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学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气象科学

《气象科学》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32-1243/P
国际标准刊号:1009-0827
主办单位:江苏省气象学会
主管单位:江苏省气象局
查看气象科学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地球科学进展》科技论文期刊推荐
下一本期杂志:《地理研究》科技核心期刊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气象科学》由江苏省气象学会主办,江苏省气象局、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南京气象学院、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四单位合办的学术性季刊,主要刊登气象科学各分支领域的科研学术论文、短论和技术总结,国内外气象科学新理论、新技术的综合评述和气象科学学术动态报道等。该刊系中国“自然科学”(中文版)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江苏省科委一级刊物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论文、短论、技术报告。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季风低压对台风生成影响的观测分析 邱文玉,吴立广,QIU Wenyu,WU Liguang

  多普勒雷达资料同化对江苏一次飑线过程的数值模拟 闵锦忠,王修莹,沈菲菲,周北平,MIN Jinzhong,WANG Xiuying,SHEN Feifei,ZHOU Beiping

  全球50km分辨率SNU-AGCM模式模拟热带气旋活动 曹翔,吴立广,曹剑,CAO Xiang,WU Liguang,CAO Jian

  一种风暴轴逐日监测的方法及应用 顾聪,朱伟军,GU Cong,ZHU Weijun

  大气环流模式PIAP3物理过程对温度的调整关系分析 王丽琼,左瑞亭,李崇银,于坤,WANG Liqiong,ZUO Ruiting,LI Chongyin,YU Kun

  中国区域多种微波遥感土壤湿度产品质量评估 庄媛,师春香,沈润平,姜立鹏,王杉,ZHUANG Yuan,SHI Chunxiang,SHEN Runping,JIANG Lipeng,WANG Shan

  融合临近预报技术探讨 王秀明,俞小鼎,刘黎平,王改利,张林,WANG Xiuming,YU Xiaoding,LIU Liping,WANG Gaili,ZHANG Lin

  青藏高原感热通量的变化及与江淮流域降水异常的关系 顾思南,房佳蓓,刘建勇,GU Sinan,FANG Jiabei,LIU Jianyong

  基于ARMA-BP集成的藻类叶绿素a预测研究 张娣,景元书,李亚春,温新龙,ZHANG Di,JING Yuanshu,LI Yachun,WEN Xinlong

  南海周边海域越洋航线晴空颠簸的数值预报研究 黄超凡,周林,宋帅,吴炎成,刘爽,HUANG Chaofan,ZHOU Lin,SONG Shuai,WU Yancheng,LIU Shuang

  赤道平流层中下层纬向风准2a振荡与行星运动 叶更新,刘国禹,YE Gengxin,LIU Guoyu

  电气自动化论文下载:发动机新型复合式单气环的结构及密封机理的研究

  摘要:本文对发动机新型复合式单气环的结构和密封机理作了研究,并指出新型复合式活塞环解决了传统活塞环气环开口间隙漏气的问题,漏气量将大大降低。同时,新型活塞环改善了传统活塞环振颤的问题,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共振给活塞环带来的伤害。除此以外,新型活塞环的控油和布油能力也大大增强,积碳问题也得到进一步地改善。

  气象科学最新期刊目录

航空能见度预警预报技术进展————作者:徐琪;慕熙昱;于洁;张强;吴昊;严殊祺;

摘要:我国民航地面气象能见度观测指标主要有跑道视程(Runway Visual Range, RVR)、主导能见度(Dominant Visibility, VIS)及气象光学视程(Meteorological Optical Range, MOR)等,其中RVR是国际民航组织认可的、决定航空器起降的能见度标准。但其估算模型被国外航空仪器厂商垄断,且与MOR相比,RVR还受能见度垂直分布的影响,与背景亮...

2021年“4·30”南通地区大风数值模拟与形成机理分析————作者:张月;葛旭阳;

摘要:2021年4月30日江苏省南通地区出现伴随飑线过程的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本文利用WRF-ARW模式进行敏感性数值试验,以此探究环境背景场对对流系统生消演变过程的可能影响途径。结果表明,该大风天气与飑线系统的结构、强度密切相关。飑线冷池强度会影响大风的生成和强度,相应的动力和热力共同作用影响下沉气流的强度,进而影响地面风速。增加中层水汽会减弱冷池强度和范围,飑线强度减弱,移速变慢;关闭降水蒸发作...

基于聚类算法的天津雷暴移动特征分析————作者:姚慧茹;崔丹阳;宋喃喃;银峰;

摘要:基于2009—2020年天津地区闪电定位数据,利用密度峰值快速搜索聚类算法和卡尔曼滤波识别雷暴单体的移动轨迹,并通过基于动态时间规整的改进层次聚类算法统计天津雷暴的主要活动区域及其移动特征。结果表明,近12 a天津地区的地闪频数存在减少趋势,地闪频数的年变化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7月;日变化的峰值出现在午夜,谷值出现在上午;地闪密度呈北多南少的空间分布。根据闪电的丛聚特性在天津地区共识别出757条雷...

凉山近地面风场数值模拟对不同边界层方案的敏感性————作者:李月波;于星;宋树刚;高志球;

摘要:风是近地层大气的主要物理量,也是影响林火蔓延的重要因素。本文以2020年“3·30”西昌森林火灾周围的近地面风场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尺度数值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WRF),采用6种边界层方案进行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YSU和Shin-Hong方案对凉山10 m风速模拟误差最小,YSU和MYNN3方案对凉山10 m风向模拟误差最小;YSU和Shin-...

FY-3D总云量资料质量评估————作者:刘杰;楚志刚;

摘要:云量作为地球与大气系统能量平衡及水循环系统的重要影响因子,是气候及气候变化研究中的重要参数。而风云三号卫星反演的云量数据具有全球覆盖和高空间分辨率优势,成为非常有效的云量获取手段。通过对FY-3D/MERSIⅡ云量产品的精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对比评估,证明FY-3D/MERSIⅡ总云量全球空间分布特征与EOS Aqua/MODIS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通过对二者进行相同时间、5 km距离的时空匹配原则进行...

南京市局地环境气温效应————作者:林依宁;曾燕;邱新法;

摘要:基于南京市107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和5个常规气象站2018—2020年逐小时气温资料,以局地气候分区体系为基准,结合天地图遥感影像和台站照片,系统分析了南京市主城区和郊区不同典型局地环境的气温效应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背景环境会叠加影响局地环境的气温效应。在城区,地面硬化与建筑的环境背景总体的热岛增温效应会叠合加强局地环境的增温效应,或者缓冲局地环境的降温效应。在郊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变相对...

不同风暴轴活动指标与东亚—西太平洋区域高影响天气的关系差异————作者:肖娜;余沛龙;张立凤;张潮;杨明浩;姜勇强;

摘要:风暴轴是中纬度地区导致强风和降水等高影响天气的重要系统,然而不同风暴轴活动指标的天气影响可能存在差异。本文在归纳了13个常用风暴轴活动指标(9个欧拉指标和4个拉格朗日指标)的基础上,将月降水量和近地面大风定义为高影响天气指标,利用最大相关系数和变形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风暴轴活动指标与东亚—西太平洋区域高影响天气间的关系差异。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风暴轴活动指标,对流层中低层的欧拉风暴轴指标与高...

1971—2017年环太湖地区降水时空变化特征————作者:白淑英;孙磊;史建桥;谢涛;

摘要:降水的非均匀分配是导致干旱和洪涝等灾害的主要原因,降水集中度(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Degree, PCD)和降水集中期(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Period, PCP)能够定量描述降水非均匀性的时空分布特征。本文基于环太湖地区18个气象站1971—2017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选用降水量和降水日数、降水集中度和降水集中期指标,分析环太...

2020年山东最强暴雨过程预报难点分析————作者:孙兴池;史茜;盛春岩;孟宪贵;韩永清;

摘要:采用气象观测、黑体亮温(Blackbody Temperature, TBB)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 Prediction, NCEP)1°×1°再分析等资料,分析2020年8月5—7日山东年度最强降水过程的预报难点。结果表明:(1)暖区暴雨由于本地动力条件差、预报难度大,移入的强对流天气区可能是其重要的触发机制:移入雨区的向外流出...

中国区域夏季AMDAR资料与ECMWF再分析资料的对比分析————作者:段云霞;李得勤;杨森;崔锦;王月;徐爽;

摘要:利用2016—2018年夏季飞机报资料,统计分析我国AMDAR(Aircraft Meteorological Data Relay)资料时空分布特征及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ECMWF)再分析资料间的差异。结果表明:2016—2018年夏季,我国每日AMDAR数据报文量可达5万份,受航班影响,...

江苏X波段天气雷达组网自适应协同控制技术设计与实现————作者:徐芬;王明筠;喜度;周红根;张兴海;王永亮;

摘要:针对江苏强对流天气高发区域对流低层监测和精细化观测需求,本文利用江苏苏北X波段天气雷达网,设计并实现了针对气象目标的自适应协同控制技术,包括针对晴空、降水、风暴3种气象目标的识别技术及相应观测模式的制定,以及观测模式间自适应切换机制,建立了江苏X波段天气雷达组网自适应协同控制中心(Jiangsu Collaborative Adaptive Processing Center of X-Band ...

青藏高原东缘边坡地区暖季降水的精细化特征分析————作者:王钦;曾波;董元昌;

摘要:利用2013—2019年四川省信息中心提供的逐小时降水自动观测数据,分析了四川盆地西南缘与青藏高原东缘之间从平原到高原地形陡升区的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暖季降水量总体呈两高(西南部、东部)一低(中部)分布,累计降水大值中心主要位于雅安市荥经县龙苍沟。降水量与降水频率以及降水强度三者的空间配置差异性较大,其中降水强度与海拔高度呈显著负相关,即海拔越高的地区,降水强度越弱;(2)暖季小时降...

集合敏感性分析法在一次典型梅雨锋暴雨中的应用————作者:何斌;宋刘明;任思婧;

摘要:针对2017年6月11—12日影响浙江的一次典型梅雨锋暴雨过程,利用集合敏感性分析法研究了与暴雨落区、强度和相邻时次预报降水差异相关的短期和中期时段内主要环流系统的敏感性区域及其演变发展特征,验证了利用模式早期误差推算未来误差分布及强度演变的可能性。结果表明:(1)中期时段内与落区相关的主要敏感性天气系统为巴尔科什湖地区的低槽及其上游乌拉尔山地区的低涡,进入短期时段后,该低槽的发展将对其下游高压脊...

2024年中国主要气候风险及气象灾害概述————作者:王雅琦;王国复;刘远;乔琦;徐沅鑫;

摘要:本文利用1961—2024年中国区域2 400余站地面气象逐日观测数据和灾情数据,采用气候年景指数、气候风险指数以及客观化气象灾害过程识别方法,对2024年中国主要气候风险特征及气象灾害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2024年我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气候风险指数为1961年以来最高,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偏重。其中,区域型暴雨过程次数偏多,降水量大,华南前汛期降水量较常年偏多40%,长江中下游梅雨较常年偏多...

机器学习算法对黄河上游人工增雨效果检验的应用————作者:张玉欣;康晓燕;侯永慧;薛丽梅;田建兵;

摘要:利用1976—2020年黄河上游8个国家站实测降水数据结合74项环流指数,应用RF和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分降水等级的月降水等级和日降水等级预测模型,并检验两种模型对实际降水的预测效果和模型的稳定程度,最终选取合适的预测模型估计自然降水量并结合实际增雨作业和实际降水量检验作业效果。结果表明:两种算法的月、日降水等级模型模拟结果均较好,样本占总样本的75%以内时模型准确率达80%,但对偏极端的月降...

基于模糊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健康指数评价方法————作者:刘洁;王烁;王箫鹏;陈玉宝;邵楠;

摘要:针对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构成复杂、难以定量分析系统运行状况优劣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衡量天气雷达系统设备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方法。通过该方法建立天气雷达系统递阶层次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理论进行系统运行状况的模糊综合评价,完成天气雷达系统设备及关键分机运行状况的健康指数评估,从而反映系统性能的差异和变化态势。通过雷达台站历史数据的实例分析,表明该评价方法对雷达系统的实时健康状况评估有较好的适用性...

江苏省大气污染物对支气管炎影响的空气质量健康指数————作者:艾文文;桑小卓;罗晓春;单婵;姚阮;姜荣升;刘端阳;

摘要:本文利用2018—2020年江苏省逐日支气管炎就诊人次数据和国控站环境监测资料、气象基本站观测资料,研究了江苏省支气管炎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大气污染物的相关关系,并基于时间序列半参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构建了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ir Quality Health Indexes, AQHI)。结果表明,江苏省支气管炎就诊人数呈...

江苏省雪灾对越冬作物和设施农业的影响研究和风险区划————作者:朱敬宜;江晓东;蔡仕博;邱璟怡;吴洪颜;

摘要:为探究雪灾对江苏省越冬作物和设施农业的危害程度及分布规律,本文利用1978—2020年江苏省71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逐日最低温度、积雪深度等气象资料,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数据,以及小麦、油菜和设施农业生产相关的社会经济资料,使用层次分析法与CRITIC法相结合的方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CRITIC)构建江苏省雪灾...

北极冷空气爆发的识别及其对北欧海表面热通量的影响————作者:马茉迪;黄晶;张洋;

摘要:北极冷空气爆发(Cold Air Outbreaks, CAO)是指北极冷气团间歇性地南下、穿越较低纬度暖洋面的寒潮现象,这期间常伴随着强烈的海气热交换。北欧海是北极最大的全年不冻海,是北极气候变化的关键海区。冬季,北极的北欧海区常呈现出冰面、边缘海冰区和开放洋面共存的复杂下垫面分布。如何准确识别出影响这一北极关键区域的冷空气爆发事件,并分析其对北极区域海气热交换的影响,对理解北极的气候变化、提升...

非降水回波同化在台风“山竹”数值预报中的应用————作者:周凡皓;闵锦忠;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多的国家之一,台风强度和登陆前后精细降水预报一直是业务难题,因此数值模式就成为重要的预报工具,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高分辨率模式容易出现虚假对流,从而引起降水的空报情况。本文针对台风雷达资料同化中未充分同化大范围低反射率区域非降水回波问题,利用多普勒岸基天气雷达对精细风场和水凝物分布有高时空观测的特点,基于广州和阳江两部S波段多普勒雷达的径向风速和反射率因子资料,通过WRF...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