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地球与环境》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主办,原名为《地质地球化学》,创刊于1973年,为一份报道国内外地质地球化学最新研究进展的情报刊物,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本刊主要报道与人类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的地球大气-生物-土壤-水-岩石圈层之间物质运移的地质地球化学过程,以及人类、生态系统和地球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主要包括:(1)表生环境中物质分布、迁移、交换与富集的过程与机制;(2)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水和土壤污染;(3)危险或影响生态系统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地质地球化学过程;(4)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矿物和岩石材料;(5)(古)地质环境的数据信息系统及其应用;(6)地质环境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7)其他。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地学类核心期刊
美国CA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设有专题综述、研究成果、应用研究、实验研究、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问题讨论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植物选择与生态适应性 张军以,戴明宏,王腊春,苏维词,曹立国,ZHANG Junyi,DAI Minghong,WANG Lachun,SU Weici,CAO Liguo
太原市大气PM2.5中铅同位素特征研究 闫雨龙,郭利利,张桂香,何秋生,王新明,YAN Yulong,GUO Lili,ZHANG Guixiang,HE Qiusheng,WANG Xinming
贵阳市秋、冬季PM2.5中碳组分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王珍,郭军,陈卓,WANG Zhen,GUO Jun,CHEN Zhuo
贵阳市城区大气颗粒物PM2.5的污染特征与季节变化规律 梁隆超,仇广乐,陈卓,LIANG Longchao,QIU Guangle,CHEN Zhuo
辽宁省典型城市空气质量现状与污染原因分析 李夏,李长波,邱峰,LI Xia,LI Changbo,QIU Feng
东江流域表层土中全氟化合物的空间分布及来源解析 刘宝林,张鸿,谢刘伟,王艳萍,王鑫璇,LIU Baolin,ZHANG Hong,XIE Liuwei,WANG Yanping,WANG Xinxuan
齐齐哈尔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崔健,都基众,李霄,李旭光,朱巍,马宏伟,岳明新,CUI Jian,DU Jizhong,LI Xiao,LI Xuguang,ZHU Wei,MA Hongwei,YUE Mingxin
煤基胶体对草甘膦的吸附特征研究 许端平,李慧建,王鹏,石萍,XU Duanping,LI Huijian,WANG Peng,SHI Ping
山地城市灾害系统模糊风险评价 王龙,徐刚,杨娟,WANG Long,XU Gang,YANG Juan
基于GIS和RUSLE的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壤侵蚀量估算研究 俱战省,文安邦,严冬春,史忠林,JU Zhansheng,WEN Anbang,YAN Dongchun,SHI Zhonglin
粤北某矿横石河流域周围土壤重金属预测与生态风险预警评估 邱锦泉,付善明,肖方,宿文姬,王道芳,常向阳,QIU Jinquan,FU Shanming,XIAO Fang,SU Wenji,WANG Daofang,CHANG Xiangyang
城市规划论文:城市道路景观中园林色彩的思考
摘 要:城市道路景观中色彩的应用对道路交通的导向性、标识性、安全性都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而在道路景观中占主导地位的当属植物景观。道路景观在植物色彩应用方面根据道路的交通状况以及道路的功能性差异等原因,在配置搭配方面有很多不同于普通植物色彩配置的特点:植物的色彩使用必须与道路的安全性、顺畅性和汽车行驶的诱导性紧密联系;道路景观的尺度大,在纵深方向长,色彩设计要体现它的连续性以及韵律感;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自然状况不同,要根据其地域特色在色彩设计以及树种的选择上要体现和协调这些特征。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色彩效应,植物色彩
地球与环境最新期刊目录
生物炭和膨润土混合施加对水稻吸收甲基汞的影响研究————作者:吕文强;湛天丽;赵蕾;孟博;
摘要:汞是毒性最强的重金属之一,尤其是甲基汞的毒性最强。食用大米是我国南方内陆居民甲基汞暴露的主要途径。因此,减少水稻对甲基汞的吸收富集对保障居民健康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盆栽实验,揭示了不同比例的生物炭(BC)与膨润土(BT)混合施用对水稻吸收富集甲基汞的阻控效应。结果表明:(1)生物炭与膨润土的联合施用促进了稻田土壤中无机汞的甲基化过程,使得土壤中甲基汞的含量升高;土壤甲基汞含量主要受生物炭施用量的影...
不同水文路径下岩溶洞穴水DOC动态变化的驱动因素及水文响应————作者:王小朵;周忠发;董慧;熊勇;丁圣君;汪继娟;张叶;黄义;
摘要:为了探究洞穴水中溶解有机碳(DOC)在不同运移路径下的水文响应,本研究对麻黄洞中5个洞穴水点进行了系统的野外监测。研究分析了不同水文路径下洞穴水DOC动态变化的驱动因素,并探讨了其对古气候重建的潜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文路径的洞穴水DOC表现为MH2(1.81 mg/L)>MHJJ(1.66 mg/L)>MH5(1.46 mg/L)>MH3(1.26 mg/L)>MH4(1.17 mg/L)...
黔南典型喀斯特地质高背景区某村农作物镉污染特征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作者:吴双成;胡海燕;黄强;闫海鱼;赵鹏;
摘要:为了解典型喀斯特镉(Cd)地质高背景区主要农作物Cd人体生物可给性及健康风险,本文选取黔南罗甸县某村为研究区域,分析了该区域6种农作物(大米、玉米、辣椒、茄子、南瓜叶、豆类)样品中Cd含量和污染特征,利用生理原理提取法(PBET)研究了农作物中Cd在胃阶段和小肠阶段的生物可给性,进而评价其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6种农作物中Cd的含量大小依次为:茄子>辣椒>大米>豆类>玉米>南瓜叶,其中,辣椒...
气候变化下陕西秦岭植被碳利用率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作者:刘引鸽;郭慧君;罗紫薇;姚川;徐程;侯玉君;包江川;
摘要:秦岭是中国重要的植被碳汇功能区,对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MODIS数据估算了2001—2020年陕西秦岭碳利用效率(CUE),结合气象数据,辅以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及定量分析等方法探究陕西秦岭植被CUE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其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陕西秦岭植被CUE呈减少趋势,减少区域和增加区域分别占全区面积71.68%和28.32%。高值区主要位于凤县、太白县...
外源有机酸添加对水稻幼苗富集甲基汞的影响————作者:刘娅敏;王建旭;满意;邢英;
摘要:水稻甲基汞污染是我国汞矿区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但是,目前对水稻富集甲基汞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认识仍有限。土壤和植物体内存在多种有机酸,它们通过螯合等作用能调控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转运。目前,仍不清楚有机酸是否影响水稻对甲基汞的富集。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探究了柠檬酸、苹果酸和草酸添加对水稻幼苗吸收和转运甲基汞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草酸和柠檬酸添加显著增加了水稻幼苗根系的干重,而苹果酸添加未改...
某典型氯碱场地附近水体中汞的分布特征、来源和生态风险评价————作者:者爱娟;孙广义;尹宏倩;李欣宇;张宽宽;饶春艳;姚珩;
摘要:氯碱厂是人为汞污染的重要排放源,其关停后遗留的污染场地可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危害。本研究选取云南某废弃氯碱场地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场地及周边地下水和地表水中汞的形态和含量,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估,探讨该区域水体汞的分布特征、来源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场地内地下水总汞浓度为0.03~35.60μg/L,超过了中国地下水Ⅲ类水质标准(1 000 ng/L),但与污染最严重时期相比已大幅降低(0.003~3 6...
碳中和生物固碳降污效应与应用策略————作者:欧阳少虎;陈敬安;周启星;
摘要:工业化以来,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热点问题。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碳中和生态系统在增强固碳降污和提升生态质量及碳汇功能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碳中和生物生态系统与环境介质耦合是生态地球化学研究的前沿领域。目前,大量的研究集中在生物固碳和生态修复各自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并已取得一些广泛认可的成果。在应对气候变化耦合环境污染双重挑战时,碳中和生物固碳降污效应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
重庆市永川区表层土壤锗地球化学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作者:邓帅;齐小兵;段佳辉;宁墨奂;蒙丽;蒲刚;谢桃园;郑培佳;蒋尚智;
摘要:锗是一种对环境和人体十分重要的微量元素,富锗土壤具有广泛的开发利用价值。永川区是重庆市重点农业区,为查明区内表层土壤锗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影响因素,本文以永川区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永川区土地质量地质调查结果,对锗含量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区内表层土壤锗含量变化范围为0.10~8.47 mg/kg,平均值为1.43 mg/kg,与其他典型富锗区域相比,研究区局部表层土壤锗含量总体水平...
贵州省典型富硒区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作者:潘自平;潘昌滨;郭双燕;瞿荣;张南;危俊杰;张金发;游茜;袁溢璐;骆城;
摘要:为探究贵州省富硒区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生态环境风险,选取贵阳市久安硒异常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农作物耕地土壤和作物的调查及样品采集,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和原子荧光法(AFS)测定重金属元素和Se含量,并利用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研究显示,该区土壤pH在4.07~5.69之间,属酸性土壤,硒平均含量达2.18 mg/kg,所有采样...
重庆石笋记录的全新世千年尺度的季风变率————作者:葛晓艳;杨勋林;龚萌;周文明;王思楠;
摘要: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6.0~4.0 ka)对应着中国的五帝时代,是中国史前文明发展的关键阶段,重建这个时段的气候变化历史,对于我们理解人类文明演化至关紧要。来自重庆的4根全新世石笋δ18O及其合成记录显示,在轨道尺度上东亚夏季风(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EASM)跟随太阳辐射的变化趋势,从全新世早期到晚期逐渐减弱;以2.0 ka的时间段为单位进行线...
基于锶和氢氧同位素方法解析富锶矿泉水中锶的来源————作者:徐昌乾;何钟强;刁玉山;黄鑫;郭静;胡峰;罗安平;张子茵;张晓博;
摘要:富锶矿泉水作为湟水河流域重要的饮用水源,其锶的富集机理以及不同锶来源的贡献率,是水文地球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以湟水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区,基于Pearson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水化学分析研究手段,分析了区内典型富锶矿泉水中锶的分布特征,识别了锶的来源并揭示其在矿泉水形成过程中的富集机理;通过不同来源矿泉水的锶同位素建立了三元混合模型,计算了不同锶来源的贡献率。水化学分析结果表明,HCO 山西朔州源子河流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作者:杨永强;李帆;杜倩倩;韩志强;韩自强; 摘要:源子河流经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冲积平原,属海河流域永定河上游桑干河谷,区域地形为黄土高原的典型代表,黄土层具有高度均质性和深度的厚度。为深入研究流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在平鲁区丰水期和枯水期共采集地下水42组,综合利用描述性统计,Piper图和Gibbs图,氢氧同位素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究了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主要离子来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整体呈中性至弱... 中国东南沿海亚热带地区花岗岩风化剖面中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及制约因素————作者:李超强;韩龙;杨娇;高健磊;吕镔; 摘要:风化壳稀土元素的分异富集与化学风化作用密切相关。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着大面积的花岗岩风化壳,研究该区域风化剖面中稀土元素分布特征,探讨稀土元素在风化成土过程中的迁移转化以及富集机制能够为理解表生过程关键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选取了中国东南沿海亚热带地区的典型原生花岗岩风化剖面,对剖面不同层位和不同风化程度下的稀土元素含量和轻重稀土分馏规律展开研究,同时对比了亚热带地区强烈风化条... 滨海废弃盐田复垦后土壤盐分和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作者:韩伟涛;冯叶;刘文全; 摘要:滨海盐渍土是我国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对国家粮食安全和拓展耕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废弃盐田复垦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复垦年限下土壤盐分和养分的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复垦一区土壤含盐量均值为1.16 g/kg,处于轻度盐渍化水平;复垦二区土壤含盐量均值为2.70 g/kg,处于中度盐渍化水平。2个研究区土壤有机质、铵态氮、速效磷和CEC含量基本一... 遵义市新蒲新区秋冬季PM2.5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作者:张勇;陈卓;肖欣;淳泽利;杨明;保玉心; 摘要:为探究遵义市新蒲新区秋冬季PM2.5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采集新蒲新区白天和夜晚PM2.5样品(n=172),并对样品中Zn、Pb、Mn、V、Cr、Cd、Ni、Co、As、Se和Sb等11种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利用正定矩阵因子(PMF)模型和健康风险评价法对重金属的来源及健康风险进行判识。结果表明,遵义市新蒲新区秋冬两季P... 大气硝酸根来源的稳定氮同位素示踪的研究进展————作者:段超凡;宋韦;刘学炎; 摘要:硝酸根是大气二次无机气溶胶和氮沉降的重要组分,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有重要影响。准确量化大气硝酸根的来源贡献对大气活性氮减排和空气质量改善至关重要。稳定氮同位素技术是大气氮污染物来源和环境过程的有效示踪手段之一。研究者已初步构建了大气硝酸根来源贡献的同位素定量示踪方案,实现了大气硝酸根来源贡献的量化;但该方案中一些关键参数的研究仍存在不足,进而影响到主要氮氧化物排放源贡献的准确性。本文... 区域传输对庐山雾水硝酸盐组分来源和形成机制的影响————作者:李翰宇;章炎麟;俞浩然;赵祝钰;范美益;曹芳;张奕;吴长流; 摘要:雾沉降是大气气溶胶重要的汇,近年来硝酸盐已经成为雾水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厘清雾水清除的硝酸盐来源及其形成机制显得更加重要。本研究于2016年1月使用三级分档雾水采样器对庐山冬季一次大雾过程进行雾水样品的采集,并对其水溶性离子组成和硝酸盐的氮氧同位素(δ15N、Δ17O)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硝酸盐是庐山雾水的关键离子组分(27.8%±3.1%),且在不同... 邯郸东部平原多水源氢氧同位素时空变化特征————作者:郭雁辉;刘飞;甄品娜;郭晓帅;柴宏利;刘聪丽; 摘要:在跨流域调水和地下水超采治理的综合作用下,华北平原的水循环过程趋于复杂化,而氢氧同位素示踪技术正是厘清多水源供水地区复杂水循环过程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以邯郸东部平原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45组降水、28组地表水和182组地下水样品的氢氧同位素数据,结合统计分析和端元混合模型等方法,分析了不同水体的氢氧稳定同位素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多水源的相互转化关系。结果表明:(1)建立了当地大气降水线(LMWL:δ... 黔西南典型碳酸盐岩风化壳铊的富集特征与控制因子研究————作者:苏羽乔;马良;肖唐付; 摘要:碳酸盐岩风化作用导致土壤铊(Tl)的表生富集,进而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本研究分析了黔西南典型碳酸盐岩风化剖面中主微量元素、矿物组成和Tl的赋存形态,初步揭示了碳酸盐岩风化成土过程中铊的迁移特征及其控制因子。研究结果显示:(1)碳酸盐岩风化土与下伏基岩具有很好的地球化学继承性,呈现出碳酸盐岩原位风化的特征。这种风化过程导致了土壤中铊的富集,基岩及土壤剖面的铊含量分别为1.66和42.5~7... 基于数字相机的中国西南和泰国北部两种热带森林的冠层物候和总初级生产力比较————作者:Sawasdchai Boonsiri;Sanwangsri Montri;Hanpattanakit Phongthep;Vongruang Patipat;Suwannapat Pimsiri;Chidthaisong Amnat;Towprayoon Sirinthornthep;Tammadid Wittanan;刘雅琪;郑惠旭;张晶;焦麟杰;张一平;陈星;宋清海; 摘要:为了探究物候指数与涡度相关技术获取的通量数据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比较了中国西南部热带雨林(BNS)和泰国干性龙脑香林(DPT)通量塔获取的两年的监测数据。研究周期从2020年1月到2022年4月。基于红、绿、蓝数字值(RGBDN)提取的冠层颜色指数分为RGB色坐标(RGBCC;RCC、GCC、BCC)、绿色绝对指数(GEI)、植被对比指数(VCI)的RGB...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