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湿地科学》是在我国出版的第一份湿地专业性学术期刊。发表国内外有关研究湿地形成与演化规律、湿地发生发展规律,湿地演化过程,湿地环境、湿地生态、湿地保护与管理、湿地开发、湿地工程建设,湿地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等创新性、前沿性和探索性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我刊的办刊宗旨是将《湿地科学》办成同国际接轨的湿地学科的学术类精品期刊,发表有关研究湿地形成与演化规律、湿地发生发展规律,湿地演化过程,湿地环境、湿地生态、湿地保护与管理、湿地工程建设,湿地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等创新性成果。
我刊的读者对象为从事地理、水利、生物、环境、湿地研究、教学的科研人员、大学教师及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各级政府从事湿地管理人员,湿地保护区的科研管理人员;国际湿地科学家学会会员,国际泥炭学会会员、国际沼泽保护学会会员等。 我刊已经办理邮政发行业务,广大读者可通过全国各地邮局办理订阅,我们的邮发代号为12-364。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湿地科学》于2004年,与中国期刊网(CNKI)和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重庆维普)、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国内主要的学术期刊数据库进行合作实现全文上网,并同时被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SWIC)收录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2007年2月,《湿地科学》被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即CSCD)收录,并于同年6月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STPCD)”。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学术论文、研究报道、综述、问题讨论、技术方法、书评、国内外学术动态和学术活动、湿地管理与宣传。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稻田饲养动物的生态经济效应及其应用前景 郑华斌;贺慧;姚林;刘建霞;黄璜510-517
利用海蓬子和碱蓬修复滨海湿地污染研究进展 杨佳;李锡成;王趁义;滕丽华;赵欣园518-522
基于MODIS数据的2000~2013年洞庭湖水华暴发时空分布特征 薛云;赵运林;张维;周立波;刘凤姣387-392
黄河三角洲清水沟湿地三次生态补水对地下水的影响分析 刘波;彭相楷;束龙仓;彭勃;王瑞玲393-399
老白山泥炭沼泽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记录的大气沉降 杨倩楠;赵红艳;李永锋;常帅;卜兆君;杨露;宋婉莹400-409
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对湿地的生态补偿研究——以穿越长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蒙西铁路建设工程为例 任雁;汪正祥;雷耘;梅元芳;何昌文;李亭亭;叶晶410-416
闽江河口潮汐沼泽甲烷排放通量和土壤甲烷产生潜力的月动态 万斯昂;徐辉;仝川417-423
潜流式滤池的污水处理效果 文科军;张衍杰;吴丽萍;刘聪;许光耀424-429
滇池不同底泥条件下黑藻和金鱼藻的生长生理特征 杨娇;王智;厉恩华;宋辛辛;王学雷430-436
安庆菜子湖退耕湿地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及其污染评价 徐明露;方凤满;林跃胜437-443
南矶山湿地典型植物群落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 刘芳鹏;许光勤;刘倩纯;李金前;寇文伯;吴兰444-450
基于决策树的角度指数方法EO-1 ALI影像的红树林遥感识别 刘春燕;张雪红;陈健451-455
2013年松花江与嫩江交汇段洪水遥感监测 刘明月;贾明明;王宗明;毛德华;满卫东;路春燕456-465
不同地表水水位下莫莫格湿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数量特征 李树生;安雨;王雪宏;薛振山;刘波;张文广;唐克专;佟守正466-471
包头南海子湿地普通燕鸥巢址选择研究 刘利;张乐;司万童;苗春林;邢忠翔;刘伟红;刘晓光472-477
哈尔滨城市公园湿地环境空气负离子浓度及其生态价值估算 单晟烨;李佳珊;张冬有478-482
核心论文发表:冻结法在郑州地铁联络通道加固中的应用
摘 要:由于郑州地铁农业东路站至七里河站和七里河站至新郑州站两个区间所处的地层比较复杂,施工风险较大,在施工中必须采取切实可靠的技术措施,以确保联络通道施工的安全并保证施工工期,结合以往地铁联络通道施工的经验,决定采用“隧道内水平冻结加固土体、隧道内矿山法开挖构筑”的全隧道内施工方法。本文通过介绍冻结法的施工工艺,进一步探讨冻结法的施工难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其它地铁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郑州地铁,冰冻施工法,联络通道,矿山法
湿地科学最新期刊目录
山西省中部地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与水质生物评价————作者:金珂;秦立鹏;姬诚炜;杨慧轩;耿志远;刘青;刘少贞;宋晶;
摘要:为了评价山西省中部地区河流水生态健康状况,于2023年10月对黄河流域、汾河流域及海河流域的22个采样点开展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调查,结合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BPI指数等7项生物指标评价水质,并通过冗余分析(RDA)解析环境驱动因子。研究结果显示,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28种,耐污种占比位79.69%,优势种为拟细裳蜉(Paraleptophlebia sp.)、细蜉(Caenis...
基于Sentinel-1/2和MaxEnt模型的中国暖温带滨海区互花米草潜在分布预测————作者:邢俊峰;王琦;刘豪杰;崔国丽;贾明明;于皓;肖宜华;李慧颖;
摘要: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作为外来物种已在中国沿海地区广泛入侵,严重威胁滨海地区生态安全。暖温带滨海区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区域,其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尤为重要。基于Sentinel-1/2遥感影像和GEE云平台获取了2023年中国暖温带滨海区互花米草分布点,并结合35种环境变量,运用MaxEnt模型,预测研究区互花米草的潜在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暖温...
河口湿地生物群落对生态修复工程的响应机制研究综述————作者:李晶;王汝苗;刘魏魏;张曼胤;张竟文;崔丽娟;
摘要:21世纪以来中国在河口地区开展了大量的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显著增加了河口湿地面积,恢复了土著植物。但是工程实施后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如何变化尚不明确,特别是地上–地下生物群落的演替以及如何影响生态系统功能还不清楚,缺乏对于河口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的长期效果评估。本文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地上–地下生物功能性状的演变,多营养级生物群落的耦合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功能演变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了未来研究...
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石芽形成机制研究进展————作者:王锦旗;宋玉芝;
摘要:石芽是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重要的休眠、营养贮藏器官,是菹草繁殖与扩张的最主要方式,全面了解菹草石芽的形成机制对于研究菹草生活史乃至沉水植物种群生态学具有重要意义。从环境因子和内源激素2方面系统综述了菹草石芽的形成机制:在环境压力下,菹草会在产生石芽的数量和重量、漂浮还是下沉之间进行权衡;光温组合是菹草石芽形成的关键因素,其中光照起主要作用;适度提高沉积物或水体营养盐水平会...
扎龙湿地土壤有效硅含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作者:张晴;叶华香;臧淑英;徐明;王鸿洋;
摘要:硅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元素之一,土壤有效硅是植物可吸收硅素的核心组分。为了解扎龙湿地土壤有效硅含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在扎龙湿地设置了78个表层土壤采样点和12个剖面土壤采样点,测定各采样点土壤有效硅含量,并分析其与土壤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扎龙湿地表层土壤有效硅质量比平均值为225.71 mg/kg,属于丰富水平,变异系数为33.16%,属于中度变异。扎龙湿地土壤有效硅空间分布存在较...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蜜源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生态应用研究————作者:陈智斌;赵子贤;潘家诚;范存祥;张荣京;
摘要:蜜源植物具有巨大的潜在利用价值,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掌握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蜜源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在生态系统构建中的重要功能,对该地蜜源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共记录到蜜源植物71种,隶属于48科61属,包括主要蜜源植物9科10属11种,辅助蜜源植物39科51属60种。蜜源植物科的分布中,蔷薇科(7种)、桃金娘科(6种)所含种类最多。按四...
成都市三岔湖水生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作者:余亚南;傅斌;翟世明;
摘要:以成都市三岔湖为研究区,通过对其物理生境、水物理化学特征和水生生物指标的全面调查,采用综合指数法,构建了三岔湖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指标体系,对三岔湖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三岔湖整体物理生境状况良好,其中库尾区域评价等级为中等,而进水口、湖中心及出水口区域均保持良好状态。水物理化学特征方面,水质状况基本符合地表水Ⅲ类水域标准,丰水期部分调查区域的重铬酸盐指数(CODcr...
黄河宁夏段典型滩涂湿地植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作者:潘昱伶;璩向宁;李琴;王磊;王筱平;谭鹏;崔庚;安雨;佟守正;
摘要:明确湿地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对黄河滩涂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宁夏段典型滩涂湿地自然植物群落结构为对象,研究不同微地形高程(高、中、低)区植物群落组成及植物多样性分布特征,以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微地形高程和地下水位等环境因子的响应,以期为内陆干旱区黄河滩涂湿地生态恢复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滩涂湿地共记录到植物14科24属25种,总体上植物物种丰富度偏低;在6–...
永定河门头沟段生态岸线现状特征分析————作者:兰怡杭;汪文龙;张振明;
摘要:门头沟区位于北京市西南部,境内有永定河流经。永定河作为北京市重要的水源地之一,其生态岸线对永定河的生物多样性、水质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以北京市永定河门头沟段生态岸线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室分析等方法,开展生态岸线现状调查,提出修复建议,并分析水质状况和底栖动物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从物理特征可以看出永定河岸线存在硬质化及景观单调等问题;水质状况大部分可以达到地表水Ⅲ类水域标准,永定河...
不同比例氮磷的长期输入对滨海芦苇湿地土壤性状的影响————作者:孙晓瑄;黄颖琳;胡蓉;龙祥;管博;王雪宏;王光美;刘晓玲;张海波;韩广轩;
摘要:为了揭示氮磷输入比对滨海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土壤生态功能的调控作用,依托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氮磷养分添加控制平台,探究在3种氮磷输入比(5:1、15:1、45:1)条件下,长期(9 a)输入对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以及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氮磷输入比为5:1处理下,0~10 cm深度土壤全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相对稳定...
京杭大运河天津段着生藻类群落结构与水环境的关系————作者:卞少伟;王雪莹;李泽利;古小超;李曌;曹宏梅;
摘要:着生藻类是重要的水生生物类群,其种类组成、优势种、密度数量以及生物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被广泛用于监测和评价水生生态系统稳定和健康状况。根据2023年春季(5月)、夏季(7月)、秋季(9月)京杭大运河天津段16个采样点的着生藻类调查数据以及水环境指标监测数据,运用典型对应分析(CCA),探讨京杭大运河天津段着生藻类群落特征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出着生藻类7门70种属,其中以绿藻门和...
升金湖洲滩植物群落沿高程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作者:欧祖兰;杨星星;李嘉欣;薛园园;陈文文;王光耀;李春林;王玲玲;陈延松;
摘要:为了揭示升金湖洲滩植物随高程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以样线和样方相结合的方法,于2023年2月16–17日和4月15–16日,对升金湖洲滩沿高程梯度分布的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升金湖洲滩共记录到26种草本植物,隶属于15科24属,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Poaceae)为优势科,陌上菅(Carex thunbergii)为优势种,一年生和二年生草本植物占比较高,达69.2...
中国湿地外来入侵植物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作者:何佳昕;单利平;刘艳杰;
摘要:湿地作为容易被外来植物入侵的生态系统之一,入侵形势日益严峻。探究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植物的分布格局及其主要驱动因素,有助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管理和外来入侵植物的预防。本研究结合野外调查与文献资料数据,对比了全国和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植物的原产地组成、物种组成和分布特征,结合历史数据探讨了气候因素与人类活动干扰影响下外来入侵植物丰富度在全国尺度上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植物有223种,...
1980—2023年辽河口鸻鹬类水鸟栖息地质量时空变化————作者:董浩正;段后浪;于海玲;许策;高崟;张广帅;王树涛;
摘要:辽河口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鸻鹬类水鸟的重要停歇地。过去几十年湿地围垦导致滨海湿地受到严重干扰,对鸻鹬类水鸟栖息地面积和质量造成重大影响。基于1980—2023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利用InVEST模型中的栖息地质量模块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辽河口鸻鹬类水鸟栖息地质量和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80—2023年,鸻鹬类水鸟栖息地面积和质量显著下降,栖息地平均斑块面积和聚合度指...
云南高原湿地生态安全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作者:陈哲;张春红;温庆忠;
摘要:高原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易受外界干扰而导致湿地结构和生态功能发生变化。现有的高原湿地安全评价涉及的湿地类型和气候带较少,限制了对高原湿地生态安全状况的认识和相关保护政策的制定。云南省地处高原地区,立体气候显著,湿地类型多样,研究跨越不同气候带的云南省湿地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遥感数据、云南省年鉴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构建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以熵权法和专家法有机结合的双权法对评价指标进...
基于高分数据的广西廉州湾鱼藤对红树林退化的影响研究————作者:吕涛;钟仕全;蒋卫国;凌子燕;初爱萍;
摘要:近年来,鱼藤在红树林中快速扩散,对红树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本研究基于2013—2022年的逐年国产高分遥感数据,选取广西廉州湾地区南流江入海口的典型鱼藤(Derris trifoliata)扩散区,分析鱼藤在秋茄(Kandelia obovala)和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红树林中的扩散规律,探究鱼藤对红树林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13—2022年廉州湾地区鱼藤...
黄河三角洲新生潮间带湿地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作者:房庆;曲晨宇;刘言智;朱涛;李新彬;王雪宏;贾璐豪;杨继松;车纯广;
摘要:土壤种子库是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湿地恢复、重建与植被演替、更新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023年3月,以1996年形成的黄河三角洲新生潮间带湿地为研究区域,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相对单一,共萌发植物4种,隶属于3科4属,均为草本植物,盐地碱蓬(Suaeda salsa)占据绝对优势,潮沟岸边与近海样带物...
基于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水体提取研究进展————作者:刘憬豫;宋开山;刘阁;周亚明;王玉;
摘要: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地球上任何生物的生存及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遥感数据进行水体监测有助于环境监测、水资源管理、农业及工业生产,其中水体提取是水资源监测的重要前提。本文基于中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对水体提取的方法进行了全面综述,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当前水体提取研究的热点,从数据源和提取方法两方面展开综述。在数据源方面,对光学遥感影像、雷达遥感影像和无人机影像进行优缺点分析,其...
香港米埔红树林湿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时空变化特征————作者:许加星;罗明汉;程俊翔;
摘要:红树林湿地被视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富含碳的湿地之一,但由于受到潮水频繁淹没以及周围地区大量营养物质输入的影响,红树林湿地成为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等温室气体的潜在排放源。为了揭示红树林湿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时空变异性及其环境影响因子,在香港米埔红树林湿地开展了为期1 a的月尺度野外监测。结果表明,近陆带、中间带和近海带的红树林湿地土壤平均C...
不同恢复年限下洪泽湖湿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作者:陈龙;李成之;许志敏;张洺也;佟守正;安雨;崔庚;吕宪国;姜明;
摘要:植物群落是湿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与物质能量流通的贡献主体,研究退渔还湿背景下植物群落的生态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对于评估退化湿地恢复效果、指导受损湿地恢复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以洪泽湖地区不同恢复年限退渔还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调查方法,研究不同恢复年限(0 a、1 a、10 a和20 a)湿地植物群落生态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洪泽湖地区不同恢复年限退渔还湿地内共分布...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国家级中国信息导报
- 北大核心《社会科学家》
- 南大核心管理现代化杂志
- 省级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 省级中地装备
- 国家级《建筑设计管理》
- 省级《化工矿山技术》
- 省级 老年人
- 北大核心《价值工程》
- 北大核心《中国科技史料》
- 省级大科技
- 省级拳击与格斗
- 省级《广东通信技术》
- 北大核心《天文学进展》
- 省级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 省级《现代机械》
- 国家级内燃机车
- 国家级中国金属通报
- 北大核心《泥沙研究》
- 北大核心情报理论与实践
- 北大核心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北大核心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国家级《中国军转民》
- 省级《航空发动机》
- 国家级《城市燃气》
- 国家级《新材料新装饰》
- 国家级《给水排水》
- 国家级《标准科学》
- 国家级《国际地震动态》
- 省级花炮科技与市场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