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复合材料学报》学报是中国复合材料领域的学术性刊物;主要刊载我国复合材料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的和有重要意义的闻新研究成果的论文以及由复合材料界知名专家、学者撰写的反映国际最高研究水平和最新研究动态的特约报告:所刊登论文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对生产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复合材料学报》所刊登论文摘要已全部被《EI》收录,并成为《CA》、《IAA》等国际检索刊物用刊。
《复合材料学报》是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的核心检索收录刊,同时也是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应用力学评论《Appl.Mech.Rev.》、剑桥科学文摘(工程类)《CSA2》等国际检索系统用刊。在中文数据库中,《复合材料学报》为《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数据库》的收录期刊。
本刊通过复合材料领域专家、作者及编辑部的共同努力,办刊质量不断提高。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根据“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遴选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复合材料学报》被评选为2008年度“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国外数据库收录
俄罗斯文摘杂志
美国应用力学评论
美国化学文摘
【栏目设置】
主要刊载我国复合材料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的和有重要意义的闻新研究成果的论文以及由复合材料界知名专家、学者撰写的反映国际最高研究水平和最新研究动态的特约报告。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孔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陈燕,葛恩德,傅玉灿,苏宏华,徐九华,CHEN Yan,GE Ende,FU Yucan,SU Honghua,XU Jiuhua
复合材料在新一代大型民用飞机中的应用 马立敏,张嘉振,岳广全,刘建光,薛佳,MA Limin,ZHANG Jiazhen,YUE Guangquan,LIU Jianguang,XUE Jia
高超声速飞行器复合材料翼面结构1100℃高温环境下的热模态试验 吴大方,王岳武,蒲颖,商兰,赵寿根,高镇同,WU Dafang,WANG Yuewu,PU Ying,SHANG Lan,ZHAO Shougen,GAO Zhentong
碳纳米管加入方式对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间性能的影响 范雨娇,顾轶卓,邓火英,蒋文革,李敏,张佐光,FAN Yujiao,GU Yizhuo,DENG Huoying,JIANG Wenge,LI Min,ZHANG Zuoguang
化学沉淀法制备S-FeS/介孔碳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施再发,杨少彬,刘景东,张少铜,张诗群,吴丽坤,SHI Zaifa,YANG Shaobin,LIU Jingdong,ZHANG Shaotong,ZHANG Shiqun,WU Likun
木粉含量对木粉-淀粉/聚乳酸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吕闪闪,曹军,谭海彦,顾继友,张彦华,LYU Shanshan,CAO Jun,TAN Haiyan,GU Jiyou,ZHANG Yanhua
基于模具预先补偿法的大幅面CFRP制件形状精度控制方法 毕凤阳,杨波,金天国,刘文剑,BI Fengyang,YANG Bo,JIN Tianguo,LIU Wenjian
纳米氧化锑锡增强聚碳酸酯的阻红外隔热性能 张成,张群朝,蒋涛,ZHANG Cheng,ZHANG Qunchao,JIANG Tao
进给速度对不同纤维方向CFRP铣削表面形貌的影响 周井文,陈燕,傅玉灿,徐九华,胡安东,刘思齐,ZHOU Jingwen,CHEN Yan,FU Yucan,XU Jiuhua,HU Andong,LIU Siqi
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公路路面沥青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摘 要:现阶段在公路路面的施工中,沥青材料被广泛的应用。由于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就对沥青技术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这样就必须提高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但是采用沥青材料施工还有一个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是路面比较容易出现裂缝,所以就必须提高沥青抗裂缝的能力,从而就必须采取与其相适应的质量控制技术。
关键词:公路路面,沥青,施工,质量,控制
1 目前我国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状态
(1)开始施工之前的控制。在公路施工之前,要对可能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具体地分析和控制。这个控制阶段主要是控制施工的原材料、机械设备以及施工人员等,并且还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材料的参数和施工工艺的参数
复合材料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高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拉压本构模型————作者:朱经纬;王汉臣;辛公锋;徐传昶;龙关旭;刘锦成;
摘要:为探究不同组分对添加分子筛制备的高强聚氨酯复合材料(HSPUC)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设计了16组不同异氰酸酯指数(R)、分子筛掺量及聚灰比的HSPUC,通过宏观试验测试了各配合比HSPUC的抗压、弯曲及拉伸强度,分析了各因素对强度及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规律,获得了HSPUC的最佳配合比,结合FT-IR和SEM揭示了各因素对HSPUC力学性能的内在影响机制。宏观试验表明:随R值的增大、分子筛掺量的增...
6,7-二羟基香豆素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超电容性能研究————作者:李姗姗;侯刚强;王芳娟;魏佳伟;李蓉蓉;李向港;
摘要:通过非共价功能化策略,以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为导电基底,选择可逆电化学活性有机分子6,7-二羟基香豆素(DHC)与rGO发生非共价π-π作用,设计制备了DHC非共价功能化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DHC-rGO),并研究其实际储能性能。其在10 mV·s-1的扫描速率下展现出308 F·g-1的高比电容,且当扫描速率提升至100 mV·s-1 高温及氧化作用对陶瓷基复合材料循环变形失效机制影响规律研究————作者:张禄;沈翔宇;刘喆;杨雨晨;冉茂菁;刘持栋;郭亚静;高希光;宋迎东; 摘要:探索高温及氧化作用对编织SiC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CMC)静强度与循环变形影响规律,在室温和1100℃高温的空气环境中对CMC开展了单向拉伸和循环加卸载力学性能测试。材料的拉伸行为在室温和高温条件下均呈现双线性特征,且室温时发生第二非线性。高温导致材料拉伸强度和刚度下降,但内部材料织构齐次化,力学性能更加均匀。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失效试件断口形貌,发现高温时由于界面层发生氧化导致纤维与基体结... 应变速率和填料质量分数对空心玻璃微珠/聚氨酯复合材料压缩力学性能的影响————作者:王铎;陈斐洋;蒋招绣;雷一鸣;王永刚; 摘要:选用两种不同性能的空心玻璃微珠(HGMs)作为填料,制备了系列不同质量分数HGMs/聚氨酯(PU)复合材料。通过万能试验机和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实验装置,系统研究了HGMs/PU复合材料在10-3~1200s-1应变率范围内的单轴压缩力学性能,获得了不同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揭示了应变率、HGMs压缩强度和质量分数对复合材料屈服强度的影响规律。结合SE... 基于参数化建模的开孔复合材料层合板毯式曲线模型快速构建方法————作者:戴国斌;尹进;蔡巧言;顾春辉;苏玲; 摘要:毯式曲线设计法是层合板结构设计的重要方法,现有通过毯式试验获取层合板毯式曲线的方法代价大、周期长、成本高,不利于结构快速迭代设计。本文通过试验数据辅助的ABAQUS有限元参数化建模,实现了66种铺层下开孔层合板的极限载荷及初始刚度预报,在此基础上实现基于响应面方法的毯式曲线模型的快速构建。该方法通过Python脚本实现铺层赋予、提交计算并提取数据,避免了重复操作提高了分析效率,可推广用于其它毯式曲... 振动载荷下T型C/SiC连接结构非线性力学行为————作者:李志强;姚艺豪;王龙;邢睿思;杨执钧; 摘要:基于电磁感应加热以及基础激励方式,开展C/SiC复合材料T型连接结构试件的热振动试验,获取了连接结构常温及高温下的动态响应,采用频响函数、短时傅里叶分析、恢复力曲面法等方式,对连接结构的非线性力学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SiC试件存在频率偏移、高次谐波等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在均方根值2g的宽带随机振动载荷下,随着C/SiC试件连接部位的温度从室温变化至1300℃,试件的一阶频率从219.8H... 室内温湿度智能调节木材的研究进展————作者:屠坤坤;王娜;余荣华;栾雪;王瑞玉;徐欢; 摘要:为降低建筑运行过程中温湿度调控所需的电力和能源消耗,热管理材料和被动湿度调节材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木材具有天然的温湿度调节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室内温湿度的波动。然而,其温湿度调节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提升木材在这方面的性能,满足现代建筑节能的需求,相关的温湿度调节理论与基础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同时,室内温湿度智能调节木材的研究也取得了诸多突破。本文综述了木材的结构及其天然温湿度调节性... 甲壳素基反向PAPI乳液胶黏剂的制备及其稳定性————作者:叶琳;王必囤;朱梦琪;张楷浩;白龙;李志国;宦思琪; 摘要:异氰酸酯胶黏剂具有胶接性能优异、基材适应范围广等优点,适用于木材绿色加工领域。本研究针对异氰酸酯胶黏剂易与含活泼氢物质反应而导致的适用期短、胶接性能不稳定的共性科学问题,借助Pickering乳液体系,使用甲壳素纳米颗粒与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PAPI)反应制备反向PAPI乳液,在水分子与PAPI之间构筑可阻隔其相互扩散的屏障,原位迟滞水与异氰酸基的快速反应,制备具有超长适用期的反向异氰酸酯P... 超快光热转换聚乳酸滤膜制备及其高效防/除冰应用研究————作者:王君;徐超;张一帆;朱炫锦;何新建;邓明哲;郭震;李小川;徐欢; 摘要:聚乳酸(PLA)纤维膜因其良好生物可降解性而在空气过滤领域有广阔前景。然而,因其自身的低电活性以及致密的纤维结构,致使高空气阻力和低PMs过滤效率。另一方面,为了扩展在极端寒冷环境下的应用,还需兼顾其光热性能和防/除冰能力。为此,通过微波辅助合成法制备出结构规整、极小尺寸(~400 nm)的MOF-碳纳米管(CNT)纳米杂化体(NH)。进一步利用静电纺丝工艺制备出高电活性以及具有出色的光热性能的P... 零泊松比反向半凹入式蜂窝结构设计与力学分析————作者:张文娟;刘远强;秦政琪;马浩浩; 摘要:针对变体机翼柔性蒙皮的变形与承载需求,设计了一种新型零泊松比(ZPR)反向半凹入(RSRE)蜂窝结构。基于卡氏第二定律建立了RSRE结构弹性常数理论模型,表明该结构的等效弹性模量较基体材料低2~4个数量级,其最大全局应变可达基体材料的6~7倍。深入探讨了胞元几何参数对结构面内变形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胞壁宽度对结构变形能力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胞元内角。并与已有的星形零泊松比蜂窝结构进行对比,本文提出的... 膦化聚芳醚酮/磺化聚芳醚酮砜交联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作者:程海龙;李奥;王小光;宋禹;陶璐静;钟宇航;王立杰;侯佳辰;孙娇娇; 摘要:磺化芳香类共聚物作为全氟磺酸膜的热门替代材料,改善其尺寸稳定性、甲醇渗透性及质子传导能力一直是这类质子交换膜材料的研究重点。首先通过缩合聚合方法合成了含氨基磺化聚芳醚酮砜共聚物(SPAEKS)和含羧基膦化聚芳醚酮共聚物(P-PAEK)大分子交联剂,然后通过高温热处理方法制备了膦化聚芳醚酮/磺化聚芳醚酮砜交联复合质子交换膜(Cr-SPAEKS-xP)。该系列交联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氧... 三维弧形内凹蜂窝共振腔型声学超材料低频宽带吸声性能————作者:陈国豪;张晓阳;王治樵; 摘要:兼具优良的低频宽带吸声性能和吸能性能的多功能材料在航空航天等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内凹蜂窝型负泊松比超材料,提出了一种三维弧形内凹蜂窝共振腔型声学超材料,建立该结构的吸声系数理论模型与有限元模型,研究其吸声特性与机制,探讨结构参数对吸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嵌入管直径减小、嵌入管长度增大、弧形半径增大时,吸声效果增强,且吸声峰值频率降低。优化设计多单元结构,该结构厚度为30 mm时... 高温环境下三维五向CF/Al复合材料拉伸断裂力学行为————作者:邹紫轩;余新宇;王振军;蔡长春;王方;曾敏;熊博文; 摘要:三维五向织物复合材料因高比强度、高模量和优异的轴向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目前尚缺乏其高温力学性能与破坏行为的研究。针对三维五向碳纤维织物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本文开展其高温(300℃)环境下准静态拉伸力学行为与失效机理研究。基于复合材料织物结构和纱线微观组织特征,构建基于微观和细观尺度代表性单胞的细观力学有限元模型,结合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分析了复合材料高温拉伸力学响应及组元结构的渐进损伤与失效... 环氧树脂基浮力材料静动态力学性能及失效准则————作者:祝熠;梅志远;李海涛;陶红波;王硕;孙昭宜; 摘要:环氧树脂基浮力材料因其低密度高强度以及功能可设计性特征,在海洋结构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其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讨论,缺乏对浮力材料极限载荷下失效准则的相关研究。开展了准静态单轴拉伸/压缩实验和动态单轴压缩实验,分析浮力材料简单应力状态下损伤模式特征,拟合出环氧树脂基浮力材料强度-应变率本构关系。基于试验观察结果,采用考虑压-剪耦合的Mohr-Coulomb 理论,编写VUMAT子程序进行了有限元... C/C-ZrC-HfC-SiC复合材料组分调控及烧蚀行为————作者:张光喜;张浩谦;孙灵鑫;侯晓;张鹏飞; 摘要: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碳陶复合材料)因其具有低密度、良好的力学性能、优异的抗氧化性能与抗烧蚀性能等优点,被认为是极具发展潜力的热防护材料。然而随着目前飞行器马赫数的不断提高,热结构材料的烧蚀条件逐渐严苛,复合材料的抗氧化与抗烧蚀等性能需求也逐渐提高。目前碳陶复合材料的陶瓷组分配比与材料的抗烧蚀性能之间的关系依然不够明晰,限制了其烧蚀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本文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VI)工艺方法制... 基于Direct FE2弹塑性多尺度方法的复合材料三维弹塑性力学行为模拟————作者:杜敬培;陈静芬; 摘要:发展了一种基于DirectFE2的弹塑性多尺度分析方法,适用于对三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弹塑性力学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将宏观模型和微观代表性体积单元(RVE)合并在同一个有限元分析中,并通过线性多点约束条件(MPCs)将宏观和微观两尺度模型的自由度进行耦合,从而实现尺度间信息传递。通过采用微观非均质材料组分的本构关系进行数值分析可直接获得宏观均质结构的力学响应。微观RVE模型包含弹性... In掺杂Bi金属纳米片电催化还原CO2————作者:苏佩贤;李佳蓉;刘艺;魏志鹏;周朝晖; 摘要:Bi(铋)和In(铟)金属是极具潜力的电化学CO2还原反应(CO2RR)产甲酸催化剂,但它们的活性与稳定性不足,限制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基于此,利用Bi和In金属来构造双金属催化剂。通过还原不同质量配比的金属盐,制备了一系列BiIn-x合金催化剂。随着铟盐的添加量变化,Bi纳米片转变为纳米片组装结构。在铟盐的添加量为6%质量配比时,获得了微小纳米片组装三... 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流动压实过程建模方法研究————作者:敬烨;元振毅;贺凯;孔令飞;思悦;魏方见;郭凯特;王立东; 摘要:针对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固化过程的孔隙演化问题,建立了描述复合材料流动压实过程仿真模型,用来预测复合材料固化过程的孔隙率变化。首先建立包含热-化学、纤维床压缩、孔隙压缩以及树脂束间流动子模型的多场耦合模型,用以准确描述流动压实过程复合材料内部的孔隙率变化。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的UMAT子程序,将上述子模型植入到软件中,并通过相应的实验孔隙率测量,验证仿真模型的有效性。研究还表明,L型复合... 航天全复合材料异型贮箱密封仿真分析及验证————作者:贾宇航;矫维成;李君;孙浩淼;金浩正;徐忠海;蔡朝灿;赫晓东; 摘要:异型贮箱在提高结构空间利用效率、承担载荷方面,相较传统长柱型和球形贮箱更具优势。盛装燃料不渗漏是动力系统对贮箱的最基本要求。针对目前复合材料贮箱以强度和刚度设计为主,密封抗渗漏设计考虑不足的问题,本文以某型全复合材料异型贮箱为研究对象,开展抗渗漏设计与分析工作。首先,通过识别易渗漏部位,设计典型元件并进行充压试验,并结合无损检测与断口微观形貌分析,验证了密封涂层的可靠性。基于试验结果,进一步开展典... 织物层间角对玄武岩纤维织物增强混凝土静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作者:许雨鹃;朱德举;郭帅成; 摘要:受螳螂虾螺旋层状结构的启发,本研究采用螺旋式铺设织物的方式制备织物增强混凝土。采用静态拉伸试验探究不同织物层间角(0°、15°、30°和45°)对玄武岩纤维织物增强混凝土(BTRC)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数字图像分析技术裂缝与应变演变规律。同时,开展低速冲击试验以评估其抗冲击性能。结果表明:在静态拉伸实验中,相较于织物层间角为0°的BTRC,层间角为15°、30°和45°的BTRC试件的最大拉伸强...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