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技术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岩土工程技术

《岩土工程技术》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11-3813/TU
国际标准刊号:1007-2993
主办单位:国防机械工业工程勘察科技情报网
主管单位:国防机械工业工程勘察科技情报网
上一本期杂志:《现代防御技术》期刊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土建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办刊宗旨:促进学科理论发展和学术交流、传播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加速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刊登岩土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学术论文、综述性论文、报道、实物(装置、系统、产品、材料等)、技术方法、工程实录以及其他有实用价值的文章等。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1996年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1992年获部级三等奖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技术开发与创新、技术探索与研究、深基坑工程技术、复合地基技术、桩基技术、地基处理技术、地下水、隧道工程技术。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岩土工程技术》杂志社论文著作权转让书 106

  2 邻近既有隧道的超限高边坡支护设计实例分析 黄承忠; 109-113

  3 岩石相似材料水理性质研究 肖杰;刘保国; 114-117

  4 CFG桩复合地基沉降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周宸;李宝强;王健; 118-121+131

  5 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新公式研究 张钦喜;王晓杰;陶韬; 122-126+162

  6 振冲碎石桩处理软土地基效果分析 李向群;杨丰年;王海鹏; 127-131

  7 双排桩桩间土加固对支护效果的影响分析 樊继良;刘秀凤;李军; 132-134

  8 水平荷载作用下群桩效应中P因子的理论研究 王健;王建华; 135-137+157

  9 重力式挡土墙截面的优化研究 胡孝平; 138-140+143

  10 烧结法赤泥工程性状及工程地质分层初探 颉铎铃;牛军贤; 141-143

  11 青岛崂山风景区崩塌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探讨——以大平岚危岩体崩塌治理工程为例 李玉雯;王妮妮;朱明; 144-148+152

  12 某基坑排桩加单层支撑支护结构的数值分析 李自伟;刘春;孟秀敬; 149-152

  13 沈阳城区深层砂土、碎石土地基承载能力的研究 刘旭;舒昭然;刘忠昌; 153-157

  14 旋喷加筋水泥土桩锚支护技术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陶铸;范钦建;宋德鑫; 158-162

  设计类论文范文:浅析装潢艺术的设计理念及中国文化的融合

  摘要:装潢设计作为实用艺术设计,既具有一般艺术设计的共性特点,又具有独特的个性设计特点。如何很好地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通过创造性的个性反映其艺术共性,这是装潢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装潢艺术,理念,中国文化,设计类论文范文

  一、装潢艺术的设计理念

  (一)实用性

  装潢设计属于现代设计范畴。据有关专家研究,将现代设计划分为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和视觉设计。而装潢设计在这三大类设计中均有其重要的位置。现代设计又与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等,共同构成实用艺术。因此,实用性乃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岩土工程技术最新期刊目录

海底隧道机械化配套施工及围岩稳定监测研究————作者:郭永建;代镇洋;

摘要:为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施工安全,海底隧道施工逐渐由传统隧道施工方法转化为采用大型机械化配套施工。为全面推广应用机械化配套施工工法,依托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工程双向六车道主线隧道,从设备选型、施工空间规划到隧道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对超长海底隧道机械化配套施工试验段进行全方面分析。其中北线隧道Ⅲ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施工,南线隧道Ⅲ级围岩和所有Ⅳ级围岩稳定地段采用台阶法施工。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机械化配套施工段现场...

机场地基处理的施工振动传播及衰减特性分析————作者:徐西永;王恩国;李晓楠;张金钢;吴树杭;

摘要:为探究地基处理施工对机场建筑物的影响,依托济南机场岩土工程专项研究项目,针对强夯和液压夯引起的振动问题开展试验研究,分析了2种地基处理方式的振动响应,提出了振动速度峰值与距夯点距离的数学模型,研究了施工振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2种地基处理方式的振动峰值持续时长在0.1 s左右,振动作用总时长约为1 s;振动速度衰减近似负指数函数关系,呈现出近夯点快,远离夯点慢的特点,且夯击能量越大,振...

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地连墙水土压力监测与分析————作者:翟天琦;

摘要:针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深基坑工程的安全性问题,以地下连续墙施工引起的水土应力变化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监测数据对比,探讨了基坑围护结构土压力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变形规律。研究发现,地连墙水土压力监测值能够有效反映基坑围护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通过在某深基坑工程中应用铲状地层应力监测装备,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坑内外水、土压力变化进行监测,并与设计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静止状态下基坑设计土压力...

椭球膨胀法在高海拔地区建立独立坐标系的应用————作者:王振方;

摘要:分析工程控制网投影长度变形产生的原因及消除长度变形的方法,详述椭球膨胀法原理和计算椭球长半径变化量的四种方法。以高海拔地区某工程GNSS控制网为实例,使用平均曲率半径法、卯酉曲率半径法、平面解析法、广义微分法四种不同的椭球长半径变化量计算方法建立独立坐标系,比较分析四种方法计算得出的椭球长半径变化量、控制点的纬度及大地高变化量,结合全站仪实测距离的验证,认为四种计算方法获得的高斯平面坐标精度基本一...

基于现场浸水试验的大厚度马兰黄土湿陷性评价————作者:张森安;王小龙;张秦琦;时轶磊;

摘要:兰州地区工程建设场地向黄土梁峁区的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域扩展。兰州地区黄土湿陷特性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低阶地黄土状粉土,黄土梁峁区马兰黄土(Q3eol)有别于低阶地区黄土状粉土。为合理地评价黄土梁峁马兰黄土地湿陷特性,以兰州地区黄土梁峁的马兰黄土(Q3eol)为对象,基于现场浸水试验与室内试验成果,探讨兰州地区黄土...

黄土古土壤互层下黄土剖面含水率分布修正模型研究————作者:贺海超;南亚林;姚淼;薛君豪;王仲毅;郭鉴辉;李静;郭东欣;罗冬;

摘要:为准确测量黄土古土壤互层下各土层的饱和程度,对黄土古土壤互层下黄土剖面含水率分布修正,用压力板法测得铜川地区黄土和古土壤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而用midas GTS NX软件进行非饱和渗流数值模拟,根据模拟数据建立含水率修正模型,并与现场浸水试验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表明:相同地质年代,不同古土壤受水分下渗的影响相对一致,但是不同地质时期,受影响的差异性变得明显;构建的含水率修正模型的计算值和实测...

基于雨水泵站结构特征的基坑换撑优化设计————作者:黄学刚;赵伟;马军英;

摘要:某雨水泵站基坑深16.16 m,采用支护桩+4道钢管内支撑支护。泵站地下二层高8.9 m,原设计方案第三道支撑拆撑未设置有效换撑,第三道支撑拆除后将导致地下二层侧墙处于悬臂状态,严重影响基坑和泵站结构的安全。结合雨水泵站的结构特征,采用永临结合的换撑方案,在(2)—(5)轴侧墙第三道支撑下1 m处设置暗梁和永久混凝土梁作为换撑,既解决了基坑的换撑问题,又不影响泵站的使用功能,避免了有限空间内拆换撑...

天津地区粉质黏土水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作者:杜占磊;刘晓磊;

摘要:以天津地区为例,分析天津地区粉质黏土发育分布及工程特性,开展了基坑影响范围内5个粉质黏土层的剪切指标相关关系研究,给出了各粉质黏土标准层的抗剪强度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公式及剪切指标统计结果;结合天津地区多个典型工程案例,分析粉质黏土水土分算、水土合算的安全性、经济性,并通过基坑实测变形对比分析,探讨了天津地区粉质黏土直快水土合算、固快水土分算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1)天津地区粉质黏土层剪切指标C<...

湿度变化对黄土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作者:曹磊;杨利国;吴江;张晓聪;

摘要:原状黄土具有显著的水敏性特征,为探究含水率变化对原状黄土微观结构的影响,通过多个含水率条件下原状黄土的扫描电镜试验,对黄土的微观特征进行定性分析;通过IPP6.0软件对SEM图像进行了二值化处理,对原状黄土的孔隙面积、孔隙直径、孔隙形态与孔隙角度分布规律进行了定量描述;利用皮尔森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原状黄土含水率与微观结构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含水率变化会显著影响黄土的颗粒形态与孔隙分布特征...

软土地基中倾斜桩水平承载特性研究————作者:杜烨;郭胜忠;刘永超;卫超群;王淞;陆鸿宇;

摘要:为深入研究倾斜桩在软土地基中的水平承载特性,在天津软土地基开展倾斜桩水平承载试验,并利用ABAQUS数值软件深入分析倾斜桩的受力变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负斜桩的水平承载性能优于正斜桩,负斜桩的水平承载能力与倾角成正比,正斜桩则相反;水平荷载作用下,倾斜桩桩身位移的主要发生区域为(0~12)d(d为桩径)范围,桩身弯矩和轴力极值点皆位于距桩顶约(6~8)d范围,与正斜桩相比,负斜桩的承载性能受倾角变...

近距离双孔隧道地表沉降预测与应用————作者:李晓峰;王炳华;徐建航;张先萌;

摘要:预测近距离双孔地铁隧道施工时地表沉降位移及变形,对于预防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所引发的动态灾害具有重要意义。对随机介质理论进行研究,综合考虑隧道断面收敛模式、隧道空间位置和隧道不同断面类型的情况,提出了随机介质理论优化算法。结合三个工程案例对比分析隧道施工中沉降监测数据与理论预测值的准确性。研究表明:随机介质理论优化算法适用条件为间跨比(L/B)小于7;优化算法预测曲线与沉降监测曲线变化趋势及最大沉降...

全长灌浆锚固系统失效模式分析————作者:刘秀军;付文光;

摘要:随着岩土锚固技术的飞速发展,灌浆锚固技术因其低成本且安装方便等优势在锚固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往有关灌浆锚固系统的研究工作侧重于锚固系统承载性能的研究,对锚固系统的失效模式研究的还不够深入。基于此,本文开展了以下工作:(1)对全长灌浆锚固系统进行重新定义;(2)分析了全长灌浆锚固系统的锚固作用机制;(3)梳理出了全长灌浆锚固系统的8种失效模式,并分析了各失效模式的产生原因;(4)分析了全长灌浆锚...

顺层岩质边坡的溃屈和倾倒机制研究及工程分析————作者:幸芊;洪兆远;刘成章;谢新春;刘剑;

摘要:大量工程实践表明,非滑动破坏的顺层边坡可能存在溃屈和倾倒的变形、破坏机制。为研究两种特殊机制的产生机理和支护方案,通过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和典型工程项目的相关数据分析,结合层状岩体的破坏试验,研究了顺层边坡产生溃屈和倾倒的基本条件及变形、破坏规律。结果表明:对于顺层高边坡,当边坡坡角与岩层层面倾角相同或接近时,在表层层状岩体自重作用下,坡脚可能出现屈服并产生浅表垮塌,进而引发边坡产生溃屈破坏;当边坡...

地连墙及十字板接头平面外受弯模型试验研究————作者:李帅科;甘文举;张庆云;

摘要:地下连续墙是常用的深基坑支护结构,近年来格形地连墙在港口、码头工程中广泛应用,其接头部分是地下连续墙的薄弱部位,而关于地连墙接头在水平荷载下受力状态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具有现实研究意义。通过模型试验对比了无接头部分与十字板接头地连墙的受弯破坏过程及形态,发现十字板接头地连墙受弯承载力较低,且受拉侧易开裂,当接近极限荷载时,钢板与混凝土连接处将发生脆性破坏,表明十字板接头平面外受弯能力较低,宜视为铰...

大面积高填方红黏土地基强夯处理现场试验研究————作者:王帮团;杨龙;刘文连;肖海东;眭素刚;周艳飞;徐鹏飞;

摘要:以云南碳中和示范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面积高填方工程为研究背景,针对红黏土回填地基填筑工艺及强夯处理效果开展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5000 kN·m能级工况下,强夯法处理红黏土采用土石分层堆填地基效果显著,4种填筑工况中,工况2(采用石料粒径≤300 mm、土石体积比5∶5的土石分层堆填)的地基强夯加固效果最优,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达240 kPa以上,变形模量大于14 MPa。根据本次强夯试...

《岩土工程技术》期刊评价与学术影响力分析————作者:商晓旭;谢宇莹;林忠伟;

摘要:介绍《岩土工程技术》近10年期刊出版及数字化建设进展,总结稿件来源、出版周期、学科分布情况。基于期刊近10年影响因子和计量指标统计,分析《岩土工程技术》期刊评价与学术影响力。分析表明,《岩土工程技术》来稿量与发文量连年增长,但稿件处理周期相对较长,一定程度上影响稿件发表的时效性;论文关注度有明显增加,但影响因子、平均引文数、基金论文比等计量指标与科技核心期刊平均值仍有一定差距。期刊未来工作应立足于...

基于GIS+BIM+数字孪生技术的海域勘察数字管理平台研发及应用————作者:王晓伟;王章;徐四一;

摘要:针对海上工程范围广、风险高、调度难、信息杂、理解难的问题,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BIM(建筑信息模型)、数字孪生、IoT(物联网)等技术,研究以信息技术赋能勘察管理,开发海域勘测数字管理平台,优化管理模式,提高勘察作业管理及成果应用的效率,实现数字化成果交付,并在长江口区域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海陆多功能勘探平台研发及应用————作者:王晓伟;王章;徐四一;

摘要:沿海勘察过程中可能遇到既有构筑物、浅滩等特殊情况,往往导致作业风险大、作业成本高、工作难开展。针对该难题研发海陆多功能勘探平台,实现海陆全地形行走、支腿遥控升降、作业面智能调平、同步多功能勘探等功能,达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作业风险、减少成本投入、规范作业流程等目的

浅埋超大断面隧道扁平率优化和工法比选研究————作者:孟陈祥;林厚权;李响;张晓功;刘建坤;

摘要:对于浅埋超大断面扁平结构隧道而言,合理的断面设计和工法选择关乎隧道建设的安全性。采用有限差分计算软件FLAC 3D对深汕合作区通港大道2号隧道进行扁平率和工法优化设计。研究了4种不同扁平率和2种不同工法对隧道围岩变形和应力分布的影响,运用熵权法确定塑性区面积、拱顶沉降、地表沉降等指标的权重,对各方案进行综合评分和比选,提出所研究隧道工程的最优扁平率和工法匹配方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扁平率为0....

高速液压夯处理改扩建公路地基加固效果与施工工艺研究————作者:吕斌;房彦宏;宫海霞;刘亚珍;陈健;张宏博;孙兆云;

摘要:针对高速液压夯处理改扩建公路地基的技术不确定性,依托济广高速改扩建工程,通过调整夯击能、夯击次数、夯间距等施工参数,对高速液压夯处理粉土地基的加固效果与施工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高速液压夯技术可有效提高地基的加固深度及密实度;夯击能和夯击次数是影响加固效果的主要施工参数,夯后土体加固效果随夯击次数与夯击能的增加均呈线性增加趋势;夯后土体侧向位移量随深度呈现抛物线变化趋势,各夯间距工况下土体侧向...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