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于1995年创刊,是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读者对象为功能材料与器件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等学校师生。
本刊主要刊登反映功能材料与器件领域中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和应用技术进展的论文、简报、综述和消息。来稿可以涉及功能材料的制备、加工、性能和应用,以及功能器件的原理、工艺和性能等等,具体可以包括下列领域: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与器件、薄膜材料与器件、纳米材料与器件、智能材料与器件、传感器和传感器材料、金刚石薄膜及应用、磁性和磁光电材料、铁电材料、生物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等。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美国Ei,美国CA,英国SA,俄罗斯PЖ的文献源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国外数据库收录
俄罗斯文摘杂志
美国化学文摘
英国物理学、电技术、计算机及控制信息社数据库
【栏目设置】
主要版块栏目:综述、论文、简报、进展、消息。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工业级和宇航级FPGA器件抗力学性能分析 吕强;尤明懿;管宇辉; 173-178
2 一维纳米阵列制备及其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崔接武;王岩;张勇;舒霞;吴玉程; 179-193
3 LCOS投影显示技术 李任鹏;颜莉华; 194-198
4 用于气相冰毒检测的区域规整的高通透聚合物 王月蓉;高宜迅;陈蕾;贺庆国;程建功; 199-204
5 热处理中Si/SiGe/Si界面互扩散 文娇;刘畅;俞文杰;张波;薛忠营;狄增峰;闵嘉华; 205-208
6 基于改进的粒子群算法的MEMS移相器设计 梁军;刘建霞; 209-214
7 管状介电弹性体驱动器电致应变特性分析 杨宏亮;樊亚玲; 215-218
8 基于LTCC技术的高性能级联带通滤波器的研究 戴永胜;杨茂雅; 219-223
9 基于混合信息增量矩阵的传感器网络故障自检测算法 梁希文;马斌; 224-228
10 SA-g-P(AA-co-AM)/KL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吸液性能研究 寇小燕;唐尧基;豆庆贺; 229-234
11 锰锌铁氧体的制备研究进展 雷伟;刘永生;徐娟;杜文龙;司晓东;郭保智;高湉;彭麟; 235-241
12 自组装膜-石墨烯界面修饰及其在电子传递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 左国防;李志锋;杨建东;王宇晶; 242-247
13 Dy0.15Fe1.85O3磁颗粒的有机改性对其硅油基磁流体磁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 殷金昌;杨冲;陈静;张茂润; 248-253
14 6-乙烯基-1,1-双二茂铁基丁烷的聚合反应及其聚合产物的研究 王晓莉;邓起发;付渊; 254-257
期刊投稿范文:基于异步复制的容灾系统研究
[摘 要]介绍了数据备份策略与容灾技术,阐述容灾系统的指标以及容灾等级。并通过基于异步复制机制实施了本地信息化系统的远程容灾中心,实现了信息系统的高可用性。测试结果验证该方案具有可靠地的备份性能和数据有效性。
[关键词]期刊投稿范文,备份,异地备份,容灾能力
引言
随着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化,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支撑企业业务运行的重要平台,同时业务的发展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支撑能力和可靠运行的要求越来越高。陕西移动基础设施的集中建设在实现业务快速响应和控制运营成本的同时,也带来故障点集中的风险问题,如自然灾害、电网停电等不可控风险。因此,适时、合理的规划和开展异地容灾建设,成为确保信息化系统高可用的重要手段。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基于手性有机小分子材料的圆偏振光电突触二极管器件————作者:黄伟龙;陈惠鹏;
摘要: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光信号处理的复杂度急剧攀升。在单一器件上实现对光信号的多功能、可切换处理,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目标。基于此,我们成功研发出一种基于手性有机小分子材料的光电二极管器件。该器件能够在负电压或零电压条件下高精度地区分不同旋向的圆偏振光,表现出优异的圆偏振光探测性能。当切换至正偏压状态时,器件在界面层出现电荷累积现象,使得界面电导率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突触效应。该器件的双模式切换特...
基于SrAl2O4:Eu2+,Dy3+的全光突触用于模式识别的研究————作者:杜婷婷;黄伟龙;陈耿旭;
摘要:传统上用于模式识别的神经形态器件大多基于电信号,存在带宽受限、电阻电容延迟和电流串扰等问题,会导致图像产生失真,进而严重影响模式识别的结果。因此,避免电信号带来的信号串扰等问题以保证后续模式识别结果的有效性至关重要。与电信号相比,光信号具有运算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能量损失小等优点。本文提出了基于磷光材料的单层全光器件,成功模拟了兴奋性突触后光强(EPSI)和双脉冲易化(PPF)等类似生物突触的基...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先进微纳加工及应用”专题征文通知
摘要:<正>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微纳加工技术作为支撑现代科学与工程的重要手段,正在各个领域展现出强大的潜力与应用价值。从半导体制造到柔性电子,从生物医学传感器到能源转换装置,微纳加工技术不仅推动了材料和器件的小型化、集成化,更为新型功能材料和多学科交叉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为此,《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编辑部特邀上海交通大学杨卓青教授、臧法珩教授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徐久帅研究员策划了“...
基于一维光子晶体阵列的混合集成低功耗光开关设计与仿真————作者:朱葳;郭丽君;崔健;朱炳达;耿玮辰;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硅基波导与相变材料混合集成的周期性光子晶体新结构,用以构建光开关器件。该器件创新性地在硅波导中嵌入一维光子晶体结构,并在其纳米级圆孔中填充锗锑硒碲(Ge-Sb-Se-Te, GSST)相变材料。通过调控GSST材料的晶态,可实现对双模式光传输的动态调控。理论分析表明,硅波导与相变材料的协同作用可显著提升硅基光电子器件的响应速度,并降低其功耗。采用三维时域有限差分法(Finite-Di...
钛酸钡铁电隧道结的极化翻转动力学研究————作者:张占凤;邓曹状;王辰熙;朱敏敏;
摘要:本文针对冯·诺依曼架构中存在的处理器与存储器间数据传输瓶颈所导致的高能耗和低效率问题,探索了基于铁电隧道结的神经形态计算解决方案。铁电隧道结因其独特的极化翻转特性而具备神经形态计算所需的物理基础,其极化翻转的统计行为直接决定器件性能。本文以钛酸钡铁电隧道结存储器为模型,采用结合非均匀场机制理论的自研相场模拟技术,重点探讨了机械边界条件对极化翻转统计行为的调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上下电极材料与铁...
无基材、可拉伸、高柔韧电热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作者:李鹏;郭学彬;张积财;葛慧宪;张涛;
摘要:通过将导电填料添加到聚氨酯基体中,本研究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无基材、可拉伸、且具有高柔韧性的电热膜,并对其结构特性、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及老化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孔结构的基体和均匀分布的导电填料构建了稳定的导电网络,所得电热膜的导电性和力学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且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导电填料含量在10wt%时,电热膜实现了导电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平衡,并表现出优异的热响应特性;而电热老化和紫外...
硅谐振式MEMS加速度计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作者:王金涛;刘飞;曹慧通;李陈征;申燕超;王永胜;任天令;
摘要:硅谐振式MEMS加速度计具有体积小、精度高、功耗低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是一种应用前景良好的高精度MEMS惯性仪表,可广泛应用于惯性导航、地震监测和重力测量等领域。本文总结分析了国内外主要科研机构关于硅谐振式MEMS加速度计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优化硅谐振式MEMS加速度计性能的关键技术,包括结构设计、加工工艺、测控电路和封装技术等,最后对硅谐振式MEMS加速度计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声学超材料中的智能设计:从优化到逆向设计————作者:杭银;李秋彤;刘艳;解丽丽;吴新锋;
摘要:声学超材料(Acoustic Metamaterials,AMs)具有独特的声学属性和物理性质,是声学领域中的重要发展方向。其耗时的设计过程和资源浪费,传统设计方法因已不再适应AMs设计的实际需求。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出现引发了对AMs智能设计的研究热潮,AI已成为设计AMs结构的一种新方法。本文首先以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
基于PSO-RBF的MEMS压力传感器温度补偿及选点优化————作者:张晋熙;肖承翔;潘康华;陈立国;王冰;李根梓;
摘要:微机电系统(MEMS)压力传感器是一种基于MEMS技术制造的压力测量器件,广泛应用于工业、汽车、消费电子、医疗等领域。与传统的压力传感器相比,MEMS压力传感器具备小型化、高精度、低功耗、成本低等优势。然而,其输出值受温度影响较大,这一问题限制了其在工业生产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本研究采用PSO-RBF神经网络对双桥CYG1100系列硅压阻MEMS压力传感器进行了温度补偿,同时对其温度补偿选点进行了优...
高速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研究进展————作者:陈敬学;李浩;
摘要: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SNSPD)是一种新型单光子探测器,相较于传统的单光子探测器,其具有高探测效率、低暗计数、高计数率、低时间抖动等优势,近年来在量子信息、激光雷达等领域大放异彩。随着技术的发展,量子通信、深空通信等应用对SNSPD的响应速度(即计数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介绍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的基本原理,随后着重描述近年来高速SNSPD的研究进展,包括限制探测器计数率的因素及提升S...
原子吸收光谱在线束流监控技术在分子束外延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作者:张庆凌云;陈意桥;
摘要:本文在简要回顾原子吸收光谱技术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应用于分子束外延中束流原位实时监控的原子吸收光谱系统结构,并对搭建该系统所需关键部件的选型和参数进行了综述。同时,本文还归纳了原子吸收光谱的背景参比方法、误差来源以及漂移校正的方法,分析了原子吸收光谱技术在分子束外延系统中实时在线和多元素监测的优势,并回顾了其应用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分子束外延中原子吸收光谱技术的改良方案,并...
尖晶石型高熵氧化物的研究进展————作者:王悦;郑丛;刘世民;
摘要:作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氧化物体系,尖晶石型高熵氧化物具有两个不同的Wyckoff位点,允许三价和二价阳离子同时存在,这一特点提升了材料在离子价态的可变范围,拓展了其性能的可调性。由于其具有组分可调性、稳定的单相结构和优异的热学、磁学、电学等性能,这类化合物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关注,已被广泛用于电池、催化、储能等各领域。本文综述了尖晶石型高熵氧化物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分析并总结该领域的研究动态...
SiO2提升ITO/HfO2/SiO2/Ag忆阻器的开关比和稳定性————作者:徐辛;张宏;杨峰;张勇;
摘要:导电细丝生长及其熔断的随机性一直是影响忆阻器开关比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通过磁控溅射在ITO基底上制备了以HfO2/SiO2异质结为功能层的ITO/HfO2/SiO2/Ag忆阻器。与单层HfO2忆阻器相比,开关比约提升10倍,最大开关比达到了50;并且稳定性也有了较大提升,在6 000...
大尺寸2M-WS2柔性超导材料制备与物性研究————作者:方裕强;涂雪洋;刘以鑫;彭炜;牟刚;黄富强;
摘要:柔性超导材料是超导量子电路和低温探测器件等应用场景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本研究中,我们采用超声辅助液相剥离法制备了基于过渡金属二硫化物2M-WS2的柔性超导材料,并对其超导电性以及弯曲后的超导表现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我们发展的制备方法可以制备长达30 cm以上的柔性超导窄线,其超导零电阻温度约为5.1 K,并且在弯曲情况下其超导性能基本不变。值得指出的是,这种制备方法具有工...
柔性云母基底上高性能Hf0.5Zr0.5O2铁电薄膜制备与性能研究————作者:沈家宁;
摘要:铪基铁电薄膜与传统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加工工艺兼容,且在超薄膜厚(低至1 nm)下仍具有良好的铁电性,用其制作的柔性铁电存储器将为柔性电子系统注入新的活力。然而,剩余极化强度不高且器件可靠性不佳是铪锆氧(HZO)基柔性铁电存储器普遍面临的问题。本研究在云母衬底上沉积了氧化铝缓冲层,制备了W/TiN/HZO/TiN/Al2O3/Mica结构的...
复合终端下n-Ga2O3异质肖特基二极管的结构设计及优化————作者:马豪威;朱敏敏;
摘要:氧化镓(Ga2O3)作为一种新型的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具有高达4.8 eV的禁带宽度和8 MV/cm的临界击穿场强,这一特点很好地匹配了功率器件的性能要求。但是由于氧化镓的p型掺杂技术的缺失,氧化镓同质结器件的实现较为困难。基于此,本文提出采用p-NiO/n-Ga2O3异质结所构成的结势垒肖特基二极管(Junc...
基于二维铁电钙钛矿的人工光突触晶体管制备与性能研究————作者:章鹏;陈耿旭;
摘要:神经形态计算通过模拟生物神经系统的突触可塑性,为构建低功耗、高容错的智能感知系统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铁电钙钛矿材料(PMA)2PbCl4的光突触晶体管。该材料兼具铁电极化特性和宽光谱光响应能力。通过将其与高迁移率的有机半导体PDVT-10结合,设计了一种新型人工光突触器件。实验结果表明,该器件在光脉冲下能够成功模拟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先进微纳加工及应用”专题征文通知
摘要:<正>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微纳加工技术作为支撑现代科学与工程的重要手段,正在各个领域展现出强大的潜力与应用价值。从半导体制造到柔性电子,从生物医学传感器到能源转换装置,微纳加工技术不仅推动了材料和器件的小型化、集成化,更为新型功能材料和多学科交叉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为此,《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编辑部特邀上海交通大学杨卓青教授、臧法珩教授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徐久帅研究员策划了“...
低功耗人工智能计算系统研究进展综述————作者:陈华;曲益明;吴文豪;赵毅;
摘要:最近,随着大数据和硬件能力的快速增长,人工智能取得了显著发展,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已被成功应用于解决学术界和工业界的许多问题。然而,在边缘设备上部署人工神经网络仍具有挑战性。这些场景一般对功率、体积有严格的限制,同时对系统延迟和实时性有较高要求,因此构建低功耗人工智能计算系统需要在性能、功率、体积之间进行权衡。本文综述了目前低功耗人工智能计算系...
基于人工智能和微流控液滴芯片的数字PCR芯片识别系统的研究————作者:谭天晔;林博;
摘要:本研究针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检测所面临的挑战,开发了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和人工智能算法的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液滴识别系统。在该系统中,利用半导体加工技术构建的微流控结构能够精确控制微滴生成,从而确保了液滴的均一性和稳定性。结合高斯模糊技术和阈值分割算法,通过预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对液滴进行智能识别和计数,显著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实验结果显示,液滴识别准确率达99.41%...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省级《上海电机学院学报》
- 省级《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 国家级《石油沥青》
- 北大核心《现代城市研究》
- 北大核心舰船科学技术
- 国家级《地下水》
- 省级家具与环境
- 北大核心《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
- 省级天津科技
- 国家级机电新产品导报
- 省级河北电力技术杂志
- 国家级石油科技论坛
- 省级 国际精表
- 省级《广东通信技术》
- 省级《山东水利》
- 省级浙江消防
- 省级《水利科技与经济》
- 北大核心功能材料
- 国家级建筑
- 国家级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省级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 国家级《岩土工程技术》
- 国家级《连铸》
- 省级中国工业评论
- 国家级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 省级功能材料信息
- 省级声屏世界
- 北大核心《力学季刊》
- 省级《交通环保》
- 国家级《科学决策》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