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水处理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工业水处理

《工业水处理》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2-1087/X
国际标准刊号:1005-829X
主办单位: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主管单位: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查看工业水处理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石油化工自动化》化工工程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天然气地球科学》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工业水处理》1981年创刊已满二十余年,国家一级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海内外公开发行。订户遍及化工、石油、冶金、机械、电力、电子、纺织、印染、制药、轻工、医院、食品、饮料酿酒、造纸、环保等系统,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厂、水处理设备工程公司,以及大专院校等。读者对象为技术主管、技术人员、采购主管、经理人。

  本刊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天津化工设计院、国家工业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化工学会工业水处理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专业性科技刊物。

  本刊注重报道水处理领域内最新的科技动态、研究和应用成果,对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具有导向性,是本行业最具权威性的杂志。

  本刊以节水、节能、保护设备及防治水体污染为目的,专门报道国内外循环冷却水、锅炉水、工艺用水及工业废水的水处理技术动态、科研成果、实践经验及科学管理等内容。

  本刊涵盖领域广阔、技术内容丰富,知识理论新颖,信息反映快捷,是反映当代水处理技术面貌的权威性杂志。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001年天津市优秀期刊奖

  本刊进入第五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专业技术类前五名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国外数据库收录

  俄罗斯文摘杂志

  美国化学文摘

  【栏目设置】

  本刊设有专论与综述、试验研究、分析与监测、经验交流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硫酸盐还原氨氧化反应研究进展 蒋永荣,刘成良,刘可慧,秦永丽,黎海清,陆冬云,郭丹妮,孙振举,卢青青,李良剑,Jiang Yongrong,Liu Chengliang,Liu Kehui,Qin Yongli,Li Haiqing,Lu Dongyun,Guo Danni,Sun Zhenju,Lu Qingqing,Li Liangjian

  高级氧化法处理农药废水研究进展 李姗姗,刘峻峰,冯玉杰,Li Shanshan,Liu Junfeng,Feng Yujie

  无机粒子改性PVDF膜处理油田含油废水的研究进展 余宗学,曾广勇,何毅,梁灵,马瑜,吕亮,Yu Zongxue,Zeng Guangyong,He Yi,Liang Ling,Ma Yu,L Liang

  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原位修复研究进展 蓝梅,董萌,吴宏举,Lan Mei,Dong Meng,Wu Hongju

  2,4-二叔丁基苯酚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的毒性研究 马雄飞,王靖飞,田在锋,康全影,徐元强,Ma Xiongfei,Wang Jingfei,Tian Zaifeng,Kang Quanying,Xu Yuanqiang

  植物和基质级配对水平流人工湿地处理污染河水的影响 熊家晴,杜晨,郑于聪,王晓昌,Xiong Jiaqing,Du Chen,Zheng Yucong,Wang Xiaochang

  O3/H2O2深度处理煤气化废水的实验研究 王兰,乔瑞平,俞彬,徐大伟,魏祥甲,耿翠玉,于丰玮,曾华湘,Wang Lan,Qiao Ruiping,Yu Bin,Xu Dawei,Wei Xiangjia,Geng Cuiyu,Yu Fengwei,Zeng Huaxiang

  Mn/CdS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 崔玉民,姜欣宇,李慧泉,苗慧,陶栋梁,孙倩,Cui Yumin,Jiang Xinyu,Li Huiquan,Miao Hui,Tao Dongliang,Sun Qian

  微电解-Fenton氧化法预处理新诺明合成废水 李立,剧盼盼,李伟,李贵霞,赵俊娜,Li Li,Ju Panpan,Li Wei,Li Guixia,Zhao Junna

  磁性阴离子交换树脂(MIEX誖)再生工艺的研究 王冠宁,王亮,张朝晖,杨晓明,董冰洁,陈倩倩,Wang Guanning,Wang Liang,Zhang Zhaohui,Yang Xiaoming,Dong Bingjie,Chen Qianqian

  AgBr/Ag3PO4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褚亮亮,董斌,周建伟,罗永阳,魏林霖,Chu Liangliang,Dong Bin,Zhou Jianwei,Luo Yongyang,Wei Linlin

  节能工程师论文:第三种热的导体发现与液体导热机理揭秘

  热的导体不仅有热的良导体,还有热的不良导体,这是目前科学界已知的,而今天我要介绍第三种热的导体——处于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相互转换的导体。我把它叫做介热导体,也叫介热定律。并且通过数据研究和分析,水(自来水、沸水、蒸馏水)具有介热定律。

  目前,气体与固体的导热机理已经为科学界所公认,但是液体的导热机理还存在很大的争议,因此,本实验将以研究水(自来水、沸水、蒸馏水)为例子,揭秘液体导热机理以及介热定律。

  工业水处理最新期刊目录

碱性水热法高效降解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作者:张强;彭宇华;张静;马军;

摘要: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化学性质稳定,难以降解。目前水和土壤等环境介质中均能检出PFAS,且PFAS能由食物链累积至人体,毒害生殖和免疫等系统,因此如何高效降解PFAS受到广泛关注。碱性水热法(Hydrothermal alkaline treatment,HALT)利用亚临界水(170~350℃...

Bi2O3基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作者:靳亚斌;徐甜甜;赵德中;张乐;万振杰;张高明;

摘要:光催化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展现出极大潜力,开发在可见光下高效的光催化剂成为了目前废水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Bi2O3具有特殊的电子结构和良好的光吸收性能,使其在光催化领域表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介绍了Bi2O3基催化剂光催化机理,并在此基础上综述了Bi2O3的多种改性策略...

介孔硅/海藻酸钠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放射性Sr2+的去除————作者:江惟;蔡萧蝶;文昕宇;陈思莉;王劲松;张政科;

摘要:核能的广泛使用给废水处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亟待开发具有应用前景的吸附材料处理含放射性元素废水。通过包埋法构建介孔硅(HMSS、MCM-41、SBA-15)/海藻酸钠(SA)复合材料,探究原料配比、溶液pH、吸附时间、初始Sr2+质量浓度、吸附剂投加量、竞争离子对复合材料吸附Sr2+性能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

混凝处理对煤矿矿井水溶解性有机污染物的影响研究————作者:李秋宇;袁可;袁进;李洋;任重远;李晓姣;

摘要:通过不同孔径膜分级分离煤矿矿井水混凝处理进出水,并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寻峰法及荧光区域积分法对混凝处理进出水溶解性有机物进行解析,以探究混凝沉淀处理对矿井水溶解性污染物组分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PAC投加量350mg/L条件下混凝处理效果最佳,煤矿矿井水中胶体态溶解性有机物(1 nm~0.45μm)可通过混凝沉淀去除(去除率97.78%),涉及的胶体态溶解性有机物包括富里酸类、微生物代谢产物及腐殖质类...

浓海水吸收CO2分步沉淀钙镁离子————作者:沈鲁滨;武桂芝;张成;刘杰;杨兴涛;李珂;梁俊哲;王钧;刘旭阳;

摘要:浓海水吸收CO_2沉淀钙镁离子的过程中,使用MgO调控溶液的pH在6.5~7.2,沉淀浓海水中的钙离子,钙离子沉淀平衡后,使用NaOH作为第二步沉淀的pH调节剂,沉淀溶液中的镁离子,从而得到两种纯度较高的碳酸盐沉淀。通过单因素实验对第一步反应中MgO添加量、气体流量、温度和第二步反应中气体流量、温度、pH等对沉淀的影响进行研究,初步确定了适宜的实验条件,之后分别对第一步和第二步反应条件进行响应面优...

低品位含锂气田采出水提锂技术研究与现场试验————作者:姬伟;徐文龙;何战友;范婧;何党联;张建海;谷言贺;

摘要:气田采出水因化学组分复杂、环保处理难度大且无有效利用渠道,一度成为油气田企业的负担。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对碳酸锂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对采出水中锂资源开发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基于长庆靖边气田采出水低品位含锂特征(质量浓度50 mg/L以下),分别从预处理工艺及参数优选、吸附法和电化学法提锂效率评价、吸附剂类型优选等方面开展了研究。结果得知,絮凝沉淀和臭氧催化氧化预处理可实现浊度去除率在90%以...

吸附/混凝处理去除矿井水膜浓缩液中有机物的研究————作者:陈发源;刘莉莉;王瑞涵;许勃笛;詹亚力;王庆宏;陈春茂;

摘要:随着矿井水回收率的日益提高,“混凝沉淀+过滤+反渗透”工艺被广泛采用。经过多次反渗透脱盐,矿井水中的有机物截留在浓缩液中。浓缩液直接进入蒸发结晶单元影响蒸发器运行与结晶盐品质,排入受纳水体会影响水质。因此,在现有工艺不增加处理单元的条件下,如何有效削减膜浓缩液中的有机物尤为必要。通过在混凝沉淀单元强化有机物去除进而降低膜浓缩液中的有机物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案。对比了4种混凝剂、3种介孔活性焦吸附以及...

阴阳极协同的绿色Fenton体系构建与降解四环素研究————作者:卫俊杰;龚香宜;汪东亮;何嘉庆;张家泉;邹彬;

摘要:设计了一种通过阳极电解水生成H2O2和阴极绿色活化H2O2并运用于降解四环素的阴阳两级协同绿色Fenton系统,其阳极为FTO导电玻璃、阴极为硫化镍负载活性碳毡。产H2O2结果显示,该系统在6.2 V电压下10 min产生的H2O2

温度对氢自养还原去除水中锑酸盐的影响研究————作者:张程炯;陈相林;王一朵;吴斌;郭东丽;周全;沙净;万东锦;

摘要:氢自养生物还原已被证实可有效用于去除水中污染物锑酸盐,温度作为影响微生物生长与代谢的关键环境因素之一,其对氢自养还原锑酸盐的效能和菌群结构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明确。本研究利用氢气(H2)作为唯一电子供体对微生物进行驯化,在序批式实验模式下,探究了不同温度下氢自养还原过程对水中锑酸盐去除效能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

回收混凝土粉末负载TiO2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作者:贾广征;刘思乐;杜文娟;

摘要:以回收混凝土粉末(RCP)作为载体,TiO2作为光催化活性中心,通过机械化学法制备了RCP/TiO2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光致发光光谱(PL)、瞬态光电流谱(TPC)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等表征手段对RCP/TiO2光催化剂的物相晶...

PTA间断废水全流程处理工艺研究————作者:孙钰林;常成;左陆珅;高峰;王辉;赵锐;

摘要:PTA间断排水具有COD浓度高、盐含量高的特点,与PTA连续废水、生活污水混合处理会导致化纤污水处理厂排水整体电导率升高,系统性研究了PTA间断废水独立处理全流程工艺。建立了对苯二甲酸分光光度分析方法,在240、250、255 nm均有良好的线性响应。系统研究了酸沉预处理工艺,在pH为4条件下经过预酸沉处理后COD和对苯二甲酸削减率可分别达到95%和99%以上,酸沉出水COD降低至2 000 mg...

基于数学模型的污水处理pH智能控制系统————作者:颜斌;段建峰;孙钧;周文;郭荣华;颜峰;章红;杨晓林;

摘要:污水处理酸碱中和反应具有强非线性、时变滞后、易受干扰、检测仪器可靠性及液位变化影响等特性等问题,常规PID控制效果不佳。为此,构建了基于机器学习与模型预测的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整合历史数据建模,采用数学模型的前馈补偿控制方法,借助门控循环单元(GRU)和全连接层(FC)等结构,将进水流量波动作为扰动变量,通过数学模型动态预测补偿值,结合PID反馈调节形成复合控制系统,提升了pH控制的精准度与稳定性。...

纳滤技术处理放射性废水的研究进展————作者:程荣;邓佳幸;陈海鹰;谢星炜;郑祥;俞开昌;

摘要:核电厂放射性废水的安全高效处理对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至关重要。纳滤因具有优异的分离性能、化学污染小和能耗低等优点而被逐渐应用于放射性核素的处理。本文介绍了纳滤分离核素的原理与特点,并分析了商品化纳滤膜截留核素的优缺点。针对商品化纳滤膜的不足,总结了可高效截留核素的改性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并探讨了纳滤处理放射性废水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工程化应用的可能性,为在高酸且有放射性的核废水处理中推广使用纳滤技术提...

富氧空位铁锰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活性黑5性能与机理研究————作者:林蓉;田义德;洪俊明;

摘要:向催化剂中引入氧空位能有效改善金属位点的电子转移效率,提高催化剂对过硫酸盐(PMS)的活化能力。通过氢气煅烧法制备富氧空位铁锰催化剂活化PMS降解活性黑5(RBK5),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对材料表观形貌、晶型结构、化学态与氧空位等表征,验证了氧空位的成功引入。利用性能测试实验,考察富氧空位铁锰催化剂的RBK5降解效能(最佳条件可达98%)、重复使用稳定性和环...

镁改性生物炭对工业废水中铅(Ⅱ)和镉(Ⅱ)的去除研究————作者:王嘉宁;叶静怡;包家华;田凌志;杨柳;

摘要:以核桃青皮为前驱体,合成了一种具有高效吸附能力的吸附剂(Mg-WGBC)用于去除工业废水中铅(Pb)和镉(Cd)。通过表征手段分析了其表面形貌、孔径分布、官能团等物理化学特征。通过批量实验研究了温度、投加量、pH、共存离子等因素对Mg-WGBC吸附水中Pb和Cd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原始生物炭Mg-WGBC有着更高的比表面积。吸附实验表明,Pb和Cd溶液中Mg-WGBC投加量分别为0.15 g·L...

含油污水电破乳技术研究进展————作者:徐雪;孙亚;朱晓丹;沈淑娟;师亚威;丁光辉;

摘要:含油废水的处理是世界性的难题,尤其是油水乳液由于体系稳定性高而难于处理。电分离技术在油水分离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重点探讨了电浮选、电絮凝、电泳、介电泳、电化学、微电解等几种主要的电破乳技术的原理、技术发展历程和在实践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最后总结了含油污水电破乳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如电极材料的优化、电解过程的优化控制、反应器的设计创新、聚...

基于BioWin的A2/O微曝氧化沟工艺运行优化实例研究————作者:孙竟翔;姚璐;张俊涛;袁敏忠;袁维芳;李立楷;张锦航;林哲浩;

摘要:为了优化A2/O微曝氧化沟工艺的处理效果,提升运行管理能力,利用BioWin仿真软件对广东省东部某市政污水处理厂进行实例研究,通过对模型中重要的微生物参数和进水细分参数进行校核以完善模型并提高拟合度。模型的稳态模拟结果表明经过校正后的模型对各项出水水质拟合程度较好,动态模拟结果表明COD和TN的全年相对误差均低于5%,而NH4+-N...

Noria-PEI共沉积技术构筑高抗油污染聚酰胺超滤膜————作者:王梓诚;王明;王昊龙;南军;孙彦民;冷晓燕;李文轩;温燕军;侯影飞;

摘要:膜分离技术由于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分离效率高等优势,被认为是处理油水混合物有效的方法,有极大的工业应用潜力。为解决油水分离过程中各种油滴黏附造成膜污染,导致膜渗透通量下降的问题,以聚乙烯亚胺(PEI)、Noria水轮酚为亲水改性溶液,通过PEI-Noria共沉积技术将聚砜(PSF)超滤膜进行氨基化处理,随后利用氨基和酰氯的高反应活性将全氟辛酰氯(PFOC)枝接到膜上。通过对PEI分子质量、浓度进...

基于不同处理处置路径的污泥碳排放预测研究————作者:魏秀丽;郭小平;王珍;

摘要:为客观预测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碳排放的发展趋势及选择最佳处理处置方案,利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方法,基于我国污泥特征对厌氧消化-土地利用(S1)、好氧堆肥-土地利用(S2)、焚烧(S3)、填埋(S4)4种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径进行碳排放核算,并结合ARIMA预测模型,设定2030年为目标年,开展碳排放预测研究。结果表明,S1~S4的净碳排放量分别为78.37、473.91、1...

含氟工业废水混凝深度除氟的关键评价指标研究————作者:刘亚雯;杨艳玲;方克华;赵元添;李星;周志伟;

摘要:近年来含氟工业废水的排放得到高度重视,氟的排放标准日益严格,除氟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也备受关注。混凝是最有效的除氟方法之一,但混凝剂种类众多、性能各异,缺乏有效的评价方法。采用了不同性能的聚合氯化铝(PACl),考察了PACl主要性能指标氧化铝质量分数、盐基度,以及主要混凝参数pH、铝形态等对混凝除氟效能的影响,并采用实际含氟工业废水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不同性能PACl的除氟效能有较大差异,氧化铝质...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工业水处理》工业设计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keji/4191.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