钙,0.1%的SiO...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