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是学术性刊物。它的任务是反映我国在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方面的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为我国防震减灾事业服务。主要读者对象为有关的科学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师生。本刊主要刊登以下内容的综合评述、专题研究论文和科研简报:结构和工程体系震害评定,强震观测与分析,土木基础设施的地震危害性与危险性分析,场地对结构的影响和岩土工程,建筑物与生命线系统的抗震性能和设计原理,结构控制,现有基础设施系统的修复策略,结构动力学以及和地震工程相关的阻尼理论的进展,应急传感与监测系统和高性能材料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以及风、波良和其它动荷载下土木工程结构振动问题。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源刊
【栏目设置】
学术论文、综述性文章、科研简报、问题讨论、学术动态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核电站取水结构动力反应及抗震性能分析 张轶群;方火浪;郭婧;曾泽斌; 1-7
2 大跨非对称空间结构多维地震动反应研究 张杰;李宏男;王立长; 8-16
3 基于黏弹性解的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程序LSSRLI-1和SHAKE2000的对比 李瑞山;袁晓铭;李程程; 17-27
4 不同基岩输入方法对核电厂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体系水平地震反应谱的影响 杨笑梅;徐贤雨;郭达文; 28-36
5 FEMAP58新一代建筑抗震性能评估方法 吴继伟;梁兴文;朱汉波; 37-43
6 基于损伤指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后安全性鉴定新方法——试验研究 张亮泉;谢贤鑫;张昊宇;毛晨曦; 44-58
7 小比例尺地下结构振动台试验模型土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陈红娟;闫维明;陈适才;张学明; 59-66
8 新型钢筋混凝土摩擦阻尼器的研究 尚守平;佘羽;文学章; 67-72
9 循环荷载下MCFT混凝土结构模型 方自虎;谢强;周尧;简旭阳; 73-78
10 核心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受力机理及设计方法研究 贾磊鹏;郭子雄;刘阳;刘亚;高毅超; 79-85
11 阻尼对结构模态测试精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杨伟松;郭迅;何福;许卫晓; 86-93
12 Pushover加载模式对圆形双柱墩地震反应的影响 张善稳;王修信; 94-99
13 钢板剪力墙结构边框柱的稳定性研究 于金光;解琦;郝际平; 100-110
14 不均匀脆性材料动强度提高机理及破坏形态研究 党发宁;潘峰;焦凯;师俊平; 111-118
15 高速铁路车-桥耦合体系地震响应分析 刘智;郭恩栋;贺芊;梁升建; 119-124
16 中小跨径桥梁地震作用下横向损伤模式分析 李冲;王克海;惠迎新;吴刚; 125-133
17 形状异常的筏基在SV波作用下的水平与扭转响应 文学章;蒋林;尚守平; 134-139
建筑工程师论文发表:基于钢筋结构质量检测问题探讨
摘 要:钢结构钢筋是工程中常用的主要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当中。其中钢筋连接最常规的是焊接,但是因为焊接工作人员水平不到位以及环境恶劣造成的工作要求不达标等失误。基于此,就钢筋在进行焊接试验中对钢筋质量进行检测的重要性展开了讨论,希望以此能够引起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重视。
关键词:钢筋结构,质量检验,结果,原因分析
一、检测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在进行钢筋质量检测的过程中会出现会因为钢筋材料、实验过程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误差造成各种各样的失误,以下就几种比较明显的失误进行分析。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最新期刊目录
既有建筑抗震韧性提升方法研究————作者:翟长海;丁俊男;史铁花;王代玉;黄颖;
摘要:建筑是维持城市经济、文化、社会及生活功能的重要基石,是保证城市抗震韧性的基础。建筑抗震韧性不仅取决于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也取决于非结构构件与设备等影响建筑功能各要素。目前既有建筑的抗震韧性提升方法尚处于空白。文中阐述了既有建筑抗震韧性提升的基本思路,提出了以保证结构安全、满足预定功能和能够快速恢复为目标的既有建筑抗震韧性提升方法,建立了考虑建筑使用功能和后续工作年限的既有建筑抗震韧性提升目标,构建...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小跨高比SPRC连梁承载力预测————作者:田建勃;周文婧;陈黄健;赵勇;赵钦;黄大观;闫靖帅;
摘要:为了更方便地预测小跨高比钢板-混凝土组合(steel plate-concrete reinforced composite, SPRC)连梁的承载力,通过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ML)的方法对SPRC连梁展开承载力预测模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收集了现有的试验数据建立了SPRC连梁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通过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EL...
一种结构台阵传感器优化布设的单位刚度能量-驱动点留数法————作者:胡莹迪;张令心;
摘要:建筑结构台阵是目前了解和掌握工程结构在强地震作用下反应的最直接手段之一,其主要任务是详细记录土木工程结构破坏的过程,为抗震设计、震害评估和地震安全报警等多项相关研究提供结构反应信息。然而,受经济成本、现场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整个结构的所有楼层上布设传感器监测设备是不现实的,因此如何用最少的传感器来获得尽可能完备的结构信息是结构台阵传感器优化布设的目的。针对有效独立法易丢失能...
减振汲能一体化的新型机电离合惯容阻尼器————作者:李芦钰;赵紫阁;梁启刚;张晓华;欧进萍;
摘要:近年来,离合惯容阻尼器(clutching inerter damper, CID)在结构振动控制中被广泛研究。由于被动CID装置未考虑飞轮速度重置并不能实现理想的分段模型,导致其控制性能受限,因此本研究探讨了CID理想模型的半主动实现。文中从理想CID模型与被动CID模型的对比研究出发,深入阐述了2种模型的性能差异与局限性。随后,提出了一种汲能减振一体化的机电离合惯容阻尼器(Electromec...
调谐质量惯容阻尼器对核安全壳的减震性能研究————作者:贺智铭;唐贞云;董晓辉;吴利华;
摘要:通过减震措施降低核安全壳地震加速度响应,确保强震作用下核电设备的安全,对提高核安全壳抗震韧性具有现实意义。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 TMD)能有效地降低风振响应,用于控制地震响应,存在频带窄、减震效率低等不足。文中将TMD与惯容结合,提出采用调谐质量惯容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 inerter, TMDI)降低核安全壳地震加速度。基于性能需求设计思想与...
半主动碰撞耗能装置减震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研究————作者:鲁正;张家伟;
摘要:文中提出了一种具有碰撞出力时机可控的半主动碰撞耗能装置(semi-active impact damper, SAID),旨在控制地震激励下土木工程结构的多模态振动,SAID无需额外的控制元件,依靠其碰撞作动力干预结构振幅的积累实现振动控制。根据SAID力学模型和对应半主动控制策略提出了一种碰撞净距可调的装置构造,并开展了振动台试验,探究了SAID系统在5层框架结构的减震效果。研究表明,SAID系...
新型钢弹簧浮筑板隔振基台设计与应用————作者:梁新奇;兰日清;韩蓬勃;汪志昊;杨程;
摘要:环境振动是影响各类精密仪器设备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针对环境振动超出设备正常运转振动限值问题,开展了钢弹簧隔振基台的设计研究。通过试验验证及计算分析推导出钢弹簧竖向刚度与水平刚度的关系式,解决了钢弹簧水平刚度取值模糊问题;根据需求设计了一种全新钢弹簧浮筑板隔振基台;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该基台在不同钢弹簧刚度下的减隔振效果,分别分析了上方设备质量分布不均匀时基台的变形情况、存在运动部件时基台变形情况以...
拉哇水电站泄水建筑物进水口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及稳定性分析————作者:邓旭;刘东;王庆祥;位伟;姜清辉;
摘要:我国西南地区水电工程边坡高陡且位于高地震烈度区域,存在地震诱发边坡失稳风险。以金沙江拉哇水电站泄水建筑物进水口边坡工程为依托,基于动力有限元方法对边坡罕遇强度地震工况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边坡动力响应规律,研究了震后边坡变形、应力及塑性区分布情况,最后采用动力强度折减法评价了泄水建筑物以下边坡的动力稳定性,并揭示了其潜在失稳机制。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边坡加速度响应呈现出高程放大效应、坡表放大效...
黄泛区山东平原5.5级地震液化特征初步研究————作者:付海清;冯陆伟;袁晓铭;伊纪祥;陈龙伟;宋佳琪;
摘要:我国黄泛区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处于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且具有强震背景的华北地区。历史上,黄泛区虽然发生多次地震液化,但是均没有系统的调查和研究。迄今对黄泛区地震液化的认识几近空白。2023年山东平原5.5级地震,位于黄泛区,并发生地震液化。文中以震害调查为主要手段,首次对黄泛区的真实地震液化实例进行调查和剖析,初步掌握了平原5.5级地震液化的特征,并获取了新认识。研究结果表明:平原5.5级地震中,...
高温后6061-T4系铝合金板材单向循环拉伸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作者:赵子雁;孙国华;陈慧娴;黎明;
摘要:为明晰GB 50429—2007《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推荐的6061-T4系铝合金板材在火灾后力学性能的退化规律,设计完成了38个6061-T4铝合金试件在室温及高温后的单向循环拉伸试验,重点评估了铝合金板材在不同冷却方式及单向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破坏特征、初始弹性模量、强度、应变退化和耗能等。研究结果表明:6061-T4铝合金板材的单向循环拉伸应力-应变曲线无明显屈服平台,显著屈服后并未呈现明显的强...
古建木结构跨尺度地震损伤演化分析方法研究————作者:吴铭昊;王永建;姜绍飞;
摘要:为了掌握地震作用下古建木结构由细观材料到宏观结构的损伤机理和破坏状态,并对其损伤程度做出全面而合理的评价,提出了古建木结构跨尺度损伤演化分析方法,包括多尺度数值模型和多尺度一致性损伤模型。多尺度数值模型采用多点约束法来协调跨尺度界面变形,能同时描述局部损伤细节和整体力学行为;损伤模型以广义力-广义位移和抗震性能水准理论为基础,通过试验拟合分析来统一各层次损伤。以榫卯节点拟静力试验和多层古建木框架振...
可拆卸RCS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作者:蔡建国;李桅;
摘要:可拆卸钢筋混凝土柱-钢梁(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teel beam, RCS)组合框架由钢筋混凝土柱、钢梁和可拆卸连接件组成,梁柱节点采用螺栓抗剪连接件连接,既可实现构件拆卸回收利用又能保证力的有效传递。然而,目前可拆卸RCS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尚不明确,亟需开展可拆卸RCS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为此,已有研究的非可拆卸常规RCS框架结构拟静力试验,采用有限元软件AB...
超高性能混凝土加固受损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作者:寇佳亮;温江;齐悦;周恒;
摘要:为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加固受损试件的力学性能,共设计10根UHPC加固受损钢筋混凝土梁,通过四点弯曲性能试验,研究UHPC加固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 RC)梁受弯的裂缝开展情况、破坏形态、承载能力和位移,分析了不同加固厚度、不同加固方式对UHPC加固受损RC梁的受弯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UH...
征稿简则————作者:本刊编辑部;
摘要:<正>《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1年正式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是地球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T2级, 被文摘引文数据库(SCOPUS)、地学数据库(GEO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数据库(中信所)、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文献数据库(JST)和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超星等数据库...
公里网格的强震动时程快速产出与共享——以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S6.8地震为例————作者:任叶飞;王宏伟;刁红旗;刘也;强生银;周宝峰;温瑞智;
摘要:针对当前强震动观测网络尚不能给出覆盖震中近场所有区域的地震动输入记录,建立了公里网格的强震动时程快速产出工作的技术框架。以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S6.8地震为例,阐述了各技术环节的详细过程,开展了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区域宏观场地条件估计和强震动时程模拟等工作。结果表明:(1)此次地震释放地震矩达4.7×1019 N·m,对应矩震级为7.05;断层滑动...
交通环境振动对质子重离子设备平台影响研究————作者:林彬;董洪力;董华;黄镇;
摘要:质子重离子设备因其高精度治疗能力近年来得到关注和应用。医院多位于城市交通繁忙区域,道路交通环境是否对拟建项目高精度设备性能正常工作产生影响,需要对项目的建设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估。文中以实际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研究道路交通荷载引起的场地振动频率特征和峰值加速度衰减模式,并构建实际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质子重离子设备平台受交通环境影响的动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道路交通产生的振动频率主...
长期循环荷载下粗粒土应变累积与塑性安定准则研究————作者:胡永利;邬智峰;张东杰;李琼林;王利平;田光明;王晓鹏;
摘要:压实粗粒土作为铁路路基基床表层的填筑材料,其在长期列车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对于整个路基结构的服役性能至关重要。文中研究进行了一系列循环三轴试验,以探究细颗粒含量、围压和循环应力幅值对粗粒土累积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循环荷载作用下,细颗粒含量较高的试样产生更少的累积轴向应变。此外,粗粒土试样在较高的围压或较低的循环应力幅值作用下产生的累积轴向应变也较少。随后,根据一个通用的安定准则确...
不同底部渗透条件下非饱和海床一维稳态响应————作者:马荣;单振东;景立平;
摘要:为了研究地震作用下海底沉积层的动力响应特性,文中建立了单层非饱和多孔介质海床模型,给出了其控制方程、边界条件以及波场表达式,得到了不同底部透水性能条件下非饱和海床稳态响应解析解。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不同底部渗透条件、饱和度、渗透系数、入射波频率以及深度对固体表面位移放大系数和孔隙水压力的影响,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在低频条件下,沉积层饱和度对位移放大系数以及孔隙水压力所产生的影响相对微弱;而在频率升...
近断层桥梁水平向抗震设计规准反应谱修正————作者:谢皓宇;于雯;唐光武;刘海明;刘怀林;
摘要:现行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设计反应谱主要基于远场观测记录获得,不能准确反映近断层区域的地震动特性和结构地震响应特性,因此近断层区域的桥梁抗震设计可能偏于不安全。基于此,通过美国太平洋地震研究中心数据库按照震源距、矩震级以及地面峰值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PGA)为原则筛选了近断层地震动时程,以场地地基条件和PGA作为分组原则计算了平均谱,再基于最小二乘分段拟合方法对...
环形凹槽对振动工况下管接头密封性能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作者:刘静;张岭;庞凯月;贾铎;王润良;钟后顺;丁晓宇;
摘要:锥面管接头广泛应用于各种航空航天飞行器的管路系统,其密封性能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飞行器的工作可靠性。经验表明,在锥面上设置环形凹槽可以提升锥面管接头的密封性能稳定性,然而目前缺少证明该观点的试验数据。以航空发动机上常用的某74°锥面管接头为对象,通过旋转弯曲疲劳试验证明了环形凹槽可以显著提升振动工况下锥面管接头密封性能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基于有限元仿真证明了环形凹槽的边缘可以产生接触压强集中带,起到...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 国家级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 省级《化学研究》
- 国家级《海峡科技与产业》
- 省级《电力与电工》
- 国家级中国机械杂志
- 北大核心《动力工程学报》
- 国家级《衡器》
- 国家级《安全与环境工程》
- 省级探测与控制学报
- 国家级中国社会工作
- 省级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力学进展》
- 北大核心《物理学报》
- 省级《武钢技术》
- 国家级中国氯碱通讯
- 省级《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 国家级房材与应用
- 北大核心 木材工业
- 省级安徽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省级《软科学》
- 省级《中国重型装备》
- 省级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北大核心《上海金属》
- 北大核心《化学通报》
- 省级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 国家级《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 国家级《明胶科学与技术》
- 北大核心《系统管理学报》
- 北大核心《工程机械》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