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51-1293/O6
国际标准刊号:1000-7555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查看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腐蚀与防护》化工科技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橡胶工业》工业科技期刊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经国家科委批准,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刊物,登载与高子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有关的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物化,反应工程,结构与性能,成型加工理论与技术。材料应用与技术开发,研究方法及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来稿应有明确的论点,可靠的数据,逻辑严密。文字图表精练,插图一般不超过8幅,中文摘要不超过300字,前言不超过400字,综述论文不超过5页(大16开)研究论文不超过4页。本刊编委会由十位院士担任顾问。36位教授,专家担任编委,主编为中科院院士。本刊为双月刊,邮发代号62-67。每期15元,全年90元。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教育部1999年全国优秀期刊二等奖

  1999年四川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2000年四川省优秀期刊二等奖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国外数据库收录: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化学文摘

  【栏目设置】

  本刊设有:合成实验·工艺、结构·性能、分析测试·加工·应用、新技术·产品开发、专论·综述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软硬段共改性无卤阻燃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性能 顾丽敏;罗运军1-5

  两亲性梳型超塑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高瑞军;王玲;高春勇6-10

  多孔聚合物水凝胶的合成及正渗透性能 孙晓君;宫正;魏金枝;喻琪11-15

  Cellulose-g-PCL两亲性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自组装行为 郭延柱;张丽;王兴;韩颖;周景辉16-21

  衣康酸α,β羧基对聚丙烯腈热稳定化反应的影响及机理 王晓红;欧阳琴;陈友汜;王雪飞;李德宏;杨建行;潘建国22-27

  3-羧基苯甲酰乳酸引发丙烯酸水溶液聚合 武翠霞;程斌28-31+37

  pH响应的聚丙烯酰胺形状记忆水凝胶 龚小蕾;张晟32-37

  含悬挂链无规网络硅橡胶的制备及阻尼性能 李志鹏;卢珣;陶刚;吴叔青;姜宏伟38-42+49

  硅溶胶复合阳离子硅橡胶乳液的制备与性能 翟俊菱;沈敏敏;孙淳宁;王俊凤;哈成勇43-49

  结构·性能

  PC/SAN共混体系微观结构与光学性能的关系及性能优化 易平;熊英;刘晓;赵梓汝;郭少云50-55

  接枝改性对芳纶纤维增强天然橡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金仲;夏忠林;罗筑;向坤;洪波;李斌56-61

  多壁碳纳米管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摩擦学性能 陈雾;段海涛;顾卡丽;向亚玲;商宏飞;李健62-67

  化学接枝对碳纤维结构及其复合材料的影响 邹恒;董文洋;岳春波;王丽丝;李衡峰68-73

  硼酸锌/三氧化钼复配型阻燃抑烟剂对聚氯乙烯燃烧性能的影响 卓婕;熊英;陈光顺;郭少云74-78

  固化温度对聚酰胺酰亚胺涂层的结构及热稳定性的影响 李莉;齐育红;张岩;巴淼;郭贺洁;奚江涛;张占平79-83

  电纺聚氧化乙烯-尿素包合复合物纤维的结构与形貌 于翔;迟长龙;王延伟;孙壮志;夏伟伟;王朔84-91

  纤维含量和取向对碳纤维/丁腈橡胶复合材料拉伸和摩擦性能的影响 王修行;张建春;张华;秦蕾92-95+101

  优秀科技小论文:乳化炸药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管理

  摘 要 随着我国爆破技术应用广泛程度的增加,各种炸药的生产技术层出不穷,乳化炸药无论是在安全性能、爆破性能以及使用性能上都具有很强的优势,除此之外,乳化炸药的生产环境相对较好,没有污染性的气体或有毒物质,同时,其抗冷、抗水的优点也很明显。近些年,乳化炸药生产技术发展的非常迅速,从最开始的间断式发展到微机监控的连续式,生产工艺的发展伴随着工艺装备的逐渐成熟,这种发展逐渐朝向安全、节能、环保方向努力,同时产品技术的更新也在加快步伐,对于在这种背景下的生产技术的快速进步,非常需要总结和探讨乳化炸药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管理要点,给生产企业以借鉴。

  关键词 乳化炸药,冷却方法,装药技术

  1乳化工序

  在整个乳化炸药生产过程里,乳化工序是最为关键的一道工序,在这道工序里,乳化器是最为重要的以个设备,它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着乳化炸药的质量,同时,在这个工序里面,必须注意将安全和质量寻找好平衡点,例如,在炸药质量提高的时候,如果忽略了安全性,增加乳化器的功率,提高转速,减小间隙,增加定转子组数等,都有可能对安全构成威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一味地增加安全性,忽略炸药的质量,把静态乳化用来生产商品炸药。以上那些不能把安全与质量综合考虑的生产,都不能称之为正常的生产工艺。有的企业只顾提高产能,经常选用大功率,转速高的乳化器,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发生爆炸事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最新期刊目录

高强度生物基杜仲胶木材胶黏剂的制备与性能————作者:王新原;黄意棋;欧阳景豪;吴婷婷;方庆红;李龙;杨凤;

摘要:制备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液体杜仲胶(LEUG),利用左旋多巴胺(LDOPA)的氨基和LEUG分子链上环氧基团之间的反应,采用乳液工艺制备了左旋多巴胺接枝液体杜仲胶(LEUG-g-LDOPA)。研究了LEUG和LEUG-g-LDOPA作为木材胶黏剂的黏结强度和耐水性,并与市售的水性环氧树脂胶黏剂进行了对比。核磁共振氢谱、凝胶渗透色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旋转黏度仪分析了LEUG-g-LDOPA结构和性...

交联度和交联点分布对橡胶力学性能影响的微观机理————作者:左俊杰;魏志刚;张泽林;

摘要:交联度和交联点的分布对于橡胶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构建了不同交联度和交联分布聚异戊二烯橡胶(IR)的分子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单轴拉伸和拉伸-回复模拟,通过分析分子链的动态特性参数和拉伸变形情况,探讨了交联度和交联分布对聚异戊二烯橡胶(IR)动静态力学性能影响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在拉伸过程中交联度越高、交联分布越均匀,材料的刚度越大,黏性对应力的贡献越小。分析发现,在拉伸变形中分子链的变形和分布不...

硬脑膜修复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作者:高觊兴;丁玉梅;杨涛;李好义;杨卫民;张超;

摘要:在30%的颅脑手术中,神经外科医生需要修复硬脑膜,硬脑膜修复材料对维持脑组织完整和保护脑组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硬脑膜的概念进行了介绍,针对硬脑膜修复所使用的自体组织、同种异体组织、异种来源组织和人工合成材料的优缺点进行了阐述,并对硬脑膜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进行总结,最后展望了未来人工硬脑膜修复材料的发展方向,指出熔体静电纺纤维膜材料在硬脑膜修复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不同结构聚三唑的固相聚合反应动力学————作者:叶涛;吴雪莹;光善仪;徐洪耀;

摘要:以4,4'-二叠氮二苯甲烷(DAM)分别与DIAH,BPDIA,DIAO,BADIA不同酰亚胺炔在本体热聚合条件下制备了不同结构的聚三唑,利用红外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其聚合反应工艺及其动力学之间的差异,通过外推法求出特征温度以及用Kissinger和Ozawa法计算出相关动力学参数,并研究了加入催化剂对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体系中含有柔性结构或者引入侧基结构会降低反应起始温度、反应峰...

壳聚糖基pH响应性水凝胶的制备及药物缓释性能————作者:谢雅雪;蔡平雄;潘远凤;

摘要:通过在壳聚糖(CS)主链中引入丙烯酸(AA)基团,并且在其中掺入铁离子(Fe3+)与羧酸(-COOH)形成金属配位键,成功制备一种具有pH响应性和自愈合性能的水凝胶。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证实了AA和Fe3+成功地与CS进行了交联。响应性和重复性实验结果表明,水凝胶具有良好的pH和盐溶液响应性,能够在不同pH和盐溶液中反复溶胀和消溶胀,同时保持稳定...

聚丙烯腈原丝预氧化过程中空气压力的作用机理————作者:兰泽铖;周航;王宇;徐樑华;

摘要:聚丙烯腈(PAN)纤维在预氧化过程中,环境中氧气向纤维内部扩散的行为会导致纤维径向方向上的氧气含量存在差异,使得纤维径向预氧化反应程度不同,形成不均匀的结构,而后续的炭化和石墨化并不能矫正预氧化带来的缺陷,最终影响碳纤维的性能。通过增加环境压力提供氧气向纤维内部扩散的动力,研究压力对于PAN纤维预氧化程度和径向结构的影响,同时单纯提高氧气浓度也会影响氧气在纤维径向的扩散,将压力与氧气浓度下制备的预...

环氧树脂改性聚氨酯材料的研究进展————作者:戚昕禹;汪洋;刘兰轩;陈文锐;田盼;冯增辉;肖艳;

摘要:聚氨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可以将其分为传统溶剂型聚氨酯、水性聚氨酯、无异氰酸酯聚氨酯和生物基聚氨酯4类。由于聚氨酯分子链中含有酯键、醚键以及缩二脲等基团,导致聚氨酯材料存在储存稳定性、热稳定性和耐水性较差的问题,影响了聚氨酯材料的进一步应用。利用环氧树脂对其进行改性在增加材料的交联程度、降低材料的吸水率、提高材料耐腐蚀能力、改善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的同时不影响材料本身的某些特殊性能。改性之后...

医用材料表面的抗凝血涂层应用进展————作者:蔡秀吟;李成才;朱海霖;郭玉海;刘炳荣;殷向;

摘要:随着生物医学工程和医疗器械的发展,医用材料与血液接触时的相容性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减少因血栓形成导致的不良反应,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能够防止血液黏附和凝固的抗凝血涂层。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关于抗凝血涂层的研究进展,根据抗凝机制的不同重点讨论了几种常见的涂层策略——间接灭活凝血因子类涂层和物理排斥吸附与黏附类涂层。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梳理,本论文旨在为未来医用材料表面抗凝血涂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用于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增塑剂/聚氯乙烯复合膜的表面润湿行为————作者:吕桂芳;伍林;石从云;李昊;陆自鹏;杜晨飞;周波;王小龙;

摘要:以聚氯乙烯(PVC)为成膜基体材料,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硝基苯辛基醚(o-NPOE)及癸二酸二辛酯(DOS)为增塑剂制备复合膜,增塑剂与PVC质量比范围为1.0~3.0,与前人的制备离子选择电极膜中增塑剂/PVC质量比范围相近。通过接触角随时间变化研究了增塑剂的用量和分子结构对膜表面结构和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膜表面接触角随时间的变化与体系中烷基链的偏转...

醇解过程中微量水的引入对聚乙烯醇颗粒中甲醇含量的影响————作者:贺玉舜;周容;杨胜都;张军华;

摘要:聚乙烯醇(PVA)的醇解以甲醇做溶剂,因此成品PVA颗粒中一般含有不低于2.0%左右的甲醇,如何降低PVA中甲醇含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PVA 24-88中甲醇含量降低的问题,采用在醇解过程中引入少量水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干燥后PVA的醇解度及甲醇含量。结果表明,在1.0%的加水量下,PVA产物中的甲醇含量降低至0.26%。此外详细讨论了加水量对醇解PVA样品在不同气体氛围下的热失重行为及...

环糊精手性氨基酸分离膜的制备及性能————作者:伊倩倩;叶茜;李进;吴汉彬;张明亮;

摘要:手性化合物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特殊异构体,由于其物理化学性质相同,有效分离手性化合物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研究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环糊精/聚偏氟乙烯(PVDF)手性分离膜,考察环糊精种类(α-CD,β-CD和γ-CD)、β-CD负载量、铸膜液温度和凝固浴组分对所制备β-CD/PVDF手性分离膜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β-CD/PVDF手性分离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

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的结构与性能研究进展————作者:杨怡;王宝;张博;包林燕;张睿;徐董;潘鹏举;

摘要: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具有优异的光学以及力学性能,是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的聚合物材料。在双向拉伸过程中聚丙烯经历复杂的聚集态结构变化,阐明BOPP薄膜的聚集态结构调控机理对于优化其性能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BOPP薄膜结构与性能的相关研究,具体包括BOPP薄膜在双向拉伸过程中的结构表征、计算机模拟,以及BOPP薄膜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对BOPP薄膜的生产以及应用具有一定的指...

聚乙烯亚胺功能化氧化石墨烯吸附日落黄染料的性能与机制————作者:李楣;熊艳舒;王佳欣;韦艳红;陆海勤;李文;

摘要:通过简易化学交联制备聚乙烯亚胺功能化氧化石墨烯 (PGO),多重表征手段考察PGO理化特性,表明PGO具有稳定多孔网络结构,富含氨基靶向官能团,可高效吸附阴离子染料。选择日落黄染料进行静态吸附实验,PGO对日落黄染料平衡吸附量高达791.38 mg/g,对应去除率为99%。经5次吸附-解吸循环后去除率仍保持99%,表明PGO具备优异可再生性。通过量子化学理论计算定量分析分子表面静电势结合前沿分子轨...

基于表面化学修饰构建高效抗菌功能化的胶原基角膜修复材料————作者:刘慧玉;任天;刘杨;

摘要:胶原蛋白因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卓越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等优点而被用于构建角膜修复材料。但其在应用的过程中易产生细菌感染的问题,且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针对这一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合成抗菌胶原基薄膜用于角膜修复:该材料以?型胶原蛋白为原料利用1-(3-二甲基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 (EDC) 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 (NHS) 作为交联剂有效地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分子接枝到...

1, 2-双硫环戊烷封端的硅烷偶联剂改性白炭黑及其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作者:邓硕;徐林竹;赵青云;曾碧榕;何凯斌;戴李宗;

摘要:为了提升硅烷偶联剂对白炭黑的改性效果,本文提出新型含双硫环戊烷硅烷偶联剂的设计与应用研究。首先通过酰胺化反应使硫辛酸和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合成一种以1, 2-二硫环戊烷封端的新型硅烷偶联剂5-(1, 2-二硫代烷基-3-基)-N-(3-(三乙氧硅烷基丙基)丙基)戊酰胺(LATES);进而通过水解缩合反应对白炭黑A200的表面进行改性。最后使用不同添加量的LATES-A200作为填料制备了LAT...

甲基丙烯酸锌增容补强的磁、热双响应形状记忆复合材料————作者:李旭;陈嘉明;鞠长滨;康海澜;方庆红;戴舒笑;李龙;

摘要: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粒子分散到聚合物基体中制备形状记忆复合材料时,往往会受限于纳米粒子的团聚,造成力学性能下降和加热速率降低。本文设计利用甲基丙烯酸锌(ZDMA)改性杜仲胶(EUG)/Fe3O4复合材料,制得EUG/Fe3O4/ZDMA磁、热双响应形状记忆复合...

二次注射成型界面结合强度的研究现状及技术展望————作者:李方舟;吴琼;周静;颜坤;罗兵;许忠斌;

摘要:二次注射成型技术具有工序流程短、制造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诸多优势,在汽车制造、消费电子、轻工、通信等领域应用广泛。界面强度是影响二次注射成型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二次注射成型界面结合强度的研究,分析了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因素,讨论了不同影响作用原理、特点和优劣势,阐述了二次注射成型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最后对二次注射成型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含 DOPO 的磺胺噻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透明环氧树脂阻燃性能的影响————作者:王璐泽;黄惠玲;罗钟琳;王标兵;

摘要:环氧树脂(EP)因其良好的综合性能广泛应用于化学防腐、电子器件、建筑材料等领域,然而,EP固有的易燃性和脆性限制了其在高性能要求材料领域的应用。本文以糠醛、磺胺噻唑和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含DOPO的磺胺噻唑类化合物(FSTD),并采用溶液浇注方法制备了EP/FSTD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FSTD对EP/FSTD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固化行为...

基于扩展有限元的力学性能配比对微胶囊可裂性的影响————作者:王若彤;郭润兰;黄华;李辉;

摘要:针对微胶囊能否及时开裂,释放愈合剂从而修复基体中产生的微裂纹以确保良好自愈性能的问题,研究采用扩展有限元方法结合内聚力模型,建立了含预制裂纹和微胶囊的三维数值模型,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基体开裂与微胶囊开裂的过程及其内在机理。然后以微胶囊与环氧树脂基体之间弹性性能比、断裂性能比以及核壳比和界面强度为变量,揭示其对微胶囊可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 微胶囊的开裂取决于微胶囊与基体的弹性性能比和断裂性能比...

可陶瓷化酚醛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研究进展————作者:张健;行小龙;刘祎;张承双;

摘要:酚醛树脂因具有烧蚀性能优异、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力学性能及尺寸稳定性良好等特点,在航空航天领域被广泛使用。作为一种新兴的改性酚醛,可陶瓷化酚醛树脂在烧蚀过程中可形成碳/陶瓷耦合层,能进一步提高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耐烧蚀性能和抗氧化性能,是新一代高性能防隔热系统的优选材料。本文聚焦于硅、硼元素改性的可陶瓷化酚醛树脂及其复合材料,从填料改性和化学改性两方面介绍了当前可陶瓷化酚醛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工科技论文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keji/4584.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