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大气科学》创刊于1976年,是大气科学领域的综合性中文学术期刊,现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大气科学》主要刊登:反映大气科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学术论文、短论和研究简报,有关国内外大气科学领域新动向、新问题的综合评述,有关学术会议的报道,书刊评介等。具体报道范围涉及全球变化、气候变化模拟与预测、大气环流和大气动力学、中小尺度气象学、大气物理、大气遥感和人工影响天气、大气环境和大气化学以及高新技术在大气科学领域的应用等。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大气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以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2000年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二等奖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学术论文、研究简报、专题评述、会议报道、书刊评介。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我国西南周边地区夏秋季节降水变化及相应环流特征分析 周秀华,肖子牛,ZHOU Xiuhua,XIAO Ziniu
一次多回击负地闪放电过程的甚高频辐射和传输特征分析 孙竹玲,郄秀书,刘明远,SUN Zhuling,QIE Xiushu,LIU Mingyuan
低层对流嵌入到高层云系的模拟研究 郭小浩,李艳伟,蔡磊,GUO Xiaohao,LI Yanwei,CAI Lei
冬季北太平洋海气环流年代际异常的统计动力诊断 张东凌,吕庆平,张立凤,ZHANG Dongling,L(U) Qingping,ZHANG Lifeng
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建立过程及其与亚洲南部夏季风建立的关系 薛旭,陈文,XUE Xu,CHEN Wen
1961~2009年中国季风区范围和季风降水变化 姜江,姜大膀,林一骅,JIANG Jiang,JIANG Dabang,LIN Yihua
边界层对流对示踪物抬升和传输影响的大涡模拟研究 王蓉,黄倩,田文寿,张强,张健恺,桑文军,WANG Rong,HUANG Qian,TIAN Wenshou,ZHANG Qiang,ZHANG Jiankai,SANG Wenjun
动力因子对2006“碧利斯”台风暴雨的诊断分析 汪亚萍,崔晓鹏,冉令坤,余晖,WANG Yaping,CUI Xiaopeng,RAN Lingkun,YU Hui
2013和2012年夏季格陵兰岛冰盖表面融化对比及可能的影响机理分析 陈志强,刘骥平,范广洲,胡永云,CHEN Zhiqiang,LIU Jiping,FAN Guangzhou,HU Yongyun
ENSO预测的目标观测敏感区在热带太平洋海温的多模式集合预报中的应用 智协飞,张璟,段晚锁,ZHI Xiefei,ZHANG Jing,DUAN Wansuo
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的水汽路径的客观定量化研究 叶敏,封国林,YE Min,FENG Guolin
台湾地形对台风Meranti(1010)经过海峡地区时迅速增强的影响研究 薛霖,李英,许映龙,王蕾,戴高菊,XUE Lin,LI Ying,XU Yinglong,WANG Lei,DAI Gaoju
市政工程师论文下载:质量监督在水利工程中的实践思考
摘 要:水利部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7号)中明确规定:水利工程实行项目法人( 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政府对水利工程质量实行监督。水利工程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由相应水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质量监督机构实施质量监督。水利部在《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利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的专职机构,对水利工程质量进行强制性的监督管理。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不断加强,质量监督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面对现状和未来,可借鉴国内外质量监督经验充分发挥水利质量监督的作用。
关键词:质量监督,水利工程,实践思考
大气科学最新期刊目录
2022年夏季历史极端高温下我国近地表臭氧污染及气象成因分析————作者:杨镇江;李柯;廖宏;陈磊;
摘要:基于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网和ERA5(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集)气象数据,本文分析了2022年夏季历史极端高温条件下我国臭氧(O3)污染的变化及主要的气象驱动因素。从空间分布上,2022年夏季全国O3浓度呈现明显的反弹,6月的华北地区、7~8月的南方地区较为明显;从长期趋势上,华北2022年6月O3浓度为2015年以来...
中国百年(1900~2022年)均一化降水量日值和月值数据集研制————作者:杨溯;
摘要:本项工作以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我国60个重点城市早期(1950年前)降水观测记录以及1950年后我国2419个国家级气象观测台站逐日和逐月降水观测数据为数据源,应用PMF(Penalized Maximal F test)和PMT(Penalized Maximal T test)方法检测历史降水中的非均一断点以及QM(Quantile Match)方法开展偏差订正,消除了数据衔接、观测站迁址、设备更...
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模态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季节预报模型————作者:刘菲菲;陶丽;张俊凯;
摘要:作为东亚夏季风环流系统的重要成员,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活动对我国降水和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活动有重要影响,但副高季节预测仍然具有挑战性。本文采用1979~2022年月平均海气资料和海气指数,基于信息流方法特有的因果关系来挑选副高主模态变化的预报因子,并建立预报模型。本文首先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分解,得到1979~20...
长、短东移路径暖季高影响高原涡动力结构特征的对比分析————作者:高文良;郁淑华;彭骏;
摘要:利用1998~2018年5~9月NCEP/NCAR全球分析数据、大气观测资料、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年鉴,采用伴随低涡活动的动态合成方法比较分析了准平直东移长、短路径暖季高影响高原涡的结构特征,进一步讨论了长、短路径涡的强度与其结构的关系,从而说明长、短路径涡的演变某种程度上是由低涡自身的结构决定的。其主要结论如下:(1)长、短路径涡相同的结构特征有:生成时是浅薄的天气系统、移出高原后发展为较深厚的天...
北大西洋涛动对欧洲北海与不列颠岛附近冬季闪电活动的影响————作者:于欣宏;张文娟;周震强;戴国锟;郑栋;张义军;
摘要:本文利用2010~2022年全球闪电定位网(World Wide Lightning Location Network,WWLLN)资料和1993~2022年ERA5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北大西洋涛动(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NAO)对欧洲北海及不列颠岛附近区域(50°~66°N,20°W~15°E)冬季(12月和1月)闪电活动的影响。此外针对2014年冬季(2014年...
京津冀地区2021年2月一次极端升温过程成因及可预报性分析————作者:胡艺;符娇兰;胡宁;陶亦为;苗芮;
摘要:本文基于多源观测、ERA5再分析数据以及业务模式预报资料分析了2021年2月17~21日京津冀地区一次异常升温过程的极端性特征、发生发展机制及模式可预报性问题。结果表明:此次极端升温过程京津冀地区90%以上站点突破2月历史同期极值,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过程升温幅度均超过24°C,期间河北南部日最高气温达到28°C。前期极涡偏弱以及“两槽一脊”形势的稳定维持为异常升温提供了有利条件,定量估算了影响升...
2020年“6·26”四川冕宁暴雨降水物理过程模拟诊断研究————作者:齐铎;崔晓鹏;邹强利;姜柔伊;高华;
摘要:利用WRF模式,借助三维降水诊断方程和降水效率定义,针对2020年6月26日四川冕宁一次突发性暴雨过程开展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诊断研究,从不同强度降水的垂直动力结构、水凝物分布及各种宏微观过程对降水的贡献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揭示复杂地形区强降水过程中与水物质(水汽和各种水凝物)相关的宏微观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冕宁暴雨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6月26日18:00~22:00;北京时,下同),...
2022年长江中下游夏季极端高温干旱复合事件及陆面反馈的可能贡献————作者:郭祎;陈海山;董寅硕;
摘要:2022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异常极端高温干旱复合事件,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为了解此次极端复合事件的发生机理,本文基于观测和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此次极端复合事件的基本特征和异常环流特征,并结合陆气耦合指数,探讨与土壤湿度相关的陆面反馈对此次复合事件的影响及可能机理。结果表明,2022年8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高温干旱复合天数高达20天,为1979年以来最高;西太副高异常西伸,南亚高压异常东伸,导...
基于多模式集成的降水空间结构预报改进研究————作者:吉璐莹;智协飞;季焱;朱寿鹏;罗其祥;
摘要:分别从“点对点”雨量检验和降水空间结构特征检验两方面对多个数值模式东亚夏季中短期逐日降水集合预报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不同模式对降水的不同方面存在不一样的预报能力。借助基于对象的诊断评估方法(method for object-based diagnostic evaluation,简称MODE)提出了基于降水对象的超级集合(Object-based Superensemble,简称OBJSUP)模型...
上升气流对雷暴云中电荷结构复杂程度影响的模拟————作者:吴泽怡;郭凤霞;鲁鲜;刘舟;邓洁;陈可;王清源;
摘要:为了进一步认识上升气流对雷暴云内复杂电荷结构特征的影响,利用加入起放电参数化方案的WRF模式对DC3试验中2012年6月6日一次出现反极性电荷结构的强雷暴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起电区对应强回波区,主要发生在上升气流区中心云水混合比大于0.2 g kg-1的冰水混合区,非感应起电机制主导着雷暴云内的起电过程。上升气流区外围区域存在可观的电荷,主要是由气流将起电区域的荷电粒子向...
川藏铁路不同站点的闪电活动差异及长期变化趋势————作者:朱可欣;张鸿波;郄秀书;孙竹玲;韦蕾;蒋如斌;袁善锋;徐晨;
摘要:本文利用全球闪电定位网(WWLLN)2010~2019年期间订正探测效率后的资料,对川藏铁路沿线的闪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长期变化趋势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川藏铁路沿线的闪电活动在高原3000 m以下的成都西—雅安段和高原3000 m以上的雅安—拉萨段呈现明显的时空分布不连续特征。闪电活动总体上呈现东多、西少的空间分布模态,雅安—拉萨附近的年均闪电密度[约10 fl (10 km)-2 基于小波分析的爆轰波扰动响应特征研究————作者:黄钰;温典;许焕斌;黄梦宇;杨帅;卢姁;何晖; 摘要:本文基于高精度激光测风雷达对在北京香山和正阳门开展的两次爆轰动力扰动响应特征实验进行观测研究,并用小波分析方法考察爆轰扰动自然风场响应的动力学特征。结果显示:爆轰对风向影响明显,两次实验 CLM4.5模式模拟安徽省淮南山地森林陆气交换过程————作者:戴秋丹;郭振海;王龙欢;孙向明;谢正辉;孙菽芬;肖霞; 摘要:基于2010~2019年ERA5单层再分析资料,结合安徽省淮南森林观测站2016年5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的大气边界层塔(PBL塔)观测资料,驱动陆面模式CLM4.5(Community Land Model Version 4.5),模拟了淮南山地森林下垫面上的陆面过程,并比较分析了不同驱动场对其影响,同时设计了土壤质地对土壤湿度影响的三个模拟试验。结果表明,CLM4.5对淮南森林陆气交换... 陆—气耦合对中国东部夏季高温事件影响的区域性差异及其可能机制————作者:陈泠羽;陈海山;齐雅静; 摘要:针对陆—气耦合对中国东部夏季高温事件影响的区域性差异及可能的机制,利用ERA5-Land/GLDASNOAH再分析资料,基于“两步法”陆—气耦合指数,分析了中国东部陆—气耦合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究了其对高温事件影响的区域差异及可能机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极端高温事件的发生与土壤湿度关系密切,表现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其中,东北地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为显著,且极端高温频次与土壤湿度异常变化的主模态... 基于区域自动站降水数据的厦门暴雨过程空间划分及强度评估研究————作者:池艳珍;吴伟杰;王彦明;郑伟鹏; 摘要: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当前气象监测的覆盖面和精密度,能够为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和区域气象服务、气候分析等科研和业务应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本文基于2015~2021年厦门市国家气象站和区域自动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对厦门市暴雨空间范围、强度和天气背景等进行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基于各区观测站点的面积权重,研制了暴雨过程空间范围划分指标,根据过程日最大值将暴雨过程划分为局地... 新型往返平漂式探空资料对长江中下游数值预报质量的影响————作者:张鑫;王秋萍;马旭林;张旭鹏;成巍;夏元彩; 摘要:对于新型观测系统的建立,准确客观地评估其性能对系统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新一代往返平漂式探空系统(Round-trip Drifting Sounding System, RDSS)创新性地突破了传统探空观测模式,通过一次释放实现“上升—平漂—下降”三段式观测,拓展了现有探空观测的能力和范围。本文利用基于伴随模式的预报敏感性方法(Forecast Sensitivity to Obser... 川西南山地对流云及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作者:吕俊杰;李跃清; 摘要:本文利用FY-2G静止气象卫星和四川省攀西地区降水资料,分析了2019~2021年6~9月青藏高原东侧川西高原对流影响下,川西南山地区域对流云和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具体关系。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东南部川西高原甘孜州(28°~32°N,98°~103°E)是一个对流活跃中心,对流云主要从川西高原沿西北路径南下,进入川西南山地攀西地区后又分别向东、东南和南三个方向移动影响,也是造成川西南山地强... FY-4A AGRI资料在对流尺度数值预报云初始化中的作用及对降水预报的影响分析————作者:彭菊香;谢元富;康兆萍;王阳; 摘要:针对2020年7月1~8日梅雨期暴雨过程,利用LAPS(Local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ystem)云分析系统融合三维雷达反射率因子和FY-4A AGRI资料的可见光、水汽、红外通道辐射数据,获取云的三维分布,并将云场内的水凝物引入初始场热启动中尺度预报模式,通过比较融合卫星资料前后两种方案云分析产品和降水预报的异同,重点分析融合FY-4A AGRI资料对分析场和预报... 不同分辨率和云微物理方案对四川盆地一次暴雨过程模拟的影响分析————作者:马怡轩;徐国强; 摘要:本文以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的GFS(Global Forecast System)全球数值天气预报产品作为模式预报初始场,利用区域中尺度预报系统CMA-MESO(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Mesoscale Model)(原GRAPES_MESO)5... Atlantic Ni?o–ENSO关系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基于CESM1长期模拟的研究————作者:陶淑琳;陈林;姜蕾杉;王然;王阔;邢雯; 摘要:三大洋相互作用是当前国际前沿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大西洋和印度洋对太平洋气候变率的影响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热带大西洋主要年际变率Atlantic Ni?o/Atlantic Ni?a(大西洋尼诺/尼娜)对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的发展演变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观测结果表明夏季大西洋尼诺/尼娜与随后冬季ENSO的负相关关系(以下简称“Atlantic Ni...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