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中国地震

《中国地震》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2008/P
国际标准刊号:1001-4683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局
主管单位:中国地震局
查看中国地震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地球物理学进展》科技期刊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测绘工程论文

  【杂志简介】

  《中国地震》杂志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是中国地震观测技术类科技期刊,是从事地球物理专业的科技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的重要参考文献。该刊1979年创刊,1980年正式出版,16开本,双月刊,每期120页,主编修济刚。封面由已故地震学家李善邦先生题字。

  主要刊载地震学、地磁学、地电学、重力学、地球物理观测技术和研究的最新成果;地震仪器设计原理;实验方法;地震台网布局;台站仪器标定;台站技术革新;计算机数据处理方法和各种技术在地震学、地磁学中的应用。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中科双效期刊、1997年获国家优秀期刊三等奖、2001年入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栏目设置】

  科研论文、综述与述评、科研短文、历史地震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地下水测年方法及其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展望 张国盟,刘耀炜,张磊,任宏微,Zhang Guomeng,Liu Yaowei,Zhang Lei,Ren Hongwei

  基于粘弹库仑应力变化的后续最大地震震级估计及2008、2014年于田2次7.3级地震之间关系的讨论 陈亚男,蒋海昆,Chen Ya'nan,Jiang Haikun

  台湾海峡深地震探测:HX9测线试验及初步成果 闫培,张艺峰,李普春,王笋,Yan Pei,Zhang Yifeng,Li Puchun,Wang Sun

  痕量氢气连续观测仪稳定性分析 范雪芳,刘国俊,Fan Xuefang,Liu Guojun

  辽宁地区震群序列统计特征及预测意义研究 曹凤娟,翟丽娜,殷轶娜,杨牧萍,张慧,张博,Cao Fengjuan,Zhai Lina,Yin Yina,Yang Muping,Zhang Hui,Zhang Bo

  2008年攀枝花6.1级地震序列精定位 傅莺,龙锋,Fu Ying,Long Feng

  郯庐断裂带及两侧地区强震异常特征分析 李杰,唐廷梅,朱成林,王忠民,冯志军,王雪莹,Li Jie,Tang Tingmei,Zhu Chenglin,Wang Zhongmin,Feng Zhijun,Wang Xueying

  河北及邻区地震时空概率增益综合预测研究 齐玉妍,孙丽娜,邱玉荣,李姜,金学申,Qi Yuyan,Sun Lina,Qiu Yurong,Li Jiang,Jin Xueshen

  单台多震和达法研究山西地区的波速比变化特征 翁钊强,梁向军,吴昊昱,刘林飞,李丽,Weng Zhaoqiang,Liang Xiangjun,Wu Haoyu,Liu Linfei,Li Li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热红外亮温异常分析 解滔,郑晓东,康春丽,卢军,马未宇,Xie Tao,Zheng Xiaodong,Kang Chunli,Lu Jun,Ma Weiyu

  机械工程师杂志社投稿:导弹控制系统优化研究

  摘 要:导弹控制系统作为导弹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导弹的正常工作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经典控制方法和现代控制方法在导弹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文通过对经典和现代控制方法在导弹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全面比较分析,进一步提出对导弹控制系统的优化方法,为导弹控制系统的性能稳定、准确定位等都提供了更有效保证。

  【关键词】导弹控制系统,优化技术

  1 引言

  通常导弹控制系统的控制性不是很稳定,往往将这样的特性称为动态性,基于这样的现状下,导弹控制系统需要进一步进行优化研究,以提升其稳定性。然而,传统的导弹系统的优化控制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导弹,而只是适用于中小规模、函数性态相对简单的导弹控制系统的优化。目前导弹系统是一个包含多个领域的大型综合系统,包括几何外形分析、气动分析、隐身分析和结构设计等,目前所使用的经典优化设计方法并不能对其起到作用。综合优化设计方法是集合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对大规模的导弹系统的优化设计进行有效解决的方法,它在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的实施过程中,主要通过对分布式计算机网络的有效利用,将多个领域的知识进行综合处理,最终得到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综合应用到优化设计的全部过程中,实现对多个领域的知识的充分利用的同时,也进一步促使了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协同效应,实现导弹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

  中国地震最新期刊目录

东天山地幔过渡带及660km间断面P波速度结构及其对岩石圈拆沉的启示————作者:崔冉;周元泽;苏慧;崔清辉;

摘要:天山作为重要的活跃陆内造山带之一,具有特殊的地貌特征和复杂的形成与再活化过程。地幔过渡带内的速度异常结构以及间断面的起伏形态,可为理解天山深部动力学过程提供重要参考。但受到前期台站覆盖的限制,对东天山速度结构的研究仍存在不足。本文利用蒙古中部流动地震台站的地震波形资料,通过三重震相波形拟合方法,获得了伊犁盆地东部和东天山中西部地区下方地幔过渡带及660km间断面附近的P波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

2024年4月3日中国台湾花莲海域MS7.3地震震源参数测定————作者:任枭;姬运达;陈经纶;史健宇;张琪;梁姗姗;邹立晔;

摘要:2024年4月3日中国台湾东部花莲海域发生MS7.3地震,该地震位于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强烈碰撞的缝合带上,对该地震序列震源参数的研究将有助于认识台湾花莲地区纵谷断裂的地震活动特征。本文利用宽频带数字地震资料,对该地震序列开展震源机制解、地震辐射能量、持续时间和库仑应力的测定工作。研究结果表明:(1)花莲海域主震是一次逆冲型为主的地震事件,4次MS≥6...

四川地震预警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应用————作者:王宇航;马康熙;范军;吴朋;梁厚朗;李萍萍;

摘要: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主要包含台站观测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网络通讯系统、技术保障系统五大模块。基于四川地震预警台网实际情况,规划设计了紧急信息服务系统中发布系统的架构。本文对系统中运用的MQTT协议、HAProxy开源软件、Dubbo框架等技术进行了介绍,并以2022年芦山6.1级等地震的预警信息发布情况为例,阐述该系统在实现地震预警中的优势与作用

北斗大规模区域网观测数据高精度解算影响因素分析————作者:王东升;苏小宁;吴伟伟;袁金凤;寇瑞雄;

摘要: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大规模区域网的高精度数据解算中缺乏精细化的策略参考。本文利用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提供的北斗观测数据,对北斗的定位性能、观测数据质量、不同精密星历的轨道精度以及基线解算参数4个影响北斗高精度数据解算结果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包括北斗二号(BDS-2)和北斗三号(BDS-3)卫星在内的BDS星座定位性能与GPS相当,且北斗星座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此外,BDS-2卫星观...

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公众需求和满意度调查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估应用————作者:李玉梅;连尉平;朱林;

摘要:2020年中国地震局首次开展防震减灾公共服务需求调查与满意度评估,调查采用电话问卷方式,共获取有效样本18007个,调查内容覆盖地震速报信息、防震减灾知识科普、各级地震部门门户平台、自建房抗震咨询及震后灾区应急服务等关键服务项目的公众接触现状、满意度评估及服务需求。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公众需求和满意度调查指标体系的具体构建方法,深入分析调查结果,探讨我国公众对防震减灾服...

2022年11月19日红河5.0级地震前地磁异常研究——基于高密度地磁台阵观测数据————作者:樊丽云;何志辉;杨正纲;朱培育;樊文杰;

摘要:基于小江断裂中南段布设的110个高密度地磁台阵观测数据,利用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和日变幅逐日比两种方法分析了2022年11月19日云南红河5.0级地震前地磁日变化异常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震前1个月左右,编号043、052、068三个测点出现了同步加卸载响应比超过3.0的高值异常,震前两个半月左右,编号008、037、052、060、062、076六个测点出现了同步日变幅逐日比超过3.0的高值异常,排除...

基于标准分数比较法的地震应急信息发布策略研究————作者:梁厚朗;申源;肖本夫;蔡一川;罗松;程思智;黄新茹;曾维祖;

摘要:地震应急处置工作包括“启动期”、“黑箱期”、“黄金期”三个阶段。如何为地震应急处置工作的不同阶段提供定制化的信息发布需求服务是地震应急服务工作中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文在问卷调研和舆情检索统计的基础上,采用标准分数比较法对地震应急信息发布渠道和发布内容进行标准量化,从而开展需求分析研究,获得了以下主要认识:(1)政府部门在制定地震应急信息发布策略时,应结合典型历史地震案例数据,重点考虑不同地震...

地震应急响应信息自动推送功能设计与实现————作者:张伟;谭庆全;刘英华;郁璟贻;

摘要:为提高地震应急响应的时效性和应急信息服务能力,整合现有地震速报信息共享服务系统、快速评估系统、自动触发监控系统的功能,通过相关应用接口设计开发,实现了关联地震应急预案的地震应急响应信息自动提取与打包推送,确保应急人员第一时间获取所需的地震应急响应信息。相关功能在北京市本地化地震应急平台集成应用以来,在多次地震应急处置过程中提供了快速准确的信息服务,取得良好应用效果

2023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述评————作者:陈雅慧;郑通彦;张云芝;段乙好;王尅丰;李华玥;

摘要:本文整理统计了2023年中国5.0级(含)以上地震目录,归纳2023年度中国大陆地震灾情信息。结合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的地震灾害评估报告等资料,列举典型震例的灾害损失结果和地震灾害特点。通过综合对比近20年来中国大陆地区历史地震灾情数据,分析灾害性地震发震频次和地震伤亡人数的年际变化得出,2023年中国地震灾害损失较重且较为集中,房屋损坏、人员避险不当以及次生地质灾害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

2023年全球地震灾害概要————作者:冯蔚;钱庚;

摘要:利用2023年度全球地震灾害资料,对2023年全球地震活动及灾害进行梳理,绘制了1980年以来全球灾害地震频次与伤亡情况变化曲线及2023年灾害地震分布图,全面汇集了灾害地震信息及损失情况,并详细分析了重大地震灾害。与往年地震情况相比,2023年全球地震活动性与21世纪平均水平持平,未发生8级以上强震,但7级以上地震频次增加。2023年全球地震灾害表现为频次高、伤亡重,“双震”频发并造成重大伤亡是...

2024年7—9月全球火山活动简报————作者:叶希青;康建红;盘晓东;

摘要:<正>0全球火山活动概况2024年7—9月全球共有56座火山出现活动,其中,警戒级别Ⅰ级的火山9座,警戒级别Ⅱ级的火山20座,警戒级别Ⅲ级的火山21座,警戒级别Ⅳ级的火山6座(表1)。从空间分布上看,绝大多数活动火山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上,少数分布在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上,个别活动火山处于其他板块交界地带、板块内部、洋中脊边缘(图1)。从国家分布来看,大部分活动火山集中在印度尼西亚、俄罗斯、美...

基于机器学习随机森林算法的地震序列类型判定研究————作者:王锦红;蒋海昆;

摘要:基于1970—2021年中国大陆地震目录、地震序列目录和历史地震震源机制资料,构建地震序列类型判定训练、检验特征样本数据集,将地震序列标签分为多震型、主余型、孤立型三类。采用特征递归消除-随机森林(RFE-RF)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地震特征参数和地震序列类型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对震后3个不同时间节点的地震序列类型进行早期预测,并对特征重要性进行讨论。结果显示,数据预处理方法对模型分类性能有重要影响,...

基于Coulomb-ETAS混合模型的强余震时空发生率预测及效能评估————作者:毕金孟;蒋海昆;宋程;

摘要:为考察震后早期阶段混合模型的优势及实际预测效能,提升震后早期强余震时空预测的准确性,构建可操作的地震预测研究工作模型基础,选择能够较好反映震后空间应力分布的库仑应力变化和反映余震序列衰减且拟合效果较好的ETAS模型,构建Coulomb-ETAS混合模型。此模型依据强余震大多发生在应力加载区的实际情况,利用混合模型学习期间加载区事件的发生比例,将预测率从抑制区重新分配到加载区。以2021—2022年...

基于InSAR和GNSS约束的2021年玛多MS7.4地震同震形变场及断层滑动分布————作者:蓝世昊;屠泓为;李智敏;万秀红;

摘要: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震中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巴颜喀拉块体,不同于其他7级地震往往多发生在块体边界带上,此次地震是发生于巴颜喀拉块体内部区域的一次强震。本次典型块体内部大地震的发生意味着块体的相互作用加剧,引起了学者们广泛关注。本文利用GNSS和Sentinel-1 InSAR数据获取了玛多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并以此为约束,选用弹性半无限位...

四川泸定MS6.8地震房屋震害及人员死亡特征分析————作者:叶肇恒;肖术连;顾铁;王婧颖;黄凤;赵雪慧;

摘要:在收集整理四川泸定MS6.8地震现场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比九寨沟MS7.0地震,分析房屋震害特征和人员伤亡情况。结果表明,相较九寨沟地震,四川泸定MS6.8地震灾区房屋震害更为严重,遇难人数更多,主要原因是房屋抗震能力不足、选址不合理以及地质灾害较为发育等。灾区房屋结构类型主要有钢混结构、砖混结构、穿斗木结构、石木结构、砖木结构、土...

一种基于窄带滤波的井下宽带地震计方位角检测方法————作者:刘明辉;周银兴;李江;陈阳;康璐璐;崔仁胜;林湛;吴卫远;

摘要:井下地震观测能够避开地表的各种干扰,有效提高地震观测信号的信噪比。井下宽带地震计的安装方位角可以是任意方位的,需要通过对比地表标准地震计的安装方位来进行校正。本文提出一种窄带滤波优选检测方法,同时计算两台地震计NS方向和EW方向的相对方位角和相关系数,通过优选相对方位角度差不大于1.2°且相关系数大于0.995的计算结果进行平均计算,可以快速得到两台宽带地震计之间的相对安装方位角。通过对河南睢县地...

基于Fisher判别方法计算断层破裂面积的研究————作者:于伟恒;李水龙;周施文;王士成;周跃勇;

摘要:实时计算并快速得到破坏性地震断层破裂分布范围可及时向潜在破坏区发出预警信息,为大震预警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基于我国发生的5个重大破坏性地震的强震观测数据,利用Fisher线性判别方法,拟合出能够有效将台站记录进行分类的线性判别函数。应用该方法对2008年汶川地震断层破裂面积进行模拟计算,持续更新震后5~74s断层破裂面积,反演得到的断层破裂分布区域与野外地质调查结果基本一致。通过对实际震例测试分析...

2015年安徽阜阳4.3级地震前地电场方位角异常分析————作者:孙召华;李军辉;李君;孙亮亮;张洋;张钧琪;

摘要:2015年3月14日安徽阜阳发生4.3级地震,对蒙城台、周口台、嘉山台3个台站2013—2016年地电场优势方位角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显示:该地震前5个月,距离震中较近的蒙城台、周口台地电场优势方位角出现了准同步的明显偏转,异常持续近8个月,地震后4个月内蒙城台、周口台地电场优势方位角恢复到背景水平;通过对比发现,蒙城台地电场谐波中NS向周期小于4.8h的振幅在震前出现明显增大变化,可能与该地震的...

蒙冀辽交界地区地壳应力场研究————作者:郝美仙;陈立峰;张帆;张珂;尹战军;王禄军;

摘要:利用200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发生在蒙冀辽交界地区的472个地震的P波初动符号资料,应用综合震源机制解法获得了蒙冀辽交界地区0.25°×0.25°精细应力场,所得应力场结果基本覆盖整个蒙冀辽交界地区。应力场反演结果显示:(1)蒙冀地区受拉张应力体系作用,主压应力场为东向,源自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强烈挤压作用。综合震源机制解类型主要为正断层和走滑型,P轴整体呈NE、NNE向,T轴整体呈...

中国地震局应急指挥中心地震应急快速响应技术系统设计与实现————作者:段乙好;李晓丽;徐志双;任静;张云芝;文鑫涛;陈雅慧;吴天安;李志强;郑通彦;刘晓雨;

摘要:为满足应急管理新体制下,各级地震应急管理部门对地震应急响应服务的新要求,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开源数据库和开源GIS等一系列新技术与平台,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建设了新一代地震应急快速响应技术系统。新一代地震应急快速响应技术系统集地震触发、应急响应级别判定、震害损失快速评估、应急产品产出和应急产品服务于一体,实现了从触发到服务的地震应急业务全链条自动化,提升了地震应急响应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该系统采用国、省...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中国地震》地震科技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keji/4333.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