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地震

《地震》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1893/P
国际标准刊号:1000-3274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
主管单位:中国地震局
查看地震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地震地质》工程师核心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地球物理学进展》科技期刊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地震》期刊是由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办刋宗旨是以交流地震观测、地震前兆和强震机理与预测等研究成果,推动地震预报探索研究及其成果在防震减灾中的应用。读者对象主要以从事地震观测分析、地震前兆探索、地震机理与预测研究的广大地震科技工作者和相关科技领域的科技人员。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中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966年邢台强震群震前、同震和震后断层运动特征分析 邵志刚,李旖雯,王芃,SHAO Zhi-gang,LI Yi-wen,WANG Peng

  2008年汶川Ms8.0地震后GPS资料反映的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地壳水平变形动态特征分析 熊小慧,江在森,武艳强,刘晓霞,魏文薪,邹镇宇,王启欣,XIONG Xiao-hui,JIANG Zai-sen,WU Yan-qiang,LIU Xiao-xia,WEI Wen-xin,ZOU Zhen-yu,WANG Qi-xin

  基于分区解缠方式研究2010年玉树Mw6.9地震同震形变 李奇,孟国杰,张奎,苏小宁,戴娅琼,汪慧,LI Qi,MENG Guo-jie,ZHANG Kui,SU Xiao-ning,DAI Ya-qiong,WANG Hui

  糯扎渡水库地区地震活动和震源参数研究 潘颖,张晓东,付虹,PAN Ying,ZHANG Xiao-dong,FU Hong

  基于时变窄带滤波技术提取可控震源扫频信号方法研究 张正帅,崔仁胜,薛兵,王洪体,ZHANG Zheng-shuai,CUI Ren-sheng,XUE Bing,WANG Hong-ti

  2013年芦山Ms7.0地震震源区的地震波速度变化研究 周晨,周连庆,张正帅,赵翠萍,ZHOU Chen,ZHOU Lian-qing,ZHANG Zheng-shuai,ZHAO Cui-ping

  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构造应力场及分段特征研究 孙业君,黄耘,江昊琳,詹小艳,王俊,叶碧文,丁烨,SUN Ye-jun,HUANG Yun,JIANG Hao-lin,ZHAN Xiao-yan,WANG Jun,YE Bi-wen,DING Ye

  云贵高原东南部地壳各向异性初步研究 刘庚,高原,石玉涛,LIU Geng,GAO Yuan,SHI Yu-tao

  华东地区地震成组和迁移特征分析 汤兰荣,高建华,曾新福,TANG Lan-rong,GAO Jian-hua,ZENG Xin-fu

  新疆天山地区b值时空变化特征 张琳琳,唐兰兰,ZHANG Lin-lin,TANG Lan-lan

  汶川8.0级地震前地磁低点位移与内外源Sq等效电流体系关系的研究 袁桂平,张学民,吴迎燕,赵旭东,YUAN Gui-ping,ZHANG Xue-min,WU Ying-yan,ZHAO Xu-dong

  工程师职称论文:现代工业设计中的产品设计与包装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要,对现代工业品的包装设计越来越重视。当今社会对产品的包装设计格外关注,包装的好坏与美观与否对产品的销量和价值实现的程度起了重要作用。应对当前这一趋势,我们对现代工业设计中的产品设计与包装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包装,分析,建议

  引言

  在设计人性化目标与追逐商业利益的催使下,美观、优秀的包装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提升商品的价值的。一个好的包装设计还可以诱发目标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且随着超级市场流通机制的普及与发展,消费者可以更好地选择比较,再进行购买。也正因此,商品包装设计的视觉魅力就成为促使消费者购买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对现代工业设计中的产品设计与包装进行分析很有必要。

  地震最新期刊目录

利用GPS数据研究缅甸实皆断裂形变特征————作者:王宇凡;孟国杰;吴伟伟;

摘要:实皆断裂位于缅甸境内,其作为缅甸微板块与巽他板块的右旋走滑边界,是调节印度板块巽他板块斜向汇聚的核心构造,其运动学特征对地震潜势的判定十分重要。基于1998—2024年缅甸及邻区密集GPS观测数据,通过高精度解算与ITRF框架统一校准,构建了以巽他板块为基准的水平速度场,并结合VISR方法反演区域应变率场,揭示了实皆断裂的形变特征。结果表明:(1)实皆断裂整体呈现右旋走滑特征,西侧块体以10~40...

2022年泸定MS6.8地震前临夏地震台观测到的预滑活动和前兆异常————作者:许健生;李丽;张磊;张瑜;高双玲;

摘要: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发生MS6.8地震。从2022年4月1日起,甘肃省临夏地震台的钻孔应变和水位仪相继记录到了小幅度的预滑震相Xp0,从8月10日起,“准同步”地记录到了4次幅度较大的预滑震相Xp1—Xp4。从4月20日起,在钻孔气压计上记录到了N次幅度较大的气压脉冲震相Gp1。在震前20多天,该台的气温日变规律被破坏,气温持续偏低,并伴有小雨量级的降水;钻孔与地面间的...

基于z值检验和PI方法对门源2016年Ms6.4和2022年Ms6.9地震进行对比研究————作者:宋程;张永仙;毕金孟;许可;高也;张明东;夏彩韵;田唯熙;冯毛宁;

摘要:本文以门源2016年MS6.4和2022年Ms6.9两次地震为研究对象,基于地震活动速率(z值)和图像信息(PI)方法,进行区域地震活动特征变化的对比研究。研究发现:(1)基于不同参数模型获得的z值空间扫描图像,体现出两次门源震前6 a内震中周边大范围存在“异常平静”的共性特征。(2)在1.0°×1.0°网格尺度下,基于不同时间窗长,发现两次地震的震中及摩尔邻近网格存在PI热...

朱夏断裂带和商丹断裂带土壤气地球化学特征————作者:王明亮;李源;秦浦;张菂;夏修军;

摘要:为研究秦岭大别造山带朱夏、商丹断裂带土壤气地球化学特征,采用野外流动测量的方式对两条断裂布设了3条测线进行多期土壤气Rn和CO2浓度测量。测量结果显示,三条测线土壤气Rn和CO2浓度的变化范围较大,其中沙河店测线Rn浓度变化范围为3.31~128 kBq/m3,CO2浓度变化范围为0.05%~2.3%;赵家庄测...

中国陆区未来1—3年地震趋势与长期危险区发震紧迫程度预测研究————作者:邵志刚;刘琦;潘正洋;王武星;武艳强;周斌;孟令媛;孙小龙;冯蔚;王芃;魏文薪;刘晓霞;尹晓菲;王振宇;戴娅琼;解滔;闫伟;刁洋洋;

摘要:中期地震预测作为中国“长-中-短-临”渐进式地震预报体系的中间环节,在动态跟踪长期趋势预测与地震重点危险区判识结果、衔接年度预测与短临预报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该环节为短临预测提供科学背景依据,其核心任务体系由地震大形势跟踪专家组负责实施,主要包括两大核心任务:第一,开展1—3年尺度地震活动趋势研判和主体活动区判定,包含大陆地区地震活跃程度升降趋势、最高活动水平(最大震级与7级地震频度)预测,以及基...

安徽庐江汤池温泉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作者:王俊;周晓成;裴红云;汪世仙;杨源源;李军辉;马力;

摘要:2021—2023年对庐江汤池温泉开展水化学离子样品采集,2023年1月—10月对其开展氢氧同位素采样,进行了该温泉水文化学特征研究,尝试建立了温泉水文地球化学循环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温泉水化学类型为Na-SO4;(2)δD和δ18O的测值分别为-59.6‰~-63.9‰和-8.79‰~-9.79‰,偏离大气降雨线,表明庐江汤池温泉除大气降水补给外...

维西—乔后断裂温泉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作者:李见;李庆;邵维晔;游灿;王志豪;

摘要:本文对维西—乔后断裂附近26个温泉进行取样分析,获得温泉水温、离子组分、SiO2含量等水化学数据,采用硅—焓模型估算温泉的热储温度和循环深度,分析断裂附近温泉水文地球化学及地热特征。分析结果显示,维西—乔后断裂附近温泉水化学类型主要以Na-HCO3型为主,自北向南沿断裂分布,局部有所差异,断裂北端兰坪地区主要为Na-SO4型和Ca-...

鲁07井水震波与地震波相关性分析————作者:刘凯;陈其峰;孙豪;张军;毛志显;刘晓婧;

摘要:基于2023年1月1日—2024年1月1日鲁07井水位对远场大震的同震变化,对比分析水震波与地震波的形态、频谱特征,利用交叉小波变换和小波相干函数度量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鲁07井水震波的变化形态、幅度、频谱特征与地震波有良好对应关系。水震波的显著振幅主要受瑞利波影响,在最大振幅区两者共振关系最显著,相关性最好;激发水震波的地震波成分并不固定,P波、S波都可以,取决于地震波引起的地动位移速度...

2020年河北唐山M5.1地震前地下流体典型异常特征分析————作者:孙宇飞;任佳;张帆;张凤秋;只楠;姜佳宁;

摘要:地震地下流体异常在地震预报及区域危险性判定中起着重要作用。对2020年7月12日唐山M5.1地震震中附近地下流体异常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震前河北、天津地区距离震中250km范围内有8项地下流体前兆异常,典型异常可分为两类:一种是水位异常,另一种是水温异常。异常时间以1~6个月为主;异常出现时间与震中距间的关系不明显;异常形态与以往震例异常形态较为一致,具有明显的重复性;从空间位置来看,异常...

2020年嫩江ML4.6地震前断层土壤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构造活动关系研究————作者:李继业;马龙辰;胡澜缤;康健;刘双;年华;

摘要:流体地球化学在地震短临预测、地震前兆研究以及构造活动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松辽盆地断层土壤气Hg和H2浓度野外定点连续观测及定期流动测量数据,分析讨论了2020年2月7日黑龙江嫩江ML4.6地震前,气体地球化学短临异常与火山区小震活动、卫星热红外长波辐射以及日本海板块俯冲动力作用的关系。取得认识如下:(1)肇东断层土壤气Hg和H...

温泉水中不同化学组分异常的指示意义——以2023年5月2日隆阳Ms5.2地震为例————作者:何苗;申彤;周晓成;天娇;周锐;王昱文;曾召君;姚炳宇;颜玉聪;李静超;董金元;

摘要:温泉水文地球化学可以在地震前出现短临前兆异常,但不同化学组分异常的指示意义仍存在不同认识。对2023年5月2日隆阳Ms5.2地震前,距离震中150 km内的3个温泉开展了2年的主量元素和同位素连续观测,研究发现洱源牛街温泉水循环深度较深,水岩作用强烈,δ18O、δD、SO42-、Cl-值在震前93~120 d出...

四川省2016年以来非官方地震预测意见效能评估————作者:冉喜阳;王迪;赵敏;何畅;龙锋;

摘要:地震短临预测既是地震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地震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涉及地壳运动、岩石力学、地球物理等多个学科领域,因此研究地震短临预测也是对这些科学难题的挑战和探索。向地震管理部门填报地震短临预测卡片是参与地震短临预测工作的重要方式,为分析地震短临预测卡片的效能,积累地震短临预测经验,本文系统整理了2016年1月至2023年6月涉及四川地区的地震短临预测卡片,简述了其中重要预测意见的依据,...

华夏块体与江南造山带北部SKS分裂研究————作者:沈胜意;

摘要:华夏块体与江南造山带位于活动性大陆边缘,其区域岩石圈变形模式对于研究太平洋和菲律宾海板块俯冲欧亚大陆有着重要意义。SKS波各向异性可以指示上地幔物质变形或流动的方向,是研究岩石圈深部变形的有效手段。基于浙江省内23个固定台站的远震波形,进行剪切波的分裂测量,分析华夏块体与江南造山带北部不同地块的各向异性特征。结果显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SKS分裂平均快波方向为70.0°,平均分裂时间0.58 s;造...

基于VMD-BP神经网络模型的地震三要素预测算法————作者:张家琪;贺茜君;王启阅;

摘要:地震灾害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瞬时性,可能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造成严重的灾难。因此,发展地震预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经典的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结合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技术对地震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建立了一种新的VMD-BP地震预测模型。本研究对于地震目录中震级1.5级以上的每...

高分立体像对提取DEM在小型拉分盆地断裂滑动速率估算中的应用————作者:林敬东;熊仁伟;杨攀新;

摘要:拉分盆地是走滑断裂中重要的派生构造之一,其形成与断层活动密切相关。以阿尔金断裂西段1924年民丰MS7.3双震宏观震中附近的小型拉分盆地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高分7号(GF-7)卫星立体像对获取的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以及沉积物体积守恒原理,系统地获取了拉分盆地形成过程中的体积变化量,通过计算得到盆地拉分量为391 m。野外采集盆地所在洪积台地近地表光释光样品,测得台地形成年代为(...

多干扰因素下的井水位震前异常信号识别研究————作者:张文旭;谷洪彪;芮雪莲;杨耀;景海钊;鲁明贵;迟宝明;

摘要:地下水位序列中有效地震信息的提取一直是重点研究问题,但水位变化特征与发震机理的关联尚无精确理论描述,现有研究多忽视了水位变化的物理过程,难以可靠解释潜在地震信息。为此,利用一种基于传递函数模型和小波-回归等方法相结合的数学模型,旨在联立识别多干扰因素下的井水位序列中震前异常信号。该模型基于多种观测序列,模拟了降雨、潮汐和气压等因素对地下水位变化的响应,量化了三者对地下水位变化的相对贡献,揭示了井 ...

采用地震波研究滑坡的动力学过程————作者:江勇;白玲;黄兴辉;谢军;

摘要: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不仅地震活动频繁,同时也经常发生多种其他类型地质灾害,包括滑坡、冰崩、雪崩、泥石流、冰湖溃决等。这些灾害由岩石、冰川等碎屑物受到重力作用沿着斜坡向下快速滑动而形成,其发生过程受到构造运动和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地震学领域,这些地质灾害被认为是受到山体斜坡上的单力作用,地震波为认识这些地质灾害的震源参数和发生过程提供重要资料。本文通过收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上述的滑坡类地质...

多源数据联合反演的2022年门源MW6.6地震同震破裂特征————作者:杨宸;苏小宁;高志钰;黄传超;

摘要:收集并处理了2022年门源MW6.6震中周边的高频GNSS、近场强震动和InSAR等多源观测数据,初步获得了同震位移波形和InSAR形变场。使用高频GNSS数据快速获取的断层破裂特征表明,此次地震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冷龙岭断层最大滑动量达3.9m,对应滑动深度位于1km附近;托莱山断层最大滑动量达2.1m,对应滑动深度位于1km附近。结合高频GNSS、近场强震动和InSAR等...

龙门山断裂带地震观测井地下水埋藏类型综合评价及与地震关系————作者:芮雪莲;杨耀;张文旭;冉喜阳;薛乔文;何畅;吴昊;

摘要:基于龙门山断裂带9口地震观测井的水位和气压整点值等资料,采用频谱分析法、井水与气压的阶跃响应函数法、潮汐波群相位超前或滞后法、水—岩平衡状态分析法对各个观测井的地下水埋藏类型进行综合评价。基于评价结果,筛选出7口固体潮效应较好的观测井,分析井水位M2波潮汐因子、相位差随时间变化特征,研究二者与地震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DY-08井地下水埋藏类型为承压水,其余观测井均为混合水...

两种方法校准BG2015R测氡仪对比研究————作者:周红艳;宁洪涛;吴玮莹;姚玉霞;

摘要:对同一套BG2015R测氡仪采用氡固体源和氡室两种校准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不同测量点应用氡室对BG2015R测氡仪进行校准时,所得校准系数(K值)较高,比采用氡固体源校准的系数高出5%。氡室校准的重复性在低浓度测量点计算得到,氡固体源校准因测量浓度较高,重复性计算结果较小。在氡室校准中,通过3个测量点的校准系数计算相对固有误差,能够对仪器的响应线性进行评价;而在氡固体源校准中...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