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石油化工

《石油化工》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2361/TQ
国际标准刊号:1000-8144
主办单位: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中国化工学会石油化工专业委员会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查看石油化工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离子交换与吸附》杂志编辑部
下一本期杂志:《中国陶瓷》陶瓷科技论文

  【杂志简介】

  《石油化工》为学术与技术相结合的科技期刊,由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和中国化工学会石油化工专业委员会联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核心期刊,CA和Scopus数据库收录期刊。

  本刊报道石油化工领域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学术水平较高的研究成果,包括裂解分离、有机合成、高分子合成、石油化工新材料、绿色化工、精细化工、催化剂制备及表征、分析测试、化工数据测定、计算机应用系统工程、化工设备、技术改造等;有关石油化工进展的专题述评及技术经济分析。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国家“双百”期刊

  2001年获“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评比一等奖”

  2001年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

  国外数据库收录: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化学文摘

  【栏目设置】

  主要版块栏目:研究与开发、精细化工、工业技术、分析测试、进展与述评、国内简讯、国外动态、专科文摘。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滴流床反应器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 敖晗,周先锋,张利军,房艳,彭晖,戴伟,Ao Han,Zhou Xianfeng,Zhang Lijun,Fang Yan,Peng Hui,Dai Wei

  信息动态

  乙酸异丙酯-异丙醇物系的热集成变压精馏分离模拟 韩祯,李宏达,高鑫,李鑫钢,李洪,Han Zhen,Li Hongda,Gao Xin,Li Xingang,Li Hong

  正戊烷热裂解自由基反应网络自生成模型的研究 周丛,李蔚,张兆斌,张永刚,王国清,Zhou Cong,Li Wei,Zhang Zhaobin,Zhang Yonggang,Wang Guoqing

  茂金属-Ziegler-Natta催化剂协同催化丙烯聚合 牛慧,许泽楠,董金勇,Niu Hui,Xu Zenan,Dong Jinyong

  KL分子筛的碱性对Pt/KL催化剂上正己烷芳构化的影响 宋婕,马怀军,阎立军,李伟,曲炜,田志坚,Song Jie,Ma Huaijun,Yan Lijun,Li Wei,Qu Wei,Tian Zhijian

  Co-La-Ni/Al2O3催化甘油水蒸气重整制氢 张志凯,周慧珍,李晓阳,许庆利,张素平,颜涌捷,Zhang Zhikai,Zhou Huizhen,Li Xiaoyang,Xu Qingli,Zhang Suping,Yan Yongjie

  流化床用异丁烷脱氢催化剂性能的比较 刘尚,房德仁,任万忠,张梨梅,许文友,秦玉武,Liu Shang,Fang Deren,Ren Wanzhong,Zhang Limei,Xu Wenyou,Qin Yuwu

  乙烯直接氯化制二氯乙烷的工艺分析 穆晓蕾,齐兰芝,贾春革,李斗星,Mu Xiaolei,Qi Lanzhi,Jia Chunge,Li Douxing

  三环芳烃菲在浆态床内的催化加氢转化及动力学研究 周凌,赵静,张德祥,Zhou Ling,Zhao Jing,Zhang Dexiang

  1,4-环己烷二甲酸催化加氢制备1,4-环己烷二甲醇的热力学分析 朱庆才,畅延青,Zhu Qingcai,Chang Yanqing

  吸附材料ZIF-8的制备及其储甲烷性能 马蕊英,王海洋,赵亮,张英,徐宏,王刚,Ma Ruiying,Wang Haiyang,Zhao Liang,Zhang Ying,Xu Hong,Wang Gang

  化工工程师职称论文:浅析化工通风的现状及系统设计

  【摘 要】本文是化工工程师职称论文,根据目前化工企业通风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在平时工作中对相关标准规范和总结设计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对通风系统设计进行了一些方案性论述。

  【关键词】化工,局部通风,全面通风,事故通风,化工工程师职称论文

  目前很多化工企业对这块不够重视,去现有工厂里参观,由于设备或管道系统不够严密,或者为了便于操作许多设备为敞开式,大量的刺激性介质扩散到车间内,再加上没有完善合理的通风系统,进去以后让人睁不开眼,喘不上气,工作人员则戴着口罩,但是这对保护操作人员起不了多大作用,另外如果易燃易爆物质达到爆炸极限的话,更会存在爆炸的潜在危险,对工作人员及周围人员的人身及财产构成威胁。

  石油化工最新期刊目录

催化裂化柴油复合溶剂抽提芳烃工艺————作者:杨帅康;李琦;许文龙;赵强;田原宇;乔英云;

摘要:以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采用馏分切割的方式分离原料中含有较多单环芳烃的轻组分,仅保留重组分,选用复合溶剂探究多环芳烃抽提的实验条件,借助了反抽提技术进一步降低抽出油中饱和烃的含量,并通过减压蒸馏对复合溶剂进行回收。实验结果表明,以重组分为原料,在复合溶剂V(环丁砜)∶V(N-甲基吡咯烷酮)=3∶7、剂油体积比为1.2、抽提温度50℃条件下,多环芳烃收率可达75.06%,多环芳烃含量为94.88%(w...

一种阳-非离子复合表面活性剂解除反凝析污染的性能评价————作者:方静;方俊伟;劳胜华;潘丽娟;李微;

摘要:反凝析污染是目前气藏产能最严重的损害类型之一,为解除气藏反凝析污染,采用表面张力仪和接触角仪研究了多种单一表面活性剂体系及优选复配的阳离子/非离子(简称阳-非离子)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表面活性和润湿改性能力,通过电导率实验、岩心自发渗吸、NMR表征及岩心流动实验研究了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润湿改性能力、预防液侵及解除液侵能力,并研究了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中阳离子表面活...

缩酮(醛)类香料合成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作者:杜峰;宋大伟;孔敬文;严文娟;金鑫;

摘要:缩酮(醛)类香料是由醛或酮与醇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进行缩合反应所得的产物,该产物具有优异的性质、香味持久,近年来在香料香精化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而如何选取合适的催化剂以及合成方法对缩酮(醛)类香料进行高效绿色合成一直是本行业的研究热点。以酸性催化剂为例,介绍了杂多酸、离子液体、分子筛以及无机盐等缩酮(醛)类香料合成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对电催化、光催化和微波辅助等方法合成缩酮(醛)类香料进行分析,为缩...

一种耐高温自组装酸化转向用聚合物的合成与评价————作者:吴安林;张恒;孙亚东;吴越;杨立;全红平;

摘要:针对非均质储层均匀布酸难题,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甜菜碱单体1-乙烯基-3-丙基咪唑磺酸盐(PVIS),将其与丙烯酰胺(AM)、十八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DMAAC-18)通过水溶液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一种耐高温自组装酸化转向用聚合物(ADP),将ADP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STAC)复配优选出配套的碳酸盐岩储层酸化用转向酸液,利用FTIR、1H N...

CuCl/NaY吸附剂结构对氢气中CO脱除性能的影响————作者:党杰;周广林;吴谦;李继聪;姜伟丽;闫超英;

摘要:采用球磨法将CuCl负载到NaY分子筛表面制备了CuCl/NaY吸附剂,采用N2吸附-脱附、XRD、XPS等方法对吸附剂进行表征,考察了CuCl负载量和活化温度等条件对吸附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uCl负载量(与NaY的质量比)为0.4 g/g的吸附剂具有较高的Cu(Ⅰ)分散度,且Cu(Ⅰ)价态占比达70.97%(x),表现出最高的CO吸附容量。活化温度450℃时...

催化氧化法脱除CO研究进展————作者:韩迎红;韩伟;温翯;杨博;任向东;许开宏;

摘要:CO作为一种易燃、易爆、有毒的气体,在一些工业领域中,CO的存在会对反应系统造成危害,产生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因此需要将原料、产物或系统中的CO进行脱除净化。催化氧化法作为脱除CO的方法之一,工艺简单易操作、转化率高,极具有应用前景。综述了用于脱除烯烃原料、氢气原料、密闭空间、炼化尾气和烟气中CO的催化剂,总结了现有催化剂的种类和性能特点,并探讨了CO催化氧化反应的机理,从催化剂的开发、应用、机理...

吸附法脱除CO2技术在MTO装置中的应用————作者:王雪峰;毛满意;邓昇;王彩凤;高志荣;何玉梅;

摘要:研究了固定床吸附法脱除CO2技术在甲醇制烯烃(MTO)反应中的应用,并采用该技术对国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的湿法碱洗技术进行工艺替换,满足了装置对CO2的脱除要求,同时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工业应用数据表明,固定床吸附法脱除CO2技术可将MTO产品气中的CO2(100×10-6~400×10<...

PCSiN/Ni(Ⅱ)配合物/一氯二乙基铝催化乙烯二聚————作者:邵若星;张钰;李俊辰;姜涛;

摘要:合成了系列PCSiN型配体,将它们与溴化镍(Ⅱ)络合得到相应的镍配合物,利用GC,NMR,FTIR,UV-Vis等方法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配合物催化乙烯二聚时,反应条件对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验证了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硅原子连接两个甲基和一个四氢吡咯基官能团的配合物Ni3的包埋体积分数最小,因而表现出较高的活性。配合物Ni3催化乙烯二聚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

高温高盐碳酸盐岩油藏油井吞吐洗油用表面活性剂研究————作者:李晶辉;刘玉国;厉通;郭波;王俊豪;

摘要:针对缝洞油藏条件和地层岩石表面带正电的特点,选择不同碳链长度的甜菜碱、羟磺基甜菜碱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静态洗油能力评价和物理模拟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碳链长度相近时,羧基甜菜碱、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羟磺基甜菜碱的洗油能力依次降低,其中,油酸酰胺基丙基二甲铵基羧基甜菜碱(OAB)的洗油性能最好,且OAB提高采出程度优于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水驱后注入表面活性剂闷井后再注水驱油,提高采出程度效...

耐高温抗盐纳米渗吸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作者:石芳;金韦彬;吴景春;柏明星;张春龙;王浩然;

摘要:以氨基化氧化石墨烯(sj-s)、乙二醛、对氨基苯磺酸钠为原料,通过共价键功能改性合成了一种耐高温抗盐氨基化氧化石墨烯纳米渗吸剂(sj-1),采用FTIR,Raman,TEM,粒径与Zeta电位分析等方法对sj-1进行表征,考察了sj-1的耐温性、抗盐性能、油水界面张力、稳定性及渗吸剂提高采收率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sj-s上成功接枝了对氨基苯磺酸钠,sj-1在水中具有良好的自分散性,在130 ℃和...

硬脂酸铁的制备及其在稠油水热裂解降黏中的应用————作者:薛艺蒙;丁巍;戴咏川;杨江;么志伟;许竞文;

摘要:以三氯化铁、硬脂酸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合成油溶性水热裂解降黏催化剂硬脂酸铁,采用FTIR、TG、1HNMR、元素分析、分子模拟蒸馏等方法考察了催化剂用于稠油降黏的适宜反应条件以及降黏原理。实验结果表明,最佳降黏条件为240℃,油水质量比7∶3、催化剂用量0.3%(w)、1 mL供氢剂,在该条件下水热反应24 h后稠油降黏率可达77.32%。硬脂酸铁催化剂可实现稠油降黏及原位改质的作用,催化剂和供氢剂...

支化/交联聚丙烯多相共聚物的非等温结晶行为————作者:赵松美;初庆凯;秦亚伟;刘会影;于湲;刘伟丽;

摘要:在等规聚丙烯(iPP)和乙丙橡胶(EPR)两步共聚反应中引入非共轭二烯等交联助剂,制备了支化/交联结构的聚丙烯(PP多相共聚物i PP/EPR。采用Jeziorny法、Ozawa法和莫志深法等分析了iPP/EPR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并观察了聚合物的非等温结晶形貌。实验结果表明,支化/交联PP多相共聚物iPP/EPR中的橡胶相EPR含量可达50%(w)以上;随着EPR含量的增加,iPP/EPR的结晶...

甲基丙烯醛氧化制甲基丙烯酸研究进展————作者:吴三民;刘东兵;刘晓玲;张丽娜;李蔚;

摘要:甲基丙烯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单体,有多种工业制备路线,主要是丙酮氰醇法、乙烯法和异丁烯法,其中甲基丙烯醛氧化制甲基丙烯酸是异丁烯法制备路线的关键步骤之一。综述了甲基丙烯醛氧化制甲基丙烯酸的反应机理及其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催化剂发展的前景

微泡沫对高温高盐油藏稠油的降黏促进作用————作者:黄志学;王业飞;张富民;邵文博;丁名臣;

摘要:针对高温高盐油藏微泡沫稳定性弱的问题,优选出一种以聚丙烯酰胺类聚合物SAV10为稳泡剂、表面活性剂芥酸酰胺丙基甜菜碱和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为发泡剂的耐高温高盐的发泡体系,该发泡体系在6 800 r/min的转速下搅拌1 min可形成微泡沫,对比了发泡体系和微泡沫的稠油乳化降黏效果和水包油乳液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微泡沫的乳化降黏效果优于发泡体系。优选出的发泡体系的发泡率可达420%;在90℃下发...

低负载量Zn改性HZSM-5催化甲醇芳构化————作者:杨丽娜;项洋;刘金宝;李剑;

摘要:为了充分利用ZnOH?物种并保证适宜酸性,用低浓度Zn(NO3)2溶液对HZSM-5分子筛进行改性,得到甲醇芳构化催化剂;利用XRD、FTIR、N2吸附-脱附、XPS、NH3-TPD、Py-FTIR、TG-DTG等方法对所制备催化剂进行表征,探究低负载量(0.1%~0.5%(w))Zn对催化剂的影响。表征结果显...

甲醇与正己烷耦合芳构化流程模拟及分析————作者:杨丽娜;王兴宇;魏永峰;李剑;

摘要:以甲醇与正己烷耦合芳构化工艺为研究对象、以甲醇和正己烷的转化率和产物分布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对甲醇与正己烷耦合芳构化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并采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自带的灵敏度分析功能,对萃取精馏塔和苯、甲苯、二甲苯精馏塔进行了模拟优化。模拟结果表明,最优反应条件为进料比m(甲醇)∶m(正己烷)=3∶1、反应温度420℃、反应压力0.5 MPa、WHSV=2.0 h-1

用于原油精馏塔中抑制铵盐腐蚀的一种硫脲缓蚀剂性能及其机理————作者:魏晓静;闻小虎;李小龙;葛鹏莉;龙武;

摘要:以N,N'-二苄基硫脲(DBTU)为缓蚀剂,将其加入NH4Cl中对SAE1020碳钢进行腐蚀,通过SEM、原位电化学测试探讨了DBTU对NH4Cl腐蚀行为的抑制机理。同时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和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深入分析了DBTU分子在Fe表面的吸附行为及其对NH4Cl腐蚀过程的抑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DBTU同时通过提升电荷转移电阻和产物层电阻来有效提高界面处的阻抗,提高了产物膜的致密性与均匀性...

稠油冷采技术现状及展望————作者:孔鑫鑫;唐晓东;李晶晶;卿大咏;邓桂重;曹成龙;

摘要:稠油黏度高、流动性低,开采难度大。传统的稠油热采技术采收率高,但存在蒸汽用量大、能耗和碳排放量高等问题。稠油冷采技术因其低成本、对环境友好等优势,已成为稠油开采研究的热点。概述了国内外稠油冷采技术的现状,包括水驱、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泡沫驱、微生物驱等的基本原理、适用条件及未来发展方向。综述了近年来稠油冷采新技术的主要进展,包括化学复合冷采、稠油绿色冷采、纳米驱油等技术。提出了稠油冷采技术未来...

气相色谱-选择性检测法分析工业用苯中微量含硫化合物————作者:王小雨;李继文;王川;姜丽燕;李诚炜;

摘要:考察了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法(GC-SCD)、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法(GC-FPD)和气相色谱-脉冲火焰光度检测法(GC-PFPD)三种气相色谱-选择性检测法同时测定苯中噻吩和二硫化碳的准确性、重复性,研究了色谱柱类型、极性及膜厚对测定结果的影响,通过噻吩和二硫化碳含量与峰面积响应规律确定定量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优选色谱柱为1.00 μm厚液膜的强极性DB-WAX柱,采用GC-SCD的线性响...

1,4-丁二醇制备γ-丁内酯脱氢工艺————作者:吴慧玲;孟令臣;张思琦;李浩东;刘博帆;袁胜华;

摘要: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Cu基脱氢催化剂,对1,4-丁二醇(BDO)进行选择性脱氢反应生成γ-丁内酯(GBL),通过GC-MS、XRD、SEM、N2O化学吸附等方法研究了可能的反应路径及催化剂物化性质,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催化剂催化BDO脱氢反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BDO脱氢反应产物较多,最佳的反应条件为:N2气氛、220℃、LHSV为1.5 h-...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