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水处理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工业水处理

《工业水处理》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2-1087/X
国际标准刊号:1005-829X
主办单位: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主管单位: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查看工业水处理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石油化工自动化》化工工程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天然气地球科学》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工业水处理》1981年创刊已满二十余年,国家一级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海内外公开发行。订户遍及化工、石油、冶金、机械、电力、电子、纺织、印染、制药、轻工、医院、食品、饮料酿酒、造纸、环保等系统,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厂、水处理设备工程公司,以及大专院校等。读者对象为技术主管、技术人员、采购主管、经理人。

  本刊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天津化工设计院、国家工业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化工学会工业水处理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专业性科技刊物。

  本刊注重报道水处理领域内最新的科技动态、研究和应用成果,对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具有导向性,是本行业最具权威性的杂志。

  本刊以节水、节能、保护设备及防治水体污染为目的,专门报道国内外循环冷却水、锅炉水、工艺用水及工业废水的水处理技术动态、科研成果、实践经验及科学管理等内容。

  本刊涵盖领域广阔、技术内容丰富,知识理论新颖,信息反映快捷,是反映当代水处理技术面貌的权威性杂志。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001年天津市优秀期刊奖

  本刊进入第五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专业技术类前五名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国外数据库收录

  俄罗斯文摘杂志

  美国化学文摘

  【栏目设置】

  本刊设有专论与综述、试验研究、分析与监测、经验交流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硫酸盐还原氨氧化反应研究进展 蒋永荣,刘成良,刘可慧,秦永丽,黎海清,陆冬云,郭丹妮,孙振举,卢青青,李良剑,Jiang Yongrong,Liu Chengliang,Liu Kehui,Qin Yongli,Li Haiqing,Lu Dongyun,Guo Danni,Sun Zhenju,Lu Qingqing,Li Liangjian

  高级氧化法处理农药废水研究进展 李姗姗,刘峻峰,冯玉杰,Li Shanshan,Liu Junfeng,Feng Yujie

  无机粒子改性PVDF膜处理油田含油废水的研究进展 余宗学,曾广勇,何毅,梁灵,马瑜,吕亮,Yu Zongxue,Zeng Guangyong,He Yi,Liang Ling,Ma Yu,L Liang

  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原位修复研究进展 蓝梅,董萌,吴宏举,Lan Mei,Dong Meng,Wu Hongju

  2,4-二叔丁基苯酚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的毒性研究 马雄飞,王靖飞,田在锋,康全影,徐元强,Ma Xiongfei,Wang Jingfei,Tian Zaifeng,Kang Quanying,Xu Yuanqiang

  植物和基质级配对水平流人工湿地处理污染河水的影响 熊家晴,杜晨,郑于聪,王晓昌,Xiong Jiaqing,Du Chen,Zheng Yucong,Wang Xiaochang

  O3/H2O2深度处理煤气化废水的实验研究 王兰,乔瑞平,俞彬,徐大伟,魏祥甲,耿翠玉,于丰玮,曾华湘,Wang Lan,Qiao Ruiping,Yu Bin,Xu Dawei,Wei Xiangjia,Geng Cuiyu,Yu Fengwei,Zeng Huaxiang

  Mn/CdS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 崔玉民,姜欣宇,李慧泉,苗慧,陶栋梁,孙倩,Cui Yumin,Jiang Xinyu,Li Huiquan,Miao Hui,Tao Dongliang,Sun Qian

  微电解-Fenton氧化法预处理新诺明合成废水 李立,剧盼盼,李伟,李贵霞,赵俊娜,Li Li,Ju Panpan,Li Wei,Li Guixia,Zhao Junna

  磁性阴离子交换树脂(MIEX誖)再生工艺的研究 王冠宁,王亮,张朝晖,杨晓明,董冰洁,陈倩倩,Wang Guanning,Wang Liang,Zhang Zhaohui,Yang Xiaoming,Dong Bingjie,Chen Qianqian

  AgBr/Ag3PO4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褚亮亮,董斌,周建伟,罗永阳,魏林霖,Chu Liangliang,Dong Bin,Zhou Jianwei,Luo Yongyang,Wei Linlin

  节能工程师论文:第三种热的导体发现与液体导热机理揭秘

  热的导体不仅有热的良导体,还有热的不良导体,这是目前科学界已知的,而今天我要介绍第三种热的导体——处于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相互转换的导体。我把它叫做介热导体,也叫介热定律。并且通过数据研究和分析,水(自来水、沸水、蒸馏水)具有介热定律。

  目前,气体与固体的导热机理已经为科学界所公认,但是液体的导热机理还存在很大的争议,因此,本实验将以研究水(自来水、沸水、蒸馏水)为例子,揭秘液体导热机理以及介热定律。

  工业水处理最新期刊目录

电子级高品质再生水厂碳减排特征及策略分析————作者:何秋杭;杜润宝;田雨;刘澄;柴文波;逯慧杰;金正宇;

摘要:针对战略新兴电子行业的高水质需求,电子级高品质再生水厂需要较复杂的处理工艺提供稳定品质的水源,满足生产厂区产品生产、清洁、冷却等用水要求,其碳减排潜力尚未评估。以华北地区某电子级高品质再生水厂为研究对象,结合《IPCC 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修订版》的碳排放核算方法,采用定量统计和敏感性分析等手段,对水厂碳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规律识别,并提出针对性的减排路径建议。结果表明,电子...

絮凝调理强化疏浚淤泥脱水固结的工程应用研究进展————作者:刘汨莎;李杰;王费新;王鹤翔;刘梓殊;李风亭;

摘要:疏浚淤泥的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是当前各类清淤疏浚工程急需解决的重要议题。针对疏浚淤泥处理工艺中的脱水减量这一关键技术,首先梳理并辨析了在疏浚领域的易混淆概念和关键参数。其次,结合3种常见的施工工法(真空预压法,土工管袋法,机械压滤法),系统介绍了工程应用层面的技术现状及主要瓶颈问题,并就如何利用絮凝工艺提升不同工法的脱水效率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对基于絮凝调理强化淤泥脱水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多层结构煤系高岭土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黄药废水降解性能的研究————作者:高晨;张素红;马浩文;

摘要:以煤系高岭土为载体,制备出具有多层结构的复合二氧化钛磁性煤系高岭土光催化剂。以含异丁基黄原酸钠的废水为研究污染物,在模拟太阳光的条件下考察了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降解性能。通过考察制备条件和光催化反应条件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钛酸丁酯用量为5 mL,煅烧温度为400 ℃,催化剂投加量为0.3 g/L时,废水中黄药的降解率在120 min内达99.6%。利用XRD、FITR、SEM、TEM和XP...

基于界面聚合技术的抗污染纳滤膜研究进展————作者:陈若桐;丁晓倩;李琨;张振波;王佳璇;韩洪军;戴雪峰;乔胤;赵珍颖;

摘要:界面聚合技术因其操作过程简单、制膜稳定、反应速度快且具有自抑制性等优势在众多纳滤膜制备技术中脱颖而出。纳滤膜也因其操作压力低及选择分离性强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技术中。但纳滤膜性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受到膜污染的影响,制约了纳滤膜的发展。因此,提高纳滤膜的抗污染性是保证纳滤膜应用的关键。首先从界面聚合技术出发,详细介绍了界面聚合过程的调控、新型界面聚合技术及聚酰胺、聚酯、聚酯酰胺纳滤膜制备的研究...

好氧颗粒污泥强化造粒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作者:王曦;梁郡;李芷昕;谢丽;李惠平;庞维海;

摘要:基于已有的颗粒污泥形成机理,综述了絮凝剂强化、金属阳离子强化、晶核强化、信号分子强化及生物强化5类强化造粒机理,分析了各类技术颗粒形成假说及其对颗粒形成的影响。总结了好氧颗粒污泥在造纸废水、印染废水、含油废水等典型工业废水中的研究应用状况,并梳理了对应的成粒速度、成粒粒径、水处理效能和沉降性能等指标,认为异位造粒技术将成为污泥颗粒化的重要发展方向。絮凝剂、金属阳离子和信号分子主要通过促进絮凝污泥聚...

华南某污水厂原厂扩容提标设计探讨————作者:高伟楠;田萌;程树辉;纪海霞;

摘要:华南某污水厂,占地8公顷,原设计规模9万m3/d,需扩建至16万m3/d,出水达到准V标准。预留用地仅2公顷且为三角形,通过拆除部分现况附属构筑物,对于厂区用地重新规划,采用“多段AAO+二沉池”为核心的工艺流程,不新征占地,在工程占地仅增加23%的情况下,处理水量提升1.78倍,实现了扩建工程设计,避免了征地安置等相关问题的产生。通过建构筑物施工顺序的...

湿式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处理环氧氯丙烷生产污水研究————作者:李海帆;冯华良;张召基;

摘要:环氧氯丙烷生产污水具有高有机物、高盐度和可生化性差等特点,处理难度较大,寻求高效的有机物削减工艺及探究相关难降解有机物转化机制是该工业污水亟需解决的基础技术与科学问题。本研究对比了过硫酸盐氧化(SAOPs)与湿式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工艺(CWPO)处理环氧氯丙烷生产污水的效果,并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GC×GC-MS)对CWPO处理过程中有机污染物转化特性进行了分子层面的解析。结果表明CWPO的T...

啤酒废水纳管排放对污水处理厂的影响研究————作者:杨智翔;李计珍;姜浩;闫凯瑞;徐征和;朱卫强;

摘要:啤酒废水有机物浓度较高,直接排放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通常需要在啤酒生产企业内部对废水进行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这不仅增加了运营成本,也会导致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以某啤酒生产企业(啤酒年产量4×108 L)产生的啤酒废水为例,将在厂区内经格栅拦截、pH调节、厌氧预处理后的啤酒废水直接纳管排放到临近污水处理厂,省去了啤酒废水的后续处理工序。本实验采用基线对比分析等方法,基于污水处理...

粉煤灰负载聚硅酸铝铁絮凝剂的制备及混凝机理研究————作者:黄光法;陶铸;任骊;谢建丽;胡诗昱;李鋆;卫国英;

摘要:粉煤灰已成为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废之一,因其含有硅和金属氧化物,使其被回收制备絮凝剂的研究成为热点,但实际应用却受限于复杂的流程及成本控制。本实验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粉煤灰基聚硅酸铝铁(PSAF)絮凝剂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将此工艺制备出的初产品再与粉煤灰掺混负载,制得一种新型粉煤灰负载PSAF絮凝剂,有效改进了混凝效果,降低了成本。研究表明,初产品液体粉煤灰基PSAF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碱灰比(n

基于可解释集成机器学习预测典型电厂循环冷却塔浓缩排水水质————作者:万勇杰;张赢;童鹏;田幸;何汉华;陈振国;汪晓军;

摘要:以广东省某发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预测模型与因果分析框架探讨发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排水水质与补水水质关系,并研究构建“浓缩倍数+进水水质+排水水质”预测模型,对循环水排水水质进行主要贡献因素分析,以便为后续循环冷却水排水的污染控制提供科学指导。经过筛选选取5种相对成熟可靠的机器学习模型,包括时序卷积网络(TCN)、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卷积神经网络(CNN)、极限梯度提升(X...

基于BiLSTM-GRU模型的石化工业过程锅炉水质预测————作者:陈瑶;陈正茜;刘昌伟;刘庆洁;王艳;王胜楠;

摘要:为有效掌握石化工业过程锅炉水质情况并优化水处理,研究结合双向LSTM(BiLSTM)与门控循环单元(GRU)的BiLSTM-GRU模型,实现高效精准的水质预测。该模型通过BiLSTM学习水质指标的时序特征,结合GRU提升训练效率,实现对锅炉水质中pH、溶解氧、磷酸盐和高浓度硅酸盐指标的精准预测。实验结果表明BiLSTM-GRU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优于LSTM和LST...

矿井水悬浮物特征及其初始浓度对体系沉降性能影响研究————作者:张斯博;袁可;王林芝;李宇昕;张家贵;袁进;

摘要:针对矿井水悬浮物浓度时空波动性显著、预沉池表面负荷设计缺乏理论依据导致处理效能不稳定问题,通过对煤矿矿井水静置分区取样结合激光粒度、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手段解析悬浮物物化特性,并基于矿井水浓度梯度沉降实验探究悬浮物浓度对体系沉降性能影响规律以及预沉优化路径。结果表明:矿井水上部及下部沉淀区域颗粒物均由黏土矿物(44%~58%)、煤粉(24.7%~38.1%)、石英(7.3%~7.7%)、...

污泥秸秆基活性炭制备及其吸附性能分析————作者:陈传帅;孙浩程;回军;吴巍;

摘要:以脱水污泥为基底原料,开展了热解-活化法制备高品质的污泥秸秆活性炭的研究。通过分析活性炭的成分组成、孔隙结构、表面形貌和特征官能团等优化KOH和水稻秸秆的添加量。结果表明发现污泥秸秆热解炭/KOH为1/1时制备出高吸附性能的污泥秸秆活性炭(K73),其中污泥秸秆热解炭为向干化污泥中添加质量分数30%干燥水稻秸秆所制备。K73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为1 122.0 m2/g和0....

颗粒污泥系统中群体感应对环境因素的响应及其对EPS的调控机制————作者:赵生娟;刘莎莎;宋佳宇;李晋;王庆宏;陈春茂;

摘要:信号分子介导的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 QS),在污泥颗粒化及维持颗粒结构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颗粒污泥系统中典型信号分子的结构、来源、作用位点以及QS作用机制。阐释了环境因素对颗粒污泥系统中QS的影响。从微生物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以及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生物合成蛋白的角度,综述了QS调控EPS的合成机制...

地下水非水相液体去除方法研究进展————作者:左世伟;师新阁;朴洪伟;赵健;

摘要:石油污染的地下水中的非水相液体(NAPL)普遍存在,其源自油气勘探、开采、运输、钻井平台以及炼化等相关化学工业生产,严重危害水生生物安全与人类身体健康,处理需求十分迫切。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多相抽提技术以及膜分离法等,其中,物理法处理较为彻底,需开挖处理,工作量大;化学法需耗费大量药剂,且易造成次生污染;生物法受环境变化、水文条件影响大;多相抽提技术能耗高,效率不高,且成本居高不下...

利用农业废弃物碳源促进低碳氮比废水生物脱氮过程研究————作者:段亦鹏;吴永明;张兴尔;汤爱萍;邓觅;刘亚军;

摘要:碳源不足是导致低碳氮(C/N)比污水脱氮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以5种农业废弃物发酵液为碳源,考察其对低C/N污水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葡萄糖处理组总氮(TN)去除率最高,达到92.83%,其次是玉米秸秆(88.76%)、脐橙皮(88.55%)、油菜秸秆(83.60%)和水稻秸秆(82.47%),甘蔗渣(42.95%)最低。水稻秸秆(5.41)和玉米秸秆(5.78)在外源反硝化阶段(EXD)反硝...

两性型醚化淀粉絮凝剂CMSG的合成、性能及稳定性————作者:李海花;高玉华;张亚泽;刘展;李娜;

摘要:以玉米淀粉为原料,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A)和氯乙酸(CAA)分别为阳离子和阴离子醚化剂,一步法合成两性型醚化淀粉CMGS。采用ATR/FTIR、1H NMR和SEM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该产物对高岭土和市政废水的絮凝性能。结果表明,CMGS-2最佳投加量为12 mg/L,透光率可达90.6%,絮凝窗长度为26 mg/L。对CMSG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产物的...

碱性水热法高效降解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作者:张强;彭宇华;张静;马军;

摘要: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化学性质稳定,难以降解。目前水和土壤等环境介质中均能检出PFAS,且PFAS能由食物链累积至人体,毒害生殖和免疫等系统,因此如何高效降解PFAS受到广泛关注。碱性水热法(Hydrothermal alkaline treatment,HALT)利用亚临界水(170~350℃...

Bi2O3基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作者:靳亚斌;徐甜甜;赵德中;张乐;万振杰;张高明;

摘要:光催化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展现出极大潜力,开发在可见光下高效的光催化剂成为了目前废水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Bi2O3具有特殊的电子结构和良好的光吸收性能,使其在光催化领域表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介绍了Bi2O3基催化剂光催化机理,并在此基础上综述了Bi2O3的多种改性策略...

介孔硅/海藻酸钠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放射性Sr2+的去除————作者:江惟;蔡萧蝶;文昕宇;陈思莉;王劲松;张政科;

摘要:核能的广泛使用给废水处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亟待开发具有应用前景的吸附材料处理含放射性元素废水。通过包埋法构建介孔硅(HMSS、MCM-41、SBA-15)/海藻酸钠(SA)复合材料,探究原料配比、溶液pH、吸附时间、初始Sr2+质量浓度、吸附剂投加量、竞争离子对复合材料吸附Sr2+性能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