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塑料科技》月刊杂志创刊于1973年,国内外公开发行。《塑料科技》杂志属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的来源期刊和全文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期刊(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材料信息)》(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高分子图书馆》(PL)收录期刊,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有:行业动态;理论与研究;加工与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塑机与模具;理化测试;助剂;评述;国内外专利介绍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CBT/ε-己内酯共聚酯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刘玲,颜春,陈飞,祝颖丹,Liu Ling,Yan Chun,Chen Fei,Zhu Yingdan
聚丙烯/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流变性能研究 王娜,于翔,王延伟,江新忠,付浩男,卢晓龙,Wang Na,Yu Xiang,Wang Yanwei,Jiang Xinzhong,Fu Haonan,Lu Xiaolong
耐热酚醛树脂固化机理研究 刘渊,杜婕,罗军,冯晓琴,Liu Yuan,Du Jie,Luo Jun,Feng Xiaoqin
信息动态
两种无机粒子填充聚合物复合材料界面黏结强度表征参数对比研究 吴成宝,梁基照,Wu Chengbao,Liang Jizhao
PA1010/CaCl2复合材料的多重熔融行为研究 郭前程,王彩红,何敏,周志敏,于杰,鲁圣军,Guo Qiancheng,Wang Caihong,He Min,Zhou Zhimin,Yu Jie,Lu Shengjun
高性能无卤阻燃PPO/HIPS合金的改性研究 刘裕红,Liu Yuhong
PEEK/Cu/SCF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孙诗良,曲敏杰,王志超,赵建,徐静,吴立豪,乔占凤,Sun Shiliang,Qu Minjie,Wang Zhichao,Zhao Jian,Xu Jing,Wu Lihao,Qiao Zhanfeng
环氧SEBS胶黏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徐飞,田兴友,王化,Xu Fei,Tian Xingyou,Wang hua
木质素改性LDPE复合泡沫材料性能与微观结构研究 冯钠,李季,徐静,颜东玺,麻馨予,Feng Na,Li Ji,Xu Jing,Yan Dongxi,Ma Xinyu
硬脂酸锰改性LDPE降解材料的研究 葛铁军,戚晓兵,Ge Tiejun,Qi Xiaobing
PPC/PBAT薄膜制品性能研究 王勋林,张敬勋,赵保才,王英宝,张喆,Wang Xunlin,Zhang Jingxun,Zhao Baocai,Wang Yingbao,Zhang Zhe
四川化工杂志投稿:石化企业培训理念创新探索与实践
摘 要:随着我国对能源的需求增大,石化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企业和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重要。然而,传统的石油化工企业的培训理念已不能满足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想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必然少不了创新。创新能力的大小决定了石化企业在新时期下的市场地位和未来潜力。因此,笔者从石化企业培训理念的作用展开讨论,分析新时期下石化企业培训应如何进一步有效提高。
关键词:四川化工杂志投稿,石化企业,培训理念,创新
一、石化企业培训的作用与目标
1.石化企业培训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整个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它明确了一个企业发展的战略思想和员工行为标准。企业内部的培训就是要将企业的主要战略方针、总体目标以及先进的石化生产技术和安全知识传授给企业员工,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实现员工的自身价值。企业培训促进了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提高企业的整体水平,对于石化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塑料科技最新期刊目录
隔热隔音棉对碳纤维/环氧树脂抗烧穿特性的影响————作者:刘慧铭;王志;张旭;曲芳;
摘要: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但因为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大多可燃,而飞机空间狭小,飞机内人员极易因外部火焰烧穿机身和烟气聚集而造成生命危险。隔热隔音棉因其良好的隔热隔音效果广泛地应用于机身的各个部分,但目前关于隔热隔音棉对碳纤维环氧树脂在抗烧穿性能上和烟毒特性上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在300s烧蚀时间下,碳纤维/环氧树脂与隔热隔音棉组合之后,以及隔热隔音棉厚度不同,...
提高金属有机框架电催化材料性能策略————作者:于萍;马馥颖;刘子晴;
摘要: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是一种由有机配体和具有金属离子的前驱体进行化学反应制得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MOFs具有独特的晶体结构、可调的孔尺寸、形状和孔隙大小,在电催化领域备受关注。MOFs材料作为电催化剂存在稳定性差和催化活性低等不足。文章从微观形貌调控、配体调控、多金属调控和构建缺陷或者空位4个方面综述了提高金属有机框架电催化材料性能的策略,总结构建MOFs复合材料电催化剂和MOFs衍生材料...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螺杆挤出机综合评价————作者:姚俊;王丽艳;郭树国;齐宏博;
摘要:针对螺杆挤出机综合评价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综合性能评估体系。目的是确保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为设备的升级改造和绿色制造提供依据。通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建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以及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形成系统化的评价方法。选取一种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作为案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该型号挤出机在机械性能、经济性和生产效率方面表现良好...
聚乳酸的制备及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结晶度改性研究进展————作者:张阿里布米;吕旭彦;路学成;
摘要:聚乳酸(PLA)作为一种具有良好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的聚合物,已经在航空航天、生物医学、食品包装等众多领域展示出应用潜力。然而,PLA也存在一些应用限制,如脆性大、强度低和降解速率慢等。为了克服这些限制并进一步改善PLA的性能,研究人员提出多种改性策略,其中包括添加纳米材料改性、添加生物降解材料改性、添加纤维材料改性、结晶度改性、增容改性、化学改性等。文章简要介绍PLA复合材料的结构及两种合成方...
基于模流仿真的滤芯骨架注塑成型优化分析————作者:陈冲;杨青柳;宋云潇;康欣雨;殷开梅;陈子豪;
摘要:采用模流仿真技术对吸油滤清器滤芯骨架的注塑成型工艺进行模拟,针对常规注塑加工过程中易出现的填充、翘曲等缺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模腔设计采用一模两出的形式,原材料选用30%玻纤增强尼龙树脂,改进方案替滤清器骨架匹配合适的注塑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证明,双浇口、“H”字形流道相比单浇口“、Z”字形流道在注塑机型选择和降低制件翘曲方面更有优势。优化方案中最高注射压力仅为75 MPa,填充时间...
复合材料阻尼板自由振动分析————作者:苏建民;柳香雅;王晓林;闫洋洋;李强;
摘要:以一阶剪切变形理论为基础,利用Hamilton原理得到阻尼板的振动平衡方程。采用Navier闭环型解对四边简支约束的阻尼板结构进行求解,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证明所推导振动平衡方程的正确性,使用验证过的方程对结构动态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将特定的阻尼材料合理嵌入复合材料板的厚度达到一定值时,整体复合材料阻尼板结构的前四阶振动频率最小且损耗因子最大;保持复合材料层厚度不变,改变嵌入的阻尼材料的...
增益染色吸光法检测水中低浓度微纳塑料————作者:雷莹莹;王昭然;陈寒玉;
摘要:按照染料增益吸光性的原理建立新的光谱法测定水中微塑料含量,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和可选择性检测微纳碎片等优点。采用不同粒径、不同种类塑料作为测试材料,结果显示均有良好的增益吸光效果。方法的适用性研究显示,对于粒径大于1μm的微塑料颗粒和纤维混合体,可在染色、离心后取定量溶液在血球计数板上,采用显微荧光计数法测定其含量;对于粒径小于1μm的纳塑料,可利用其染色后悬浮相浓度和吸光度呈现的线性关系...
手持控制器塑料滑扣的注塑模具设计————作者:宋金亚;
摘要:以一款小型的塑料滑扣为例,在分析其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初步采用斜导柱侧抽芯的结构设计一模四腔的注塑模具,型腔平衡排布,并在定模和动模侧分别设置冷却水管,利用Moldflow以“冷却+填充+保压+翘曲”为序列对塑件的成型过程进行仿真,分析过程中采用3D网格形式。结果表明:4个型腔充填均衡,充满时间为0.489 0 s;塑件体积收缩率整体较小,在侧浇口处最大约3.7%;气穴较少,可利用模具分型面和配合间...
城市燃气PE管道热氧老化程度的超声波智能无损检测————作者:张琦;汪树民;程炜;程林;方雨婷;戴梦娟;
摘要:为预防因热氧老化异常引发的燃气聚乙烯(PE)管道泄漏事故,提出管道热氧老化程度的超声波智能检测方法。提取PE管的线性和非线性超声检测特征参数,并分析其与管道热氧老化程度的关系;构建并优化BP神经网络,将超声检测特征向量和老化时间作为网络输入和输出;扩展检测特征参数并用于网络训练,训练能够评估PE管老化程度的神经网络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由声速、声衰减、非线性系数可构成用于智能评估老化程度的超声检测特...
矿粉种类对PBAT/PLA共混物力学与散发性能的影响————作者:陈业中;龚德君;付学俊;李建军;曾祥斌;欧阳春平;
摘要: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聚乳酸(PLA)和无机矿粉的共混物,探究矿粉种类对于PBAT/PLA薄膜力学性能与散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滑石粉的粒径足够小时,对应的PBAT/PLA薄膜的拉伸强度优于添加相同含量碳酸钙的PBAT/PLA薄膜。随着滑石粉的D50粒径从2.5μm上升至10μm,PBAT/PLA薄膜纵向与横向的拉伸强度逐步下降。撕裂与落镖测试发现,添加碳...
PEI功能化中空介孔二氧化硅掺杂PLA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作者:辛宇;纪嘉琦;王丽;侯景魁;宋立新;王元霞;李先亮;
摘要:聚乳酸(PLA)是一种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但其延展性差、力学性能差等缺点限制其应用范围。因此,制备聚乙烯亚胺(PEI)改性的树突状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微球(PEI-HMSN),通过溶液浇铸法掺杂到PLA基体中,制备复合膜PLA/PEI-HMSN,详细研究复合膜的热力学性能、光学性能和疏水性能。结果表明:PEI-HMSN能够较为均匀地分散在PLA基体中,PLA/PEI-...
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作者:赵绘婷;董龙浩;谢梅竹;方玉美;张国艳;肖进彬;
摘要:高吸水性树脂(SAP)凭借其独特的三维离子网络结构,能够吸附并锁存超过自重数百倍的水基液体,现已成为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介绍了高吸水性树脂的分类,对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各方法的优缺点,重点介绍提高高吸水性树脂耐盐性、吸水性和力学性能的各种方法及作用机理,综述高吸水性树脂在农业园林、生物医学、工业领域和纺丝领域的应用。最后,结合高吸水树脂相关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
PDA/EA光固化树脂的光热效应及光响应形状记忆行为研究————作者:陈现景;于浩;刘博;穆雅楠;于虎娜;
摘要:通过引入聚多巴胺(PDA)增强交联作用和界面相互作用,制备一系列不同配比的聚多巴胺/环氧丙烯酸酯(PDA/EA)固化物,利用动态热机械(DMA)和热失重(TGA)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DA的掺入有效提高了材料的储能模量、交联密度、损耗模量峰值温度及热稳定性。同时,PDA/EA材料在近红外(NIR)光源下表现出良好的光热效应,具有较好的光吸收性、光稳定性和光控制性。特别是在光强度为1 W/cm...
碳纤维增强碳纳米管/环氧多尺度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作者:杨雨轩;卢少微;李伟;
摘要:将单壁碳纳米管(SWCNTs)进行非共价修饰后,与环氧树脂(EP)相结合,制备SWCNTs/EP复合材料。将纳米改性后的环氧树脂与碳纤维(CF)复合,制备CF/SWCNTs/EP多尺度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SWCNTs进行非共价修饰处理改善了SWCNTs在EP体系中的分散性。当SWCNTs质量分数为0.005%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提高29.2%和4...
生物基聚乳酸塑料热解研究进展————作者:孙曦月;孟德安;王苗苗;任雪瑜;旦增;
摘要:传统石油基塑料难以降解且污染严重。聚乳酸塑料作为生物基可降解塑料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尽管聚乳酸塑料可被微生物自然降解,但其降解产物难以有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热解技术可将聚乳酸转化为小分子化合物,形成气态、液态和固态产物,实现资源化利用。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聚乳酸热解的研究现状,总结了聚乳酸的热解特性、热解机理和共热解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后续应加强PLA原料特性、热解条件、产物特性...
端羟基聚丁二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作者:罗晓岚;付洪娥;王奥;史健泽;孙玉宸;王新;郝永胜;
摘要:以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PBA200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1,4-丁二醇(BDO)、乙二胺(EDA)、2,2-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原料合成预聚体,用三乙胺(TEA)进行中和,得到HTPB改性水性聚氨酯。在预聚过程中固定异氰酸基团(—NCO)与多元醇中的羟基(—OH)的物质的量比为2.3∶1,DMPA的含量为3.8%,通过调控HTPB在多元醇...
PP/POE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阻燃性能与耐久性能研究————作者:江浩;齐慧芳;
摘要:以聚烯烃弹性体(POE)为主要增韧剂制备不同POE含量的聚丙烯(PP)复合材料,比较不同POE含量对PP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其作为建筑材料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6%POE的PP复合材料在阻燃性能方面表现最优,表现出最高的极限氧指数值(29.9%),最低的总热释放量(128.3 MJ/m2)以及热释放速率(574.7 kW/m2 季戊四醇磷酸酯三聚氰胺盐的合成及其在聚乙烯中的阻燃应用研究————作者:陆忠海;杨晓龙;李永翔;刘晨曦;梅连平;党辉;李云东; 摘要:以季戊四醇、磷酸及三聚氰胺为原料合成季戊四醇磷酸酯三聚氰胺盐(PPMS)产品,并将其应用于阻燃聚乙烯(PE)中。通过红外、热重分析、垂直燃烧、极限氧指数(LOI)、锥形量热及力学性能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PMS合成最佳工艺为110%聚磷酸与季戊四醇在110℃下反应5 h,合成的季戊四醇磷酸酯与三聚氰胺在90℃下再反应5 h。产品1%和5%热分解温度分别为200.37℃和229.85℃... 辐射法制备高亲水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微粉————作者:郭丰;邢哲;万文;吴国忠; 摘要:通过辐射诱导接枝方法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微粉表面成功接枝亲水性单体丙烯酸(AA)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制备高亲水性的PET微粉。在氮气氛围下对PET微粉(粒径20μm)和AA/AMPS混合之后的半干状固体进行γ辐照处理,吸收剂量为100 kGy。结果表明:改性后的PET微粉分散性及亲水性随接枝率的增加而增强。当AA/AMPS单体质量浓度为20%,AA、AMPS质量... 玄武岩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研究————作者:张奇;于人同; 摘要:为提升玄武岩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性能,以聚多巴胺(PDA)为活性位点,将聚苯胺(PANI)修饰于玄武岩纤维(BF)表面,并与环氧树脂(EP)复合,制备BF-PDA-PANI/EP复合材料。结果显示:在不同种类及浓度的无机酸条件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PANI在BF-PDA表面的包覆情况,发现0.2 mol/L HCl条件下包覆效果最佳,同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X...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