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制冷学报》为专业技术性期刊。反映制冷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涉及制冷机械与设备、冷藏工艺、冷藏运输、空调工程、低温医学及器械、小型制冷设备等方面。报道国内外制冷技术发展动态。主要栏目有:研究论文、科技报道、标准信息、学会动态等。读者对象为相关专业科技工作者和大专院校师生。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本刊为中国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有:研究论文、科技报道、标准信息、学会动态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微肋管内制冷剂流动沸腾换热研究进展 晏玉婷,王华生,李俊明,Yan Yuting,Wang Huasheng,Li Junming
新型制冷剂R1234ze(E)及其混合工质研究进展 邱金友,张华,祁影霞,王袭,余晓明,Qiu Jinyou,Zhang Hua,Qi Yingxia,Wang Xi,Yu Xiaoming
空调换热器长效性能衰减的研究进展 詹飞龙,丁国良,赵夫峰,张桃,赵恒谊,高屹峰,Zhan Feilong,Ding Guoliang,Zhao Fufeng,Zhang Tao,Zhao Hengyi,Gao Yifeng
制冷系统变容量智能控制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陈明锋,杨昭,陈爱强,张娜,赵松松,刘兴华,Chen Mingfeng,Yang Zhao,Chen Aiqiang,Zhang Na,Zhao Songsong,Liu Xinghua
机械制冷/回路热管一体式机房空调系统研究 张海南,邵双全,田长青,Zhang Hainan,Shao Shuangquan,Tian Changqing
加热方位对流动沸腾临界热流密度影响 李冈,宋保银,张钊,罗祖分,Li Gang,Song Baoyin,Zhang Zhao,Luo Zufen
以硫化石墨为吸附剂基质的再吸附制冷性能分析 张雪峰,刘长智,江龙,王丽伟,王如竹,Zhang Xuefeng,Liu Changzhi,Jiang Long,Wang Liwei,Wang Ruzhu
上海市某热电厂三联供系统运行效益研究 袁永莉,周翔,赵浩亮,单美群,张旭,Yuan Yongli,Zhou Xiang,Zhao Haoliang,Shan Meiqun,Zhang Xu
新型替代制冷剂房间空调器系统特性实验研究 李廷勋,鲁健,何东财,刘振,Li Tingxun,Lu Jian,He Dongcai,Liu Zhen
间冷冰箱风道系统流量分配特性的模块化计算方法 万博闻,赵丹,丁国良,Wan Bowen,Zhao Dan,Ding Guoliang
水平双侧强化管传热性能测定的新方法及实验研究 翁文兵,陈文景,石冬冬,Weng Wenbing,Chen Wenjing,Shi Dongdong
一种产品数据交互式的变频压缩机理论模型 孙浩然,任滔,丁国良,宋吉,高屹峰,Sun Haoran,Ren Tao,Ding Guoliang,Song Ji,Gao Yifeng
路桥工程师论文: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上部结构施工裂缝的产生与处治
摘 要:本文结合工程实际阐述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非结构性裂缝,病害发生的原因和处治措施。
关键词:预应力箱梁,非结构性,裂缝,处治
Prestressed concrete bridge superstructure construction cracks and Treatment
Liu Qing
(Stage County Water Conservancy Bureau in Henan Province, Henan stage 457600)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non-structural cracks in prestressed concrete bridge, the occurrence of disease cause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Keywords: prestressed box girder; non-structural; cracks; Treatment
制冷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基于热管与热泵直接换热式蒸发-冷凝器设计计算及性能测试————作者:蔺维杰;岑继文;Abdullah Hassan;蒋方明;
摘要:采用超长重力热管与热泵相结合进行中深层地热开发用于供暖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不破坏地下水环境等优点,而热泵系统的蒸发器与重力热管冷凝段直接换热可减少换热环节,提高系统的供热效率。鉴于此,研制了U型结构蒸发-冷凝器,并通过搭建热泵与热管相结合的实验平台,研究了蒸发-冷凝器的换热性能,发现当热泵侧工质走管程时其传热系数可达2 037.92 W/(m2·℃)。基于均相流模型,将两相流...
基于太阳能的适用于严寒条件的复温睡袋设计及实验研究————作者:王峙锴;王瑜;李好奇;张中元;盖怡冰;白子熠;
摘要:为了应对严寒环境下伤员的失温症状,通过利用相变恒温材料ODE@CaF2MPCMs和Cu2O@n-C20在低温时发生相变放出热量,设计了一种基于太阳能的适用于严寒条件的伤员复温睡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热水模拟热源实验和真人实验。结果表明:在热水模拟实验中,睡袋在环境温度为0、4、8℃,相变材料初始温度为40℃的工况下,1 h内37℃温...
含梯度TPMS骨架石蜡腔体凝固特性数值模拟研究————作者:马超富;陈宝明;见禹;仲崇龙;李鸿臣;
摘要:通过三周期极小曲面法(TPMS)构建均匀金属骨架和梯度孔隙率骨架。基于孔隙尺度,采用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含金属骨架的相变材料的凝固过程,并与纯石蜡腔体的凝固过程进行对比,考察复合相变材料凝固中骨架结构的影响规律。对凝固过程中固液相变界面、整体固相率,瞬时固化速率、冷源壁面Nu数、储冷性能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在相变腔体中加入TPMS骨架,对固液形变过程影响显著,其中孔隙率为0.78的相变腔体...
细胞微液滴可控快速降温及复温的冻存系统研究————作者:胡健;党航宇;占太杰;崔梦冬;韩恒鑫;郭宁;胥义;
摘要:细胞微液滴的玻璃化保存方法在低温保存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但微液滴玻璃化过程还存在降温/复温过程不可控等局限性。采用移动滑台升降,结合焦耳热复温方法搭建用于细胞微液滴玻璃化过程可控快速降温及复温的冻存系统,该系统通过调节浸入液氮的速度实现快速、可控降温,并通过控制焦耳热的加热时间、电流大小实现高速率复温过程,实现微液滴的玻璃化过程并显著避免了液滴复温过程的反玻璃化对细胞的损伤。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控制降...
微通道液液两相弹状流传热的研究进展————作者:庄晓如;李翔;杨智;
摘要:高热流密度散热是当前微电子器件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问题,微通道液液两相流动传热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首先,综述了微通道液液两相流型的分类,其中弹状流相比于其他流型,具有显著的强化传热传质性能,是微通道液液两相流动中的重要流态。其次,对微通道液液两相弹状流传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并提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科学问题:现有研究大多依赖于数值模拟方法,相关的实验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的数值计算模型通常...
基于模型辨识方法的建筑供暖系统能耗预测研究————作者:曲明璐;杜尚赫;张欣林;于震;李怀;
摘要: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深入分析楼宇产生的时间序列历史数据,通过基于黑箱模型竞争寻优的算法,开发了一种通用的模型辨识方法,通过多项式回归、人工神经网络、极端梯度提升3种机器学习方法竞争寻优确定最终的辨识模型。以北京市某近零能耗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基于建筑历史数据和TRNSYS供暖系统仿真模型数据,通过开发的模型辨识方法建立了建筑的负荷预测模型和设备能耗模型,在部署期间预测R2值和总能...
超声植冰用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冻存的研究————作者:徐强;李维杰;彭正鑫;丁伟;林春燕;申敬;周新丽;
摘要: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是重要的免疫细胞资源,但传统的慢速冷冻方法延缓了PBMCs的增殖,且导致T细胞亚群的损伤,因此急需开发新的冻存工艺,有效保护PBMCs的活性和功能。通过超声植冰的方式对PBMCs冻存工艺进行优化,使用流式细胞术对冻存后的PBMCs中的T细胞亚型进行分析。搭建了超声波植冰装置,通过超声波发生设备与程序降温仪相结合,实现了无接触式植冰。结果表明:引入超声植冰的冻存工艺对P...
入口铝管内径对电池冷却器换热性能的影响————作者:马国浩;卢曦;郭佳琳;
摘要:基于两器(蒸发器、冷凝器)系统台架,对制冷剂侧入口铝管内径分别为5、8、12、15 mm的电池冷却器换热性能进行实验,研究了不同入口铝管内径对该电池冷却器压降和换热功率的影响。在两种不同的工况条件下,该电池冷却器入口铝管内径从5 mm增至8 mm的过程中,工况1(制冷剂侧:阀前压力2 MPa、阀前过冷度5℃、出口压力0.4 MPa,出口过热度5℃;冷却液侧:入口温度25℃、流量16 L/min)压...
R1233zd(E)在非等宽并联微通道内的流动沸腾传热实验研究————作者:蔡华宇;方奕栋;卢娣;蒋陈涵;
摘要:本文对R1233zd(E)在等宽和非等宽并联微通道内的过冷流动沸腾进行了实验研究,在不同过冷度、质量通量及热流密度条件下对比分析了两种通道结构的传热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非等宽并联微通道中核态沸腾的起始(ONB)更早,并且可以保持较低的壁温。质量流量为1 263 kg/(m2·s)时,非等宽并联微通道的壁面过热度比等宽并联微通道低3.2℃。同时,非等宽并联微通道的整体传热性能更...
基于R1234yf/R116/R14混合工质三级自复叠制冷系统性能模拟————作者:刘阳;芮胜军;曹嘉旭;贺滔;
摘要:为研究新型环保混合制冷剂的性能,采用化工模拟软件Aspen Plus,针对三级自复叠制冷系统,模拟了非共沸混合制冷工质R1234yf/R116/R14在不同组分配比下的压缩机排气温度、压缩功、蒸发器蒸发温度、系统制冷量和COP,通过已有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对模拟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组分配比下,压缩机工况和蒸发温度较为接近,而组分配比为0.50/0.27/0.23时,系...
凝胶基除湿换热器研究及结构优化————作者:雷小平;张华;王佳韵;
摘要:除湿换热器(DCHE)在除湿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因缺少高效的吸附剂材料及除湿换热器的优化设计,当前除湿技术的效率有待提升。开发了高效的凝胶复合材料,搭建了除湿实验平台,并基于材料特性在COMSOL中建立了凝胶基除湿换热器物理模型,以吸附剂涂层厚度、翅片间距、空气通道长度这3个参数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除湿性能进行了优化并完成实验验证。研究发现,凝胶基除湿换热器分别在涂层厚度为0.4 mm...
液氢冷链物流车相变蓄冷换热器的数值模拟————作者:祖斌杰;廖全;甘峻溢;
摘要:提出了一款应用于液氢冷链物流车相变蓄冷的同轴式螺旋管换热器,建立了该换热器的三维热流耦合数值分析模型。模拟计算并获得了氢气质量流量、载冷剂质量流量等参数对载冷剂出口温度和换热器内相变蓄冷凝固质量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载冷剂出口温度和蓄冷凝固质量与氢气质量流量、载冷剂质量流量等参数密切相关,随着换热器内氢气与载冷剂瞬态传热过程的持续进行,载冷剂出口温度和蓄冷凝固质量均会经历快速变化后逐渐趋于稳定...
基于平行板电容器原理的智能除霜控制研究————作者:李光野;赵松松;刘斌;刘创创;王齐;秦豪;鲍勇;
摘要:针对蒸发器在结霜工况中出现“误除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平行板电容器原理的新型智能除霜控制策略,并建立蒸发器结霜-除霜过程平行板电容器数学模型,理论分析了空气/冰霜/水中间介质的占比对电容值的影响规律。电容值在结霜过程中呈线性缓慢增长,而在除霜过程中先升后降。以冷库蒸发器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电容除霜控制系统,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电容值变化趋势相一致。结果表明:32.0 pF与19.0 pF可分别作为...
温敏复合吸附剂的水蒸气动态吸脱附性能研究————作者:王玮宁;郑旭;易志翔;胡鹏;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淡水短缺和能源匮乏危机。降低空调系统中处理热湿负荷的能耗和解决全球性缺水问题成为亟需关注的重大议题。吸附剂的动态吸脱附性能对吸附式空气取水系统和除湿换热器空调系统的热湿传递特性具有重要影响。对掺杂纳米铜粉、纳米银粉和纳米石墨烯等不同导热材料的温敏复合材料的动态吸附和脱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最优材料的理论日产水能力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掺杂纳米石墨烯的温敏材料...
R290替代R134a新能源汽车压缩机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作者:陈建红;陶乐仁;黄理浩;王笑菲;李兴江;陈浩南;
摘要:由于新能源汽车的驱动方式与传统汽车不同,新能源汽车的电力来源方式可以多样化。由于制冷剂R290的全球变暖潜值(GWP)和臭氧消耗潜值(ODP)比R134a低,R290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空调发展的重要选择之一。通过搭建一套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性能测试系统,针对不同的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压缩机转速等,研究了不同工况下两种制冷剂R134a和R290的压缩机性能,并分析了两种制冷剂的仿真预测值和实验值的变化...
蓄冷用二氧化钛-脲醛树脂复合壳层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作者:黄志国;孙志高;沈天锋;
摘要:结合有机壳层和无机壳层的优点,利用“两步法”制备了二氧化钛-脲醛树脂复合壳层相变微胶囊(TiO2-UF@Tet微胶囊),研究了纳米TiO2对复合壳层相变微胶囊性能的影响。借助生物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能谱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重分析仪等对相变微胶囊的形貌、化学组成和热力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两步法”制备的微胶囊具有良好的复合壳层结构;随着TiO2添加量的增加,微胶...
基于湖/河水的跨季节/天混合储热技术实践与优化————作者:杨曙川;殷勇高;李晓;赵栋霖;崔梦颖;
摘要:热泵技术因其电热转换的高效性,已成为中低温供暖领域的主要路径。然而北方冬季缺少稳定热源,因此需要将城市范围内的热源进行跨季节存储,以保证热泵系统供暖的稳定性。基于馆陶地区河水跨季节/天储热工程,利用TRNSYS搭建仿真模型,在固定场地面积限制下对蓄热体各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对跨天储热的配置与策略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运行10 a后,蓄热体温升达到3.2℃,有效防止了土壤热失衡;埋管间距与深度对系统...
基于主动水蓄冷的冷水机组节能优化策略研究————作者:黄俊杰;梁彩华;何慧;白曦;毛宇波;汤琪;
摘要:针对目前空调行业中应用蓄冷技术进行经济性优化过程中能耗普遍增加的问题,提出一种以保持冷水机组高能效运行为核心的节能优化运行策略,该策略通过小型蓄冷罐储存和释放冷量,主动调控冷水主机的负荷率,保持冷水主机长时间处于高效运行状态以实现节能。以一座医院的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数据为数据来源,建立空调系统物理模型进行模拟,得到冷水主机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性能曲线,用于准确描述每时刻冷水主机的高效运行状态。在最大...
线性压缩机电机损耗和温度分布特性研究————作者:王群;陈曦;
摘要:电机冷却是保障线性压缩机高可靠性运行的关键。建立了基于实验运行参数及温度的直线振荡电机损耗模型,分析了电机铜损、铁心损耗和涡流损耗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并耦合线性压缩机流场三维模型,对电机线圈和永磁体的温度分布特性进行了变工况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进气温度下,质量流量每提升0.2 g/s,电机温度降低4~20℃,且温度分布方差降低0.5~1.2;相同质量流量下,进气温度每降低5℃,电机温度降低4~6...
单相液冷微通道散热器结构研究进展————作者:赵颉;崔晓钰;
摘要:微通道冷却是解决高热流密度散热问题最有效的技术之一,具有传热效率高、热阻低、结构紧凑等优点,但同时存在压降增加的问题。微通道的结构是影响其流动与传热性能的重要因素。针对该问题,简述了国内外对单相液冷微通道散热器在结构设计方面的研究进展,分为通道几何结构、扰流结构、针肋结构、多层结构、仿生结构和复合强化结构。结合各结构强化传热的原理,分析其在传热系数、压降、综合性能、均温性等方面的优缺点,并对微通道...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丝绸》
- 省级消防视点
- 省级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省级《民营科技》
- 省级《福建质量技术监督》
- 北大核心《塑料科技》
- 北大核心《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 省级《内蒙古石油化工》
- 省级《装备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机床与液压》
- 国家级《航空维修与工程》
- 北大核心《高电压技术》
- 省级自然与科技
- 省级技术与创新管理
- 省级叉车技术
- 北大核心《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 省级《武钢技术》
- 北大核心《噪声与振动控制》
- 国家级《中国食品》
- 北大核心《贵金属》
- 省级《飞行器测控技术》
- 北大核心《力学与实践》
- 省级材料科学进展
- 国家级《人民珠江》
- 北大核心《中国航海》
- 国家级《商用汽车》
- 北大核心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 省级《现代机械》
- 北大核心城市交通
- 省级《内蒙古电大学刊》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