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钢铁》创刊于1954年,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金属学会主办,我国冶金界历史较长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也是反映钢铁工业的科技成就的主要刊物之一,在国内外享有 较高的声誉。其宗旨是面向生产、结合实际,坚持为钢铁工业生产建设服务,报道钢铁工业的科技成就、生产工艺的技术进步、生产工艺的技术进步、品种质量的改善提高、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应用、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和专业理论应用研究等,以提高钢铁行业科技工作者和干部的科技水平,促进钢铁工业的发展。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1992年获全国优秀期刊二等奖及中国科协优秀期刊一等奖
1996年获全国优秀期刊三等奖及中国科协优秀期刊二等奖
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国外数据库收录:美国化学文摘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原料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高炉炉缸破损的原因与控制 孙金铎,黄晓煜,杜续恩,SUN Jin-duo,HUANG Xiao-yu,DU Xu-en
高炉炉渣中钛、镁、铝最优配比 张旭升,吕庆,刘小杰,刘朝卿,喇校帅,郄亚娜,ZHANG Xu-sheng,L Qing,LIU Xiao-jie,LIU Zhao-qing,LA Xiao-shuai,QIE Ya-na
福禄克红外热像技术亮相天津大学仪器设备展
包覆磷酸钙法与混合矿法抑制铁矿粉黏结失流 郭磊,高晗,张宗良,郭占成,GUO Lei,GAO Han,ZHANG Zong-liang,GUO Zhan-cheng
CaO-SiO2-Al2O3-MgO夹杂物控制影响因素的多尺度结构 林腾昌,朱荣,曾加庆,李士琦,LIN Teng-chang,ZHU Rong,ZENG Jia-qing,LI Shi-qi
合理调整高炉风口参数的数学模型及措施 李洋龙,程树森,陈川,LI Yang-long,CHENG Shu-sen,CHEN Chuan
球团矿恒温和升温直接还原膨胀行为试验 白明华,符远翔,BAI Ming-hua,FU Yuan-xiang
基于铁矿粉液相生成特性互补优化配料模型 闫炳基,张建良,姚朝权,孙海宁,张亚鹏,李克江,YAN Bing-ji,ZHANG Jian-liang,YAO Chao-quan,SUN Hai-ning,ZHANG Ya-peng,LI Ke-jiang
普锐特冶金技术将首次在METEC展示综合技术实力
GCr15轴承钢精炼渣结壳机理 刘志宏,张兴中,LIU Zhi-hong,ZHANG Xing-zhong
冷轧平整机工作辊表面粗糙度衰减模型 魏立新,高江曼,麻诚,车海军,杨景明,WEI Li-xin,GAO Jiang-man,MA Cheng,CHE Hai-jun,YANG Jing-ming
耐海洋环境腐蚀高强度不锈钢的设计与性能 刘振宝,梁剑雄,李文辉,张秀丽,孙永庆,王长军,LIU Zhen-bao,LIANG Jian-xiong,LI Wen-hui,ZHANG Xiu-li,SUN Yong-qing,WANG Chang-jun
学术探索杂志投稿: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策略研究
摘要:针对2015年5月1日新实施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关商业步行街的部分,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梳理和总结,阐述了将步行街做为次安全空间的技术要点,对于该规范条文中没有涉及的部分,参考了国内外相关规范进行了补充说明。
关键词:步行街,次安全空间
1.西蒙奈伦广场简介
西蒙奈伦广场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图1),占地19ha。项目基地上有一个废弃的电子元件厂,业主想保留工厂大部分的原有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建和改建,最终建成呼和浩特市乃至整个内蒙古地区最大的综合购物中心。
钢铁最新期刊目录
形变热处理温度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作者:李建华;杨达朋;赵明辉;王睿婷;易红亮;邸洪双;
摘要:形变热处理作为1种经典的热机械加工工艺,可以有效细化贝氏体微观组织,为生产兼具高强度和高延展性的低碳无碳化物贝氏体(CFB)钢提供了1种有前景的解决方案。然而,现有关于低碳CFB钢在形变热处理温度、贝氏体相变动力学、组织特征及其对力学性能影响方面的系统研究,仍较为缺乏。因此,在350 ℃等温贝氏体相变之前对低碳CFB钢进行不同温度(600、500、400 ℃)的形变热处理,并与常规的等温热处理相比...
典型高炉块矿的粉化机制————作者:宋昀霏;湛文龙;张盟;田曾超;高立华;张军红;何志军;
摘要:为掌握不同块矿高温下冶金性能的差异,优化入炉炉料结构、确保高炉稳定顺行,研究了国内某企业典型进口与国产块矿的低温还原粉化性能和热爆裂行为,分析其物相演变、界面形貌并讨论了其粉化机制。结果表明,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PB块矿的低温还原粉化指标变好,而白山块矿的低温还原粉化指标逐渐变差,且白山块矿的还原性和抗粉化性要优于PB块矿。块矿还原过程中粉化的原因在于发生结晶水分解、含铁尖晶石相、含铁橄榄石相和浮...
基于图像处理的生球团特征检测模型————作者:刘一民;文姗姗;梁叶;何志军;高立华;
摘要:钢铁行业作为国家基础性产业的核心构成之一,其当前碳排放总量巨大,降碳任务极为艰巨。球团矿因其能耗与排放低于烧结矿,使得高比例的球团冶炼成为炼铁工艺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在球团矿生产过程中,精准检测其特征,对于保障产品质量至关重要。采用图像识别技术,模拟现场在不同光照条件试验下,对比选出最适宜进行检测的光照强度和2种对球团关键特征识别率较高的算子,与3种适用于生球团特征检测的卷积神经网络进行集成并对比...
富氢气基竖炉料管布料过程炉料分布————作者:裴晓宇;夏恒;邦嘉文;程树森;
摘要:为了研究料管布料器的相关参数对竖炉内颗粒分布的影响,基于离散单元法(DEM)建立料管布料器三维模型,分析料管布料器中炉料运动规律和竖炉中料堆形状特点,分别计算分析不同粒径颗粒质量分数,料管到竖炉中心的距离,料管个数和均压仓倾角对竖炉内炉料周向分布,和炉料沿径向颗粒偏析程度和空隙率分布的影响,并评估了竖炉内径向气流分布。结果表明,炉料在料管中呈发散状落入炉内,在料管下方形成堆尖,小颗粒集中在料管下方...
高炉喷吹用兰炭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作者:宁晓钧;任政;吴君毅;张雪婷;王广伟;杨玉卓;
摘要:兰炭的高效利用对于实现煤炭资源的分级转化和梯级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5种兰炭的高炉喷吹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灰成分分析等,并对兰炭的燃烧特性动力学、XRD以及工业应用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相对其余四种兰炭,兰炭E的灰分和挥发分含量最低,固定碳含量最高。兰炭灰分中碱性金属氧化物质量分数高低顺序与CaO的质量分数高低顺序一致,灰分中过高的碱性金属氧化物可能会影响S值。兰炭的可磨性与...
珠光体重轨钢组织演变对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作者:王楷迪;岑耀东;于波;卢瑜挺;包喜荣;王东梅;
摘要:为了探讨珠光体重轨钢的微观组织对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规律,明确钢轨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曲线Ⅰ、Ⅱ、Ⅲ区拐点处的应变与其断裂行为之间的关系。利用疲劳试验机对3种珠光体钢轨进行疲劳试验,并采用OM(光学显微镜)与SEM(扫描电镜)对其微观组织结构、珠光体片层特征、疲劳裂纹及断口形貌进行观测分析,通过应变仪测定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曲线Ⅰ/Ⅱ和Ⅱ/Ⅲ拐点处的应变值。结果表明,3种钢轨的珠光体片层间距分别为186...
基于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的结晶器漏钢预报模型————作者:王砚宇;程永辉;朱国强;陈柏宇;张立辉;王齐灿;姚曼;王旭东;
摘要:连铸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许多异常情况,其中漏钢事故是连铸生产中最严重的事故之一。漏钢发生前的典型征兆之一是在铜板局部上形成的呈“V”形扩展的黏结区域,需借助稳定可靠的方法对其进行检测和预报。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将结晶器铜板表面采集到的热电偶温度信号及计算得出的温度速率,与颜色空间建立映射关系,并以二维平面热像图的形式来表征异常黏结区域。通过提取图中黏结区域的动态与静态特征,构建出代表黏结区域的十维...
酸阻滞法回收不锈钢酸洗废液的应用研究进展————作者:赵林秀;姚淑慧;韩明峰;苗雨欣;李文娟;高建峰;
摘要:不锈钢具有外观精美、强度高、耐蚀性强、耐热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石化、电子、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中国是不锈钢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酸洗是不锈钢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工序,每酸洗1t不锈钢会产生1~3 m3的酸洗废液。酸洗废液中含有大量游离酸和金属离子,具有高腐蚀性、高金属毒性、产量大和难处理的特点,对环境和生态构成严重威胁,已成为制约中国不锈钢行业升级发展及持续壮大的主要瓶颈。首...
透平发电机组振动特征双向多尺度深度预测方法————作者:雪增红;魏春虎;程峰;张醒;
摘要:为了解决透平发电机组关键振动特征阈值越线策略难以前瞻性评估设备运行状态,进而导致非计划停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多尺度深度预测网络(MSBi-LSTM)的透平发电机组振动趋势预测方法。该方法旨在通过对振动信号的趋势变化进行分析,预测设备振动幅值何时会达到检修阈值,从而提前安排检修计划并结合生产排程优化停机维护时机,以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效益。具体而言,MSBi-LSTM结合多尺度卷积神经...
含磷钢磷含量对冷轧出口厚差影响预测模型————作者:王卓;张冀;计皓东;孙荣生;白振华;
摘要:针对某钢厂含磷钢正常轧制区域出口厚差不达标的问题,考虑到酸轧机组的设备和工艺特点,并结合弹塑性曲线和含磷钢性能特点,确定含磷钢冷轧出口厚差主要受到来料性能的影响即磷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取钢种DQ1461H5为例研究含磷钢磷含量对板带性能的影响,利用数据回归的方法构造含磷钢碳当量计算模型,并建立优化函数使其元素系数显著性提高且更符合生产实际。随后根据含磷钢磷含量与带材变形抗力之间的定量关系,推导...
铁钢界面“一包到底”模式的系统动力学规律和调控方法————作者:郑忠;杨治朋;杨永杰;王永周;高小强;
摘要:铁钢界面“一包到底”模式是长流程钢铁企业采用的一类有利于运行优化的新型界面技术,在提高铁水包周转率和降低铁水运输过程温降方面已展现显著优势。从更好发挥该模式的技术优势,促进钢企运行管控向高效低碳转化的角度,基于冶金流程工程学和系统动力学理论,在研究并揭示“一包到底”模式的系统动力学运行规律基础上,探讨和明确了可适时通过铁水包上线或下线调节的动态调控方法。研究工作基于冶金流程工程学对于铁钢界面运行的...
稀土对GCr15轴承钢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及机理————作者:张笛;李辉;吴冰冰;周书豪;刘龙鑫;商殿佐;许荣昌;邢云翔;
摘要:作为高端智能装备领域关键零部件之一的精密轴承,对轴承钢的力学性能、高温氧化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轴承钢加热过程的高温氧化行为,是影响轴承零件尺寸精度和使用性能的关键因素,如何对其进行控制和优化是关键。通过高温加热和保温过程的氧化试验,测试表征了稀土元素对GCr15轴承钢氧化性能的影响规律,探讨分析了相关机理。采用XRD、SEM、EDS等系统表征了不同稀土元素含量轴承钢表面氧化层的结构...
2000MPa级新型钛微合金化超高强度钢的氢脆敏感性————作者:吕万青;蔡虹;尉文超;吴志方;闫永明;时捷;王毛球;
摘要:2000 MPa级超高强度钢凭借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工程机械和矿山设备等领域,而其高强度也带来了氢脆问题。通过SEM、XRD、化学相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新型钛微合金化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的微观组织及其力学性能,并利用电化学充氢、升温脱氢分析(TDS)及慢应变速率拉伸(SSRT)的方法研究了试验钢的氢脆敏感性。结果表明,试验钢中添加的钛元素经热处理后全部以MC型碳化物形式析出,金相组织为板条状马...
热处理对注射成形Fe-32%Mn-12.5%Al-0.9%C低密度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作者:刘世锋;黄睿;万莹;王岩;钟伟;段满堂;
摘要:FeMnAlC轻质高强钢具有密度低、强度高和韧性好等优点,在轻量化电子元器件制备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金属粉末注射成形技术能够批量生产高精度、复杂形状的FeMnAlC轻质高强钢零部件,且生产效率和材料利用率较高。以注射成形Fe-32%Mn-12.5%Al-0.9%C轻质高强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热处理对注射成形Fe-32%Mn-12.5%Al-0.9%C轻质高强钢的微观组织特征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高碳钢连铸坯末端单辊重压下和PMO技术比较————作者:黄雁;陈玉娥;陈永峰;左小坦;刘海宁;徐智帅;翟启杰;
摘要:基于国内某钢厂180 mm×180 mm断面连铸机生产SWRH82B高碳钢生产实践,在同一连铸工况下,比较研究了末端单辊重压下及脉冲磁致振荡(PMO)技术对SWRH82B高碳钢小方坯碳宏观偏析和中心缩孔等缺陷的改善效果。分别在连铸坯横剖面及纵剖面上对元素分布、宏观组织、等轴晶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单辊重压下20 mm,SWRH82B高碳钢铸坯纵剖面中心处最大偏析指数由1.20以上降低至1....
烧结机热耗因素影响评价模型————作者:包向军;段毅;郦秀萍;陈光;谢竞成;张璐;杨筱静;
摘要:烧结机能源消耗在钢铁生产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不仅对钢铁生产成本有着直接且重要的影响,同时在环境污染物排放以及碳排放方面也意义重大。烧结机热耗是烧结机能源消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受原料配比、操作工艺、产品质量、设备性能和余热回收利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深入理清各因素与烧结机热耗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影响程度,能够为科学、准确地开展烧结机能源诊断提供坚实的依据。基于质-能平衡分析结果,充分结合输入输...
保温时间对快速加热车轮钢相变规律和组织性能的影响————作者:刘儒佳;曹燕光;杨庚蔚;张超;李昭东;
摘要:随着铁路列车车速的提升,对车轮钢高强韧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快速加热工艺能够细化钢的原始奥氏体晶粒,有助于提升车轮钢的力学性能。为了阐明快速加热车轮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随保温时间的演变规律,利用Formastor-F II全自动相变仪测定了快速加热后的车轮钢经不同时间保温冷却后的膨胀量曲线,结合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仪(EBSD)、显微硬度(HV)和夏比冲击试验...
1000 MPa级汽车用含Ti双相钢组织与性能关系————作者:王锦旭;钱玲;陶长虎;
摘要:汽车轻量化与高安全性需求推动了高强韧双相钢的应用,但提高双相钢强度往往伴随着韧性的下降。为此,开发1款1 000 MPa级含Ti双相钢,旨在通过细化晶粒和缩小两相强度差异来提升其强韧性。研究结果显示,添加Ti元素后,设计钢成功引入了大量平均直径为8 nm的TiC粒子,使得铁素体晶粒尺寸从初始双相钢的3.2 μm细化至1.7 μm,同时马氏体形态也由初始双相钢的大尺寸块状转变为均匀细小的岛状。得益于...
精炼渣对FeSiB铁基非晶合金成分和夹杂物的影响————作者:樊怡博;王锦;刘威;杨树峰;倪红卫;李京社;
摘要:为了探究精炼渣对FeSiB体系铁基非晶合金化学成分和非金属夹杂物的影响,设计了适合FeSiB体系铁基非晶合金的精炼渣。通过对液相区域、熔渣金属平衡、表面张力、黏度、脱氧能力和硫分配比等因素的计算,采用FactSage 8.3和Thermo-Calc 2023b等热力学计算软件的相关数据库,设计了一种新型的15%SiO2-33%CaO-27%Al2O 1 100 mm中宽带热连轧产线精轧除鳞系统优化————作者:花凌冬;李衡;彭闯;宋玉玮;孔宁; 摘要:某1 100 mm中宽带热连轧产线生产Q195、Q235B、Q355B系列带钢时,出现通板条纹状氧化铁皮缺陷,经调整除鳞系统射流压力等工艺参数后,表面质量缺陷未明显改善,产品表面仍无法满足用户要求。为控制带钢表面通板条纹状氧化铁皮缺陷,建立了除鳞喷嘴流体力学仿真模型,探究了不同除鳞方案的除鳞效果,分析了喷嘴间距、喷嘴收缩角以及喷嘴偏转角对除鳞效果与产品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喷嘴收缩角越小,...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