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钢铁钒钛》杂志是综合性冶金科技期刊,在原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方毅同志的关怀下,于1980年创刊,刊头由方毅同志提写并题词“努力提高钒钛磁铁矿冶炼及综合利用的工艺技术和科学理论水平”。由攀枝花钢铁研究院主办,编辑部设在攀枝花钢铁研究院。
《钢铁钒钛》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国内统一刊号为CN51—1245/TF,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7638。截止2007年5月已刊出28卷114期,其中刊载学术论文和重大科技成果论文1400余篇,全面地反映了攀枝花共生矿的开发和利用的进展情况。
《钢铁钒钛》拥有一个具有较高水平的编委会和一支稳定的由专家学者组成的审稿队伍;编辑人员均来自科研一线,具有丰富的科研、生产经验,对本专业的科技论文具有独立的判断能力,保证了本刊论文的质量、水平。刊物内容的专业性很强,读者层次较高,发行遍及全国25个盛市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图书馆、各冶金厂矿的技术部门。本刊被北京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以及各省标准信息研究所收集作为文献资料馆藏,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的重点期刊,入编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清华同方中国学术期刊网”、“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连续12年被中国科技情报所选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的重点期刊;获得首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优秀期刊奖,获冶金优秀期刊、四川省优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等荣誉。并被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剑桥科学文摘》、《化学文摘》数据库收录。
我国在钒钛磁铁矿开发利用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钢铁钒钛》重点报道钒钛磁铁矿冶炼、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基础研究、科研、生产技术。近年来,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和技术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刊物质量.充实刊物内容,使本刊更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学术性、可读性。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优秀期刊奖”
获"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称号
国外数据库收录: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化学文摘
【栏目设置】
试验研究、技术探讨、生产实践、技术改进、专题文献、综述、理化检验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富钛料在低浓度碱液中的水热反应研究 荆涛,吴亚飞,初景龙,徐红军,于广新,梅文红,Jing Tao,Wu Yafei,Chu Jinglong,Xu Hongjun,Yu Guangxin,Mei Wenhong
攀枝花74%品位钛渣熔盐氯化研究 李开华,Li Kaihua
硫酸铝盐处理生产钛白粉技术研究 马维平,徐玉婷,杜剑桥,成朝艳,伍广蓉,Ma Weiping,Xu Yuting,Du Jianqiao,Cheng Chaoyan,Wu Guangrong
偏钒酸钠制取技术研究 殷兆迁,李千文,彭一村,吴刘柱,潘少彦,Yin Zhaoqian,Li Qianwen,Peng Yicun,Wu Liuzhu,Pan Shaoyan
TiO2/MCM-41的制备及光催化脱色性能研究 窦琳,李建章,钟俊波,王涛,程朝柱,陈久福,李敏娇,Dou Lin,Li Jianzhang,Zhong Junbo,Wang Tao,Cheng Chaozhu,Chen Jiufu,Li Minjiao
微合金元素V和冷却工艺对C-Si-Mn系螺纹钢中纳米析出物的影响 张晨,徐光,袁清,何贝,Zhang Chen,Xu Guang,Yuan Qing,He Bei
非线性弹性材料Ti-Nb-Ta-Zr-O合金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与分析 沈睿,陈锋,余新泉,张友法,Shen Rui,Chen Feng,Yu Xinquan,Zhang Youfa
微合金化和余热处理热轧带肋钢筋高低周疲劳性能对比研究 Surajit Kumar Paul,Pritam Kumar Rana,Debdulal Das,Sanjay Chandra,Saurabh Kundu,杨雄飞
钒在非钢铁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杜光超,Du Guangchao
钛渣和钛铁矿制备富钛料的研究现状 常晓东,和飞,陈菓,彭金辉,赵巍,刘钱钱,廖雪峰,Chang Xiaodong,He fei,Chen guo,Peng Jinhui,Zhao Wei,Liu Qianqian,Liao Xuefeng
攀钢高炉渣提钛过程中钒的走向及回收途径 周艾然,陆平,Zhou Airan,Lu Ping
机电工程师论文范文:试析我国机电安装工程现状
【摘 要】 机电工程是一个十分庞大的专业系统,它的发展经历了几十年时间,工作原理从简单逐渐向复杂演变,从低级逐渐向高级转变。但是当前我国机电安装上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完善,本文是一篇机电工程师论文范文,将主要针对机电安装现状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机电工程师论文范文,安装,经济,现状
前言
从本质来讲,机电工程涉及众多的领域,其中包括计算机信息应用技术、电子科技技术、机床自动控制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等学科领域,是这些学科综合应用的结果。我国在机电领域的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研机构的建立,高科技高素质学府的建立以及采用先进技术的一些企业都为我国的机电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当前我国机电安装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探索。
钢铁钒钛最新期刊目录
轧制工艺对低碳微Nb钢变形抗力及其模型的影响研究————作者:郑万杰;庞厚君;曾武;王运峰;徐光;田俊羽;
摘要:金属变形时的变形抗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变形温度、变形工艺以及应变诱导相变均会对变形抗力造成影响。以低碳微Nb钢为对象,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热压缩试验,同时在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上辅助观察常规热装和高温直轧两种工艺下的高温原位形貌。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从800 ℃上升到1050 ℃,高温直轧工艺下的最大变形抗力从220.88 MPa降低到138.87 MPa,而常规热...
钒在顺酐用钒磷氧催化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展望————作者:于文倩;刘倩倩;李鹏阳;王海旭;高明磊;祁健;李兰杰;
摘要:钒磷氧(VPO)催化剂作为正丁烷法制顺酐的核心催化剂,其较低的正丁烷转化率和顺酐选择性难以满足工业对顺酐高效生产的需求,因此开发高性能钒磷氧催化剂成为研究热点。基于此,文中综述了近年来高效钒磷氧催化剂的制备进展,重点探讨了原料与溶剂选择、制备方法、活化气氛、助剂及载体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发现上述因素主要通过改变催化剂比表面积、活性晶面强度、表面酸性、V4+/V5+ 双碳目标下CO2化学转化技术的研究进展————作者:李函霏;刘芳;安宁;孙中琦;陈鹏;王飞; 摘要: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我国明确提出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发展CO2利用技术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通过CO2利用技术将CO2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和资源,不仅可以实现CO2排放的减量化,还可以带来经济效益。文中基于双碳目标的战略需求与CO2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及重要性,重点综述了我国CO TC4B钛合金摆动激光-MIG复合焊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作者:姜彤;王大锋;邹升光;张文治;张龙;何逸凡; 摘要:采用摆动激光-MIG复合焊焊接20mm厚TC4B钛合金板,研究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对比有无摆动对焊接接头抗拉强度以及冲击性能的影响,分析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结果表明:焊接热影响区分为粗晶区和细晶区,粗晶区高温区域停留时间较长,α相可以完全转变为高温β相,冷却开始β相向α'相转变,形成马氏体组织;细晶区加热温度不足以使α相完全转变为高温β相,冷却开始β相向α'相的转变不彻底,最终形成α相和α'相。摆... 钒渣提钒浸出液的钒铬分离研究进展————作者:王正豪; 摘要:钒铬在自然界中常以伴生矿物—钒钛磁铁矿的形式共存,这一特性在资源提取阶段对钒铬的高效分离构成了显著的技术挑战,鉴于这一问题,系统分析了目前提钒工艺中普遍采用的几种钒铬分离技术,如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和溶剂萃取法等在应用过程中表现出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指出探索更加高效、经济的钒铬分离方法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同时,未来的钒铬分离技术上应加强环保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解决分离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等环境问题... 石煤钒矿常压湿法清洁提取五氧化二钒工艺研究————作者:万洪强;李静;田洪庆;罗豪;张丽芬;田子瑜; 摘要:针对目前石煤提钒环保和节能要求逐年提高的情况,开发了一种熟化水浸-萃取分离-沉钒煅烧的常压湿法清洁提取五氧化二钒工艺路线,以湖南岳阳某地石煤矿为原料,采用保温保湿浓H2SO4熟化浸出处理,同时对萃取、反萃和产品制备全过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矿物粒度100μm占98.3%,拌水量10%,酸用量18%,熟化温度120℃,熟化时间8 h,水浸液固比2:1,室温下搅拌浸出2 h条件下,钒浸出率达到... 锌铝系盐处理剂对钛白表面性质的影响研究————作者:尚雨婷;刘婵;路瑞芳;杨芳;冯玉军;殷鸿尧; 摘要:硫酸法钛白生产工艺中,盐处理剂的选择对金红石二氧化钛晶体的表面性质有着重大影响,有必要对不同盐处理剂造成的钛白粉表面性质差异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不同盐处理剂所引发的表面性质差异。采用SEM、XPS、BET等仪器分别研究了锌系盐处理和铝系盐处理的金红石样品的表面形貌、晶体表面缺陷、表面羟基的差异。结果表明:铝系盐处理的金红石样品呈现长条形,在沉降过程中受更大的沉降阻力,且铝系盐处理金红石样品表面存在更... Ru合金化纯Ti电化学行为研究————作者:高强;滕艾均;康强;王鹏;张来启; 摘要:研究了不同Ru含量合金化对纯Ti微观组织结构和电化学行为的影响,以改善钛双极板在质子交换膜水电解环境中的耐蚀性和电导率。结果表明,随着Ru含量的增加,α-Ti等轴晶细化,耐蚀性提高。韦伯阻抗出现在开路电位下阻抗谱的低频区域。当Ru含量低于0.08%时,0.8V vs Ref极化6h的钝化膜表现出p型半导体行为,电导率保持恒定 微通道合成法制备高纯四方相钛酸钡的工艺研究————作者:谭玲;胥金秀;李道玉;黄森虹;王小慧;胡一杰;辛亚男; 摘要:四方相钛酸钡的工业生产方法主要为固相法和水热合成法,但存在颗粒大、粒径分布不均匀及四方相含量低等问题。以氯化钡、氯化钛和草酸为原料,采用微通道合成法成功制备了四方相钛酸钡粉末,并与传统共沉淀法进行了对比。XRD、SEM及TEM结果均表明,以微通道合成法制备的产品纯度更高、粒径更小、颗粒分布更均匀,其平均粒径可达110 nm左右,粒径分布范围仅为±16 nm。该方法工艺简单、易于实现批量生产,为高纯... 基于磨矿动力学研究微波预处理对钒钛磁铁矿磨矿特性影响————作者:王俊鹏; 摘要:对微波预处理前后钒钛磁铁矿进行不同磨矿时间的分批磨矿试验,建立了微波预处理前后钒钛磁铁矿的m阶磨矿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矿石粒度与磨矿时间对磨矿速度的影响。在磨矿初期,微裂纹数量是影响磨矿速度的主要因素,在磨矿中后期,磨矿概率成为影响磨矿速度的主要因素。微波预处理后粗粒级矿石(-3.350~+1.700 mm)的磨矿速度远高于未处理矿石,而细粒级矿石(-0.057~+0.045 mm)的磨矿速度变化很... 难熔高熵合金粉末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综述————作者:赵宇敏;施麒;刘斌斌;谭冲;刘辛;周舸;丁忠耀;秦奉; 摘要:以增材制造为代表的近净成形工艺为难熔高熵合金复杂零部件制备提供了技术路径,同时也对其粉末提出了较高的性能要求。综述了难熔高熵合金成分设计准则以及各类元素对合金性能的影响,分析比较了其粉末制备的主要技术路线(机械合金化、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和射频等离子体球化)。指出了现有难熔高熵合金粉末在粉末冶金、激光熔覆、增材制造等领域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HB550级低合金马氏体耐磨钢滑动磨损行为————作者:李彦龙;刘曼;孙林宇;吴俊辉;甘晓龙;徐光; 摘要: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拉伸试验、维氏硬度计等设备分析了新开发的HB550低合金高强耐磨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利用磨损试验机和多功能材料表面性能综合测试仪研究了HB550马氏体耐磨钢在10、50 N和90 N载荷下的干滑动摩擦磨损行为和摩擦系数。结果表明,HB550低合金高强耐磨钢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值分别为1 521 MPa和1 874 MPa,5 mm厚度试样在-40℃... Nb、V对X80热煨弯管用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作者:安涛;刘文月;李天怡;臧岩;李江文;孙美慧; 摘要:设计在X80热煨弯管用钢中添加不同含量的微合金元素Nb、V,并采用OM、SEM、TEM进行试样微观组织和析出相的观察,利用拉伸试验机和冲击试验机进行力学性能的测试,应用Thermo-calc软件进行试验钢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减少试验钢中的Nb或V含量后,试验钢的固溶强化分量降低;纳米析出相的体积分数增加,平均直径减小,试验钢的析出强化分量提高;细晶强化分量相差不大,最终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基于分子动力学与响应面优化FexCy微观力学性能研究————作者:卫立新;高玲;吕世宁;高有山; 摘要:探究了不同碳钢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力学性能响应状况,采用分子动力学建立仿真模型,通过三因素多水平正交试验和响应面法建立回归模型,研究C含量、空位比以及温度对杨氏模量E和屈服强度Q的影响。在相同的C含量和空位比条件下,利用Matlab的随机函数建立了50个模型,每种试验条件进行50次仿真。统计杨氏模量和屈服极限的中位数作为反应材料力学性能的关键参数,建立响应面回归模型。通过随机选取10组仿真试验验证,... 连续退火工艺对780 MPa级冷轧增强成形性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作者:周莉;焦明木;薛仁杰;赵欣;王卓; 摘要:基于产线装备特点设计开发了一种低成本780 MPa级冷轧增强成形性双相钢,并开展连续退火工艺对其组织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退火工艺条件下试验钢显微组织主要为铁素体与弥散分布的贝氏体、马氏体和少量马奥岛;快冷结束温度的提高有助于残留奥氏体含量的提升,最高残留奥氏体含量达到3.9%;残留奥氏体呈薄膜状或块状,多分布于B/F与F/F或B/M相界面处,残留奥氏体发挥TRIP效应实现塑性提升 高钛型高炉渣粉的活性激发及其在混凝土中的应用————作者:周孝军;鲁莉;周贤良;杨元意;敖进清; 摘要:高钛型高炉渣作为普通工业固废物,由于其TiO2含量较高且主要矿物成分均为结晶性较强的稳定性矿物,致使其活性较低、利用率不高,大多处于堆积状态。为更好地解决高钛型高炉渣活性较低、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从高钛型高炉渣粉特性入手,阐述了高钛型高炉渣粉作为辅助性掺合料机械活化、化学激发、复合活化激发、复合其他掺合料共同激发的四种活性激发方式,并分析了四种活性激发方式的激发机理。同时,探讨了高钛型高炉渣粉作为辅... 基于磁化水的高钛矿渣集料混凝土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作者:涂闽杰; 摘要:为了改善高钛矿渣集料混凝土的工作性及力学性能,提出采用磁化水制备高钛矿渣集料混凝土,研究了不同流量磁化水对高钛矿渣集料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其微观形貌及孔结构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磁化水会改善高钛矿渣集料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增加其含气量;但随着磁化水流量的增大,改善效果减弱。当水流量为40 mL/s时,其坍落度、扩展度、28 d抗压强度、60 d抗压强度较自来水高钛矿渣集料混凝... 冷轧变形量及退火温度对纯钛无缝管组织及性能影响————作者:李晓煜;程小伟;肖强;唐敏;刘昕;李露;秦回一; 摘要:对两种不同冷轧变形量的TA1纯钛管采用不同温度(450、470、490℃)进行退火处理,研究了变形量及退火温度对纯钛管微观组织形貌、织构演变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变形量纯钛冷轧管内部存在大量孪晶,主要以■压缩孪晶和■拉伸孪晶为主。增大变形量,纯钛冷轧管晶粒变形严重,孪晶数量减少且以压缩孪晶为主。大变形量冷轧管具有强烈的■织构,而小变形量冷轧管以基面双峰织构为主。随着退火温度升高,大变形量无... 50CrV连铸大方坯凝固末端电磁搅拌位置优化————作者:高擎;杨文志;杨建;陈波涛;郑鑫钰;丰琦;孙彦辉; 摘要:为标定240 mm×240 mm断面50CrV弹簧钢方坯的凝固末端位置,确定凝固末端电磁搅拌的合理位置,对湘钢方坯连铸机开展射钉试验,结果表明,弹簧钢方坯综合凝固系数为26.8 mm/min1/2,在0.8 m/min和1.0 m/min拉速下,凝固终点位置分别为距弯月面16.2 m和19.8 m处,凝固末端电磁搅拌适宜位置为距弯月面7.18 m和8.84 m处。基于射钉试验... GH3128蠕变损伤模型预测以及有限元模拟————作者:康晓东;田子航;刘泳;张申;方龙飞; 摘要:从蠕变损伤方程构建和有限元模拟两方面对GH3128合金在950℃条件下的高温蠕变行为进行分析。首先,结合K-R模型、Sinh模型及Liu-M模型进行蠕变损伤方程构建,继而对模型寿命预测和损伤行为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应力100、90 MPa和80 MPa下寿命预测相对误差最大仅为10.8%,累积相对误差Sinh模型最小为18.3%。而对损伤行为的对比发现Sinh模型和Liu-M模型较K-R模型损伤演化...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