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海洋学研究》1983年创刊名为《东海海洋》,2005年6月改为《海洋学研究》,是由国家海洋局主管,中国海洋学会、国家海 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省海洋学会主办的我国海洋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办刊宗旨是注重介绍全球性海洋科技 的新发展,报道研究项目的最新成果及资料数据的分析研究等,为全国的海洋学科研究服务。本刊大都有中、英 文摘要及参考文献。有引文的论文占总论文的98%,据不完全统计,本刊被国内外7个数据库和6种文摘期刊收录。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
【栏目设置】
报道研究项目的最新成果及资料数据的分析研究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冬季北太平洋流场异常主要模态与PDO及NPGO的关系 吕庆平,卢姁,朱娟,戴文灏,张铭,L(U) Qing-ping,LU Xu,ZHU Juan,DAI Wen-hao,ZHANG Ming
一种改进的高度计风速反演模式函数研究 樊旭艳,顾艳镇,范开国,FAN Xu-yan,GU Yan-zhen,FAN Kai-guo
基于稀疏AR模型的潮流信号建模与预报 卢小鹏,叶庆卫,吕翠兰,LU Xiao-peng,YE Qing-wei,L(U) Cui-lan
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富钡镁锰矿细脉蛋白石层的成因机制 庄丹丹,初凤友,朱继浩,ZHUANG Dan-dan,CHU Feng-you,ZHU Ji-hao
近百年来南极威德尔海北部水动力环境演变 韩喜彬,章伟艳,杨海丽,初凤友,唐灵刚,许冬,葛倩,边叶萍
南黄海太阳沙西侧潮流脊槽的沉积物分布特征和沉积环境演变 刘阿成,陆琦,王百顺,张杰,LIU A-cheng,LU Qi,WANG Bai-shun,ZHANG Jie
象山港海岸带景观格局演化 徐谅慧,李加林,袁麒翔,王明月,卢雪珠,杨磊,XU Liang-hui,LI Jia-lin,YUAN Qi-xiang,WANG Ming-yue,LU Xue-zhu,YANG Lei
GeoSwath与Klein 3000的综合对比及实验分析 张济博,陶炳淑,贾忠媛,蒋维杰,苟诤慷,闻锋,ZHANG Ji-bo,TAO Bing-shu,JIA Zhong-yuan,JIANG Wei-jie,GOU Zheng-kang,WEN Feng
纳米SnO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金晓杰,于晓彩,吴云英,尚晓琳,尹丹妮,薛冠华,JIN Xiao-jie,YU Xiao-cai,WU Yun-ying,SHANG Xiao-lin,YIN Dan-ni,XUE Guan-hua
可口革囊星虫Phasolosma esculenta体腔液的抗菌活性研究 梁倩蓉,于曙光,刘顺,王国良,郑晓叶,彭雪美惠,周素明,LIANG Qian-rong,YU Shu-guang,LIU Shun,WANG Guo-liang,ZHENG Xiao-ye,PENG Xue-mei-hui,ZHOU Su-ming
四川化工杂志投稿:石化企业培训理念创新探索与实践
摘 要:随着我国对能源的需求增大,石化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企业和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重要。然而,传统的石油化工企业的培训理念已不能满足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想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必然少不了创新。创新能力的大小决定了石化企业在新时期下的市场地位和未来潜力。因此,笔者从石化企业培训理念的作用展开讨论,分析新时期下石化企业培训应如何进一步有效提高。
关键词:四川化工杂志投稿,石化企业,培训理念,创新
一、石化企业培训的作用与目标
1.石化企业培训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整个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它明确了一个企业发展的战略思想和员工行为标准。企业内部的培训就是要将企业的主要战略方针、总体目标以及先进的石化生产技术和安全知识传授给企业员工,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实现员工的自身价值。企业培训促进了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提高企业的整体水平,对于石化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海洋学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西北印度洋卡尔斯伯格脊61°24′E—61°48′E段的构造地貌及岩浆-构造活动性————作者:叶盛源;韩喜球;李洪林;
摘要:洋中脊的地形地貌特征直接受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控制,对其进行研究可以了解洋中脊的构造演化历史和岩浆作用过程,对于海底矿产资源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中国大洋24航次采集的船载多波束声呐数据,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西北印度洋卡尔斯伯格脊61°24′E—61°48′E段的地形地貌特征开展研究,计算了岩浆侵入比及断层相关指数,并探讨了研究区的岩浆-构造意义,获得了以下认识:1)研究区可划分为A、B、C、D...
基于时序特征参数的南极磷虾栖息地适宜性模型及长时序变化分析——以宇航员海与迪尔维尔海为例————作者:谭亦杨;白雁;李腾;郑芯瑜;张银雪;张异凡;
摘要: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是维持南大洋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物种,是南大洋的重点保护与限制捕捞对象。在气候变化对南大洋生态环境持续显著影响的背景下,亟需了解南极磷虾的时空分布、变化趋势及其栖息地适宜性。本文基于南极磷虾出现记录及长时序遥感与再分析数据,利用藻华物候与海冰消长的时序特征参数及相关环境参数,构建了宇航员海与迪尔维尔海南极磷虾栖息地适宜性的最大熵模型(Maxent)。研究发...
热红外遥感监测滨海电厂温排水研究进展————作者:谷佳霖;楼琇林;张华国;曹雯婷;柏瑶苹;
摘要:准确监测和评价滨海电厂温排水的温升强度和时空分布,对于滨海电厂的安全作业和周边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热红外遥感观测技术,可以获取滨海电厂温排水空间分布、温升强度和时间变化等信息,已成为滨海电厂温排水监测的重要手段。本文从遥感数据源、水体温度反演、温排水背景温度信息提取、温排水时空统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等多个方面系统综述了利用热红外遥感技术监测滨海电厂温排水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提出了未来滨...
我国构建近海水体低氧的监测、评估、预测与应对链式体系————作者:孟启承;周锋;马晓;倪晓波;张文霞;王斌;李德望;李明轩;
摘要:<正>近海水体低氧化是全球沿海生态系统面临的重要环境挑战之一。尤其在长江口邻近海域,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加剧,水体溶解氧浓度达到低氧甚至缺氧阈值的频率与范围显著上升,且缺氧范围动态变化较快,不仅是渔业生产的重要风险,也是生态平衡的极大挑战。尽管当前对水体低氧化和缺氧的认识已有明显提高,然而对于缺氧过程的多尺度特征仍然理解有限,更缺少缺氧的预警产品,对满足监测与预警的精细化水平与管理的多元需求仍有较大...
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陆缘CMD01剖面重震联合反演与地壳结构分析————作者:张永祺;唐勇;董崇志;吴招才;李赫;郭楚枫;任建业;巢鹏;杨天一;
摘要:本文以2021年中马国际合作航次获得的实测重力、磁力和二维多道地震剖面资料为基础,对横穿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陆缘的CMD01剖面进行解释分析和重震联合反演,研究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陆缘的地壳结构、构造单元及其演化过程。通过建立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陆缘地壳密度模型,发现该陆缘具有减薄的陆壳,部分区段存在岩浆底侵作用;由陆向洋可划分出减薄陆壳、洋陆过渡带和洋壳等构造单元。其中,由于戴维断裂带的走滑运动对陆缘的影响...
深水国际海缆的损害机制:海底地震————作者:张孟然;谢安远;贺惠忠;陆茸;汤民强;
摘要:海底地震是损害深水国际海缆的主要因素之一,认识海缆震损过程和地震引发的海底浊流对海缆的损害机制,对维护国际海底通信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最新海底地形、地貌研究成果,利用国际海缆工程专业软件Makaiplan研究大浅滩和恒春震后海缆大规模震损过程,并厘清了海缆损害规律与震后海底浊流过程之间的关系,总结出海缆震损机制。结果表明,海缆断点集中分布在海底峡谷和海沟内,造成海缆损坏的海底峡谷和海沟浊流的...
印尼贯穿流出流海域次表层潜流的来源和季节-年际变化特征————作者:史万里;胡石建;
摘要:结合涡分辨率数值模拟数据和历史水文观测数据,研究了印尼贯穿流之下两支次表层潜流——位于翁拜海峡的翁拜潜流和帝汶通道的帝汶潜流的来源和季节与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这两支潜流存在于大约200~800 m深度之间,是一个准永久性存在的潜流系统。翁拜潜流的形成主要与南爪哇潜流的东伸有关,而帝汶潜流水体来源较为复杂,主要是南爪哇潜流和卢温潜流的混合水。两支潜流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其中在季节尺度...
2020—2023年“三重”拉尼娜期间热带太平洋上层海洋的时空差异————作者:陈聪;徐楚越;秦箭煌;康彦彦;王桂芬;
摘要:“三重”拉尼娜在历史上罕见,但已经对全球天气和气候系统带来了深远影响。为了提高对“多重”拉尼娜成因理解和对天气、气候的预测能力,本文通过多套观测和再分析数据,采用合成分析等方法对2020—2023年“三重”拉尼娜期间热带太平洋年际、季节尺度特征以及相应的海气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显示:2020年拉尼娜峰值在冬季,持续时间在“三重”拉尼娜中最长;2021年拉尼娜峰值也出现在冬季,表现为“...
南海海洋热浪面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作者:彭晓萌;于溢;马文涛;闫运伟;
摘要:本研究基于1990—2020年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海面温度数据,采用深度优先搜索算法识别了南海海洋热浪面积,并探究了不同空间尺度南海海洋热浪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小尺度海洋热浪事件(Ⅰ类海洋热浪,面积<1.8×10~4 km2)发生最为频繁,占总发生次数的94.20%。大尺度海洋热浪事件(Ⅲ类海洋热浪,面积>1.2×10~5 km2)在31年期间仅发生7...
使用再分析资料检测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一种新型追踪器————作者:谷树韬;连涛;
摘要:利用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风速数据和海平面气压场数据,本研究基于风应力特征设计了一种简便追踪器用于检测1985—2014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并评估了该追踪器的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追踪器能较好重现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时空结构特征,热带气旋峰值期集中于8—10月,高频位置随季节南北移动的规律也与观测结果一致。此外,该追踪器使用海平面气压最小值作为划分...
春季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溶解氧化亚氮的分布、通量和影响因素————作者:邢明尧;林华;杨志;王斌;李杨杰;张乾江;陈倩娜;郑豪;陈建芳;
摘要:本研究基于2022年3月在杭州湾海域的航次调查,阐述了春季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溶解氧化亚氮(N2O)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海-气交换通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春季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水体溶解N2O的浓度与饱和度范围分别为12.5~21.3 nmol·L-1和115%~183%,其中,上、中、下游N2O浓度平均...
2025年《海洋学研究》征订启事————作者:本刊编辑部;
摘要:<正>《海洋学研究》国内刊号为CN 33-1330/P,国际刊号为ISSN 1001-909X,季刊,16开,目前为自办发行,每册定价为9.00元,全年定价为40元(含邮寄费)。请读者将书款通过邮局直接寄往如下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北路36号《海洋学研究》编辑部”,邮编:310012
《海洋学研究》征稿简则————作者:本刊编辑部;
摘要:<正>(2020年1月修订)《海洋学研究》是由中国海洋学会、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和浙江省海洋学会联合主办的海洋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3年(前身为《东海海洋》),于2005年第2期起正式更名为现刊名,季刊,大16开本(A4),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海洋科学领域具有前沿性、原创性、科学性、学术性和探索性的学术论文、研究报道、综合评述以及学术争鸣,以海洋观测、调查数据的科学表达为基础,注...
《海洋学研究》2024年总目次
摘要:<正>~
岛群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研究——以洞头列岛为例————作者:贺卓熙;郭芬芬;来向华;胡涛骏;陈青松;
摘要:岛群是中国近岸海岛的典型存在形式,开展岛群及其内部海岛之间的景观格局演变研究可为海岛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基于洞头区六个有居民海岛(洞头岛、半屏岛、大三盘岛、花岗岛、霓屿岛和状元岙岛)2008年、2014年、2018年和2022年4期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计算了岛群和单个海岛的景观格局指数。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岛群景观中林地、水域、耕地面积占比呈持续下降趋势,建筑用地、工矿用地、道路面积...
基于深度学习的生物组织病理图像分析在海洋监测中的发展潜力及案例分析————作者:邸雅楠;赵若轩;徐建洲;
摘要:生物组织病理指标可用于评价海洋生物健康,但在应用中存在效率低、成本高、主观性强等缺陷。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生物组织病理分析,可以发挥其高通量的图像分析优势,突破其在海洋生物健康评价和监测中的应用限制。该文通过对海洋生物组织健康评价指标、人工智能技术的图像分析应用以及利用人工智能开展组织病理图像处理的文献调研,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海洋动物组织病理图像分析思路,并以海洋贻贝作为模式生物进行技术开发。经过对...
序言————作者:董昌明;
摘要:<正>在海洋大数据的推动下,加之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海洋学这一跨学科领域正日益成为研究前沿。通过将海洋学知识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该学科不仅为海洋科学研究开辟了崭新的视野,也为海洋防灾减灾、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等应用场景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本专辑涉及多个关键领域,包括海洋特征智能监测和模拟、海洋大气现象智能预报、海洋要素智能订正等。海洋特征包括海洋涡旋、海冰、涌潮、海底地形及生物...
人工智能海洋学发展前景————作者:董昌明;王子韵;谢华荣;徐广珺;韩国庆;周书逸;谢文鸿;沈向宇;韩磊;
摘要:随着海洋观测数据和数值模式产品的爆发式增长,人工智能方法在海洋学研究中展现出巨大的潜能。该文首先回顾了海洋大数据科学的发展历程,并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在海洋现象识别、海洋要素与现象预报、海洋动力参数估算、海洋预报误差订正和海洋动力方程求解中的研究现状。具体地,阐述了海洋涡旋、海洋内波和海冰等海洋现象的智能识别研究,海面温度、厄尔尼诺-南方涛动、风暴潮、海浪和海流的智能预测研究,数值模式中海洋湍流过程...
人工智能海浪预报的发展与挑战————作者:陆钰婷;郭文康;丁骏;王林峰;李晓辉;王久珂;
摘要:海浪是海洋中最为重要的现象之一,快速准确的海浪预报对于保障海上生产、生活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回顾了海浪预报方法的发展历程,包括传统统计预报、数值模式预报以及目前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预报。基于人工智能的海浪预报模型表现出计算速度快、预报精度自适应优化等优势,已经开始从研究阶段逐步应用于实际海浪预报业务之中,但同时该方法也存在预报要素有限、极端海况预报值偏低以及预报泛化能力弱的局限。该文根据人工智能海...
海洋涡旋智能检测研究进展————作者:徐广珺;施宇诚;余洋;谢华荣;谢文鸿;刘婧媛;林夏艳;刘宇;董昌明;
摘要:海洋涡旋是一种常见的海洋现象,在全球海洋物质和能量的输运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海洋研究技术手段的不断提升,各类海洋涡旋检测方法应运而生。传统涡旋检测方法应用广泛,但其过度依赖于专家经验设置阈值和持续的人工干预,存在检测误差较大、工作效率低以及全球普适性差等问题,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当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其在海洋涡旋智能检测中能够自动、快速地提取图像深层特征,有效解决海洋现象特征相似度高、几何...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国家级橡胶科技杂志
- 国家级《生物技术进展》
- 国家级 科学家
- 省级酒世界
- 北大核心《聚氨酯工业》
- 省级新疆水利
- 国家级《电器》
- 省级《大众标准化》
- 省级环球科学
- 省级搏击武术科学
- 北大核心《洛阳理工学院学报》
- 省级河南电力
- 省级《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 国家级《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 省级上海造纸
- 省级《精密成形工程》
- 北大核心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 省级江苏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 国家级中国物资再生
- 省级河套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地震》
- 国家级《工业建筑》
- 北大核心《人民长江》
- 国家级《人类工效学》
- 省级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北大核心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省级《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 北大核心《信息与控制》
- 省级《世界橡胶工业》
- 国家级《国外塑料》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