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科学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海洋环境科学

《海洋环境科学》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21-1168/X
国际标准刊号:1007-6336
主办单位: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中国海洋环境科学学会
主管单位:国家海洋局
查看海洋环境科学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西安科技大学学报》科技论文期刊推荐
下一本期杂志:《地质科技情报》地质工程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海洋环境科学》系我国海洋环境科学与研究领域里惟一的学术期刊,由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和中国海洋环境科学学会主办,创刊于1982年,每期80页,国内外公开发行。《海洋环境科学》同时出版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理工B辑》)、电子版、并入网“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主要内容有:海洋环境调查与研究、监测与监视、环境法学与环境管理、测试技术、综述和研究简报及学术动态等。

  本刊系我国环境科学类核心期刊和海洋学类核心期刊,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国家海洋局首届科技期刊三等奖。本刊为国内外著名检索机构的来源期刊之一,其中包括美国《化学文摘》(CA)、《动物学记录》(ZR)和《剑桥科学文摘》(CSC),俄罗斯《文摘杂志》(AJ)以及联合国《水科学和渔业文摘》(ASFA)。国内主要有《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海洋文摘》、《中国水产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中国人文社科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第一届全国环境期刊一等奖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调查与研究、技术与方法、海洋环境管理、综述。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富营养化对两种海洋微藻吸收铜和镉的影响 徐邦玉;张霞;倪志鑫;黄小平641-646+653

  苯并[a]芘(BaP)暴露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P4501A1、P-gp、HSP70基因表达的影响 许高鹏;蒋玫;李磊;袁骐;吴庆元;牛俊翔;沈新强647-653

  广西红树林沉积物对诺氟沙星的吸附特征研究 赖俊翔;姜发军;王一兵;许铭本;张荣灿;雷富673-679

  东、黄海生源要素的埋藏通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杨茜;孙耀680-685

  有机碳驱动的人工基质表面菌群结构组成及其动态变化 张真真;董宏标;段亚飞;李卓佳;文国樑;郑忠明;张家松686-691

  2012年秋季庙岛群岛南部海域浮游植物分布及与水环境的关系 石洪华;李艳;王媛媛;霍元子;鲍国泰;李捷;郑伟692-699

  光滑河蓝蛤酶活性对结冰前水温变化响应试验数据的分析与拟合 李润玲;丁君;沈妍;常亚青;李志军706-712

  全球SST的季节特征及长期变化趋势分析 孙成志;郑崇伟;陈璇713-717

  基于现场光谱的黄河口湿地芦苇生物量估算模型研究 丁蕾;马毅718-722+728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源地30a的季节和年代际变化 秦丽娟;董庆;薛存金723-728

  滦河口水文环境要素季节性变化特征及动力响应关系 陈斌;印萍;高飞;刘金庆729-735

  基于时空一体化的海洋大数据快速展示平台 黄冬梅;季丽伟;袁小华;王振华743-748

  海藻中多肽(PC_2~PC_4)的测定及对Zn~(2+)诱导响应 李景喜;高丽洁;尹晓斐;曹为;郑立;王江涛;王小如754-758

  海洋环境质量控制目标研究——以渤海海域为例 于春艳;鲍晨光;许妍;兰冬东;李冕;刘亮;梁斌759-762

  基于时空同步监视的三维海洋灾害预警辅助分析系统 宋立松;郑毅;程海洋;卢美763-768

  象山港大型底栖生态状况的多指数互校法评价与分析 魏永杰;杨耀芳;费岳军;张海波;叶然769-776

  高工论文发表:自动化生产线上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探析

  摘 要:计算机控制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自动化生产线的智能程度,从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各个生产环节中减轻工人的工作量,从整体上提升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作效率,有效的提升自动化生产线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计算机控制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应用必须做好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保证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能够有效的满足自动化生产线的生产要求,避免计算机控制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应用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本文将针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进行分析,进而针对自动化生产线上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相关应用进行具体的探析和阐述。

  关键词:自动化生产线,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结晶,其囊括了包括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诸多技术内容,同时使用计算机控制技术作为核心控制技术,综合应用可编程控制技术、单片机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内的多种技术,有效的提升了生产技术应用过程中的精密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和自动化,对于提升生产技术的生产质量、生产标准以及生产效率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将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同样能够有效的提升自动化生产线的可控制性,更进一步的提升自动化生产线的相关特性,而想要充分的发挥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相关性能,首先就需要完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工作。

  海洋环境科学最新期刊目录

东寨港河口冬季氮营养盐分布及浮游植物氮吸收速率研究————作者:殷静超;谭佐莉;石彭兰;赵蓉;徐敏;贾仁明;张丽;黄志雄;苏剑钟;高树基;

摘要:近年来,因人类活动导致的大量活性氮通过河口输入近海,沿海地区的富营养化和有害藻华问题日益加剧。深入研究河口系统中氮营养盐的分布以及浮游植物对不同形式氮营养盐的吸收偏好,对揭示藻华暴发机制和陆源超额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2年12月在海南省东寨港河口开展了环境因子和氮营养盐浓度调查,并通过15N同位素示踪实验,定量分析了浮游植物对尿素(UreaN)、铵氮(NH

广东省陆海氮污染空间排放特征及相关性分析————作者:邹富桢;陈瑜;罗育池;袁强;祝明月;

摘要:入海河流携带的陆源总氮(TN)是广东省近岸海域溶解无机氮(DIN)污染的主要来源,摸清陆域TN排放来源结构、排海压力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对广东省氮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东省七大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水质监测数据与污染源统计数据分析广东省氮污染空间分布特征、来源结构、排放强度及其区域差异,并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揭示陆海氮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20—2022年,广东省河流...

长江口附近沉积物中活性铁氧化物对有机碳的保存及影响因素————作者:潘柏瑜;王春峰;杨红;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2022年7月-2023年4月4个季节长江口附近表层沉积物中活性铁氧化物(reactive iron oxides, FeR)及与其结合的有机碳(reactive Fe-bound organic carbon, Fe-OC)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究长江口附近沉积物中FeR与有机碳(organic carbon, OC)的结合方式以及FeR对OC的保存作用,并讨论沉积理化性质对FeR与OC...

江苏近岸海域氮磷时空分布、来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作者:廖晨峰;毛龙江;邓晓茜;王婷;彭模;周超凡;

摘要:近年来,江苏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频繁的人类活动向海域输入过量的氮(N)和磷(P),导致水质持续恶化且严重威胁生态系统健康。本文基于2020-2022年江苏近岸海域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污染水平、来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20-2022年,无机氮(DIN)和无机磷(DIP)浓度均值分别为0.234 mg/L和0.012 mg/L,其中2020年DIN和DIP浓度最高,...

辽东湾沉积物中有机磷酸酯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作者:刘善斌;曲健;刘星;田洪旭;高媛;陈吉平;

摘要:有机磷酸酯(organophosphate esters,OPEs)具有成本低、增塑性佳以及阻燃性能良好等特点,常作为功能型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阻燃剂、消泡剂和增塑剂等不同行业产品中。OPEs可通过生产、使用或废弃物处置过程进入环境介质。海洋是污染物的汇,OPEs在海洋介质中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需重点关注。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对辽东湾沉积物样品中的29种OPEs进行了定量分...

基于DNA宏条形码的长江口邻近海域夏、冬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作者:徐艳格;周超;李博;颜金培;刘星辰;张鸿博;

摘要:为了解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组成与变化,本研究根据2020年夏、冬两季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动物调查数据,利用DNA宏条形码(DNA metabarcoding)技术及形态学鉴定方法分析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及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夏、冬两季通过人工形态学方法鉴定浮游动物101种,DNA宏条形码技术注释浮游动物275种;夏、冬两季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湿重)分别为1357.5 ...

2013-2022年大连湾海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作者:李雨轩;王睿睿;王薇;尹延明;刘振鹏;代征;李明浩;闫启仑;

摘要:本研究基于2013-2022年大连湾春季和秋季浮游动物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2013-2022年春季和秋季,大连湾海域共鉴定浮游动物8大类64种(类),其中,桡足类、水母类和浮游幼虫是主要类群,分别占种类组成的34%、25%和20%;主要优势种春季为腹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mcmurrichi)、沃氏纺锤水蚤(Acartia Omorii)、中...

某滨海核电厂冷源取水口生物调查及风险分析————作者:郑碧琪;刘刚;刘炜;程宏;单柳絮;黄文;刘怡君;郑腾飞;王庆业;姜倩;

摘要:近年来由海洋生物入侵造成的滨海核电冷源安全事件频发,为了解某核电厂取水口海域的生物概况,本研究于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进行了生物调查。共获得海洋生物10类211种,优势种以脊索动物和甲壳动物为主,5月、7月下旬至8月上旬出现2个生物量高峰期。风险生物有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 sinica)、日本鳀(Engraulis japo...

犀丽湾海滩演化分析及修复方案比选研究————作者:宋伟龙;孙永根;张志卫;陈超豪;

摘要:为提升犀丽湾海滩的稳定性、优化其亲海空间,本文基于犀丽湾海滩不同年份的水深测量数据及历史资料,分析了犀丽湾海滩的冲淤演变特征,并采用MIKE21软件的Litline模块探究了不同修复方案的海滩演变趋势。结果表明,犀丽湾海滩存在明显的东侧侵蚀和西侧淤积现象,东侧侵蚀热点区的海滩滩肩下蚀幅度超过2.6 m,其他岸段基本处于冲淤平衡状态,仅局部偶见小范围侵蚀。此外,水下岸坡总体呈“东侧侵蚀、中部淤积和西...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海洋碳汇银行生态与经济效应研究——以浙江省为例————作者:贺义雄;王燕炜;张风轩;董华洋;

摘要:有效开发海洋碳汇能够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为激发利益相关者参与海洋碳汇开发的积极性,促进海洋碳汇生态与经济双重价值的充分实现,本文选取浙江省五个沿海城市,构建海洋碳汇银行——海洋资源环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分析海洋碳汇银行的建立对五市海洋资源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海洋碳汇银行的建立对滨海湿地面积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未建立海洋碳汇银行情景相比...

中国近海近20年来分粒级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时空特征遥感分析————作者:蔡福晟;王胜强;郎姝燕;贾永君;孙德勇;张海龙;

摘要:本研究基于近20年(2002-2022年)的卫星遥感数据,估算了中国近海分粒径等级(粒级)浮游植物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分析了其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近海总NPP和分粒级NPP均呈近岸高、外海低的特征,近岸总NPP由小型浮游植物NPP(NPPmicro)主导,外海由微型(NPPnano)...

基于历史数据的南海海表温度百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作者:赵强;陶京;刘豪;刘东;范伟;

摘要:海表温度是海气相互作用最重要的因子,它在约束空气-海洋的湿热交换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基于线性回归、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小波分析以及多重分形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研究了1923-2022年南海海表温度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南海近百年来海表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空间各处对海表升温的响应不同。经验正交函数分析表明,第一模态呈现全海盆升温的情况。第二模态和第三模态表明,南海海表温度呈东北-西南和西北-东南...

渤海夏季海水pCO2分布及其调控机制研究————作者:尹晓敏;邓雪;魏雅雯;刘茜;

摘要:科学评估近海海水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分布及其调控机制对于评估我国海域海-气CO2交换通量和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14年和2021年夏季现场调查数据,分析了渤海海水pCO2的分布特征、控制因素以及海-气CO2交换通量。研究结果表明:(1)2014年8月渤海海域pCO2

长江口-杭州湾海域金属基纳米颗粒:沉积物中赋存特征与生物积累————作者:张强强;杨静媛;徐淑君;安云蕊;高梦繁;马新东;陈景文;李雪花;

摘要:近岸海域金属基纳米颗粒(metal-based nanoparticles,MNPs)的环境暴露可能对海洋生物产生不良影响。然而,MNPs在近岸海域的赋存特征和尺寸分布仍有待解析,其在海洋生物的积累规律也不清晰。本研究使用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了长江口-杭州湾海域29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铝、钛、铈、锌、铜、银基纳米颗粒(Al-NP、Ti-NP、Ce-NP、Zn-NP、Cu-NP、Ag-N...

中国近海大气有机氮干沉降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作者:贺慧泽;张洁;于淼;黄蕾;李恒;刘晓环;

摘要:有机氮对大气氮循环及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空气质量模型WRF-CMAQ分析了2013年和2017年夏季、冬季中国近海大气有机氮干沉降通量时空变化特征,探究了海盐非均相反应对有机氮干沉降通量的影响及光化学污染期间有机氮干沉降通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3年、2017年中国近海大气有机氮干沉降量为0.06~0.25 mg N/(m2·d),夏季有机氮干沉降通量由北...

基于连续高密度电阻率测量判断海水入侵影响范围的实验研究————作者:杨林;陈波;于洪军;苏乔;

摘要:海水入侵已成为我国比较突出的环境灾害,严重影响海岸带地区的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高密度电阻率法在确定海水入侵范围、识别海水入侵界线方面具有工作效率高、成本低等优势,但也存在结果多解性等问题,难以建立统一的判别标准。本研究开展潮汐影响作用下海水入侵模拟实验,在分析不同因素对地层电阻率影响基础上,采用连续的地层电阻率观测方法,通过分析其频率、振幅特征与模拟的潮位数据之间关系来划定海水入侵的范围,进而摆...

基于小样本生成对抗网络的光学遥感影像溢油语义分割————作者:刘川;马玉娟;范剑超;

摘要:光学卫星遥感具有高时空、高光谱分辨率的特点,可实现海洋溢油灾害的有效监测。而光学影像易受天气影响,导致利用光学卫星影像进行智能提取的数据极为缺乏。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光学卫星遥感数据的海洋溢油智能提取方法,构建小样本生成对抗网络(small sample generation adversarial network, SSGAN)对光学卫星影像中溢油区域进行语义分割,解决溢油光学卫星影...

福建全省海洋藻类养殖区高精度智能提取方法研究————作者:陈红梅;吴婷;林万强;陈芸芝;罗冬莲;

摘要:为建立适合省级尺度的海洋藻类养殖区高精度智能提取方法,推进海洋藻类养殖面积的准确测算和变化监测,本文基于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海洋藻类养殖区遥感智能提取方法进行研究。对比U-Net模型、DeepLab V3+模型、MSUResUnet模型在典型海洋藻类养殖区提取的结果,MSUResUnet模型提取的准确率(accuracy)、召回率(recall)、平均交并比(m IoU)、F1分数(F1-sc...

基于改进SOLOv2算法的海滩影像水边线提取研究————作者:庞坤;朱君;王楠;孔腾飞;戚洪帅;雷刚;尹航;刘根;

摘要:海滩水边线的提取是海洋科学和海岸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任务。为缓解传统方法在处理该任务时存在的噪声敏感、阈值不稳定、需手动调参等问题,本文对影像数据进行了极值预处理,并提出了基于可变形卷积的改进SOLOv2水边线提取算法。本文探讨了特征提取网络深度和可变形卷积(DCN)应用层数对算法精度与速度的影响。随着特征提取网络深度的增加,水边线提取算法的精度逐渐提高,但速度明显降低,实际特征提取网络深度以5...

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航海雷达图像海面风向反演算法————作者:王慧;于大涛;李诗语;邱海洋;朱志宇;智鹏飞;

摘要:针对现有航海雷达图像空间域反演海面风向算法的缺陷,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灰度共生矩阵角度估计的海面风向反演算法。首先,对小尺度风条纹特征所有像素点进行分类,获取优势像素类别。其次,利用高斯滤波方法获取主要趋势所在像素,并对其进行再分配。最后,利用灰度共生矩阵进行角度估计,根据小尺度风条纹与海面风向关系确定出海面风向信息。在进行计算时矩阵的空间分布发生变化,自动解决了海面风向反演的180°模糊问题。为了验...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