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中外建筑

《中外建筑》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43-1255/TU
国际标准刊号:1008-0422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信息中心 湖南长沙建设信息中心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上一本期杂志:《住宅产业》国家级期刊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住宅科技》建造师工程师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中外建筑》于2003年6月全新改版,全方位、多视角触及建筑领域;发布权威信息,宣传建筑成就,推介学术成果,探索建筑新路;为优秀建筑作品提供展示舞台,为业内人士评定职称发表论文提供平台。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2001年度获建筑优秀科技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建筑师语、人物、业界精英、行业视点、深度对白、建筑论坛、建筑师、规划设计、历史与建筑、建筑文化、建筑与环境。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成长•衰退•再生 柴凝; 1

  2 西班牙建筑师协会在沪举办“SAS嘉年华”活动 宁忠意; 12-13

  3 对话建筑教育——陈翚访谈 许昊皓;陈翚; 14-21

  4 千年渔村——大理双廊 程程; 22-27

  5 不可忘却的纪念 李文华; 28-32

  6 两位极简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与妹岛和世的建筑作品比较研究 廖浩翔;魏宏杨; 33-34

  7 把建筑艺术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对俄罗斯建筑之思想教育功能的思考 关达宇;杨慕燚; 35-38

  8 回归土地本质属性——通过打造海绵城市恢复城市弹性空间 何伟; 39-41

  9 将悠悠乡愁留在城市之中——浅谈旧建筑的保护与重生 郭雷平; 42-43

  10 传统商业街道空间的行为心理研究——以“三坊七巷”南后街为例 赵国杰;陈力; 44-46

  11 同济高层办公建筑空间形态探析 俞波; 47-48

  12 张家界城市雕塑主题与空间布局研究 吴有权;姚瑶;何斌;何卓;吴吉林; 49-51

  13 紫崧中心广场夜间行为研究 魏爽宁; 52-56

  14 汉口英租界里分历史街区城市空间研究 万尘心; 57-59

  15 日温影响下校园人工湿地生态降温规律研究——以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为例 陈墅香;陈溢晨;刘塨; 60-62

  16 浅论当代城市建筑设计 刘存发; 63-64

  17 汉口俄租界区空间分析 黄竹清; 65-66

  职称论文:浅析绿色建筑理念下建筑给排水设计

  【摘 要】绿色建筑设计应综合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技术与经济特性,采用有利于促进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场地、建筑形式、技术、设备和材料。

  【关键词】绿色建筑理念,建筑给排水,设计,建筑职称论文

  一、节水系统设计

  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人均水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目前全国年缺水量约为400亿m3,用水形势相当严峻,因此节水是我们需要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建筑节水系统设计上首先应充分利用市政水压,合理进行系统分区以及采取减压限流措施。根据《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4.2.1“设有市政或小区给水、中水供水管网的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城镇供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为节约能源,减少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污染,建筑物底部的楼层应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一般情况下,大部份项目所在地的市政供水压力约在0.2~0.3Mpa之间,可供地下室至地上3层左右建筑用水,市政水压达不到的楼层才采用水泵加压供给。

  中外建筑最新期刊目录

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识别提取体系的研究热点、演进及展望————作者:马淑颖;黄愉皓;

摘要:景观基因是传统聚落自然与文化特征的核心元素,其识别提取体系对于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挖掘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研究在体系化与标准化方面仍存在不足。本研究基于中国知网(CNKI)2003—2024年173篇文献,采用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借助CiteSpace与VOSviewer以揭示研究热点、演变与展望。结果表明:1)研究关注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的识别方法及空间核心特征提取。2)识别提取体...

浅析地域适宜性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作者:王亚鑫;莫敷建;杨禛;潘振皓;伏虎;

摘要:继承并发扬地域建筑气候适宜性的设计方法,是本土绿色建筑教育的重要目标。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为了突出地域特征,往往局限于对地域建筑形式的模仿层面,落地性差。本文立足艺术类院校绿色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实际,面向建筑设计、风景园林、城市设计相关专业需求,通过地域性低碳技术与设计的融合,课内教学与专业竞赛的结合,探索了湿热气候下地域性绿色建筑设计方向教学实践的具体方法

探析新形势下“好房子”之立体生态建筑(第四代建筑)的社会价值————作者:曹春晓;陈琦琰;

摘要:探讨立体生态建筑(第四代建筑)的社会价值,并分析其核心技术与要点,以响应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健康、舒适居住环境的需求。通过对多个立体生态建筑项目的试点试行和完整呈现进行分析,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了立体生态建筑在环境友好、建筑空间改善、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实践应用。立体生态建筑作为一种新型建筑形态,能够满足人们对庭院生活的向往,为城市生态环境树立标杆,并改变城市界面,为人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城市嵌入式体育场地选址研究————作者:王毓彬;祁巍锋;

摘要:在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大背景下,嵌入式体育场地的创新提出,对政府服务增值化改革、市民便捷公平进行健身健体活动等都大有裨益。研究选取杭州市滨江区为研究范围,构建滨江区嵌入式体育场地备选点、滨江区居民需求点、出行时间、备选点推荐度权重值4个基础数据集,撰写综合约束条件下的算法代码,借助设定适合研究参数的模拟退火算法,搭建启发式算法模型,并运行演练出综合目标下嵌入式体育场地的选址优化方案,有较强的...

基于动态视觉特性的市域铁路沿线地域性景观优化策略研究——以成灌铁路主线为例————作者:陈正英;李鑫;吴潇;

摘要:市域铁路沿线景观地域性较强,且具有良好的可实施性,因此在沿线景观设计中,地域性表达尤为重要。从视觉的动态特性入手,通过对成灌铁路沿线地域性景观要素、乘客偏好、列车运行状态进行调研并综合分析,将沿线区域进行网格状划分,横向划分近景、中景、远景3个区域,纵向根据列车不同行驶状况划分4个路段,继而确定不同路段的重点规划区域,根据不同区域存在的要素、问题与现状,提出成灌铁路沿线的地域性景观优化策略

深度学习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应用进展————作者:罗旋;黎晋铭;陈道彬;林彬;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深度学习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通过模仿人类大脑处理和分析数据的方式,深度学习为处理设计过程中的复杂性和主观性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并已成为推动建筑创新的关键动力。首先概述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和典型的深度网络模型,其次详细阐述深度学习在建筑平面图元素识别与分析、建筑布局生成和建筑能耗预测等方面的应用实例,最后总结归纳深度学习在建筑设计应用中存在的优势与局限,并对未...

雷姆·库哈斯——从“逃亡”到“乡村,未来”————作者:诸思源;王绍森;

摘要:文章以雷姆·库哈斯2020年举办的“乡村,未来”(Countryside, the Future)展览为切入点,探讨库哈斯从早期以“逃亡,或建筑自愿的囚徒”(Exodus, or the Voluntary Prisoner of Architecture)为代表的城市研究到近10年来对乡村展开研究的视角转变,分析其原因以及库哈斯对未来乡村发展的立场与态度。通过文献阅读分析对比中国与西方城乡发展中...

基于功能与性能的当代乡村住宅更新适宜性技术措施研究————作者:王洁;吴涵;陈嘉璐;陈雨佳;张焕;

摘要:在乡村振兴和“双碳”背景下,大量低舒适高能耗的乡村住宅亟需功能和性能的整体更新。既往研究较多关注传统住宅的地域性营建智慧,而对当前大量涌现的当代乡村住宅更新中采用的技术措施缺乏适宜性评价。文章选取夏热冬冷地区中当代乡村住宅更新的优秀案例作为研究对象,从功能改善和性能提升两大方面梳理和提取乡村住宅更新中普遍采用的技术措施,并通过经济性、节能性、文化性的三维评价模型,对提取的技术措施进行适宜性评价和筛...

基于图式语言的苗族传统村落居住空间特征解析——以湘西凤凰县为例————作者:文嘉怡;李铌;

摘要:湘西凤凰县苗族传统村落居住空间作为苗族居民社会生活的载体,反映了其祖先的建筑营造智慧、特色传统习俗和独特生活习惯。首先,在构建凤凰县苗族传统村落图式语言体系的基础上,解析传统村落居住空间结构及图谱,归纳图式语汇“字—词—词组”,探究语汇间的空间秩序,即“词法”“句法”等图式语法;其次,探究苗族传统建筑的平面形制及功能布局,挖掘其形成原因及适用性;最后,依托图式语言体系,梳理居住空间内在特征,以探索...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广场空间遗产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分析——以长春市文化广场为例————作者:温泽华;赵建彤;

摘要:城市广场是具有普遍历史文化价值的空间环境,需要用遗产保护与活态利用的双重视角评价其综合价值。以空间遗产理论和PSPL(Public Space, Public Life Survey)理论对城市广场进行再认识,基于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建立广场空间遗产活态保护的综合量化评价体系模型,并结合长春市文化广场进行实证研究,得到了评价体系各指标内容与对应权重值,以及长春市文化广场的量化评价结果。研究筛选出了...

陇西民族走廊传统民居垂直类型分异————作者:安玉源;路胤杰;

摘要:文章以陇西民族走廊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依托实地调研、数理统计、类型类比等方式,运用类型学与文化地理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走廊传统民居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陇西民族走廊传统民居分为地穴错层、1层、局部2层、2层等4类,在空间上呈现出“区域雷同,局部分异”的特征。这是由于在自然因素影响的基础上,文化因素主导了垂直类型空间分布,生产因素起着促进作用。研究以期能够以点带面,促进民族地区的传统民居发...

基于作品“有界与无界”论述好房子的设计与实践————作者:赵克非;李文子;王倩;

摘要:为响应国家“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的号召,文章以“全国好房子设计大赛”为契机,阐述作品“有界与无界”的设计思路,从好设计引领好房子、新技术支撑好房子等角度叙述好房子全过程设计建造体系,深入探讨和研究新时代“好房子”的内涵,关注“好房子”的设计水平及居住品质,以促进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建筑的N种可能性————作者:金业琴 ;李宗桂 ;王紫弦 ;刘洋 ;许淑涵;

摘要:<正>建筑学,作为一门集艺术、科学与工程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涉及人类居住环境创造与改善的多个方面。它不仅关乎建筑物的设计,还涵盖了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工程力学等多个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建筑材料、设计理念和施工技术不断涌现,为建筑师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房地产行业趋于饱和等,都为建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城市可阅读——叙事制图赋能城市文化表达与传播”活动在京举办————作者:路雨琴 ;孙媛 ;孙少奇;

摘要:<正>2025年1月11日,北京朝阳区SKP Rendezvous由孙媛副教授发起举办了一场以“城市可阅读”为主题的文化活动,汇聚城市文化研究者、设计师、建筑师及公众,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叙事制图等创新手段,激活城市历史与文化的表达与传播。北京交通大学孙媛副教授、帝都绘联合创始人宋壮壮、北京林业大学徐桐副教授、湖南大学王蔚教授等学者发表主题演讲,建筑师青山周平、天津社科院万鲁建研究员、北京建筑大学建筑...

城市维度下的公共建筑共享性设计——以南京市高淳区滨湖时代中心项目为例————作者:侯彦普;张蓓蕾;

摘要:为探讨城市维度下的公共建筑共享性设计,文章以南京市高淳区滨湖时代中心项目为例,从空间、界面、舒适性、媒介等角度着手,多方面、多层次深入研究共享性在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实现方法,探索通过公共建筑设计,实现城市共享性这一理论的可能。滨湖时代中心建成后,切实地成了展示城市空间共享性的窗口,成了南京展现都市的文脉特色、时代特征及未来气质的又一张名片。城市共享性是未来建筑和城市形态塑造的重要理念,有助于城市实现...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体育馆暨湘江新区全民健身中心——双重语境下的高校体育馆设计————作者:姚本标;

摘要:<正>1工程概况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简称一师)体育馆位于长沙市湘江新区的一师东方红校区西南面,地处校园环道与城市主干道东方红路之间,是长沙市人民政府与一师共同投资兴建的一座集体育教学、比赛与全民健身于一体的现代综合性多功能体育馆。体育馆由主附馆组成,通过中间大堂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主馆设5 000人座位,以篮球比赛为主,兼具演艺集会等功能。附馆1层设8道50 m标准游泳训练馆,2层设9片标准羽毛球训...

论北京“中轴线”蕴含的哲学思维及其审美表征————作者:王永芳;

摘要:“中轴线”作为北京极具特色的地域建筑布局形式,通过具体的建筑分布,巧妙地将“中”这一建筑语言所承载的独特权力象征、政治美学内涵以及空间伦理架构紧密结合。在遵循秩序化布局规律的过程中,审美艺术与建筑语言相互碰撞、相互交融。通过对北京中轴线空间和建筑布局的分段剖析,以及与国内外城市中轴线的类型对比,梳理建筑哲学的话语逻辑,明晰空间权力关系,深入挖掘其传统历史文化差异影响背后的审美趋同现象

标准化视角下“好社区”内涵与路径探讨——以济南市某社区为例————作者:王帅;王清勤;孟冲;盖轶静;

摘要:“好社区”是衔接建筑与城区的重要桥梁,也是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抓手。立足中共二十大报告精神,结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四好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从建设目标、技术标准到实践案例,系统探讨了“好社区”建设的核心内涵和实施路径。通过梳理现行技术标准,重点介绍了《好社区技术导则(试行)》(T/CECS 1802—2024)的编制情况及指标体系。通过济南市某社区的典型案例...

居住品质提升的设计策略研究——基于全国“好房子”设计活动的案例实践————作者:周湘华;陈涛;李少荃;

摘要:研究旨在针对当前住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提升住宅的居住品质。通过分析全国“好房子”设计活动的案例,识别了用户体验不足、人性化设计缺乏、可持续性与生态设计未能有效整合、社会文化背景考虑不足以及新技术应用滞后等主要问题。研究结果强调人性化设计的必要性,倡导跨学科合作以提升可持续性与生态设计整合,分析表明,提出的方法具备实际可操作性,为未来住宅设计的发展提供借鉴

“迁想妙得”境域下的景观设计应用研究——以南宁市盛天汇景观设计为例————作者:谭佳炜;杨梓楠;

摘要:传统美学理念应用于景观设计,以寻求景观设计的新思路。通过解读“迁想妙得”的概念,从传统艺术的角度引申至设计,从创意性、情感性和文化性的角度归类分析“迁想妙得”在景观设计案例中的具体体现,总结其在现代景观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实践思路;归纳“迁想妙得”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与架构,包括主题元素的“迁”变、情感共鸣的“想”象、创新表达的“妙”法以及多方层次的“得”到。以南宁市西城盛天汇商业街景观的概念性设...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